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新进展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新进展报告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议主题是“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粤澳双方一致认为要携手做好相关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共同把握好国家的发展机遇。粤港发展策略研究小组、粤澳发展策略研究小组、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等机构持续召开研讨会,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2017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在深圳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进入新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新进展报告

战略层面的提升和规划发展的加速,凸显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官产学研各界从顶层设计规划、体制机制改革,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各个领域,深入探讨和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粤港澳大湾区达成发展共识

粤港澳合作历史久远。从合作领域看,从最初的经济合作,到现在涉及经济、教育医疗、文化、生态等全方位及更深入的合作;从合作理念看,从粤港、粤澳到粤港澳大湾区,由“双边”到“多边”,以大湾区的理念来统筹粤港澳的合作,将是一场更加全面、系统的“改革性”发展。在中央的协调和推动下,以及社会各界的全力参与下,粤港澳三地已经达成发展共识。

2017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与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提出7个合作重点领域。这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层级最高的一个协议。

2017年9月,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长沙举行。“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发挥对泛珠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会议的4项议题之一。

2017年11月,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二十次会议在香港召开,提出“共同配合做好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合作”等6个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紧密相关的合作重点,并签署了《粤港劳动监察交流及培训合作机制协议》《粤港保护知识产权合作协议(2017—2018年)》等7项合作协议。

2018年1月,粤澳合作联席会议在广州举行。会议主题是“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粤澳双方一致认为要携手做好相关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共同把握好国家的发展机遇。粤澳双方签署了8项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内容涉及青年工作、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

香港和澳门特首在多个场合均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抓手,是香港、澳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发展空间、提供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平台,是一次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香港、澳门必须紧紧抓住,实现新的发展。广东省的党政领导也表示广东将会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这是国家和港澳的发展大计,有利于港澳的稳定和繁荣发展。

除了政府层面,社会各界对粤港澳大湾区都期待很高,并通力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粤港发展策略研究小组、粤澳发展策略研究小组、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等机构持续召开研讨会,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2017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在深圳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进入新阶段。研究院将联合粤港澳政商学研资顶尖力量,通过“政府+媒体+金融+智库”的方式深化粤港澳合作,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粤港澳高校联盟也继续聚焦大湾区,为青年交流、高校合作等提供支持。

三地各界达成发展共识、解决发展思路上的分歧,容易形成发展合力,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而言,这是至关重要的进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将很快进入加速期。

(二)各项规划有序推进

《框架协议》签署之后,国家发改委即会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始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并研究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协调机制,统筹解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除了顶层规划之外,未来还会涉及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专项规划。其中,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科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已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的调研和编制工作。

粤港澳三地政府也从各自的视角开始有序推进一系列规划和研究。2017年以来,《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年)》《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相继发布。特别是2017年1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架构“一廊十核多节点”的空间格局,这是布局科技创新产业、构建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措施。

(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各类要素流动,从而形成产业协同互动和大湾区通勤都会区、生活区的基础和保障。这是世界一流湾区发展的共同经验。

对大湾区都市圈有关键作用的广深港高铁,目前已经进入列车测试和试运行阶段。其中,西九龙高铁站“一地两检”方案于2017年7月公布。2017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批准《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在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设立口岸实施“一地两检”的合作安排》进入香港本地立法阶段。广深港高铁将按计划于2018年第三季度开通。

深港之间的新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目前联检楼、主体高架桥接驳等核心工程已经结束,按计划将于2018年年底开通。届时,深港陆路口岸增至6个,口岸布局进一步优化,居民往来将有更多选择。

2018年3月15日,澳门接管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香港、澳门对珠江西岸的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扩大,珠江西岸经济带发展加速。(www.xing528.com)

在珠江东西两岸将规划建设12条跨江通道,其中公路通道7条,分别是珠江黄埔大桥、莲花山过江通道、虎门二桥、虎门大桥、深茂铁路公铁两用大桥(公路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铁路通道5条,分别是广深港高速铁路佛山东莞城际轨道、深茂铁路公铁两用大桥(铁路桥)、中山—南沙—虎门城际轨道、深圳至珠海城际轨道。

