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科学研究与大型科学设施建设

基础科学研究与大型科学设施建设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优先布局的项目,该装置是国内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2018年8月28日,未来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落户南京。未来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周期5年,由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牵头,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圳电信研究院共同参与

基础科学研究与大型科学设施建设

1.上海

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一批大科学设施落户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超强超短激光、转化医学等大科学设施开工建设,张江实验室、李政道研究所挂牌成立,张江科学城规划启动实施。智能制造、类脑芯片石墨烯等6个共性技术研发与转化平台启动建设,各类众创空间达到500家以上。北斗导航、人类表型组等一批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工程开始启动实施,在量子计算机、商用航空发动机、超导带材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截至2018年底,上海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114 966件,比2017年年末增长了14.5%,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为78.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5件,比2017年增长14.5%。

2017年9月26日,张江实验室挂牌成立。该实验室成立后聚焦具有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和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向国家实验室建设目标迈进。随后,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一项重大装置项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获批启动。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优先布局的项目,该装置是国内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之一,为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等多学科提供高分辨成像、超快过程探索、先进结构解析等尖端研究手段。同时,转化医学设施、超强超短激光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活细胞成像平台、上海光源线站工程等5个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海底科学观测网、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项目建议书获批。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规划已经报批,涉及的15个在沪项目方案正在抓紧完善。李政道研究所项目建议书已基本完成。94平方公里的张江科学城规划发布,73个重点项目启动建设[3]

2.杭州

杭州作为创新活力之城,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城西科创大走廊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之江实验室、阿里巴巴达摩院相继建成;城东智造大走廊发展规划完成编制,进入启动建设阶段。杭州高新区在147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跃居第三。国家级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设立。杭州经济开发区、万向集团浙江大学成为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梦想小镇成为首批浙江省级特色小镇。杭州新增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20家和57家;新增国家级、省级孵化器2家和11家,新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76家[4]

2017年9月6日,之江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之江实验室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举办,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混合所有制事业单位,以创建国家实验室为发展目标,依托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集团的研究力量,落户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之江实验室瞄准国家实验室布局领域以及国家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的重点领域,立足浙江现有科研基础与优势,聚焦网络信息技术前沿,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以泛智能、强实时、高安全为抓手,以未来网络计算和系统、泛化人工智能、泛化信息安全、无障感知互联、智能制造技术为方向,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有机互动和深度融合[5]

2017年10月11日,在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成立全球研究院。阿里巴巴达摩院(The Academy for Discovery,Adventure,Momentum and Outlook,Alibaba DAMO Academy)是一家致力于探索科技未知,以人类愿景为驱动力的研究院,是阿里在全球多点设立的科研机构,立足基础科学、颠覆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研究领域涵盖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达摩院已经开始在全球各地组建前沿科技研究中心,包括亚洲达摩院、美洲达摩院、欧洲达摩院,并在北京、杭州、新加坡、以色列、圣马特奥、贝尔维尤、莫斯科等地设立具有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初期计划引入100名顶尖科学家和研究人员[6]

阿里巴巴达摩院由三大主体组成,一是在全球建设的自主研究中心;二是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的联合实验室;三是全球开放研究项目——阿里巴巴创新研究计划(AIR计划)。第一部分,在全球实验室领域,阿里巴巴达摩院将构建亚洲达摩院、美洲达摩院及欧洲达摩院三大全球分部。第二部分,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阿里巴巴得以与高校建立紧密联系,依托高校的研究实力与阿里巴巴丰富的数据资源推动产学研合作。已建立了包括浙江大学-阿里巴巴前沿技术联合研究中心、RISELab(UC伯克利)、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清华大学-蚂蚁金服数字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在内的多家高校联合研究所。第三部分,结合阿里巴巴创新研究计划,联合13个国家,99所高校的科研机构234支科研团队,达成产学研开放协作,构建全球学术合作网络[7]

3.南京(www.xing528.com)

