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体育发展学概论:现代化理论的不足与误区

中国体育发展学概论:现代化理论的不足与误区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化理论”是一种过于简单的发展理论,它缺乏两种基本内容:一是充分的历史阐述;二是足够的结构分析。同时,现代化理论宣称革命是根除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唯一出路。错误地把发展与工业化等同起来,“现代化理论”者多以“畸形”来描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教育发展失调问题。

中国体育发展学概论:现代化理论的不足与误区

四 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一词有特定的含义。广义的发展理论是指研究整个人类社会,包括西方和非西方,历史、现实和未来,由低级向高级,由落后向先进,由欠发达向发达过渡的过程。狭义的发展理论是研究非西方欠发达国家如何从欠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的理论。

(一)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以自由经济学派为基础,支持资本主义在世界各地的扩张。现代化理论体系宏大,涉及的领域广泛,研究的问题众多。如现代化的概念、现代化的表现与衡量标准、现代化进程的阶段划分、现代化的模型与道路问题等等。

现代化理论贯穿的中心思想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对立与转化,其核心概念就是传统和现代。传统是指世代相传的行为、观念、习惯、习俗、信仰、道德、制度等社会文化因素;“现代”一词的内涵是“现代性”,“现代”不是一个绝对的词语,而是相对于传统而言。这里的“现代”作为价值尺度,专指欧洲,区别于欧洲中世纪的欧洲时代精神,这种文艺复兴的精神带来的欧洲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称之为“现代”。

所谓传统与现代的两分法,就是按照某种特定的标准,把目前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划分成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这样,传统社会的目标就是迈向现代社会。

因此,现代化理论就是在说明与比较两种静态社会,而不是一种解释变迁的理论。并且,这种方法带有浓厚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凡是西方社会的特征就归纳为现代因素,而非西方社会特征就归纳为传统因素。

无论是讨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变迁,现代化理论或明或暗地包含着两个前提:1)发展中国家在西方科技制度的引导下正在经历着社会变迁;2)结构一致性原则或包容性原则规定了未来变迁的方向。在这两个前提下,现代化论者按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划分,构建了有关发展的概念。

首先,内因论。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在于发达国家内部具备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的价值观念与规范,而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也在于内部的因素。因此,现代化研究者在研究发展中国家发展障碍时,特别注重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作用。需要解决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制度问题。

其次,趋同论。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必然采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必然会导致一些互容性因素:工业职业结构与核心家庭;工业职业结构与开放的社会结构;广泛的职业专业化、教育正式化与全民文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制度的分化、职业的专业化与竞争的多元化结构;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与私人财产契约的法律制度;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与选举制度、民主制度以及多党政治体系。这些因素规定了发展中国家的变革及其方向,由于西方科技的传播,发展中国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发达国家现有的一切特征。根据这种理论,不发达社会应以一种有计划、有控制、加速度的方式重现西方的发展。

经典现代化理论研究有六个学派:结构学派,过程学派,行为学派,实证学派,综合学派,未来学派。

概括起来现代化理论具有以下特征:

(1)方法论上,现代化理论运用的是理想类型的分析方式,即把全部社会区分为对立的两种类型: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认为人们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及制度,要么是传统型的,要么是现代型的。

(2)强调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文化精神在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张价值观念的转变是社会实现变革的前提。

(3)强调所谓的“发展精英”在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的先导作用,他们认为这类人具有“成就需要”的心理素质,他们属于现代型的人,他们勇于创新具有开拓精神。

(4)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变迁过程。对于落后国家来说现代化需要借助西方发达国家的推动,引进其价值观念和管理制度。即“依靠传播而现代化”,也就是全盘西化。

