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能制造专业群与服务群教学改革实践

智能制造专业群与服务群教学改革实践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坚持“三贴近”“四为主”的原则,即智能制造、智能控制专业群按照“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智能制造服务群按照“以实务、案例、问题、流程为主”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并通过“微课程”和“翻转课堂”为主要教学形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强专业质量建设内涵。

智能制造专业群与服务群教学改革实践

1.建立“产业升级驱动专业升级”动态调整机制

联合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职业院校,携手山河智能、中联重科等先进装备制造行业知名企业,牵头成立以资产融合、人员互聘为纽带的职业教育集团;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在对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学院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规划,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建立“产业升级驱动专业升级”动态机制,坚持专业开发与市场同步、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同步、专业改造与技术发展同步,针对产业发展变化适时开设新专业,改造或淘汰原有专业。

2.对接先进装备制造业,优化专业结构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提出的“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的发展思路,立足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接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2016—2020年,先后撤销酒店管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5个专业(如表6-2所示),新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物流信息技术等4个专业(如表6-3所示),改造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传统专业,使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学院常年招生专业数控制在21个左右。

表6-2 2016—2020年撤销的专业一览表

表6-3 2016—2020年新增设的专业一览表

3.打造智能控制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汽车技术、智能制造服务四大专业群

服务“中国制造2025”,对接“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智能服务”的技术链暨典型智能制造领域汽车子产业,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智能控制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汽车技术、智能制造服务四个特色专业群(如表6-4所示),形成对接智能制造、服务智能制造,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专业体系。

充分发挥专业群集聚效应,整合教学资源,以核心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提升专业群整体建设水平。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引领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工业网络技术等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的相关专业发展,形成学院最具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专业群在校生规模2 400人左右。

——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核心,引领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的相关专业发展,形成具有较强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专业群在校生规模2 300人左右。

——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核心,引领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改装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技术等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的相关专业发展,形成具有较强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智能汽车技术专业群。专业群在校生规模2 200人左右。

——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为核心,引领市场营销会计、物流信息技术等服务领域相近的相关专业发展,形成智能制造服务专业群。专业群在校生规模3 100人左右。

表6-4 2016—2020年学院专业布局一览表

4.完善工学结合的合作育人培养模式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与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合建“长泰机器人学院”,共同建设“机器人焊接站装调车间、智能制造教学工厂”等校中厂,按现代学徒制模式每年培养90人。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建“西门子DF创新学院”,共建“智能控制技术”“先进自动化系统”等企业培训中心,引入国外先进行业标准2项,共同开发课程标准4项。

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创新“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教集团”运行机制,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深度合作,在企业建设车间教室和3G实景课堂,整体构建区校互动、工学结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育人。

智能汽车技术专业群优化“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商标准、协同育人。结合汽车产业淡、旺季特点,制定校企轮训方案,实施一学年四学段、小学期制教学组织形式,校内学习与企业轮训双管齐下,确保30%以上的训练项目在企业完成,切实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智能制造服务专业群完善“职业体验、职业适应、职业融入”三段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三阶段的校内教学和园区企业实习紧密结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循序递进的培养。软件技术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完善会计电算化专业银行柜员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期内,各专业群开展工学结合的合作育人培养模式情况如表6-5所示。

表6-5 各专业群开展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览表

5.深化“能力本位、项目载体、学生主体”的课程改革

围绕“智能工厂”的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调试员、总线控制系统运行维护员、车间数据采集监控系统调试员等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置“平台共享、方向分立、拓展互选”能力递进式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www.xing528.com)

以通识基础“宽”,基本能力“强”,核心能力“精”,拓展能力“特”为总目标,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依据智能制造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基础共享、专业定向、能力进阶”的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

聚焦智能汽车、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三大技术领域,整合专业群课程内容,构建完全学分制的“四平台三阶段”智能汽车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

建设真实环境、真实项目、真学真做的课程教学模式。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动态更新课程内容,适时调整课程结构,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推动教学流程改革,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坚持“三贴近”“四为主”的原则,即智能制造、智能控制专业群按照“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智能制造服务群按照“以实务、案例、问题、流程为主”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并通过“微课程”和“翻转课堂”为主要教学形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强专业质量建设内涵。

建设校企互通、内容丰富、开放共享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各专业群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校企互通认证课程、省级“名师课堂”课程。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专业课程及其数字化教育资源,与境外院校联合开发技术课程。在学院立项重点建设74门课程的基础上,利用泛雅课程建设平台,建设网络资源课程,按照每人每年上好一门课程、申报一门课程的原则,要求每位专职老师三年内至少要建一门网络资源课程。网络资源课程严格验收标准,验收合格给予建设补助,优秀网络资源课程学校给予奖励。

“十三五”期间,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标准建设专业群共享课程10门,校企互通认证课程18门,省级“名师课堂”课程25门。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专业课程6门,与境外2所院校联合开发技术课程。建设校级网络资源课程140门。各专业群数字化课程资源如表6-6所示。

表6-6 各专业群数字化课程资源一览表

6.建设校内“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校外“开放共享、创新创业”的实训基地

整合并完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智能控制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汽车技术三个专业群现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个省级重点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在现有基础上对实践条件进行改建和完善,根据产业升级要求,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统筹规划各专业群实习实训基地,建成“数量足够、安全环保、性能优良、技术先进”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重点建设清华大学—湖南机电智造创客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技术中心、数字化焊接车间、汽车智能技术工程技术中心等实训室,打造3个全省一流的融教学、科普、培训、鉴定、技术服务、产品研发、创业孵化于一体的智能制造特色的专业群实训基地。

