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华罗庚:中国数学巨匠影响力超越国界

华罗庚:中国数学巨匠影响力超越国界

时间:2024-01-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华罗庚与中国数学同在华罗庚是我国现代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名字已列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1922年,华罗庚读完小学,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恰好在当年创办。华罗庚左腿的残疾,促使他坚定了攻读数学的信念。他们两人对华罗庚勤奋好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华罗庚在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华罗庚决定回国与全国同胞共赴国难。华罗庚在那里不仅继续研究数论,还开始开拓许多新的领域,与其他数学家一起倡导并主持了多种讨论班。

华罗庚:中国数学巨匠影响力超越国界

华罗庚与中国数学同在

华罗庚是我国现代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名字已列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这位在困难条件下自学成才的著名科学家,不仅在数学理论的许多领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而且在把数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上作出巨大贡献,在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上为祖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华罗庚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金坛。父亲经营一个小杂货店。

1922年,华罗庚读完小学,金坛县立初级中学(简称金坛初中)恰好在当年创办。华罗庚有幸成了第一班的学生。

初一时,华罗庚贪玩,数学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但从初二开始,他知道用功了,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华罗庚在做数学练习时,不断改进并简化自己的解法。老师王维克从中看出华罗庚是一个肯动脑筋并有创见的学生,从此开始关心并培养他。

初中毕业时,华罗庚由于家境贫寒未能进高中深造。1925年他考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商科(两年制)。在校期间,他参加了上海市珠算比赛,荣获第一名。他以前在家里帮助算账时经常打算盘,又在珠算中对乘除进行了简化,再加上他很擅长口算,因此在珠算高手如林的上海脱颖而出。

在上海职校,英文老师邹韬奋的罚站教学法给华罗庚留下难忘的印象。学生回答不出提问,利用罚站来敦促学生用功学习,还真见效。在50年代华罗庚讨论班上也沿用此法,据说此法使罚站学生得益匪浅。

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华罗庚学了一年半就离校,回家帮助父亲经营小店。他在店中利用干活、记帐之余,抽空继续钻研数学。有时入了迷,甚至把算题的结果当做应付的货款额告知顾客,使顾客吓了一跳。

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硬是要把书烧掉。发生这种争执时,华罗庚死死抱着书本不放。

华罗庚开始学习数学时,只有一本几何书、一本代数书和一本薄薄50页的微积分。但这也有好处,这就使他养成遇到疑难就动脑筋思考的习惯。

1927年,华罗庚与吴筱元女士结婚,从此一起渡过了50多年的岁月。吴女士,廉洁奉公,在华罗庚成名后,如果她单独外出,从来不坐华罗庚的专用小汽车,而是坚持乘公共汽车

1928年,华罗庚得了一场重病,卧床半年,后来病虽然好了,但左腿却形成残疾。直到1946年在美国成功地动了手术,使两腿可以靠拢,从而基本上可以与正常人一样行走了。

华罗庚左腿的残疾,促使他坚定了攻读数学的信念

1929年,上海《科学》杂志发表了华罗庚的第一篇论文

早在1926年,在《学艺》杂志上苏家驹发表了一篇名为《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的论文。论文宣称,已找到了把五次方程的解由它系数的四则与根式运算表示的方法。但阿贝尔在1816年早已证明这是不可能的。苏家驹也了解阿贝尔的这个结论,但他经过几年思考,“似得一可解之法”。苏家驹这篇文章的破绽,数学水平高的人早已看出,其中之一便是熊庆来,但似乎觉得不值得亲自写文章指出来。

X2+X-1=0

华罗庚的第二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1930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正是这篇文章,引起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注意。

在此文发表前一年,1929年5月出版的《学艺》上就刊载了一则简短的“更正声明”,指出因未详细审查,苏家驹论文中有问题,华罗庚已来函质疑。这就说明华罗庚早已看出苏家驹论文中的破绽。经《科学》编辑的提示,华罗庚从苏的文章中找出错误原来是由于其中一个12阶行列式计算有误而造成的,从而写出他的第二篇论文。华罗庚严谨治学的态度给清华大学的年长数学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熊庆来从系里一位金坛籍教员那里了解到华罗庚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但对数学钻研很深。熊庆来表示:“这个年轻人真不简单啊!应该把他请到清华桌!”

经熊庆来的推荐,华罗庚于1931年到清华大学任系助理,管理图书及一些事务性工作。在清华,华罗庚挤时间学习数学,晚上还进行研究、撰写论文。仅1931年他就发表4篇论文,开始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在清华的头4年,他自学了英、法、德语,后来又自学俄语,为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外语基础。1934年,他用英文共发表9篇论文,成为蜚声中外的年轻学者。(www.xing528.com)

根据华罗庚的学术成就,1933年9月、1934年9月清华先后破格提升他为助教、讲师。1934年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

在清华大学期间,华罗庚除了在现代数学理论上打下坚实基础外,还开始了数论的研究,在这方面曾得到杨武之教授的指点与帮助。此外他还与数学系的同事陈省身、许宝騄、柯召等进行学术讨论。