除此之外,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扩建、惠州机场二期以及连接大湾区各城市的珠三角城际铁路等重大工程均按规划加速推进,深茂铁路江茂段预计于2018年6月通车,深江段也将于2018年开工建设。2017年10月,赣深高铁全线开工,预计建设期4年。至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有望形成陆海空联动、轨道互通、城际相连的湾区大交通格局,形成真正的立体交通网,全面满足居民工作、生活、旅游等需求。

(四)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

粤港澳大湾区内正在逐步形成有序竞争、有效合作的一体化市场,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2017年7月3日,“债券通”(其中的“北向通”,即境外投资者可通过“债券通”直接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开通,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通程度进一步深化。“债券通”中的“南向通”有望适时推出。

2017年12月18日,商务部与澳门政府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投资协议和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上,澳门与内地投资便利化得到全面深化,市场融合程度加深。

2017年3月和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分别印发《实施〈粤港合作框架协议〉2017年重点工作》与《实施〈粤澳合作框架协议〉2017年重点工作》,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从金融、旅游、文化创意、自贸区平台等领域着手,全面推进市场要素一体化流动。

以2012年5月7日签订的《南沙、前海横琴三地友好合作协议》为基础,目前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取得重要进展,开放包容、协调合作的一体化人才市场逐步形成。

(五)要素流动更加高效

2017年3月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要素流动效率不断得到加强。在人员流动方面,铁路总公司已经优化调整售票系统、自助售票机,港澳居民持“回乡证”可自助取票;澳门单牌车出入横琴更加便捷;广东省公安机关推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18项举措,包括增加通行港珠澳大桥的直通车辆指标,在中山港、佛山火车站等6个客运口岸推行口岸出入境人员和粤港澳边民自助通关,深化大湾区警务协作等。除此之外,横琴实施的“港人港税,澳人澳税”,在前海就业的港澳居民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允许自愿缴纳住房公积金且可享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权利(限自住),拟允许在内地未就业、未就读的台港澳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都极大地便利了人员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效、便捷地流动。

在货物流通方面,《珠海口岸查验机制创新试点方案》的“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新型通关模式有望推广至其他口岸;皇岗口岸重建,将取消货检,深圳陆路口岸“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布局得到优化,深圳湾口岸有望24小时通关;粤港澳三地互助执法程度加深,信息共享进度加快。

在资金跨境流动方面,广东企业到香港成立财资中心,粤港两地金融机构及非银行支付机构合作,探讨粤港两地保险市场互联、保险产品互通的可行性,适度放宽香港保险公司进入广东市场的条件,广东企业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广东金融机构参与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香港金融机构在广东设立两地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等,都得到大力和持续的推进。

在信息流动方面,粤港澳三地拟降低或取消国际通信漫游费,并探索在特殊区域加强互联网联系。

(六)重大合作平台顺利推进

粤港澳大湾区有许多合作平台,这些都是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三个自贸区不断在金融、专业服务、物流、青年创新创业等领域与香港、澳门开展深入合作,已经成为粤港澳合作的示范区;2017年1月,深圳与香港两地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以香港创新及科技局牵头的香港政府部门、企业、高校与深圳市区两级政府、企业与机构开展多轮互动与探讨,致力于将河套地区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引擎。另外,包括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中山翠亨新区、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等合作平台,均有重要项目落地实施,发展势头良好。

(七)社会民生领域合作加强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之一是构建一个优质生活圈,社会民生领域的合作是其中应有之义。在过去的一年里,粤港澳三地聚焦居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推出一系列措施便利大湾区居民生活经验,包括香港继续推行各项便利长者回乡养老的计划,扩大香港长者医疗券在深圳医院的使用范围,探索内地与香港、澳门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对接,继续加强高等教育合作,竭力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