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以宁波为例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以宁波为例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对于加快“平安宁波”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宁波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宁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置于一种崭新的环境中,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无可回避地摆在了面前。这就要求宁波农村基层党组织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以宁波为例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随着宁波农村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对于加快“平安宁波”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宁波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宁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置于一种崭新的环境中,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无可回避地摆在了面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宁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前提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植根于广大农民之中,直接和农民群众打交道,是农民群众认识了解党的“窗口”,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了解农民群众愿望,倾听农民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通过党的基层组织,才能贯彻落实到人民群众中去。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直接影响到党在广大农民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党同农民群众的关系,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党的领导的实现。此外,入世以后,一些原先属于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将逐步剥离出来,农村社会中介和行业组织将迅速发展起来,职能也将进一步强化,自治程度越来越高,只有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才能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推进宁波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在新阶段对农村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提出的新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而这些最终要靠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只有把全市所有基层党组织都进一步建设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突破原有的传统惯性旧思想、旧观念和旧的工作领导方式,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去指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共同奋斗,才能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卓有成效地把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又快又好地推进农村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正如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根本,是关键,是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构建平安宁波的迫切要求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看,宁波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经过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加速,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特别是随着宁波农村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农村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各种社会矛盾就容易大量出现。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就可能激化,进而危及社会的稳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农村基层,化解农村内部矛盾处于最有利的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经常性地排查调处矛盾,切实把不稳定的因素化解在基层,把各种社会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推进宁波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宁波和谐社会的构建重在农村,难在农村,农村发展是构建宁波农村和谐社会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夯实宁波农村基层组织,有利于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拓展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有利于加强农村民主和法制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宁波基层组织建设,既是宁波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有序推进宁波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

随着宁波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宁波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农民的生活方式无不发生深刻的变化,既给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加了丰富的时代内容,也给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要求。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农村统筹协调发展提出新要求

新农村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注重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民生活全面改善,提升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发展观念,不断提升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最终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宁波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在第一产业得到巩固的同时,二三产业已成为宁波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宁波农村基层党组织及时从传统的发展经济路子中解放出来,进行相应的转变和调整,从只会抓传统农业向善于抓现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转变,不断提高领导农村经济工作的能力。

(三)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宁波正处在社会转型、模式转换、体制转轨、政府职能转变的新阶段,城乡之间和农村内部利益格局处在大调整之中,各种矛盾也接踵而至。这些矛盾在利益得失和新旧观念冲突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解决起来难度较大。这就要求宁波农村基层党组织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四)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强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2005年,宁波农村人均纯收入达7810元,居同类城市前列。但另一方面,农村发展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乡村和居民群体的生活甚至还处于相对贫困之中,农村生产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精神生活还有待进一步充实。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着眼于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农民生活的新提高、民风民俗的新风尚、乡村面貌的新变化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推进,把工作方法从行政指挥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更多地应用各种信息和现代技术,更多地运用示范、引导、指导、服务的方法,切实增强服务能力,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

(五)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实行村民自治,使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宁波农村自全面推行村民自治以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农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不仅要求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且还要求进一步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政治权利。这就要求宁波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驾驭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改进领导方式,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宁波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历来各级党政组织都十分注意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但随着农村社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基层党组织传统意义上的领导体制、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村级党组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新问题。

(一)村级班子整体素质偏低

一是基层组织成员年龄偏大,整体素质偏低。在走访的3。个行政村121名基层干部中,平均年龄45岁,最大的为64岁。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仅有15名,高中文化的也仅有15名,初中文化程度达62名,还有29名仅为小学文化程度或者文盲。这样的文化素质结构加上农村干部的培养渠道不足,必然造成基层干部整体政治理论素质偏低,科技知识缺乏‘领导基层组织和市场经济工作的能力与群众愿望和上级要求有较大差距。二是基层干部后继无人。老党员、贫困户党员、外出打工党员和无职业党员在党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难以发挥,先进性难以体现,很难达到基层干部的胜任要求。能力较强的年轻人因村干部报酬低等原因对任基层干部不感兴趣,宁可外出务工也不在家务农,造成选拔村干部的范围过窄。许多村由于多种原因多年未发展党员,党员结构得不到及时改善,造成基层组织普遍性的后继乏人。

(二)新形势下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偏弱

一是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村干部的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竞争意识、市场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欠缺,部分党员在处理事情、思考问题时往往从本位主义出发,缺乏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对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以致不能完全适应形势与任务的要求。二是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型转变为开拓服务型,一些党员干部没有从旧有的工作方式中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存在着“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以致束手无策。三是执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科学判断形势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能力普遍不强,很难适应国内外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和农村发展的需要。(www.xing528.com)

