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镇化报道中的旅游因素

城镇化报道中的旅游因素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城市意象包括的元素有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以及元素的相互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闻报道就是揭示这一过程中城市意象的产生和变化、城市意象的价值和意义。因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舞台变得更广阔,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更强,所以,新疆的旅游产业才得以在一个有序的、稳定的、有无穷潜力的平台上演绎一出好戏。家园,是一个城市意象的重要元素;家园,不仅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城镇化报道中的旅游因素

美国学者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强调“城市中移动的元素,尤其是人类及其活动,与静止的物质元素是同等重要的”,并指出,“通常我们对城市的理解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其他一些相关事物混杂在一起形成的,部分的、片段的印象。在城市中每一个感官都会产生反应,综合之后就成为印象”。

旅游是对一个地方、一个场域、一个文化空间的亲历,是对这个城市的文化、这个特色空间的体验。所以,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新闻报道,不是对楼群矗立的陌生化处理,也不是简单地对奇异景观的惊艳接受,更不是城乡身份转换的感叹。新闻的触角,需要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城市意象和城市记忆连接在一起。

旅游,就是这样的一种文化记忆的问答。一次游历,如果没有什么感触或收获,那么这是一次失败的游历,这不是游客的失败,而是这个旅游地、这个城市的失败,是城市意象和城市记忆重组的失败。因为,旅游是负载期望和需要的亲历、一种释放性的探寻。在这倏忽即逝的“流动”中,城市景观、城市服务、城市态度、城市温度都可能是在瞬间接受、激发一种特殊的情感和认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空间就是基于这样的需要建构城市意象的。

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城市意象包括的元素有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以及元素的相互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闻报道就是揭示这一过程中城市意象的产生和变化、城市意象的价值和意义。

(1)枢纽:服务的升级。“融媒体”关注的往往是新闻的“关节”和“关键”,这一点和传统媒体并无二致。而关键的新闻和关节点的新闻事实,通过融媒体的传播,呈现出一个事实的多种样貌。最妙的就是这种多种样貌的新媒体生态,可以看到主题总揆之下,不同形式对同一主题的不同反映。主题的“容量”会不会发生变化,这是一个新的课题。

天山南北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一个藤上的两个瓜,难分彼此。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又像是一个门框两扇门板,相互作用。所以,对这辽阔疆域上的发展和进步,媒体更关注“安居乐业”的近况。因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舞台变得更广阔,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更强,所以,新疆的旅游产业才得以在一个有序的、稳定的、有无穷潜力的平台上演绎一出好戏。

从新疆融媒体聚焦的“厕所革命”,到城市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再到每个地方的特色旅游都能看到一个变化:服务意识的强化、服务品质的升级。

如果说,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硬件与软件的交响乐”,到今天,服务意识作为现代文化的重要部分已经开始被广泛接受。从新疆主流媒体的关注中,衣食住行都成为新疆地方的服务水平的见证,也是不少城市的文化意象。

馕,作为一个文化意象,深入每个游客记忆中,比如由新疆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新疆经济报》新媒体中心、亚心网承办,在8月21日“云游新疆”系列推出的《小油馕、牛奶馕、造型馕……新疆馕触网跃上大舞台》,生动讲述了馕和新疆旅游、新疆品牌、新疆文化意象之间的关联。(www.xing528.com)

手鼓和特色乐器,作为一种欢悦心情的象征,成为驱散城市喧嚣的节奏。棉田、胡杨林、特色民宿也在渐渐成为新疆的文化意象和标示性符号。比如“云游新疆”8月21日推出《人文自然相融 零距离体验新疆现代民宿》,9月28日推出《行走看变化 新疆特色小镇展现新面貌》,9月23日推出《酒庄旅游散发醇香 诠释别样新疆味道》,等等,都能成为特殊的文化意象。而最重要的是人,“相见欢”的人,成为城市的记忆。比如9月7日,“云游新疆”推出的《体验新疆民俗 八方游客沉醉》,9月10日的《文化游对话历史 倾听丝路声音》,9月13日 的《旅游文化演艺盛宴惊艳你的新疆旅程》。这也就是歌曲《成都》言说的内涵,情愫可以来自景色,但最终定型在人身上。