事实上,现代化理论有多方面的缺陷。“现代化理论”是一种过于简单的发展理论,它缺乏两种基本内容:一是充分的历史阐述;二是足够的结构分析。同时,现代化理论宣称革命是根除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唯一出路。但是,对于革命性变革的前景的分析未取得一致性的认识,却同时指向西方的发展模式。无视东方社会主义集团社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世界政治中的地位。错误地把发展与工业化等同起来,“现代化理论”者多以“畸形”来描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教育发展失调问题。“现代化理论”有意无意地回避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回避发展中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被发达国家掠夺的历史问题,以及带来的众多历史遗留问题。“现代化理论”提出,政治从来就是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只有彻底变革这一国家本身的政治制度,才有可能真正改变他们的整个不发达状态”。

尽管现代化理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过程提供了一些重要见解,但是由于理论、方法、实践上的种种弱点,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受到了来自学术界的批评,主要是抛弃单方向发展问题和抛弃传统价值观问题。

现代化理论经过修正,形成了后现代化理论(也叫新现代化理论)。它又是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是直线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社会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已经从现代化阶段进入到后现代化阶段。后现代化的核心是社会目标,不是加快经济增长,而是增加人类福利,提高生活质量。

其关于现代化理论的批评与重建,不仅引起了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各国对自己的现代化历程和现代化结果的反思,也引起了尚未实现现代化的各民族对自己的现代化目标和道路选择的困惑。刘少杰认为:“我们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反后现代主义的冲突中,得到的最有意义的启示就是:超越西方人的思维片面性,在人与自然同人与人两种基本关系的统一中,反省历史、理解现实、展望未来,依靠科学技术和人文教化,通过生产与交往来实现社会发展的新设计和新选择。”[10]

新现代化理论虽然没有摆脱旧现代化理论的桎梏,但是它有三个方面比经典现代化理论进步:1)“新现代化研究”把传统又带回到现代化研究之中;2)把历史分析引进现代化研究之中;3)“新现代化研究”的方法更复杂、更全面。因此,修正后的现代化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中更富有生机。

现代化理论曾经对第三世界的发展起到过很大的影响。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实践证明,现代化发展理论使发达国家的发展得到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仍然停滞不前,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执行现代化理论的发展中国家逐渐陷入到有发展无进步甚至于倒退的发展怪圈。许多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原本植根于本国国情、本民族特色的发展理论,发展方式,发展道路,选择“现代化理论”的发展模式。现代化理论“全盘西化”发展理论指导下的思维模式、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使得第三世界国家陷入了更深刻的痛苦之中。这种以颠覆发展中国家民族传统、合法政府为目标之一的发展理论,其用心比较险恶。其理论和实践所带来的发展结果,只是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发展理论。因此,现代化理论逐渐被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所抛弃。

但是现代化理论思潮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仍然拥有很大的市场。在中国体育发展领域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现代化理论指导下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竞技体育方面,中国足球全盘引进西方化的商业运行模式。经过十几年的运作,中国足球的发展究竟从中得到了一些什么呢?经过西方模式的商业运作,中国足球无论从竞技水平、梯队建设,还是群众基础、发展基础、发展潜力等方面都大幅度下降。中国的足球市场在经历短暂的辉煌之后,发展到甚至为联赛冠名都成为问题。西方化的商业模式没有给中国足球带来发展机遇。中国足球的市场在哪里呢?足球传媒市场被西方职业联赛所垄断,足球物质消费市场充斥着“五大联赛”的产品。“五大联赛”逐步被培育成中国足球球迷心目中的偶像市场。从资本的角度上讲,“五大联赛”的无形资产有无限扩大化的趋势。中国足球的物质消费市场被“五大联赛”商品所垄断,中国足球商业化的两大基础——精神消费基础和物质消费基础,在西方足球商业的竞争之下,在全盘采纳西方商业运行模式之下相当薄弱。缺乏自我意识的中国足球的市场现状和竞技现状,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与社会领域、经济领域采纳和应用现代化发展理论的结果相同。

