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范围内,欧盟本身就是最大的一个区域合作机制,是涵盖欧元区、申根国家等不同范围的多元统一体。与之相联系的区域合作机制还有地中海联盟、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及中东欧16国三个机制。这些区域合作机制有重复的部分,但具有各自的运行规律。
1.地中海联盟
由于地中海南岸和东岸地区历来是环地中海经济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欧盟一直重视与该区域国家的合作。早在1995年,欧盟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就启动“巴塞罗那进程”,开始签订《欧洲地中海联系协议》;欧盟东扩后推动实施“欧洲对邻国政策”;2005年11月,欧盟与南地中海国家以“重启巴塞罗那进程”为主题,召开了欧盟地中海国家首脑峰会,决心加快《欧洲地中海联系协议》的实施,力争在2010年建成欧盟地中海自由贸易区。2007年初,法国总统萨科齐在竞选时正式提出建立地中海联盟的设想,将其作为法国和欧盟的外交政策,意欲建立一个涵盖南欧、北非和部分中东国家的地中海地区合作组织。
2008年7月13日,地中海沿岸16国,包括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2]、埃及、以色列、约旦、黎巴嫩、毛里塔尼亚、摩纳哥、黑山、摩洛哥、巴勒斯坦、叙利亚、突尼斯、土耳其,与欧盟27个成员国和首脑共同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了首届地中海峰会,这标志着地中海联盟正式形成。峰会通过联合声明制订共同战略,启动了旨在深化欧盟和地中海沿岸国家之间合作的“地中海联盟”计划。
根据峰会决议,“地中海联盟”是一个以“为了共同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繁荣以及在人员、社会和文化方面相互理解的未来而联合起来”为共同战略目标,旨在通过在沿地中海北岸和南岸的国家设立实际项目,处理环境、气候、交通、入境和治安等问题的新的国际组织。具体实施的“地中海联盟”计划确定了六个重点合作项目,即“六项地区性具体计划”:①减少地中海污染,欧盟委员会曾提出具体计划,力求至2020年减少地中海污染源80%,计划将至少耗资20亿欧元;②修建沿海和陆地高速公路,改善地中海两岸的贸易流通;③加强民事保护,因为地中海盆地面临与气候变暖有关的越来越大的自然灾害的危险;④制订一项地中海太阳能计划;⑤推动在斯洛文尼亚开办的欧洲地中海大学的发展;⑥帮助中小企业发展。与会领导人还决定每两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会议轮流在欧盟国家和其他伙伴国举行。地中海联盟采取两主席制,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各出一位主席。南方国家通过协商选择一个国家出任共同主席国之一,任期两年,不能连任。埃及和法国出任地中海联盟首任共同主席国。此外,“地中海联盟”设立一个总秘书处,秘书处负责筹集基金和落实首脑会议既定计划。地中海联盟计划资金来源包括:私营部门、欧盟预算、各成员国或其他第三国的赞助、欧洲投资银行投资等。[3]
不过最终成立的地中海联盟,其框架远不及萨科齐最初的设想,原因不仅在于欧盟内部的反对,还有来自部分中东、北非国家的抵制。第一,德国认为地中海联盟可能会分裂和威胁到欧盟的核心,并且反对使用欧盟资金仅为一小部分欧盟成员国(主要是法国,其次是几个南欧国家)的项目服务。当然,德国对于法国不经欧盟商议就单方面组织地中海国家首脑会面存在不满。第二,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也心存芥蒂。因为在巴塞罗那进程中,主导国家为法国和几个南欧国家,而到萨科齐提出的地中海联盟时,只有法国一国主导,这让南欧国家存在不满。第三,中东、北非国家内部的矛盾和争斗纷繁复杂,在体制、宗教和价值观方面与欧盟都大相径庭。第四,还有来自美国的阻力。2011年,突尼斯、埃及等国的颜色革命与美国关系密切。美国旨在进一步控制地中海、红海等战略要地,既可以获得巨大经济利益,又可有效控制周边国家和海上能源线,遏止欧盟南下获得发展空间,遏制俄罗斯及中国发展。[4]
种种阻力下的地中海联盟注定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联盟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包括地中海投资银行在内的多项计划相继中止。再加上2011年爆发、至今仍陷乱局的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内战,使得中东、北非地区与地中海联盟提出的“经济发展和安全”的目标相去甚远。欧盟当初推进地中海联盟的重要目标之一——打击非法移民,至今看来也化为泡影,反而是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战争导致欧盟自2015年起经历了史上最大规模的难民潮,这使欧盟自身的运作遭受严峻挑战。欧盟打击恐怖主义的目标同样落空,极端恐怖主义组织在利比亚和叙利亚发展开来,甚至渗透欧盟国家制造恐怖活动。至于能源目标,不仅战乱使得中东北非的能源供给受到影响,而且美国对于该地的能源亦虎视眈眈。随着萨科齐的下台,以及利比亚和叙利亚战争的爆发,地中海联盟已经处于停滞状态,鲜有研究和报道对其进行关注。
2.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
1992年3月,在德国和丹麦的倡议下,波罗的海沿岸11个国家(丹麦、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挪威、波兰、芬兰、德国、冰岛、瑞典)的外长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会议,同欧盟委员会成立了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Council of the Baltic Sea States,CBSS)。该组织是一个地区性政府间合作组织,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合作,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外长会议,主席国外长负责协调理事会在外长会议期间的活动,并由高级官员委员会协助其工作。理事会设有工作组,定期举行成员国首脑会议。
