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未来学校:印尼绿色学校培养绿色领袖

未来学校:印尼绿色学校培养绿色领袖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下列出的未来学校是经过各个学校申请,并最终筛选得出。印度尼西亚绿色学校:培养一代未来的绿色领袖。来自世界各地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在同一个项目上进行合作。通过每年举办两次的iEARN虚拟项目展览来展示他们的发现和成果。除了促进全纳性和多样性之外,该项目还利用世界公民力,将学习融入现实世界的应用。

未来学校:印尼绿色学校培养绿色领袖

传统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朱永新认为,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房间都需要预约;没有以“校长室”“行政楼”为中心的领导机构,表面上看,可能有点像今天北上广的创业孵化器;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甚至在培训机构。[16]

(一)全球教育4.0框架下的未来学校

未来学校在教育4.0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其创办经验,为人们提供了鼓舞人心的榜样,以指导全球更好地向教育4.0进行过渡。以下列出的未来学校是经过各个学校申请,并最终筛选得出。入选的标准如下:

(1)符合教育4.0框架;

(2)具有推广的可能;

(3)采用多方参与的方式进行设计和运行;

(4)学生表现、学习机会或学习经验有显著改善。

1.世界公民力

注重形成对更广阔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在全球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认识。代表性学校如下。

(1)印度尼西亚绿色学校:培养一代未来的绿色领袖。通过世界公民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将学习应用于现实世界,并真正利用自然世界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同情心和创造性思维。学习在自然中,创造也在自然中,学校的环境使学生与自然建立天然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学生主动建立与自然的直接联系,并思考全球问题的治本之策。

(2)肯尼亚卡库马项目——创新实验学校:通过全球文化交流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行动。创新实验学校通过开发自己的课程,进行STEAM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该学校尤其重视校内外老师的全球视野,除了引进外教,还能“走出去”,去跟别人取经,培养本地新青年教师。

2.创新创造力

专注于创新所需的技能,包括解决复杂问题、分析思考、创造力和系统。代表性项目或学校如下。

(1)加拿大知识社会项目:强调软硬技能结合,培养下一代创新者。该项目学校让学习者沉浸在高科技公司的工作与学习环境之中,通过接触较尖端的创新流程,帮助他们了解如何运用新技术推动世界新变化。

(2)马里Kabakoo学院:将创新力直接应用于本地环境。该学校重点放在小规模制造业上,通过帮助非洲年轻人掌握在当地环境中就业所需的创新技能,帮助非洲年轻人解决就业问题,帮助学生开发面向市场的原型系统,通过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解决相关的本地问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本地问题,然后参加相关的课程和小组项目,设计解决这些问题的创新方案。

3.技术力

重点发展数字技能,包括编程、数字责任和技术使用。代表性项目如下。

(1)越南TEKY STEAM:开创培养技术力的新模式。通过设计技术型课程,比如编程训练营,让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接触到新技术。通过网上学习平台,还能为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课程。通过诸如编程、机器人、网站设计、多媒体通信动画等模块,培养学生的技术力。

(2)印度尼西亚提高工作成就和就业准备项目:培养数字经济的劳动者,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在数字经济中获得成功所需技能的未来劳动力队伍。在整个项目中,通过与行业伙伴合作,学生建立了一个由网站、设计和其他数字工作产品组成的数字组合。

4.人际交往力

专注于人际情商,如移情、合作、谈判、领导和社交意识。代表性学校如下。

(1)西班牙iEARN:通过虚拟文化交流,创建了一个全球学习者社区,通过在线网络,参与跨文化交流和各类服务学习项目的合作。来自世界各地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在同一个项目上进行合作。通过每年举办两次的iEARN虚拟项目展览来展示他们的发现和成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并发现世界各地学生之间的共同点。

(2)芬兰南塔皮奥拉高中:通过整合全球视角,培养人际交往能力。采用一种以视角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利用每一个机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观点。学生和家庭也有机会参与协作性的世界公民活动。

5.个性化和自主化学

一种基于每个学习者不同需求的系统,其足够灵活,使每个学习者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代表性项目或学校如下。