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与山河智能等企业共建集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与研发推广的专业群实训平台,配置与行业企业工艺流程、设备水平同步的实习实训设备,新增或改造实训室26个,新增工位500个,能同时容纳约1 500名学生实训。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建改”结合,“虚实”互补,打造专业群四级能力训练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形成集实训教学、科普教育、培训认证、技能鉴定、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创业孵化七大功能的实训基地。投入600万完善功能分区,按30工位/室进行调整,补充设备,改扩建实训室28间,增加工位400个,开发专业群3D虚拟仿真平台,完善制度手册和营造“三创”文化环境。聚焦智能控制新技术,投资900万元新建智能感知等6间实训室,建设大师(名师)工作室、机器人技术研究所、创客工坊等7个室所,新增工位280个,实训面积1 000平方米。建好10家企业教学基地,形成4家基本技能训练基地、5家工程能力训练基地和1家创新创业基地。开展百名专业教师与百家企业互动,形成100家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岗位数达到2 000个,满足专业教师教学项目开发和学生识岗、跟岗、顶岗的需要。

智能汽车技术专业群面向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领域,校企共建五大训练中心,实现专业教学、培训鉴定、生产服务、技术研发和成果孵化五大功能提升。建设期内,新增工位600个,设备总值达4 000余万元,引入车天下汽车维修管理系统,实施开放式、预约式训练中心管理模式。与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汽车智能技术教学专区、体验专区和车联网技术教学专区;与上海景格合作,新建嵌入式系统开发等实训室8个;扩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教学专区,引进上汽大众等企业最新设备,扩建3个品牌汽车教学专区;改扩建一体化教学专区11个。与比亚迪汽车等企业合作新建汽车智能工程技术研究所,开展汽车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和汽车诊断与云服务平台的App研发与推广;与捷豹路虎集团共建捷豹路虎技术服务中心,面向捷豹路虎中南地区经销商,提供疑难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在线或现场技术服务。新增轩悦行新能源汽车、正通汽车集团等6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总数达到30家,新增实习岗位数280个。聘请企业导师,校企共商实践内容与对口岗位,确保30%以上的训练项目在企业完成;建立基于腾讯公众号的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师生在线互动、填报和批阅,并推送至师生手机端,实时互动。

建设期内,学院投入1 000万元新建智能制造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3个专项实训中心,争取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实验室,每年可以实现实训教学2 000人次、职业技术技能培训2 000人次,建设期内创新创业孵化项目成功5个以上、应用技术研发项目(含工艺革新)10个以上。各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如表6-7所示。

表6-7 各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一览表

7.培养一支“工程实践能力一流、课程开发能力突出、师德水平高尚”的师资队伍

建立进阶式成长体系、外引内培的师资队伍培育机制。基于学院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各专业群建立数字化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构建“新进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进阶式成长体系,以“一师一方案”为路径从学历提升、职称晋升、项目培训、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为每位教师定制5年成长规划。重奖教学杰出奖获得者,实施教师学历、职称提升计划,制定体现校本特色的“双师”标准,推进专业教师“双师”达标工程。实施“大师+名师+专家”引聘培养工程。聘请院士作为两个重点专业群建设顾问,聘请国际专家作为专业群建设带头人;每个专业群聘请技能大师,校企共建大师(名师)工作室;推进兼职教师优化工程,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精良、专兼结合、结构优异、梯次合理的教师队伍。

制定柔性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完善人才引进方式及程序、政策待遇、管理与服务等。建设期内,引进行业领军人才4名,其中芙蓉学者1名。每位领军人才每年为学校工作不少于2个月,牵头取得1项以上省级标志性成果。依托湖南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大师(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组团模式,校企共建16个大师(名师)工作室,发挥大师(名师)的引领作用,加快教师知识能力转型升级。按省级标准培养专业带头人21名。在国内外卓越的智能制造企业建立6个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基地,校企签订基地建设合同,聘请基地负责人和培训工程师,明确年度培养计划和目标,安排专项经费予以支持。

建设期内,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5%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70%以上;建设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稳定在300名,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的比例达到50%。各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如表6-8所示。

表6-8 各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一览表

8.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引进国际行业标准作为教学标准,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的教学内容引入10个国际先进工艺流程或产品标准或技术标准或服务标准,将国外行业标准用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引进国外优秀的专业教材、网络教学课程等优质资源。与境外院校联合改造20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10种以上。

争取国家公派人才培养项目,选派教师出国攻读学位;选拔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知名社区大学进行进修学习;重点支持“专业名师”赴国外参加研修和交流活动;实施海外学者讲学支持计划,设立海外名师讲坛,定期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聘请海外智能制造技术教育专家来校工作,提高学院和教师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十三五”期间,与10所境外学校签订教师交流与培养协议,安排约300人次出境研修、访学,邀请国际专家学者来校进行长短期讲学、合作研究和考察访问累计达到100人次以上。

通过课程置换,在智能控制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汽车技术三个重点建设专业群各选取一个专业招收1~2个国际合作班,以“2+X”模式培养国际工程技术人才。鼓励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在语言培训、专业学习、企业实习等领域积极与境外院校开展灵活多样的学生交换交流活动。设计一批吸引海外留学生的国际化课程,实现学院生源、办学类型和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十三五”期间,建立10个在校生访学交流项目,参与境外学习、游学、研修等活动的在校生累计达到300人左右;完成3个专业的留学生招生审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