南京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都在江苏省保持首位;积极构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格局,高淳麒麟、白马、徐庄四家成为新一批省级高新区;积极推动“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建设,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相继落地;加快推进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第五代移动通信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创业南京”英才计划,集聚科技顶尖专家33名,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1 280名;建立完善科技奖励评价办法,科技创新券、风险补偿、创投引导等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设立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

2018年8月28日,未来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落户南京。未来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周期5年,由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牵头,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圳电信研究院共同参与,是我国在通信与信息领域建设的唯一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将构建世界首个以链路层虚拟化为基础的深度虚拟网络,为架构灵活调整、资源弹性伸缩、流量全局调度、能力全面开放、运维智能高效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验证平台,满足5G、虚拟现实等新业务新应用的试验需求。项目将分别在南京、北京、合肥、深圳建设“一总三分”运行管控中心以及4个创新实验中心,实现网络设施管理与技术等持续创新。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将以网络通信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基础,建设面向全球开放的国际一流的“未来网络+”公共实验平台,解决网络空间安全和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瓶颈问题,同时突破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内生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重大示范应用,引领江苏、全国乃至国际创新发展[8]

2016年6月,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由南京市与德国工业4.0的核心应用研究机构Fraunhofer(弗劳恩霍夫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共同成立,中德双方总理出席签约仪式。研究院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区。建立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旨在为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升级提供个性化的定制研究和实施方案,合力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创新平台。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由南京江北新区主导,南京扬子国资集团、省市产业投资基金和产业资本联合成立的应用研究机构,下设展示中心、培训中心、应用与研究中心和孵化中心四大智能制造中心[9]。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目前拥有20多名研发和管理人员,其中近半是来自德国的常驻专家。研究院与德国最大的应用技术研究院弗劳恩霍夫协会工程设备与智能结构研究所(Fraunhofer IPK)合作,面向中国客户的实际需求,以国际领先的技术方案帮助其实现转型升级,可称之为一家“生产者服务企业”[10]

4.苏州

苏州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干细胞实验平台、中国移动研发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苏州研究院、北京大学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阳澄国际研发产业园等落户苏州。中基协备案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机构管理基金规模达到3 278亿元,市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设立子基金12个,规模达到220亿元,“科贷通”帮助企业解决贷款356亿元。苏州实施人才乐居工程、优秀人才贡献奖励等政策,新增高层次人才2.25万人、高技能人才2.05万人。2018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3件[11]

“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是江苏省首个大科学装置,依托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由中科院与江苏省、苏州市共同建设,首期投入约15亿元,建设规划用地约150亩,其中先行启动“室温超导和Ⅲ-Ⅴ族半导体激光器”、“3D打印”等分项,计划3年建成。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是“国家科技的基础设施和科研平台”、“大科学装置”,是尖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包括纳米材料生长、器件制备、加工与测试等具有各种功能模块的真空互联装置及个性化用户站,计划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材料研究与器件研发环境,建成国际上首个真空互联的纳米科技公共实验平台,并在5到10年内产出一批带动产业深刻变革的重大研究成果,吸引和培养一批国际顶尖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形成一批关键的核心技术、重大产品和尖端科学装备。未来,纳米大科学装置将吸引一大批高端人才集聚苏州。借助该平台,将能有效研究前沿科学问题,发明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办新企业,使苏州成为全球纳米领域创新的高地、人才的高地和高端技术、产品及企业的发源地,有力推动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12]

2017年1月19日,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落户苏州工业园区,中心定位于生命科学、精准治疗以及大健康领域,目标是培育超过100个科技创新项目。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由大卫·韦茨教授倡导创立,致力于吸引来自全球的相关创业项目,并进行产业培育和孵化,形成一批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生物技术高科技公司。

韦茨教授作为美国少有的三院院士(指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是国际上生物物理与生物材料、微流控等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韦茨教授及其团队在创新创业及产业化领域具有很强的项目运营能力,近年来已在美国及欧洲创立了14家高科技公司,市场总估值已超过30亿美元[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