正如一位亲身经历中国足球市场化全过程的资深人士——周延龄先生所说:“关于有专家提出‘打破我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对此论点虽未有定论,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学习我国体育方面的举国体制,我们的中国特色坚决不能丢。”举国体制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这个是别的国家无法学到的。全盘的模仿和学习是不可行的。比如说中国足协,1993年进行改革,照搬西方的方法,试图一步达到与市场接轨,结果正是由于没有同中国国情进行结合,没有坚持党的领导,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在我国这一方面的发展是长期的,不是三年五年就能达到的,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要盲目求快,而应该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从而实现理想。偏离现实的就必须调整,但是退回到原来的状态已经不太现实。1993年开始改革的时候,足球注册人口每年都在60万以上,而现在每年在6万左右。13亿人口的国家,仅有几万基础人才,中国足球还谈何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所以还是应该和体校结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发展的趋势跟国情和文化背景有关。中国从秦始皇开始,一直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而西方则三权分立、小国林立。中央集权制有优点,也有弊端。中国体育发展的趋势归根到底还是中国特色,全盘西化不适合中国。

学校体育方面,我们不断地引进苏联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这种做法并没有错误,但全盘西化绝然不可取。而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模式的传统与特点又在哪里呢?中国的人口状况、经济状况、资源状况,决定了中国学校体育经济基础薄弱,人均体育资源占有量少,体育意识水平低。军事化和半军事化、高强度的行政管理的学校体育模式比较适应中国特色,应该是一个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特点。

同样的特点,在中国社会体育发展方面,从西方体育发展的历史中找不到发展中国社会体育的答案。加强管理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体育发展方式的出路。

现代化理论仅仅为我们提供开拓视野的途径,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了解西方发展的实质而已。中国体育的发展需要全面认识“现代化理论”的精神实质。坚持以我为主、实事求是的发展思想。

(二)依附理论

由于现代化理论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和明显的不足之处,如分析方法过于简单化和抽象化;西方中心主义倾向以及保守主义倾向等等,不能合理地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和社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运用现代化理论所提供的“增长第一”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而未收到预期效果,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的局面,使人们对现代化理论产生了怀疑和批评,甚至有学者提出:“现代化理论的概念结构‘能够告诉我们的东西决不会比别的范畴更多’。显然,对现代化理论进行的批评是持‘激进’立场的。即使不断地对现代化理论加以修正,也不能使现代化的幻觉有什么实质的改变,因此,现代化理论必然要被抛弃。”[11]

于是,一种阐明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原因的理论即依附理论产生了,它作为现代化理论的对立面出现,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依附理论不是研究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而是研究这些国家为什么没有实现现代化。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一些曾是殖民地,现在仍然是第三世界的国家,特别是拉丁美洲的国家。依附理论内部不同观点的分歧非常尖锐,特别是其中的激进派与保守派在理论上存在严重的对立,但从方法论上来看,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反对局部分析和社会内部分析,而是提倡世界分析。他们的基本假设是:第一,不应当单独地分析社会发展,而应当从世界系统里考察问题;第二,许多情况下往往是外来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更为重要。[12]

依附理论研究中心与外围、依附与不发达。

中心与外围。所谓“中心”是指西方先进工业国,而“外围”则是指结合进世界贸易体系的发展中国家。依附理论对于中心和外围的划分主要是从经济角度进行的,中心是指在技术、资金、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外围则是指在这三个方面处于从属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中心—外围”结构对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不利,而对西方国家有利。国际分工使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出口廉价的初级产品,不仅积累不起“经济剩余”,还导致商品的单一化,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工业化。形成中心与外围的不平等国际贸易关系。

依附与不发达。在依附理论者看来,依附与不发达存在着必然联系。第三世界国家摆脱不发达必须摆脱对资本主义的依附。当代的不发达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过去的历史进程以及不发达的附属国与发达的宗主国之间延续着的经济关系以及其他关系作用的结果。而且,在世界范围内这些关系是资本主义体系结构及其发展的基本成份,因为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资本主义体系的扩张已完全渗透到了欠发达国家之中。