(1)印度布拉罕的混合学习项目:授权当地社区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这个项目中没有教师参与。该项目利用儿童天生的学习好奇心,使学生们完全参与到由学生主导的活动中来,由志愿者充当监督者和促进者。

(2)中国安吉游戏:可以简单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幼儿课程,该课程专注于经由游戏进行学习,通过任何环境的游戏活动,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从而能让儿童选择任何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种表达过程中形成自主安排和主导学习的良好成长状态,从而引导一场真正由儿童主导的学习和发现的革命。

6.无障碍和全纳学习

一个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的系统,也就是全纳的。代表性学校如下。

(1)美国前景特许学校:设计了一种全纳的和公平的学习方式——“多元化设计”模式,创造真正多元化及综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深入了解从不同的视角如何推动创新及创意。除了促进全纳性和多样性之外,该项目还利用世界公民力,将学习融入现实世界的应用。例如,学生可能会被要求设计一种一次性塑料用品的替代品。

(2)美国塔拉哈西社区学院:通过真正的移动学习实现教育可及性和全纳性。学习者可以在网上自搜索学习资料,独立学习,使其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7.基于问题和协作学习

基于项目和问题的内容,需要互相协作并更紧密地反映未来工作。代表性学校如下。

(1)秘鲁Innova学校:采用多利益相关方的方法来建立协作混合学习模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混合学习,利用技术进行独立学习,以及教师推动的基于项目的小组学习。学生们通过合作来完成设计思维的各个阶段——探索、设计、实验和分享——紧密地反映了他们将来在工作场所可能经历的合作过程。

(2)阿曼英式马斯喀特学校:开发了一个专注于发现学习的课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多个学科整合到协作项目中,专注于体验,而不是最终产品或答案。这种跨学科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内容领域之间建立联系,并专注于将这些内容应用于现实世界的特定技能。

8.终身学习和学生驱动型学习(www.xing528.com)

在这样的系统中,每个人都在不断改进现有的技能,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得新的技能。代表性实例如下。

(1)英国技能构建者伙伴关系:推广发展终身技能的共享框架。技能构建者伙伴关系是一种全球伙伴关系,它与学校、教师、雇主和其他组织合作,为儿童和年轻人培养基本技能。技能构建者伙伴关系通过将学校和雇主联系起来,从而将学习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为了确保参与者之间的一致性,并确保学生拥有跟踪自身技能发展的终身机制,该伙伴关系开发了一个用于技能共享语言的框架。它着重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基本技能,包括倾听、陈述、解决问题、创造力、适应力、协作和领导能力等。

(2)厄瓜多尔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技能培训:利用丹迪旅游资源加快终身学习,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该项目旨在提高旅游课程的质量,从而为学生在旅游业中的就业提供途径。该课程的独特之处在于,将重点放在促进该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上,以促进该行业未来的创新。

(二)芬兰未来学校实践的未来特征[17]

作为在基础教育领域备受瞩目的国家,芬兰在探索学校教育变革方向与路径过程中,有不少做法和经验体现着面向未来的特征。

1.学习空间:绿色自然、灵活多元、开放联通

芬兰的校园和课堂与大自然完美融合。芬兰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学习环境不仅包括学校建筑和设施设备,还包括学校周边的大自然。得天独厚的森林与湖泊资源让芬兰的学习空间更为开阔。一些幼儿园开在森林中,几乎没有任何室内活动。很多中小学建在湖泊或森林旁,课程以森林或湖泊为教室,以天地为教科书。

芬兰中小学充分利用校外公共机构补充教育资源。由于拥有广泛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网络,芬兰中小学习惯于将这些公共文化机构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并且已经坚持了几十年。芬兰国家课程标准鼓励教师使用校外机构作为学校正式教育的补充,中小学与这些公共机构已经探索出成功的合作模式。根据调查统计,芬兰中小学生是各种各样博物馆和艺术展览最经常的访问者。

