首页 理论教育 色彩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的介绍

色彩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的介绍

时间:2023-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2色彩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人类运用色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万年以前。原始人在彩陶上着色,显然是出于装饰的目的,这种意识是原始人色彩装饰艺术行为的继续和发展。原始人发现红色的篝火可以防止野兽的袭击。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有许多原始美术的遗迹。这“五方正色”是礼服的色彩。隋文帝杨广大兴土木建造行宫,除施粉彩之外,都绘有精美的建筑彩画和壁画装饰,色彩装饰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色彩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的介绍

§4.2 色彩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人类运用色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万年以前。史学界一般把人类史前社会分为新石器时期和旧石器时期。旧石器时期经历了200万~300万年,此时的原始人虽然生活在拥有万紫千红的植物与色彩斑斓的动物世界里,一年四季自然景物的色彩变幻莫测,但是对于色彩的感觉和认识仅仅停留在辨别自然界的物种、形态、时间、空间等视觉信息功能刺激层面上。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以及能力的低下,原始人类对大自然还是一无所知的。因此在这一时期里,人类不可能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对自然色彩最初也不可能具有审美意识。

直到大约在7万年以前,人类经历了数百万年的知觉进化开始进入黑白分明基础上的单纯的色彩活动,这个时期的人类仅仅进行着辨别白天与黑夜的色彩辨别活动。到5万年至1万5千年的旧石器时代后期,人类进入母系氏族社会,这一时期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认识驾驭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并开始产生图腾崇拜意识。原始人开始用粉碎的矿物颜料和经过揉搓的植物染料纹身、饰面,用染色的石珠、兽牙、贝壳装饰自己,还会在岩石彩绘猎物做记录,等等。这些原始的色彩装饰艺术表明在数万年以前,原始人就开始产生了装饰色彩艺术活动。在这一时期,朦胧的色彩审美意识已经开始萌发。到了新石器时期,原始人类明显脱离动物性那种纯被动的色彩感应,出现了为生命本能需要而选择的集中基本色彩。从此,黑、白、红、赭、黄、绿等颜色被由简到繁的运用于生命同一的各种活动中来。例如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就是利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入窑经900~1050℃火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图案。如图4-4、图4-5所示。原始人在彩陶上着色,显然是出于装饰的目的,这种意识是原始人色彩装饰艺术行为的继续和发展。原始人崇拜红色,红色的血液象征着生命。原始人发现红色的篝火可以防止野兽的袭击。之前所说的陶器也是人类由于对火的利用而发明的,这一切都改变着人类的饮食习惯,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原始人社会的莫名崇拜中,人们认为神秘的红色具有祛除妖魔和超度亡灵的威力。人们为了缓解死亡的痛苦和恐惧,将象征生命的红色涂在遗体上,并在坟墓上撒上红色的赭石粉末,以此希望死者能够重生。至今在非洲、南美、印尼的一些原始部落中还保持着这种习俗。

img113

图4-4 彩陶

img114

图4-5 彩陶

但是人类学家往往对原始人造型符号色彩的考察感到十分沮丧,这种行为的结果根本无法长期保存,相对于造型而言,原始人的色彩制作过于单薄了,导致其色彩设计的历程很少有人顾及。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有许多原始美术遗迹考古学家发现,我国至今最古老的装饰品是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装饰品,保存距今有3万多年。据考古发现,距今1万8千年以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的装饰品达百余件,有鸡心石形钻孔石坠、穿孔石珠、磨孔海蚶壳、钻孔兽牙及骨管等,这些饰品大多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染成红色。这些都表面我国的原始人早在旧石器时期,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就开始进行精神生产,人们不仅有了制作装饰品的意识,同时用色彩作为装饰的意识手段也产生了。

到中国古代先秦的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我国的早期奴隶制度开始确立,并开始形成私有制关系,出现了奴隶主贵族和奴隶两个不同阶级。这一时期不同的社会关系制度得以空前的发展,灿烂的青铜文化得到发展壮大。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的奢侈生活需要,各种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以及色彩装饰艺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西周时期的色彩装饰技术还在《考工记》中有相应的文字记载。周时还专门设有名为“染人”的官员。这一时期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用矿物颜料染色的“石染”技术和用植物颜料染色的“草染”技术。已经可以染出红、绿、紫、绀、绯、纁、缁、缇等颜色。到商代,漆器的生产有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发展到战国时期漆器的种类开始增多,除了在棕色或黑色漆底上彩绘红色纹饰,人物车马彩绘,还运用赭、红、黄、黑、蓝、白等多种颜色,色彩更加丰富,制作工艺也更为精美。

在这样一段时期中的西周时期,奴隶等级制度和宗教观念非常严格,色彩装饰被用做重要的标志。奴隶主规定青、赤、白、黑、黄为“五方正色”这5种颜色分别表示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同时象征着尊贵。这“五方正色”是礼服的色彩。除此之外被谓做间色的色彩被视为卑贱,只能作为便服、妇女和平民的服色。

到政权分裂、战乱频繁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但是文化却得到了交流,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绘画艺术得到发扬,画家人才辈出,其中在绘画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有顾恺之、陆探徽、张僧繇等。这一时期出现的绘画理论家谢赫所著的《画品》是我国最早的绘画理论著作之一。其“六法”理论主张:“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摹写”,“随类赋彩”以后成为中国画设色的重要法则之一。顾恺之的作品如图4-6所示。

img115

图4-6 戴梁冠、穿衫子的文吏(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www.xing528.com)