弗兰克提出了“都会——卫星”模型来解释欠发达是如何造成的。世界经济体中有两个不同的体系,中心与边缘之间构成了“都会——卫星”的连锁,审视这种结构提出有关于发展与欠发达的三个假设:1)在世界性的“都会——卫星”结构内,各国关系密切。都会得以发展,而卫星国只能低度发展,卫星国依附于都会国家;2)在“都会——卫星”结构中,两者关系淡化,卫星国家一旦减弱他们与中心都会的连接,他们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传统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反而更加快速;3)在“都会——卫星”结构中,今日不发达的、最封建的地区,昔日他们与都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不发达不是限于资本主义的一个落后阶段,它是资本主义的一种结果,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依附性资本主义。这不是一些国家变成附庸的问题,而是受依附性国际地位制约的某种内部结构形成的问题。其结果是某些国家(宗主国或都会国)能够扩展和加强自己,而另一些国家(附庸国或卫星国)的扩展和自身的加强则仅是前者的扩张和加强——对后者的近期发展可以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反映,这种相互关系就呈现依附形式。(www.xing528.com)

多斯桑托斯提出三种不同的依附发展:1)殖民主义的依附国家经济受殖民政府的控制,成为依附殖民主义;2)金融与工业的依附,殖民地国家独立后,实行进出口替代战略,依靠外来投资,造成了对中心国家依附性较大;3)科技与工业的依附,这种依附在技术上跟着他人走。依附的基础是国际分工,这种国际分工使得某些国家工业得以发展,同时又限制了一些国家的工业发展。

因此,多斯桑托斯指出:“我们把依附确定为一种历史状况,它造成了一种世界经济结构。既有利于一些国家,却损害了另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构,并决定了这些国家内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了他们的经济——社会现实。”[13]

依附理论与现代化理论的重要不同在于,它并不强调社会发展的内部原因,而是关注其外部原因。但它们只注意到依附关系的负面作用,没有重视其正面效应。依附理论的重要性在于指出国际政治、经济权利的不平衡可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外国的投资并不一定有利于本地居民。相反,可能导致资源流失,过分依赖外国——及持续贫困。依附理论正确指出了西方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发达状况应负的责任,以及第三世界国家要走现代化的道路必须要摆脱对西方国家的依赖。

但是,依附理论忽略了各个国家依附性质和程度的不同,忽略了对国内发展动力的分析,没有考虑到国内力量的自主性与他们在变迁过程中的潜在力量。不能帮助摆脱低度发展的过程。

依附理论经过卡多左、伊文思等人的修正,得以进一步发展。新依附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指出了不发达国家在对外依附条件下获得经济发展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不像现代化理论、传统的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理论那样,依附发展理论明确指出了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和决定作用。

第三世界的拉美国家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从根本上否定了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正面地抨击了现代化理论的严重错误。认识到了第三世界不发达的外部原因,以及发达国家是造成第三世界不发达状况的根本原因。摆脱依附是发展中国家摆脱不发达状况的重要选择。依附理论重点指出的第三世界国家在摆脱不发达状态的重要作用,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巨大。从而不断地提高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毫无疑问,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各项事业基本处于不发达状态。中国的发展需要摆脱“现代化理论”的束缚,依附理论仅仅分析了发展的外部因素,没有提出更为有效的推动发展的理论。但是依附理论的外部分析对于第三世界的发展大有益处。对于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体育的发展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中国体育发展的许多方面,符合依附理论现实状况的分析。根据依附理论,对中国体育发展的三个方面需要引起重视:首先,摆脱体育发展的国际依附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前提;其次,重视国家在体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主导作用;第三,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体育应当、也必须具有相当的社会公益性特征,这种显性的社会公益性特征可以摆脱体育对社会商业的严重依附,以及商业资本对体育发展的控制,同时摆脱体育依附资本本身低速发展的资本实质,为中国体育发展提供健康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中国体育的发展不能依附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

