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务业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服务业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最关键的因素。为了加速世界各国服务的开放以及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GATT专门设立了服务贸易理事会。根据GATS所确立的有关服务贸易规则和原则的多边框架,各成员承诺开放某些服务部门,降低服务贸易的保护程度,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服务业的开放和服务贸易的发展。

服务业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从实践来看,服务业的扩张既与外部环境条件相关,也与服务业自身发展相关。在微观层面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为服务产品的贸易提供了物质媒介,企业间分工的深化造成企业对服务中间产品的需求增加,这使服务业的对外扩张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要。在宏观层面上,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了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产业结构的重心开始向服务业转移;同时,GATT与WTO的发展加快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这为服务业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概括而言,服务业直接投资的动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产业结构重心向服务业转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高新科技产业的增长、互联网的推广以及电子商务的拓展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开始由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由初级产品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由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贸易服务业、电信、信息业等日益成为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最关键的因素。为了赢得全球竞争的优势,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制定国策,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全力占领国际服务经济之高地。1980—2017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从7 674亿美元扩大到133 000亿美元,其间增长了17.3倍。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份额从1980年的15.7%上升至2017年的38.3%。

2.信息技术提高了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

新技术革命,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首先,高新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于服务产业,使许多原先“不可贸易”的服务转化成“可贸易”的服务,使国际服务贸易的种类增加、范围扩大。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还促使银行、保险、商品零售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为跨国界服务带来了机遇。其次,科技技术革命加快了劳动力和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特别是促进了专业科技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国际流动,推动国际服务贸易流量的扩大。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逐渐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高科技产业转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使这些国家和地区能够利用本地区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赚取外汇服务收入,形成大规模的境内服务输出。

3.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推进

服务业的开放落后于制造业,由于许多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许多国家对服务行业实行较严格的管制,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当然在发达国家也有类似情况。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对航空业实行管制,阻碍公司之间兼并联合的扩张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使许多服务业的跨国经营无法实现。为了加速世界各国服务的开放以及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GATT专门设立了服务贸易理事会。该理事会积极推进1994年乌拉圭回合中各成员承诺的服务市场准入的实施,达成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GATS确立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四种形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将世界服务贸易的种类分为12大类155种。根据GATS所确立的有关服务贸易规则和原则的多边框架,各成员承诺开放某些服务部门,降低服务贸易的保护程度,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服务业的开放和服务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其中许多国际通行规则被普遍接受,更少的政府管制、更自由的全球经济市场大大降低了服务业对外扩张的进入壁垒。

4.企业间分工深化的推动

现代生产竞争激烈,灵活的管理和市场运作就变得十分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管理和市场运作等与生产的信息处理有关的部门的逐渐强化和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独立化,也就是说原来合在一起的工作为了提高效率和灵活性而分开甚至分离出去。这种方式使企业的各项工作更加具有专业性。为了专注于企业自身的核心专长,企业中一部分工作将被分离出去由更加专业的服务商提供,这就是分工所产生的“挤出效应”。(www.xing528.com)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制造企业为了保持核心竞争力,逐渐将物流管理、营销推广、投行顾问等方面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同时也越来越利用分工更为专业、功能更为强大的服务性企业来整合自身的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以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便大大增加了对服务性中间投入的使用,产生了制造业对服务的大量引致需求。例如,日本在1970—1980年的高速发展阶段中,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中间需求年均增长率为13.4%,要高于对制造业本身的中间需求年均增长率11.3%。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的中间需求的增长更多地推动了新兴专业服务业的发展。例如,管理咨询、工程服务、市场营销等都比以前有了更大的需求。以前,企业一般都是自行解决有关事务,但是现在这些工作就可以交给专业公司来完成。随着信息的极大丰富、交易成本的降低,市场逐步完善之后,工业企业产品的生产将会融入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因素。可以预见,生产者服务将成为今后服务业增长最强劲和最主要的部分。

5.为赢得信赖以及向全球学习

声誉在服务业中占据了首要的位置。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转换成本较高,许多客户倾向于固定服务商,形成长期的互动关系。顾客在选择服务商时,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质量、竞争力、可靠性,等等。考虑到转换成本高昂,选错服务商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所以顾客总是利用各种途径去获得服务质量信息,服务企业也尽力去建立自己的声誉,并且试图区别于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服务。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顾客很难获得准确的服务质量信息,也很难对服务质量做出合理的判断。顾客往往以公司规模、公司经营的年数以及公司主要顾客的清单来判断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因此,服务企业不断扩充规模、推行国际化,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全球性顾客,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声誉、赢得信赖,将自身的实力外部化表现出来,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

许多情况下,获得全球网络优势是一些服务行业提升服务产品价值,赢得顾客信赖的重要渠道。目前,许多服务型跨国公司采用的全球网络型组织构架,就是公司为了在国际竞争中提升产品价值、创造优势的重要表现形式。例如,如果一种信用卡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使用,那么它的价值将大大提升。如果一个银行的自动柜员机遍布世界各地,那么这个银行将更加受到顾客青睐。而许多跨国性的饭店快餐店、零售商店的建立,部分也是基于此考虑的。

另外,服务型跨国公司全球扩张的同时,也是服务型企业全球学习的过程。在服务型企业中知识的价值尤为重要,在企业各个节点上创造知识并传输知识将成为服务型企业主要的竞争优势。因此,服务型跨国公司全球学习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增加了公司的无形资产价值,进而提高了公司的竞争优势。

专 栏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控制企业部分产权、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为特征,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资本对外输出。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创办新企业和控制外国企业股权两种形式。创办新企业指投资者直接到国外进行投资,建立新厂矿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以及收购外国现有企业或公司等,从事生产与经营活动;而控制外国企业股权是指购买外国企业股票并达到一定比例,从而拥有对该外国企业进行控制的股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