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生教育生命体:未来教育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新生教育生命体:未来教育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领域的智能化,未来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而这也将成为中国教育事业进步有力的助推器。未来教育将进入以人机教师协作共存为特征的“双重教师”的时代,机器人教师作为人工智能教师的典型代表之一,方便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掌握。未来的教育发展将进入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共存的时代,教师与人工智能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实现个性化的教育、包容的教育、公平的教育与终身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生教育生命体:未来教育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机器人扮演教育者角色

古往今来,提及教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教师一直被认为是教育的中心。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教师,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艾休克·戈尔教授就曾尝试过使用智能聊天机器人作为课堂中的助教,回答MOOC课程进行过程中学生的提问。借由其智能化的热情回复,学生在上课的5个月期间,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助教是个机器人。近年来,各个教育阶段利用人工智能教学的典型案例屡见不鲜。ROOBO旗下的布丁机器人团队研发了一款新型早教智能机器人,新东方推出了互动式教学新体验的双师课堂,等等。教育领域的智能化,未来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而这也将成为中国教育事业进步有力的助推器。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在忙碌的工作和亲自花时间教育孩子之间,父母往往难以平衡,此时,早教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随着AI的不断发展,早教智能机器人成为最受年轻父母欢迎的智能教育产品之一。ROOBO旗下的布丁机器人团队研发了早教智能机器人“布丁豆豆”,它能够多方面协助父母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幼儿启蒙教育。

早教智能机器人并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当孩子们抚摸它时,它会面带微笑地回应;当孩子们与它对话时,它会自由切换各种语言。我们可以认为早教智能机器人“布丁豆豆”担负着类似幼儿园老师的职责,在强智能语音系统R-KIDS的帮助下,“布丁豆豆”能够对孩子的语音进行识别,孩子发出简单的语音指令后,其能够实现汉语、英语以及其他小语种的自由切换。在双语环境下,“布丁豆豆”既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和常用的交际用语,又可以教孩子们哼唱一些朗朗上口的英文儿歌。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在儿童时期的英语语感,还有利于孩子外语天赋的启蒙。

无论是“十万个为什么”还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的相关问题,有着丰富知识储备的早教智能机器人都能予以回答,不仅能趣味性地给孩子讲解知识,还能补充家长在育儿知识上的漏洞和空白。

优秀的早教产品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提供知识学习,还会劳逸结合、寓教于乐。通过“多元智能”的模式,“布丁豆豆”还可以让孩子在多个领域得到锻炼,例如锻炼孩子识别颜色与形状的能力,锻炼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等。早教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文艺音乐细胞,同时还能帮助孩子形成开朗的性格,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早教智能机器人都可以在联网的情况下实现语音对话的功能,家长可以实时与孩子取得联系,更有利于亲子间良好关系的形成。同时,“布丁豆豆”还可以挖掘孩子的学习潜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毋庸置疑,父母最重视也最头疼的问题已经被“布丁豆豆”解决,未来,在“布丁豆豆”的陪伴和教育下,越来越多的孩子的早教学习将得到很好的保障,孩子们拥有了随时随地的“学习伙伴”,也是能够每时每刻进行教学的“幼儿教师”,越来越多的孩子将赢在新的起跑线上。当智能技术逐渐完善以后,像“布丁豆豆”这样的早教智能机器人会不断涌现,它们以亲切乐观的外表、开朗活泼的性格以及精通各种知识为亮点受到家长们的青睐。到了那个时候,孩子就可以拥有一个每时每刻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好朋友”,可以向它倾诉心声,可以从它身上学习通识知识,而父母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从而为孩子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人机结合的双师课堂

在2016年《新京报》举办的互联网教育峰会上,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做了人工智能+教育相关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出,新东方将开始大量布局双师课堂,并且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网络云平台把新东方最优质的课程内容通过直播、录播的方式同步传播到各个城市,然后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网课学习。

双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课堂中配有两名教师:一名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的“明星教师”;另一名是经过严格选拔和专业培训的学习管理教师。在双师的搭配下,将新东方优质的学习资源推广到更多地方。当然,除了新东方,学而思、凹凸、快乐学习等知名课外辅导机构也纷纷涉足双师课堂,这不仅意味着AI在教育领域“遍地开花”,更意味着中国教育事业正在迈向一个新的高峰。未来教育将进入以人机教师协作共存为特征的“双重教师”的时代,机器人教师作为人工智能教师的典型代表之一,方便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掌握。

当然,对于人工智能,过分的高估和过分的忽视都是不可取的,应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在未来教育中,教师将与人工智能协同共存。在《余胜泉:人工智能可能承担12种教育功能,而教师核心价值在于“育人”》一文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认为,人工智能在未来教育中可能承担十余种角色,未来知识传授功能会逐步被人工智能取代,而人类现实的教师则更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未来教师队伍将向两个方向分化: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全能型教师和专业型教师。正如雷·克利福德所言:“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同理,人工智能并不会取代教师,但是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会取代不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未来的教育发展将进入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共存的时代,教师与人工智能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实现个性化的教育、包容的教育、公平的教育与终身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5]人工智能是教师的有力助手,它能够帮助教师从烦琐、机械、重复的脑力工作中解脱出来,使教师成为教育过程中更富有价值的角色。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替代教师完成批改作业等日常工作,把教师从重复性、操作性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发挥“育人”的核心价值,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或者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发现优点,实现人生价值。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会为未来教师赋能,成为教师工作的组成部分,由人机协作完成以前单凭教师自己无法完成的智慧性工作。未来教育将进入以人机教师协作共存为特征的“双重教师”时代,机器人教师作为人工智能教师的典型代表之一,在知识传授与行为培养方面创造着机器人教师的独特价值。