芬兰学校注重发挥空间设施的多功能性和创设非正式学习空间。学校很多空间设施的功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同一个场所可以承载表演、集会、庆典、进餐等多种功能。校园中除了开展常规教学活动的教室外,还有很多非正式的学习空间,如楼道桌椅、沙发和圆桌等,是教师与学生谈心、学生间探讨问题的理想场所。

芬兰中小学教室内部空间具备灵活性与连通性。教室桌椅往往带有轮子,方便师生根据需要灵活移动和组合。很多学校教室与教室之间有活页墙作为隔断,通过教室的连通性设计,可以打破班级及年级的界限与神秘感。有些学校的教室白天是师生的活动场,晚上成为附近居民的操作间和健身房。学校空间和家庭社区形成紧密关联,利于家校社合作共育。

2.学校课程:着眼素养、融合学科、重视编程

未来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依靠单一学科已不足以应对,需要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知识与能力。

芬兰学校的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跨界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2016年,芬兰对中小学全面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跨界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育人目标定位。跨界能力和综合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必备条件。为此,芬兰国家课程标准提出七大方面综合素养:思考和学习素养,文化理解、交往和自我表达素养,自我照顾和日常生活管理素养,多元识读素养,信息技术素养,就业和创业素养,以及社会参与和构建可持续未来素养。

芬兰学校的课程内容和结构跨越学科界限,基于主题实现学科融合与课程模块化。芬兰新课改首创“现象教学”概念,即事先确定一些源于学生生活现象的学习或研究主题,然后围绕特定主题,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生成新的课程模块,以此为载体实现跨学科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并行不悖。其实,芬兰中小学跨学科教学在新课改前就已长期存在。如小学一至四年级开设的“环境与自然课”,融合了生物、地理物理、化学和健康教育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到小学五六年级,该课程开始分化为“物理与化学”“生物和地理”两门课,随后到初中再具体分化为“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门课。

芬兰学校重视编程教育,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时代的通行语言。芬兰经济与就业部2017年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也将编程教育写入必修课,助力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长远发展。芬兰对编程教育要求较高,早在一年级就开展相关教育,将其融入数学、手工等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如一至二年级的数学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编程,三至六年级的数学要求学生在可视化的编程环境中策划与开展编程,七至九年级的数学要求学生使用自己编写或教师提供的程序作为学习数学的工具。

3.学习方式:手脑并用、探究体验、技术赋能

芬兰学校教育坚持“做中学”的根本理念。“做中学”主张通过动手操作更好地理解与学习知识,芬兰学校坚持了一个半世纪的手工教育就是最为典型的案例。1866年,芬兰将手工教育作为学校必修课写入国家法案,与芬兰语、数学等常规学科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小学手工教育并不是为了直接培养职业技能,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综合能力,如情绪调控能力、形象思维和艺术能力及身体灵巧度和动手能力。

芬兰学校普遍开展并广泛应用项目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刻理解来获得素养与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典型特征。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和校外学习场所,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超市等,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芬兰学校注重体验式与浸入式学习。教育戏剧是中小学普遍开展和应用的学习方式。在芬兰考察期间,某小学六年级的一堂课让笔者印象深刻。该堂课将学校旁边的一片沙土地和一个半山坡作为活动场地,学生穿上毛茸茸的各色衣服,手持木棍、追逐呐喊,体验原始人的狩猎生活和交流方式。通过这样的情境式和浸入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容易喜欢上历史,而且可以获得精神情感的浸润,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身体。

芬兰学校积极探索基于新技术的学习方式。多年来在国家层面开展有关项目,科技部、多地政府、数十家科技企业以及基金会、大学等合作参与,旨在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依托,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互联互通的无边界学习村,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形成创新型学习生态系统。如探索研发新型游戏工具,寻找既能在课堂中适当加入身体运动元素,又不干扰和破坏课堂所承载的知识和智力目标的游戏解决方案。另外,伴随新课改的实施,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教学设备更多地走进芬兰课堂,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4.学校管理:自主放权、民主参与、信任支撑