同时防止依附理论的过于依赖外部因素的发展理论思维。摆脱国际依附是必然的,但是,暂时的、适当的、局部的以我为主的国际依附并非不可取;国家对体育发展的主导作用与体育发展的市场机制互为补充,国家的主导作用是主力,市场机制在中国社会经济的现阶段需要培养;中国体育的发展摆脱不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在中国经济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当中国体育经济不具备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时候,加强国家保护和市场扶持颇为必要。中国的国家性质从本质上决定了中国体育发展主体的公益性与商业性的二重性。放弃主体的公益性走西方体育全面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在相对不发达的经济、社会的环境下必将导致“现代化理论”的后果。至少现阶段(人均产值没有超过8000美元之前),坚持主体的公益性与商业性相结合,是推动和保持中国体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三)世界体系论

依附理论虽然能提醒我们关注全球性发展的不平衡,并指出其源于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权利不平等,但它过于简化的分析并不能有效地解释20世纪中后期国际秩序的重整。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形势,有学者提出了世界体系论。

世界体系理论的分析单位不局限于个别国家或特定的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而是考察由所有国家组成的整体关系,即世界体系。这个体系由中心、半边缘、边缘三个部分构成,它们之间在功能运作上或分工上是不平等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是其主体。

复杂的世界是不能用两维模式系统来分类的,有许多不属于核心也不属于边缘的,介于两者之间地区,属于半边缘地区。第一,一个具有面对多数低地位部门的少数高地位部门的极化世界体系能迅速导致严重的崩溃;第二,为了阻止核心地区的衰退,同时为了避免在主要部门领域转变影响,个别资本主义地区必须能够把来自正在衰退的部门的资本转换为一个上升部门。而一个边缘地区要转变为半边缘地区,取决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是否能采纳三种发展战略之一:1)抓住机会;2)引进引起半边缘地区的发展;3)通过自力更生的半边缘发展。

世界体系的主要思想:

(1)现代世界是一个源于16世纪但持续至今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它的基础是世界贸易和社会分工。

(2)世界体系结构是由“中心”“半边缘”“边缘”三部分组成。主要涉及三方面的问题:1)不断扩大的单一的世界经济;2)多个国家并存的不断扩展的国家体系;3)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具体地说,第一,经济分工:指生产关系的结构,以及持续的再生产和有规则改变的过程。分工的过程不但把世界经济整合成了对应的关系,而且把这个世界区分出了许多对立的复杂组合,即“中心”和“边缘”的组合,而“半边缘”是介于“中心”与“边缘”的中间类型。因此:世界体系本质上是一个三元的世界性分工(中心、半边缘、边缘),它们之间存在不平等交换。第二,国家体系:认为在这个世界体系中存在着许多民族国家,而多个国家所组成的国家体系变成了世界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国家体系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或冲突。第三,世界体系(作为一个社会体系的)第三个方面是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关系。在这一体系中,社会阶级主要是由拥有生产资料和那些被剥夺了所有权的社会群体组成。这种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社会——政治框架。他们认为这种阶级结构广泛存在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由于不同结构之间在功能运作上是不平等的,核心国家强于边缘国家,因此有不同的发展状况。这种世界体系在过去的四个世纪中越来越加强、巩固和发展。

(3)世界体系具有“循环性”和“世俗性”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通常处于一种漫长的扩张和紧缩的“循环”发展中;另一方面,这种循环发生在“世俗化”的趋势里。

世界体系理论分析的特点是用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相互关系来解释发展和不发达。故认为核心、半边缘、边缘是作为世界体系整体的特征而存在的。

世界体系理论较之于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的主要特征:1)世界体系论扩大了社会发展分析的范围。无论是现代化理论还是依附理论,实际只侧重于对某些社会类型的发展问题的分析。但是世界体系理论所考察的是世界整体的变迁和发展问题。2)世界体系理论对依附理论有明显的发展。依附理论只限于说明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状况,并强调外因的作用。但是,世界体系理论着眼于整个世界体系的发展趋势,且不只强调外因的作用。世界体系论是一种整体发展论。