1935~1936年间,法国著名数学家阿达马及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先后到清华讲学。他们两人对华罗庚勤奋好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达马介绍华罗庚与前苏联著名数论专家维诺格拉多夫直接通信,对华罗庚以后的研究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维纳赏识华罗庚的才华,把他推荐给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数学家哈代。1936年华罗庚得到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的资助,去剑桥大学作访问学者。哈代与利特尔伍德根据华罗庚的情况,保证2年内给予华罗庚博士学位。但华罗庚却表示:“我来到剑桥大学是为了求学问,而不是为了学位。”

在剑桥,华罗庚致力于解析数论的研究,它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至今仍是这一领域的经典文献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华罗庚决定回国与全国同胞共赴国难。1938年到达昆明。经杨武之教授提议,清华大学破格提拔华罗庚为教授。从1931年任助理到成长为教授,只经历了7年时间,这在中外教育界是罕见的。

当时清华、北大与南开大学在昆明组建成西南联合大学。华罗庚在那里不仅继续研究数论,还开始开拓许多新的领域,与其他数学家一起倡导并主持了多种讨论班。在他的带动与指导下,培养出不少数学人才,为我国现代数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早在40年代,华罗庚就对数学的应用与计算技术的作用有了精辟的见解。在1944年3月7日给当时教育部长陈立夫的一封回信中,华罗庚提到了他的出国计划。华罗庚说,“此次出国之目的,一方面因为广数学方面之见闻,而他方面实为理论及实用谋一联系也。盖就国防观点以言,数值计算、机器计算实为现代立国不可或缺之一项学问,”此信的附录一,就是“机器计算及数值计算之重要”,附录所列的机器包括布什微分分析仪(积分仪),赫勒里特制表机、调和分析仪及微分分析仪等,华罗庚对’当时计算技术发展动态了如指掌。他的这些远见卓识,在解放以后筹建数学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时才得到贯彻。

1945年7月16日,美国首次核试验取得成功。随后,当时担任兵工署长的俞大维,在重庆中美联合参谋本部看到美国原子弹机密文件,就向蒋介石作了报告,蒋介石立即命令军政部长陈诚和次长俞大维负责秘密策划中国的原子能计划。于是通过西南联大化学教授曾昭抡邀华罗庚、吴大猷去重庆商谈。他们提议应从培养人才入手。陈、俞采纳这个提议,决定由华罗庚、曾昭抡、吴大猷带领孙本旺(数学),朱光亚、李政道(物理),唐敖庆、王瑞马先(化学),于1946年7月初由上海乘船赴美。预定的任务是为“学习制造原子弹”而进行“考察”,但由于一些原因“考察”未能进行。这些科学家的任务就改变了。

华罗庚首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研究,又在普林斯顿大学讲数论课。

1948年,华罗庚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1950年应伊利诺大学之聘,任教授。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华罗庚兴奋异常,决定立即回国。1950年初,华罗庚放弃了美国终身教授的职位,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取道香港,辗转回国。

回国后,华罗庚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筹建工作,1952年起担任所长。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数学研究所初具规模,涌现出一大批出色的成果与人才,受到国内外数学界的一致好评。华罗庚在推动我国数学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上,作出突出的贡献。

在推动我国计算技术的发展上,华罗庚也勇挑重担。1956年7月,华罗庚负责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筹建工作。他一方面把数学所研制计算机的人员调到计算所去主持计算机的研制,另一方面又动员数学所有才干的数学家到计算所,去主持计算数学的研究。他本人还亲自主持过计算数学讨论班。他为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组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华罗庚的倡导下,1956年起中国开始举办中学生数学竞赛,大大激发了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他还写了不少深入浅出的数学普及读物,推动了我国的数学普及工作。

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华罗庚亲自担任应用数学系主任,并给应用数学系一年级学生上课。他决定把所有数学基础课合在一起教,并制订了规模宏大的计划,编写一部6~7卷的巨著,包括大学的全部数学基础,为此他花费大量时间。其中一部分已由科学出版社于1963年、1981年先后出版,这就是“高等数学引论”第一卷及第二卷一分册,在书中,华罗庚尽量设法把其他学科运用到的数学知识写进他的书中。后来因其余大部分手稿遗失,他的这一宏大计划未能实现。

毛主席接见华罗庚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从1958年起,在继续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又把主要精力从事应用数学的研究上。他把数论用于高维数值积分,取得出色成果,被人称为“华王方法”,为祖国争得荣誉。在近20年时间,他与助手走遍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到工厂和工业部门推广“优选法”及“统筹法”,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听过他讲课的人员有几百万。

华罗庚的工作,受到毛泽东主席及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和鼓励,使他能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

华罗庚长期领导着中国数学的研究、教学与普及工作。一位国外学者说得好:“如果有许多中国数学家现在在科学的新领域作出特殊的贡献;如果数学在中国享有异常的普遍的尊重,那就应该归功于作为学者与导师的华罗庚50年来对他祖国数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华罗庚”这个名字同中国数学事业永远联在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