芬兰地方、学校和教师拥有较多自主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芬兰基础教育高度集权,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自主权较小,不利于学校教育创新发展。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芬兰教育不断放权,地方政府和学校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国家层面只提供宏观的课程框架,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据框架自主灵活编排课程、安排教学。教师拥有较为广泛的专业自主权,可以自主选择教材、设计课程方案、开展教学、对学生进行评价。由于教师无职称评审机制,也较少受其他外部评价限制,收入待遇主要与教龄长短挂钩。高度的专业自主地位是芬兰教师职业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芬兰家长和学生等人员民主参与学校课程教学等重大管理事务。芬兰1998年颁布的《基础教育法》要求公立和私立学校都要密切与家庭的合作,国家教育委员会要求家长必须有机会参与学校教育重大改革,对学校课程设置及孩子权利义务等具有知情权。芬兰各地分布有广泛的家长协会网络,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发展事宜方面积极听取家长协会意见并合理采纳。学校设有管理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决策机构,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及其他员工代表,可以直接对学校课程教学、财务预算、硬件建设等重大事务民主建言。

芬兰的信任文化使学校管理更加顺畅。相对单一的民族及历史上曾经历的战争动乱,使芬兰社会孕育形成了深厚的信任文化。深厚的信任文化在教育领域表现为国家教育委员会信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信任学校和教师,家长和社区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十分信任。多方相互信任有助于消除疑虑和猜忌、大幅降低沟通成本、减少矛盾摩擦,使原本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化,为学校问题解决和管理顺畅提供了柔性而又富有力量的文化支撑。

(三)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未来学校[18]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近年来中国涌现出了一批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型学校,它们有的借鉴了国外的经验,有的抢先落实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它们或许会勾勒中国未来学校的雏形。

1.探月学院:抛开分数,建立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想象一所高中,校区如联合办公空间一般散落于城市的核心地带,并与周边资源形成友好互补;空间设计如同Google的办公室,学生在其中研究、学习、探讨、创造;课程不再只聚焦于学科知识,而是从知识、能力、态度等全方位辅助一个人的成长……”这是探月学院创始人Jason对于探月学院的构想。

探月学院是一个高中段全日制创新教育项目,于201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落地并招收首批学生。目前,探月学院主要将国外大学作为出口目标,并支持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或就业。

重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探月学院的变革在于完全打破了中国现阶段以分数为中心的评价体系,率先建立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探月学院使用的是美国高中联盟MTC(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创立的“A New Model”评估体系。与传统的GPA(平均学分绩点)成绩单不同,A New Model仅设定评估的框架,但并不限制考核内容,学校可自行定制考核标准,纳入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等“软实力”考核。

按照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探月学院建立了相应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探月学院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建立独立的IT系统,连接、整合全球的优质教育内容。项目式学习让学生跳出传统学习场景,以做项目的方式解决真实问题,跨学科整合、应用知识。深度学习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元认知与系统观,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学生的技能与素养,例如学科兴趣、领导力、创造力等,将由指定的导师进行培养。

2.一土学校:中国版的Altschool开到了硅谷

“一土就是一个很土的学校。”一土学校创办者李一诺曾经这样解释。2016年,第一所一土学校建成。仅仅经过两年时间,一土学校就在国内开设了3座,并在硅谷开设了一座分校。

一土学校被称为美国Altschool的“学徒”,沿袭了Altschool以技术见长的特色。一土建立了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学校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自主研发的IT体系,可以使人员、资源、流程都在IT体系上实现综合管理。系统内整理、上传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和学生行为记录。家长可以看到教师、学生分享的所有和自己孩子有关的内容,这有效地解决了家校沟通的问题,将学校、教师、家长联系得更为紧密,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可以成为其他教师的案例。

与大多数创新学校完全颠覆体制内教学不同,一土学校的核心课程严格遵照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纲领。除了核心课程之外,一土学校还设置了实践课程、自我认知课程和科学艺术课程。在一土学校的教学理念中,核心课程与这三者搭建了一个骨骼、肌肉和灵魂的教学体系:国家标准课程体系为骨骼,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浸入式双语课程为肌肉,激发和保护内心驱动力的个性化教育为灵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