世界体系理论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具有结构决定论的倾向,即认为发展状况是国家在单一世界体系里所处结构位置的结果,或某一国家在结构位置上变动的可能性依赖于整体变迁。2)欧洲中心论倾向。这一理论强调社会发展的遗体性和历史性,认为资本主义体系具有唯一性和全球性,而且这种整体结构分析过于宏观缺乏具体性。

世界体系理论基本上可以解释现代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发达状况,是一个比现代较全面的发展理论。世界体系理论正在对世界发展产生着影响,其效果有待于实践的证明。但是世界体系理论,对于中国体育的发展有可以值得借鉴的发展原理。它不但重视依附理论的外部因素分析,而且重视内部因素的分析,并非单因素的对发展的分析;历史地分析发展的因素,综合地看待发展问题,探讨发展的趋势。世界体系理论启发中国体育的发展必须放置于世界体育发展的背景之中,夜郎自大和闭门造车都不可取,都是阻滞中国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综观上述发展理论,存在着以下问题:

(1)三种理论均对社会发展道路与进程重视不够,只强调发展结果。虽然现代化理论提出了社会发展的道路问题,但对发展的过程很少论述;依附理论则仅仅致力于解释导致第三世界国家不发达的原因,而未详细说明“中心——外围”各级是如何形成的;世界体系理论也未说明世界体系何以形成和怎样转变为“中心——半边缘——边缘”的结构。

(2)变革与发展的力量和动力机制问题。任何社会中,变革的力量是多方面的。一是变革的意向性;二是变革的速度和程度易变性;三是变革的方式:和平的或暴力的、自觉的或自发的、持续的或断续的。不同的发展方式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单纯象世界体系论那样用结构决定论的外部决定论都不会有所发展。发达和不发达均应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心理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综合论述。

(3)发展模式和发展类型水平的多样化问题。发展理论以“现代——传统”“中心——外围”“中心——半边缘——边缘”的刻板方式,来概括无限多样和复杂的世界发展状况,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多元的广泛而综合的发展理论。

文化主义的现代化理论、结构主义的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三个方面有可能融合。把历史带到发展的研究之中,从多个角度分析发展问题,不再简单地表述发展与进步的问题,不再仅仅把某一个或某一些简单的变量当作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发展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

对于我们《中国体育发展理论的研究》课题组来讲,这三个理论给我们以巨大的启迪。汲取发展理论的精华,防范发展理论的不足。首先,确立中国体育自主发展的基本思想;其次,中国体育的发展应当也必须放置于世界体育发展的大背景之中;第三,重视发展道路的选择;第四,研究中心放置在发展中矛盾问题、动力问题、机制问题、发展道路、发展标准体系以及检测,探讨发展的检测模式、发展的调控手段和方法,努力使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有机地结合;第五,以全面的观点、系统的观点、整体的观点看待中国体育发展的问题,中国体育发展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效应的具体体现。

在访谈中,曲宗湖先生指出:“体育总的来说应该分为两块(竞技体育是一定要分出来的,竞技是sport,体育就是PE)。但是两者有联系,不能完全分开。竞技是像杂技一样,供人观赏的,为了夺取金牌,使用一切办法。就像刘翔一样,也许牺牲了千千万万的运动员,才出来一个刘翔。对待竞技体育的态度是受经济制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了调查,国民生产总值在3000美金以下的,竞技体育是国家的荣誉,是振奋民族的强有力的手段。到了5000美元的时候,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比赛拿了第一很高兴,拿了第三第四也无所谓,我关心的是我的身体、我的健身,我是否参与了体育,竞技体育和我没有太大关系。到了8000美金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去关心竞技体育了,例如美国,好多人刚刚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召开,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质量,能否从体育当中获得乐趣。竞技体育的特点就是和大众体育完全分开了。中国体育发展的趋势也是这样,但是目前还达不到这种情况,所以我们要综合分析,全面分析。体育的发展应该有一个属于东方的道路,而且我们应该有一个自主创新的理念,不应该重复研究。台湾有种说法,体适能(音译),就是人走、跑、跳、投、攀登、翻越、悬垂支撑等的能力,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能力,是人人都追求的,身体素质,就是力量,灵巧,柔韧,耐力,协调性等等,现在统一叫做体能,这是解放前的一种叫法,包括体育能力和体育素质两方面。还有适应外界变化,比如天冷不感冒、天热不中暑,还有就是身体内部抵抗力的增强,免疫力的增强,比如非典期间身体免疫力比较强的人就不容易被传染上。美国的体育是两大块,一个是体适能纲目,一个就是掌握技术动作的,或者说是健身技能和竞技技能。拿金牌的运动员就是竞技技能,对我们学生或者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就是健身技能。”

