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岸钢铁业合作的新形式介绍

两岸钢铁业合作的新形式介绍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大型的钢铁集团主要包括宝钢集团、武钢集团、鞍本集团、河北钢铁集团、江苏沙钢集团、首钢集团、湖南华菱钢铁集团,以及我国台湾岛内的“中钢集团公司”。武钢联合重组鄂钢、柳钢、昆钢股份后,已成为生产规模逾 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居世界钢铁行业第四位。但是,目前两家大型集团处于联而不合的状态,仍相互独立运作。公司是国内大型钢材生产企业,主要业务为生产及销售热轧产品、冷轧产品、中厚板及其他钢铁产品。

两岸钢铁业合作的新形式介绍

我国大型的钢铁集团主要包括宝钢集团、武钢集团、鞍本集团、河北钢铁集团、江苏沙钢集团、首钢集团、湖南华菱钢铁集团,以及我国台湾岛内的“中钢集团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成立于1978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宝钢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以钢铁为主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种钢三大产品系列。这些钢铁精品通过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出口至亚非欧美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围绕钢铁主业,宝钢还着力发展相关多元产业,形成了资源开发及物流、钢材延伸加工、工程技术服务、煤化工金融投资、生产服务等六大相关产业板块,并与钢铁主业协同发展。2012年,宝钢完成钢产量4383万吨,居世界钢铁行业第二位。2013年,宝钢连续第十年进入世界500强榜单,位列第222位,营业收入457亿美元。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股份”)是宝钢集团下属最大的主营钢铁的控股子公司,2000由宝钢集团独家发起创立,同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2012年,宝钢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915.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1.4亿元,全年产铁2207.5万吨,产钢2299.6万吨,销售商品坯材2299.5万吨。[2]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武钢联合重组鄂钢、柳钢、昆钢股份后,已成为生产规模逾 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居世界钢铁行业第四位。[3]2013年排名世界500强企业第328位,营业收入339亿美元。武钢股份是武钢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是武钢集团的核心钢铁主业。1997年由武钢集团独家发起创立,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公司拥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炼铁、炼钢、轧钢等完整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形成了以冷轧硅钢片汽车板、高性能工程结构用钢、精品长材四大战略品种为代表的一批精品。[4]

鞍本钢铁集团成立于2005年,由鞍山钢铁集团和本溪钢铁联合重组而成(以下简称“鞍本”)。但是,目前两家大型集团处于联而不合的状态,仍相互独立运作。鞍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鞍钢”)于2010年由鞍钢和攀钢重组成立。鞍钢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及“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攀钢是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防军工配套服务的重要基地和最大的三线企业。2010年,鞍钢集团铁、钢产量双超3000万吨,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5],2013年鞍钢集团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排在493位,营业收入236亿美元。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是鞍钢集团旗下最大的控股子公司,于1997年5月8日由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并于1997年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是国内大型钢材生产企业,主要业务为生产及销售热轧产品、冷轧产品、中厚板及其他钢铁产品。[6]

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钢”)是由具有百年历史的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台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国有企业合并重组而成的,于2010年正式成立。现已形成年产2000万吨优质钢材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本钢拥有4747立方米大容积高炉、世界最宽幅2300热轧机组,与韩国POSCO公司合资兴建的世界最先进冷轧生产线已经建成,并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本钢集团在汽车板、家电板、石油管线钢、集装箱用钢和不锈钢等产品的开发研制中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普碳钢、特种钢、不锈钢和球墨铸管等产品系列。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已占总产量的80%。2010年本钢集团出口产品总量为国内同行业第一。[7]

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钢铁”)成立于2008年,是由原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联合组建而成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现拥有直属子分公司17家,钢产量达到4579万吨,营业收入为2510亿元。2013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269位,营业收入393亿美元。目前,集团钢铁主业具备5000万吨产能,拥有从厚度0.16 mm的超薄精密冷轧板,到厚度达700 mm特宽特厚板的全系列板材品种结构,主要有家电板、汽车板、管线钢、海洋平台用钢等产品。[8]河北钢铁集团唐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唐钢”)是河北钢铁集团的骨干企业,全国特大型钢铁企业。2012年,唐钢产铁1651万吨,产钢1500万吨,产钢材1470万吨,完成营业收入625亿元。钢铁主业具有2000万吨/年的配套生产能力,主要产品为板、棒、线、型四大类,包括热轧薄板、冷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中厚板、不锈钢、棒材、线材、型材等140多个品种,精品板材占产品总量的60%。[9]河北钢铁集团邯郸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邯钢”)于1958年建厂,是河北钢铁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目前具备了年产1300万吨优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重要的优质板材和优质型棒线材生产基地。[10]