隋唐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战乱局面,国家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尤其到了盛唐时期,不仅政治、经济、文化得到高度发展,而且民族关系融洽,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昌盛,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色彩装饰艺术也取得了极其卓越的成就。隋文帝时期佛教复兴、寺院修建、壁画盛行。隋文帝杨广大兴土木建造行宫,除施粉彩之外,都绘有精美的建筑彩画和壁画装饰,色彩装饰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唐代的装饰壁画极为发达,题材内容广泛,行事风格也很多样化。现存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以唐代壁画最为丰富,其规模最为宏伟,无论是人物造型,设色敷彩,还是绘画技巧,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壁画的装饰色彩上使用极为丰富,着色有石绿、石青、石黄、朱磦、银朱、大红、深红、深紫,色彩还分出了浓淡层次,作品中金、银、箔的运用使色彩装饰达到了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在唐代,丝织印染业也已经相当发达,唐代的朝廷专门设立了织染署进行管理。唐代用于丝绸染色的色彩就有30多种染料,除了传统的茜草黄栌、蓝草、紫草、麻栎等外,还有大量从国外输入的苏木染红色、槐花染黄色、槐树子染皂色、郁金染黄色等。唐代时期的丝织品如图4-7所示。

img116

图4-7 法门寺出土的唐代丝织品

五代两宋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另一辉煌时期。在这段时期,皇帝贵族生活极其奢侈,事物皆以华美装饰为主。这一时期的统治阶级酷爱书画。宋代的绘画题材内容十分广泛,绘画逐渐走向专门化的道路,宋代的绘画受文人士大夫阶级审美思想观念的影响,与唐代相比较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唐代的山水画比较倾向青山绿水,而宋代主要以水墨着色的山水画兴起,在设色手法上有重彩着色变幻为以无彩的水墨着色为主。如图4-8所示。

我国元代的色彩染料染色工艺种类繁多,除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之外,染色的色谱也在不断丰富。如红色类有大红、桃红、肉红、荸萝红、落叶红、枣红、乌红、梅红、栀红、胭脂红、小红、不老红;黄色类有赭黄、杏黄、栀黄、柿黄、鹅黄、姜黄、柳黄;青绿类有佛头青、鸦青、粉青、蓝青、天水碧、柳芳绿、鹦哥绿、官绿、鸭绿、麦绿、明绿、墨绿、柏枝绿;紫色类有鸡冠紫、真紫;褐色类有茶褐、沉香褐、鹰背褐、砖褐、豆青褐、茶绿褐、葱白褐、枯竹褐、珠子褐、迎霜褐、葡萄褐、油栗褐、檀褐、荆褐、艾褐、枣褐、驼褐、山谷褐、湖水褐、棠梨褐、鼠毛褐、丁香褐、秆草褐、橡子竹褐;黑色类有香皂、生皂、熟皂、油里墨、青皂,等等。由此不难看出元代所应用的染料已经极为丰富,而且极喜使用含灰色系的褐色。大量低彩度褐色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以色相对比为主的装饰色彩风格,出现了运用纯度对比产生色彩感觉上的微妙变化的配色风格。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外通商扩大了中外交流力度,使得西方的科学文化的渗透促进了中国的文化艺术以及色彩艺术的发展。明清时期的丝织品种类繁多,随着技术的提高,各种工艺技术也得到大力发展,染织工艺的染料用料方面也得到丰富。据《天工开物》记载,其中用于染色的植物就有数十种,色谱和染色的方法有20余种。《彰施篇》中所列染色有大红、莲红、桃红、银红、水红、木红、紫色、赭黄、鹅黄、金黄、紫褐、官绿(深、浅)、豆绿、草豆绿、油绿、天青、葡萄青、蛋青、翠蓝、天蓝、玄色、月白、草白、象牙白、藕褐、包头青色、毛青布色。所列染料有红花(染红)、苏木(染红、绿)、菘蓝(染蓝青)、蓼蓝(染蓝青)、苋蓝(染蓝青)、马蓝(染蓝青)、木蓝(染蓝靛)、槐花(染黄)、黄檗(染黄)、黄栌(染黄)、莲(染黑)、杨梅(染黑)、五倍子(染黑)。这一时期所用颜色之丰富,是之前所无法比拟的,代表着此时的色彩装饰艺术已经非常成熟。

img117

图4-8 李成《寒林平野》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色彩的研究认识也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类从最原始的对色彩的本能发展到至今的生活需要色彩,不断改变着对色彩的认识观念和色彩的形式内涵。经过不同地域、不同国度的人们对色彩的发展认识,经过前人不断地认证,使之走上一条专门的色彩大道。正如牛顿通过三棱镜折射阳光之后,人们才知道白光是由7种可见光谱混合出现的。人类所具有的原始感色机能主要是由于阳光的长期作用而产生的。如图4-9所示。随着时代的进步,色彩也不仅仅只满足人们色彩差异感的需求,色彩还是一种艺术需求。黑格尔认为:“颜色感应该是艺术家所特有的一种品质,使他们所特有的掌握色彩和就色调构思的一种能力,所以是再现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基本因素。”

在整个人类对色彩认识的过程中,画家是最具有色彩感知能力的人,他们对色彩认识的本能使得他们通过前人对色彩的认识以及在创作中对色彩的直接性,探索未知的色彩存在。中国画家以其金碧重彩、水墨晕染、泼墨、泼彩等独特画风展现着东方对色彩的独到审美观。西方画家则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提香、伦勃朗到19世纪法国的印象派、20世纪的德国表现主义、抽象绘画色彩大师的独到色彩个性来显示人类色彩发展的丰富性。人类对色彩的认识已经从简单的意识观念发展成为今天色彩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img118

图4-9 太阳的升起造成的色彩感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