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要素培育的经验分享

要素培育的经验分享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印度政府发布的“2012年国家信息技术政策”的宣言是“巩固印度作为全球IT和IT中心的地位,并利用它为GDP和就业做出重大贡献”。在政府大笔投资的推动下,这些计划的持续实施有助于为印度IT部门创造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政府打通了学位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认证,为两者的衔接进行专业资格认证,并与NASSCOM等合作,建立行业标准,通过持续的技能和

要素培育的经验分享

(一)政府支持:制定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及各项政策

从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印度政府很早就认识到信息技术产业中软件出口业的巨大潜力,以及信息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从英迪拉·甘地政府的“六五”计划开始,由技术引发的发展道路,特别是与IT相关的发展道路,被认为是印度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1984年上台的拉吉夫·甘地及其后的历届印度政府,无论执政党如何,都主张“科技兴国”,反映在战略布局上就是历届印度政府都积极支持并培育信息技术产业,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创造先决条件。印度政府发布的“2012年国家信息技术政策”的宣言是“巩固印度作为全球IT和IT中心的地位,并利用它为GDP和就业做出重大贡献”。

印度政府致力于强化人才供应政策的实施,提供监管支持(特别是印度政府修订了版权法,使其成为世界上最严厉的版权法之一),实施财税优惠政策,优化IT领域投资体系,面向国外政府游说,促成IT企业国际化等措施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打造生态系统。印度政府还采取集中力量办大事,凝聚资源“以集群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1991年,印度政府建立了印度软件技术园区(STP),逐步通过软件技术园区创建世界级的信息技术产业基础设施,STP及其在印度各地的各个分中心成为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增长的主要催化剂,STP提供了高速数据通信(HSDC)链路、数据中心和数据托管设施等基础设施以及财政和税收优惠,服务于出口导向型IT企业。

近年来,印度政府还积极开发印度国内市场,加强印度IT公司治理和风险安全框架,增强印度作为IT企业目的地的信心等举措,意图将印度建设成为世界创新中心。2014年,印度政府推出“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数字印度”(Digital India)计划;2016年启动“印度创业,印度崛起”(Start-up India and Stand-up India)计划。在政府大笔投资的推动下,这些计划的持续实施有助于为印度IT部门创造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

(二)行业协会:完善补充政府服务体系

印度政府通过在硬环境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服务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而成立于1988年的非营利性组织“印度软件和服务业企业行业协会”(NASSCOM)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补充了政府服务体系。特别是在产业发展初期,与印度政府在成熟的产业部门施加的影响相比,印度政府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行政力量薄弱、相应技术能力不足,并没有匹配的监管机构规范产业发展,NASSCOM的非正式规则和行业成员行为准则在政府法律法规缺失的情况下填补了政府监管真空,创建了产业发展秩序,并通过向政府提供制定新的管制框架和执行方面的专门知识,影响政策制定和立法,促使产业规制合理化,体制变革合法化,帮助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在全球树立了信誉良好、标准规范的产业形象。NASSCOM在印度中央政府的各个委员会包括信息技术部、商务部财政部电信部、人力资源发展部、劳动部和外交部等都有代表,还充当各州政府的咨询机构,因此,NASSCOM的声音能够有效传达到政府;NASSCOM聘请了前白宫高级顾问和前美国驻印度大使,作为其首席华盛顿说客,还定期在主要城市邀请公司会员、政府官员、媒体、IT用户、政界人士、官员、外交官举行俱乐部会议,交换IT发展信息,进行政策游说……可见,NASSCOM已经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企业行业协会了。

NASSCOM与各级印度政府机构进行合作,帮助19个邦的印度地方政府起草IT政策;与信息技术部合作起草数据保护和数据隐私法律,使印度的数据保护法律达到与欧洲和美国标准相同的水平,以回应对离岸客户隐私的关注;与制造商协会合作,启动印度反软件盗版联合会,打击软件盗版;与警界、律师委员会合作,培训他们关于调查数据失窃、网络安全、网络犯罪相关知识以确保执法;NASSCOM还成立独立的自我监管机构—— 印度数据安全委员会(Data Security Council of India,DSCI)进行组织成员的自我监管,对其会员实施安全措施计划,要求在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下采用认证,没有达到标准的IT企业将失去会员资格;NASSCOM设立基金会为印度的IT企业提供技术援助;NASSCOM积极游说印度政府提升印度软件和IT服务业的品牌价值,成功将印度定位为全球领先的低端业务流程外包目的地(BPO);NASSCOM还负责整理、出版印度IT产业发展的各项统计报告,成为获取印度IT产业信息的权威渠道。总之,NASSCOM在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人才培育:注重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的协同培养

印度拥有大量英文流利、接受过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能够接触到IT前沿技术,工薪相对便宜,这是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享有的“人口红利”,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印度劳动力的特质似乎是为IT产业量身定做。[1]印度的IT人才除了1991年自由化改革之前多年没有释放的人才积累外,主要来自政府教育系统、行业协会或私营机构、企业的协同培养。