(三)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对基层组织正常开展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从整体情况看,宁波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近年来不断增强,但截至2005年,全市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相对薄弱村还有689个,占21.4%。村级集体经济的薄弱对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带来不利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发展集体经济上,部分村干部不能正确地处理个人致富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关系,甚至把个人的致富放在群众致富之上。二是部分村干部工作重点不突出,思路不清,办法不多,集体企业受大环境影响,管理不科学,收益日渐降低,集体资产严重流失,有的甚至走向倒闭,资不抵债。三是集体收入来源渠道较窄,主要集中在修路占地,银行利息,土地、厂房房屋出租收入等几个有限的渠道上。此外,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城市近郊农村相对发达,山区农村相对落后,北三县相对发达,南三县相对落后,强村更强、弱村难强的发展趋势明显,相当一部分村的建设还是依靠上级的拨款和奖励。由于集体经济薄弱,造成一些村级干部待遇偏低,甚至应有的报酬也无法全额兑现,农村社会化服务缺乏物质支持,党员活动和群众教育缺乏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无以保障,基层党组织在为群众办事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给基层组织正常开展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四)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功能弱化

一是在许多新生领域和新的社会群体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由于体制限制,很多党的工作尚处于空白状态。二是受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结果是出力不讨好;有的却没有渗透到其他组织中去,党的影响力实质上被弱化。三是驾驭民主政治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村民主集中制难以正确有效地执行,以言代法、个人说了算等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基层党组织还不善于运用民主的手段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在民主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四是在一些地方,宗派、家族势力和非法宗教迷信活动有所抬头,与农村基层组织争群众、抢阵地,对基层组织的核心地位构成一定威胁,特别是在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过程中,干扰正常的程序,歪曲选举和决策结果,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形成一定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基层组织功能。

(五)部分村“两委”关系未能理顺

从调查情况看,虽然大部分村“两委”班子都能正常开展工作,但还是有部分村“两委”间有明显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是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工作两张皮现象,各干各的工作,形成两套人马,严重影响了班子的协调和稳定。二是有的村支部事无巨细统包统揽,不注重发挥村委会作用。三是有的村委会片面强调村民自治,不愿接受党支部领导,甚至曲解“自治”,把“自治”与无条件的“自由”、“独立”相混淆,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对立起来,造成党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很难发挥,以致“两委”之间争权夺利,互不相让,部分村干群矛盾比较突出,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和基层组织的稳定。

(六)能人治村现象有待正确对待

从基层组织领导成员对组织经济运行的影响看,宁波农村基层组织一般都有一位集党政企三权于一身的能人,他们都有着过人聪明才智、超前的发展意识和较强组织才干,在农村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乡镇还把党建的基本点特别是支部(总支)书记的选拔上放在团结大户、依靠能人上,并进而把农村党建的经验总结为“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致富党员培养成干部”。团结大户、团结能人本来无可厚非,一般都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从“政”精力难以保证,这些大户或者能人既是老板又是村官,既要在商言商,又要在商言“政”,可能会疲于两边应付。二是从“政”经验欠缺,商和“政”毕竟是不同领域,面对纷繁复杂的农村工作,用管理企业的方法去管理村事往往也难以奏效。三是容易造成基层组织与广大中低收入群众关系的疏离,引发群众的不满,产生干群矛盾。另外,当大户或能人的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很难避免集体利益不受侵害。

加强宁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夯实农村基层组织的经济基础、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全面提高基层干部和党员的素质,加强制度建设和活动场所建设,形成农村党群组织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宁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经济基础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政治问题,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广大农村的贯彻落实和党领导的农村社会主义阵地的巩固和发展。为此,一要充分利用好现有土地资源,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土地整理、村庄整治和农民集中居住的步伐,通过集体非农用土地要素入股、联营等形式,修建特色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市场、仓库流动人口公寓等二三产业载体,提高村集体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二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与科技、工业、旅游、商贸的结合,延伸农业产业链,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三要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四要加强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按照“对口扶持、落实责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加快经济薄弱村的转化。五要强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严格收支管理,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强化村级集体资产民主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为宁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经济基础。

(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为宁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群众基础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路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民主权利,能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为此,一要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在感情上心系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一心一意帮助群众致富,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二要从农民群众关的问题入手,通过开展清理财务、减轻农民负担、扶贫济困、修路办电、治山治水,为农民群众多做实事好事,激发起农民群众巨大的热情和创造力,为宁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群众基础。

(三)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方法,强化基层组织功能,为宁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组织基础

