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辉煌成就与经济形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辉煌成就与经济形势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重大变化、两个没有改变、三个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告别“十一五”,进入“十二五”所立足的实际和面对的现实,是我们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基本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辉煌成就与经济形势

一、“十一五”的辉煌成就与当前的经济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国的经济跨上了新的台阶。GDP年均增长达11.4%、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五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10.2%和8.3%,结束了几千年来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全面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逐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五年来,我们经历了一系列大事、喜事、难事。从隆重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到遭受汶川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我们面对的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重大风险挑战的严峻性世所罕见。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取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大进展,是极为不易的。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在我们即将进入“十二五”的时候,应该怎样看待我们当前的经济形势,怎样判断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呢?概括地说,就是“一个重大变化、两个没有改变、三个阶段性特征”。“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两个没有改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改变。“三个阶段性特征”,是说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三个重要的特征。对三个阶段性特征,我稍为展开说一下。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9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农产品工业品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国家外汇储备达到2.4万亿美元,粮食总产量达到了5亿多吨。但是,我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51%,比发达国家低了约2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而且主要以餐饮商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金融、保险、信息和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正处在培育发展过程中。二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8倍,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4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10%至15%。三是自主创新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缺少知名品牌,我国产品的增加值率只有日本的4.37%、美国的4.38%、德国的5.56%。虽然很多产品标注为中国制造,但研发设计、关键部件和市场营销都在国外,只有加工、封装等劳动力密集型环节在我国。我国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生产,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 到40%,都要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任务刻不容缓。(www.xing528.com)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性特征: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46.6%,每年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速度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快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2%,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但是,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从城乡发展看,我国城镇化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153元人民币,还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不少农村地区行路难、饮水难问题尚未解决。从区域发展看,虽然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存在,但在我国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西部内陆最不发达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沿海地区的1/10左右。从经济社会发展看,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但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念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不仅起步晚,而且起点低。在城镇,每年有2400万人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其中大学毕业生近700万人。在农村,有2.3亿农民进入城镇务工,还有近两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性特征: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6倍,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由6.7平方米增加到30平方米、由8.1平方米增加到33.6平方米,彩电冰箱洗衣机家用电器广泛进入普通家庭,汽车也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贫困人口减少了近2.4亿人,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前的35岁上升到73岁,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成人识字率达到93%以上,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经济总量被这一巨大的人口数一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99位,人均收入更是排在世界100位之后。我们现在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仍有1.5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还有4000多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有2300多万城镇人口靠领取最低生活费过日子。要让13亿中国人民都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任重道远。

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是在人口多、底子薄、起步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取得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发生的变化翻天覆地,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世所罕见。“一个重大变化、两个没有改变、三个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告别“十一五”,进入“十二五”所立足的实际和面对的现实,是我们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基本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