印度政府非常重视高等教育发展,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其高等教育规模位列全球第三,位于中国、美国之后,全国各地分布了16 000大学,有2 297个工程学院。印度的教育体系非常注重数学科学的训练,特别增加了技术博士学位设置,高等教育系统培养了大量具有工程类本科和研究生学位的应用人才,比如印度理工学院被称为印度“科学皇冠上的瑰宝”,每年招收8 000名学生,培养的IT人才享誉全球;为顺应IT人才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印度大量私营或公立的培训机构蜂拥而起,其中包括非常著名的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很多大型企业特别是外企以联合或者内部培训的形式增加对信息技术员工的培训,并且开设IT管理课程、微软认证软件工程师课程。政府打通了学位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认证,为两者的衔接进行专业资格认证,并与NASSCOM等合作,建立行业标准,通过持续的技能和职业发展项目培训提高IT人员技能,强化能力评估,进行IT人员国家数据库注册和验证,系统化协同培养IT技术人员。

(四)建立信任:利用侨民网络和质量认证强化产业声誉(www.xing528.com)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最耀眼的部分是软件及服务的国际市场开拓,但由于绝大多数软件业务客户在印度之外,软件服务外包必然要面临地理和时间的问题,不同流程成熟度、开发和测试工具的标准和协调性、工作人员技术能力的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问题,特别是软件产品和服务的输出通常很难提前指定或核实,跨境正式合同极难执行,每个方面都可能对产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软件服务外包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发展信任与合作。

印度通过建立高质量的印度侨民网络去解决初始信任和持续信任的问题。侨民价值不仅表现为知识、技能,而且还体现出产业发展急需的国际社会网络和金融资本。大量在美国硅谷的印度IT移民与印度本土有商业往来,并给印度初创企业进行了投资,随着印度IT侨民在美国强势崛起,印度IT侨民个人的成功推动印度IT工程师的积极声誉广泛显现,其搭建的人脉网络在以出口为导向的印度IT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该产业获得初始信任、开展业务、获取资本的重要途径。此外,为降低交易成本,增强IT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给产品和服务带来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印度IT企业广泛采用严苛的质量认证,无论是在谈判还是宣传、网站介绍上,几乎每一家印度IT公司都强调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认证,以此来强化其产品和企业的声誉。印度还不断完善《版权法》《专利法》等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获得客户信任并维持这种信任。

总之,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界利用高质量的侨民网络、严苛的质量认证以及不断调整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了产业声誉,不仅可以与国外大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两者还构建了互为依存的关系,促使客户和供应商从最初的合作关系转变为长期战略性伙伴关系,而且以信任为基础的国内企业合作,大大降低了项目风险和成本,提高了合作效率

(五)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并不是全国到处开花,为了促进IT产业集群的快速形成,印度中央政府和许多邦政府根据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等基本条件择地建立软件技术园区,在产业政策、财税金融、土地供给、公共服务等方面有意识的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比如在邦一级政府方面,典型的有如安得拉邦、西孟加拉邦政府,两者都积极根据市场预期在产业政策等方面引导、助推产业集群发展;还有班加罗尔的电子城和海得拉巴的希特克城,不仅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而且还提供便捷高效的孵化设施,便于初创公司孵化。

围绕这些软件技术园,印度形成了孟买、德里国家首都区(NCR)、班加罗尔、钦奈、海德拉巴、浦那、加尔各答7大IT产业集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号称“亚洲硅谷”的班加罗尔IT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为IT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商业环境,更便利的技能、技术和人员供给,能够有效组织资源,获取更多的海外市场信息,发挥了极大的集聚效应:首先,集群内企业成员的良性互动大大提高了印度IT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其次,经济活动的地理集中导致滚雪球效应,大量新创IT企业聚集在一起,从更高的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生产过程中获益;再次,产生知识溢出效应,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了IT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正是印度IT产业集群的崛起才有了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辉煌。

(六)市场化运作:紧贴全球市场,逐步升级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是政府做好服务,IT企业紧贴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结果。为了打开国外市场,印度IT企业高度重视服务质量和个性化服务,强调服务流程和方法。在市场化运营中,印度甚至不惜专注发展商业流程外包(BPO)和IT服务业,而弱化其他细分部门。尽管在产业发展初期乃至发展到现在,印度国内市场的比重远远比不上国际市场,但就是在这种市场化的过程中,印度信息技术产业最大化发挥其比较优势,实现了逐步升级。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最早在全球信息技术产业价值链的末端开展业务,例如后台交易和呼叫中心,这部分业务技术含量低、投资少、回报相对较低。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公司开始以低成本大量外包这些业务给训练有素的印度IT公司;1995—2000年,印度IT产业开始成熟,不断提高R&D,基础设施开始发力完善,价值链上移,印度逐渐成为IT服务产品开发地;2000—2005年,印度IT公司规模、数量不断扩大,并开始进入到产品管理、市场策略分析等复杂服务领域,西方一些公司开始在印度设立专属公司;2005年到现在,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业务正从企业服务到企业解决方案迈进。整体而言,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服务外包从强调技术领域外包的ITO(低端)发展到强调业务流程管理的BPO(中端)再到更注重高端研发活动的KPO(高端),形成了排他性的“俘获外包”模式。

目前,印度IT市场正在经历显著的变化,大量新创IT企业产生,从IT应用基础设施到自动化再到数字化智能IT,云计算、社交媒体、大数据分析为IT公司提供了新的收入增长点。当然,印度信息技术产业从服务到知识产权带动增长的转变,适应并利用不断变化的技术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产业形象从低成本到创新中心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