科学设置农村党基层组织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前提。要在坚持按地域、行政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扩大党在农村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活动覆盖,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原则,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方法。在组织设置上:一是开展村村联建。针对有些相邻村发展不平衡,彼此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因势利导,以中心村和经济强村为核,把相邻的经济薄弱村或规模较小的村联合起来,建立党委或党总支,形成稳定的互利和帮扶关系,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一是开展村企联建。突破行业界限,将村镇骨干企业与经济薄弱的村通过村企联合建立党组织的形式联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推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发展。三是开展村居联建。在近郊农村和小城镇建设比较发达的村,探索将村党组织与居民区党组织合并,建立党支部(党总支、党委),统一领导村、居工作,加强社区管理。四是按产业、行业划分建立比较专业化的党组织,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按产业跨区域、跨行业建立经济联合体党组织,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双加强。五是推广“关系在企业、活动在社区、奉献在岗位”的立邦模式,强化外来务工党员的管理,确保党员教育管理者在时空上的全覆盖。在工作方法上: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在紧紧围绕“五个好”目标、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工作方法的基础上,一是创新工作模式,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媒介、以基地为载体、以利益为纽带、以富民增收为目的,探索实行“支部+协会+基地”工作模式,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的组织工作,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结起来,带领农民发展致富;二是创新活动内容,着力体现现实性,多方构筑工作载体,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拓展活动途径,开展各种主题鲜明、生动活泼,贴近现实的党建活动;三是创新工作方式,着力体现服务性,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手段,积极探索为民办事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办事公开、公示承诺、挂号销号、责任追究等制度,使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惠。通过不断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方法,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统领全局、政治保障、凝聚群众、协调整合、信息沟通、推进发展等功能,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宁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组织基础。

(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为宁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是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的治本之策。为此,一要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始终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探索在机关干部、退伍军人、企业管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青年农民、专业协会负责人、科技和致富能手等人群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并选拔德才兼备、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人担任基层主要领导,切实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增强生机与活力。二要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特别是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文化科技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基层组织和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增强管理村级事务、协调农村利益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本领。三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努力学习掌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努力塑造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使农村基层干部切实做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四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和大学生村官制度,进一步优化村干部队伍的结构,为农村工作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五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考核和监督,积极探索实施规范管理、考核和有效监督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干部管理考核和监督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在对农村党员干部加强教育、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注重对优秀基层干部从物质上、精神上给予表彰和奖励,注意引导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客观公正地宣传评价农村基层干部,要对他们多肯定、多鼓励、多体谅、多支持,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形成上级党组织关心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帮助党员特别是生活困难党员的生动局面。

(五)抓好活动场所建设,打造“精品工程”,为农村基层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提供主要阵地

农村党组织活动场所是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工作及其他活动的主要阵地,抓好活动场所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此,一要认识到位。从做好农村基层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要经费确保。保证地方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三要科学规划。农村党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相结合,注意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避免政出多头和重复建设。四要严格工程质量。严把设计选址关、资金使用关、施工标准关,加强质量监理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招投标和项目审计、验收制度,确保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廉政工程”、“阳光工程”、“合格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五要确保功能发挥。把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同加强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以活动场所的投入使用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级党组织学习、工作等各项制度,促进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把加强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同建立健全农村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结合起来,确保“主阵地”的功能发挥。

(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宁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约束党员、干部和群众,为宁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一要建立健全党支部(党委、党总支)工作制度、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发展党员制度、党员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外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等党的组织制度,使农村基层组织的各项活动逐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要建立健全村委会选举制度、村民议事会制度、财务管理和公开制度等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和完善村委会向村党支部请示汇报工作和村党支部向村委会定期通报工作制度。确保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党委、党总支)之间相互协调、合拍和谐。三要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四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结合宁波各县(市)区实际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特点,认真研究选拔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甚至担任乡镇领导,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待遇以及正常收入增长机制,切实解决村干部的社会保障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五要完善考核制度,坚持年度考核,及时了解基层干部的情况,把责任制的兑现和经济指标、财政收入等与提拔晋升评优严格挂钩,改进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内容、步骤和方法,努力提高考核质量和考核成果的运用。六要完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七)发挥群团和民间组织职能,整合基层组织资源,形成农村组织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农村群团组织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基层党组织领导群众工作的有生力量和后备军。充分发挥农村群团组织助手与补充作用,以党建带群建,健全基层群团组织,可以有效整合农村政治资源,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功能,因此,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跳出党建抓党建,在充分发挥自身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的同时,积极支持群团组织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工作格局。为此,一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组织优势,使群团组织更加广泛地组织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统筹协调的重要作用,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地驾驭调控农村社会。二要强化群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青年、妇女中的影响力,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基础,确保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三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工作优势,进一步推进“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巾帼建功”等一系列富于特色和实效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度和影响力。四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沟通优势,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年、妇女等团体的呼声和真实诉求,使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向更加明确,减少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及时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和科学决策。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快农村组织创新,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民间组织发展,充分利用农村民间组织联系会员紧密、联络社会广泛的特点,提高农村民间组织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效率和质量,提升农村民间组织支持农村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等事业发展的力度,形成宁波农村各类组织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新格局,推动农村的“三个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的社会和谐。

(刘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