随着未来教师角色和职能的转变,未来课程也将发生改变。跨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程,期望教师独自完成是不切实际的,必须辅以教师间协同、教师与人工智能协同环境结构的支持。今后,一门课可能由多位教师负责,其中有学科专家、教学设计师、知识传递者、活动设计者、人工智能助教或其他角色。

人工智能融合教育,首先体现的是各种智能化的教育装备和智慧化的教育环境,其次是嵌入人工智能服务的教育业务流程与制度,最后是人机结合的思维模式的转型。人工智能技术为最初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增添科技色彩,而未来教育有了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一新的生命体的加入,将更能体现其人文特点。

【注释】

[1]李敏.人工智能:技术、资本与人的发展[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

[2]从人手延伸到人脑延伸:人工智能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EB/OL].[2019-09-17].https://mba.ecust.edu.cn/hlsh/2-4269642.html.

[3]王阁.人工智能与人的解放[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1):146-151.

[4]陈彩虹.在无知中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J].读书,2016(11):14-24.

[5]选自徐莉上课讲稿《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转型》。

[6]选自徐莉上课讲稿《人工智能条件下的知识新内涵》。

[7]王阁.人工智能与人的解放[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1):146-151.

[8]龚勤.朱世强: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的思考[J].杭州科技,2018(5):16-21.

[9]朱振林,丛冠然.人工智能对人和社会未来的影响[J].知与行,2018(6):92-96.

[10]朱振林,丛冠然.人工智能对人和社会未来的影响[J].知与行,2018(6):92-96.

[1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12]何静.人类学习与深度学习:当人脑遇上人工智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12):84-88.

[13]莫宏伟.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思考[J].科学与社会,2018(1):14-24.

[14]周详.智能机器人“权利主体论”之提倡[J].法学,2019(10):3-17.

[15]Gagan Mehra,杨卓懿.类大脑计算机:从经验中学习[J].中国外资,2014(5):50-51.

[16]张蕾,崔勇,刘静,等.机器学习在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的应用[J].计算机学报,2018(9):1943-1975.

[17]高斌斌.深度学习下标记受限的视觉识别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8.(www.xing528.com)

[18]张耀铭,张路曦.人工智能:人类命运的天使抑或魔鬼——兼论新技术与青年发展[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1):1-23.

[19]陈先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与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

[20]林懿伦,戴星原,李力,等.人工智能研究的新前线:生成式对抗网络[J].自动化学报,2018(5):775-792.

[21]高阳,陈世福,陆鑫.强化学习研究综述[J].自动化学报,2004(1):86-100.

[22]张莉.专业共同体中的教师知识学习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23]刘建伟,高峰,罗雄麟.基于值函数和策略梯度的深度强化学习综述[J].计算机学报,2019(6):1406-1438.

[24]赵冬斌,邵坤,朱圆恒,等.深度强化学习综述:兼论计算机围棋的发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6(6):701-717.

[25]徐晔,黄尧.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新生态[J].宁夏社会科学,2019(3):139-145.

[26]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35-56.

[27]畅肇沁,陈小丽.基于人工智能对教育影响的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9-12.

[2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9]叶澜.终身教育视界:当代中国社会教育力的聚通与提升[M]//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第一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0]刘庆昌.寻找教育学的历史逻辑——兼及“教育学史”的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6-81.

[31]伍红林.技术时代的教育学发展——兼议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学的两种可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5):26-37.

[32]伍红林.人工智能进步与教育学的发展——交互关系的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9(5):1-7,112.

[33]李海峰,王炜.国际领域“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进展与前沿热点——兼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9(2):63-73.

[34]许亚锋,高红英.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空间变革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8(1):48-60.

[35]杨银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4(1):4-19.

[36]张丰.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EB/OL].(2018-09-09)[2020-03-14].https://www.sohu.com/a/252856954_100928.

[37]玛雅·比亚利克,查尔斯·菲德尔,舒越,等.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致力于培养专长和学会迁移[J].开放教育研究,2018(2):13-22.

[38]王燕.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转化——以STEAM教育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37(1):72-76.

[39]玛雅·比亚利克,查尔斯·菲德尔,金琦钦,等.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核心概念与基本内容[J].开放教育研究,2018(3):27-37.

[40]田倩飞,张志强.人工智能2.0时代的知识分析变革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8(2):33-42.

[41]汪建基,马永强,陈仕涛,等.碎片化知识处理与网络化人工智能[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7(2):171-192.

[42]曲晓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EB/OL].(2016-09-06)[2020-03-15].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09/gox8CoyqMrXMi4L4.html.

[43]李佩宁.什么是真正的跨学科整合——从几个案例说起[J].人民教育,2017(11):76-80.

[44]互联网教育中心.人工智能时代下,未来学生学习方式将如何变革[EB/OL].(2019-09-07)[2020-03-14].https://www.sohu.com/a/339416558_99950984.

[45]余胜泉.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J].开放教育研究,2018(1):16-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