因此,各种发展理论的应用,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在中国基本国情的现实条件和环境下探讨中国体育的发展问题,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研究中国体育的发展问题,探讨中国的体育发展的原理、道路、方法、策略和发展战略等宏观问题和微观方法。

在此,概括介绍一下中国体育发展的基础状况:

首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将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看作同等重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以指导思想;科学的发展观引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这种国家特性决定了:1)体育发展的公益性主体地位;2)国家意志是人民利益的代表;3)体育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有机产物;4)改革开放是体育发展的重要动力;5)科学发展观是引领中国体育发展的科学指南;6)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体育发展的目标和基石,是中国体育发展的明确的政治基础。

其次,中国体育发展的政治基础在发展过程中表现为: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中国体育的发展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体育需求,体育的发展让最广大的人民普遍受益;3)以中国体育的发展促进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4)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地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5)中国体育发展符合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地发挥体育的各种功能,推动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6)体育自身所固有的价值以及体育文化的衍生价值,都能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体育发展应当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的现实决定了中国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基础。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基础比较薄弱。体育市场规模较小、市场机制不健全,体育资本(人力资本、财力资本、物质资本)比较单薄,体育消费市场在人均收入和人均产值远远落后的情况下,很难支撑完全市场化的体育发展模式。因此,采纳西方国家的完全市场化的体育发展模式不符合中国现代体育经济发展状况。体育市场化、产业化不能一蹴而就。没有相当规模的物质基础和资金保障基础,没有相当规模的、完善的消费市场,没有国家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法律保护,没有坚强的体育发展领导核心,没有健全的、统一的市场体系,而直接参与国际体育经济竞争,无异于将中国不具备竞争力的体育市场拱手相让。

失去了体育消费市场,失去了核心竞争力,中国体育还能得到什么呢?实际上造成原本比较薄弱的体育发展资本(人力资本和财力资本)大量而毫无意义的流失。从根本上遏制了中国体育的发展而加强了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这就是现代化理论造成的现象,也是依附理论分析的状况,也是世界体系论中所分析的边缘与半边缘状况。中国足球消费市场和中国篮球消费市场的状况很令人担忧。相对于中国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等优势项目,由于他们在体育市场中拥有核心的竞争力,在市场化的道路上处于优势地位,其市场化进程必将顺利。因此,市场化进程不能一概而论。政府在调控体育市场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国原有的体育模式虽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但是,在培养体育经济综合竞争力方面的优势不容忽视。在坚持中国特色的情况下,应根据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容量和承受力,逐步推进市场化进程,确保中国体育市场健康发展,确保中国体育经济不成为依附西方体育经济发展的依附体。

第四,中国体育发展的内部动力基础主要来源于:1)体育发展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体育公益性特征的政治基础);2)科学发展观提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体育的发展特别是基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等非竞技体育)的发展,为以人为本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是体育公益性为主体的发展基础);3)中国体育的市场化进程,市场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竞技体育,有条件地逐步开放竞技体育市场,是体育发展的又一内部动力的基础;4)广大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体育文化需求;5)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政治诉求。

第五,中国体育发展的国际环境基础。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不可逆的,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不可逆的,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是不可逆的。国际体育竞争的环境促进着中国体育的发展,同时,中国体育的发展也影响着国际体育的发展,中国体育应抓住时机,积极地参与国际体育发展竞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