(2)区域:家园的样貌。“融媒体”需要有新的言说方式,这是对传统媒体的一次超越。当然,超越传统或者打破传统是很难的课题。很多时候,传统的思维还在缠绕着融媒体的文化创作;很多时候,新媒体的作品不新不旧,所以,“融媒体”,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的媒体形式,它需要新的文化追求、新的情感表达方式,需要对新的空间建设有新的信息表述。

新型城镇化建设无疑具有“以旧换新”的空间改造,棚户区的改造就是这样的一个主题。家园,是一个城市意象的重要元素;家园,不仅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城市规划是家园建设的“意象营造者”,所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工程建设”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也是一个家园向另一个家园置换的话题。《新疆日报》在2018年10月14日A02版刊发的《一座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见闻》就生动揭示了这样的变化。“阿克苏历史上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现在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南线中段的重要节点。同时,阿克苏地区是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年产原棉近80万吨,占全国的1/9、新疆的1/3,长绒棉产量更是占全国93%以上,被誉为‘中国长绒棉之乡’。”“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和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计划推进,阿克苏借势发力,加快以纺织工业城为核心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了纺纱、印染、织布、家纺、服装全产业链。”功能升级,城市定位升级,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它的城市意象就会发生崭新的变化。一个家园的精神实质也会发生变化。

乌鲁木齐市建设地铁的过程呈现了最近几年城市容貌改观的突出特点,和此前“田字路”建设不同,这次升级改造带来的是街道、区域、节点、景观标志物的大格局置换。最有历史意义的就是乌鲁木齐市南门地下街历史功能的结束。

南门地下街,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有着乌鲁木齐市人特有的生活记忆。那里是小商品的销售地,也是每个时代流行元素的展板。南门地下街的关闭在2015年,通过《再见!乌鲁木齐市南门地下街》等多篇报道被人民网、新疆网、乌鲁木齐在线等媒体关注。家园,维系的是情感,是精神的寄托,因此在革故鼎新的过程中,槃废墟意味着涅,脚手架代表着升级。

(3)快乐:人文的体验。“融媒体”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是互动性的体验。我们之所以强调互动,就是想强调,传统媒体的短板,就在于互动。没有互动,或者短于互动,那么,就很容易造成“不互动”带来的“停滞和停顿”。“融媒体”强化互动,强化互动中的体验,就是在发挥这种媒体优势。

城市宜居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指标。环境优美,设施健全,格局有序,管理完善,最终的目的就是人乐意在这里生活。新型城镇化建设其实也是一个人文理念的建设,也是人文精神的体验。2018年国庆节期间,乌鲁木齐市举行了一次灯光秀活动,《新疆日报》以通版图片来报道这一盛况央视也做了电视直播,《都市消费晨报》新媒体中心利用新媒体手段,以《“我爱你中国”灯光秀 新疆靓了红山“红”了》为题进行了直播,分别展现了乌鲁木齐地标性景点红山和国际大巴扎的灯光秀情况及乌鲁木齐国庆节日氛围,取得了超过40万人次的播放量。同时,手机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报纸同时对这一景观给予了报道。灯光秀对于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而言,是一次文化探寻,更是一次人文体验。地点选择在红山这一标志性的地方,以“我爱你,祖国”为主题,多彩的灯光,璀璨的律动,身临其境的艺术性,情感交互形成的想象力,现实与梦境的连接,吸引了数十万市民观看,“融媒体”播报有上亿网民关注。

而2019年新疆多地举办天马节、山花节、葡萄节、红枣节、赛马节都是以“融媒体”手段报道,获得了上亿网民的关注。新的地域风貌、新的城市文化,通过旅游亲历、网络关注、社会聚焦扩大了它的文化影响力。这种人文体验,是一种通过审美和求真的双重文化诉求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