资料显示,最近的一次波罗的海国家峰会召开于2012年,即在德国召开的第九届波罗的海国家政府首脑会议,会议主要就能源安全和人口变化进行了讨论,会议还决定设立一个“项目支持工具”,为波罗的海东南部沿岸地区提供发展资金。2013年俄罗斯担任轮值主席国,并于4月召开了波罗的海论坛,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部分政府首脑和专家、企业代表等在会议上讨论了波罗的海地区的环保及能源等问题。(www.xing528.com)
然而,2013年底爆发的乌克兰危机使俄罗斯和欧盟的关系日渐紧张,乌克兰政府意外宣布暂停同欧盟的联合协议,转而同俄罗斯加强经贸联系,导致反政府示威不断升级,之后发生克里米亚事件,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而后者继而实行反制裁。
欧盟对俄罗斯先后实施了三批制裁:首批是对欧盟认为对破坏乌克兰领土完整负有责任的俄罗斯及乌克兰公民实施的个人制裁。制裁对象涉及来自俄罗斯、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地区等地的149名个人和37家机构。第二批是针对俄罗斯的行业限制措施,即所谓的经济制裁,自2014年7月开始并经多次延长。欧盟理事会于2016年12月决定将针对俄罗斯部分经济部门的经济制裁延长到2017年7月31日。第三批则是对克里米亚的制裁,该制裁会执行至2017年6月23日。作为回应,俄罗斯限制进口对俄制裁国家的食品,且为回应对方制裁的延期,于2016年6月将食品禁令再次延期至2017年底。
由于俄罗斯同欧盟关系紧张,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的各项活动几乎停滞,不过多个波罗的海成员国在欧盟范围内积极呼吁停止制裁,这对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的缓和起到一定的作用。
3.中东欧16国
中东欧16国更多地出于地缘政治概念,中东欧国家并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中东欧国家长期处于西方同俄罗斯之间,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地位。欧盟于2004年实行东扩以来,11个中东欧国家已先后加入欧盟。对于乌克兰的争夺导致欧盟与俄罗斯矛盾骤升,并陷入自2014年以来的对峙中,中东欧国家经济因之受到很大打击,转而同其他国家建立经济联系。
近年来行动较为一致的是中东欧16国,他们与中国展开的“16+1”机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东欧16国包括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黑山、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截至2017年6月,中东欧16国同中国领导人的会晤共进行了五次:第一次是在2012年4月的波兰华沙,会晤规划与拓展了双方互利合作的前景与未来,并形成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新闻公报》,中方宣布了《中国关于促进与中东欧国家友好合作的十二项举措》。第二次会晤于2013年11月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双方与会后共同发表《布加勒斯特纲要》,纲要规定每年举行领导人会晤,梳理合作成果,规划合作方向。第三次会晤于2014年12月在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召开,会议形成《贝尔格莱德纲要》。第四次于2015年11月在中国苏州召开,会议制定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规划明确表示,“16+1合作”将努力推动重要的国别和区域项目,不替代现有双边合作机制或平台,将与欧盟重大倡议和规划对接,有效促进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最近一次会议即第五次会晤于2016年11月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举行,会议以“互联、创新、相融、共济”为主题,形成《里加纲要》和关于开展三海港区基础设施、装备合作的联合声明。
中东欧16国处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在地缘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虽不接壤,但西欧与中国陆上交通的连接须通过中东欧;在意识形态上,中东欧国家曾是社会主义国家,同中国有一定的认同感。中东欧国家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表示欢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明确表示,“16+1合作”将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重要契机,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同时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在具体合作上,中东欧国家已经同中国开展多个“一带一路”框架重要项目。2013年,中东欧地区首个跨境互联互通项目——全长350千米的匈塞铁路宣布开始建设,该铁路将连接布达佩斯和贝尔格莱德,承建者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2014年,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项目作为首个利用中方贷款实施的项目已经竣工通车;科斯托拉茨电站一期项目大修已基本完工,二期新建电站项目已于2016年初开工;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项目、马其顿两段高速公路项目和黑山南北高速公路项目进展顺利;首个使用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100亿美元专项贷款额度的波黑斯坦纳里火电站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在核电领域,中国同罗马尼亚达成的合建切尔纳沃德核电站3、4号机组框架协议,协议金额逾70亿欧元,是迄今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最大的合作项目。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承建的弗罗茨瓦夫城市防洪项目已经竣工,这也是中国在波兰第一个成功完成施工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