沙钢集团(以下简称“沙钢”)是国家特大型工业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具备炼铁3190万吨、炼钢3920万吨、轧材372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主导产品包括宽厚板、热轧卷板、不锈钢热轧和冷轧板、高速线材、大盘卷线材、带肋钢筋、特钢大棒材等产品,已形成60多个系列、700多个品种、近2000个规格。2013年世界500强名列第318位,营业收入346亿美元。[11]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沙钢公司”)是其下属的最大控股子公司,最早成立于1975年。年产铁、钢、材的能力分别为1810万吨、2160万吨和2225万吨。沙钢公司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炉钢和优特钢生产基地。[12]

首钢集团(以下简称“首钢”)始建于1919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的大型企业集团。2013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位列322位,营业收入为343亿美元。首钢集团钢铁主业产品为船板、管线钢、冷镦钢、耐腐蚀板、高强度机械用板、高层建筑用板、优碳系列盘条、合金焊线等系列。[13]

马钢集团(以下简称“马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现具备1800万吨钢配套生产规模。马钢拥有钢铁主业、矿产资源业、非钢产业三大板块。钢铁主业集中于马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马钢股份”),主营黑色金属冶炼及其压延加工与产品销售,拥有冷热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硅钢片、高速线(棒)材、H形钢、车轮(轮毂)等世界一流的生产线,形成独具特色的“板、型、线、轮、特”产品结构,板带比超过50%。矿产资源业以铁矿石为主,业务集中于矿业公司,下辖南山矿、姑山矿、桃冲矿、罗河矿、张庄矿。[14]

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华菱”)是1997年底由湖南省三大钢铁企业——湘钢、涟钢、衡钢联合组建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下辖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菱股份”)、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衡阳钢管(集团)有限公司等十余家直接或间接控股的子公司。目前,华菱集团已经具备年产钢2200万吨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近千亿元。在钢铁主业方面,产品覆盖宽厚板、冷热轧薄板、无缝钢管、线棒材等十大类5000多种规格系列。[15]

台湾“中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台湾‘中钢’”)是我国台湾岛内最大的钢铁集团,最早成立于1971年12月。台湾“中钢”发展至今,事业范畴涵盖钢铁、工程、工业材料、物流、贸易、服务投资等五大业别,旗下21家公司合并年总营业额超过4000亿元新台币(约800亿人民币),主要来源为钢铁事业,约占八成以上。台湾“中钢公司”是台湾“中钢集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目前,其粗钢年产能达1000万吨以上,为台湾岛内规模最大之专业钢铁公司,主要产品为热轧、冷轧、镀面、钢板、条钢及线材等钢铁产品。[16](www.xing528.com)

2001年至2012年我国粗钢年产量排名前10位的钢铁集团在构成上比较稳定,主要集中在宝钢、武钢、鞍钢、本钢、河北钢铁[17]、江苏沙钢、首钢、马钢、湖南华菱、台湾“中钢”等集团或企业(见表4.5)。

表4.5 我国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钢铁集团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根据表4.5中所示的我国粗钢产量排名前五位企业的排名变化,可将2001~2012年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1年至2003年。在这一阶段排名前五位企业在构成上未发生变化,包括宝钢、台湾“中钢”、鞍钢、首钢和武钢,其中在2001年和2002年排序没有发生变动,在2003年武钢超越首钢,上升到第四位。从第六至第十位的排名来看,本钢一直稳居第六位,马钢和湖南华菱排名较稳定,而唐钢在2002和2003年有后起赶超趋势。

第二阶段为2004年至2005年。2004年鞍钢取代台湾“中钢”成为第二大粗钢生产企业。2005年除宝钢依旧稳居首位外,鞍钢滑至第四位,台湾“中钢”下滑到第九位,武钢较前阶段有所上升,2004年和2005年排名分别为第四和第三位。2005年唐钢、沙钢取代台湾“中钢”、首钢挤进前五位,分别排名第二位和第五位。沙钢、济南钢铁和莱芜钢铁在这一阶段首次进入前十名。

第三阶段为2006年至2007年。2006年和2007年鞍本与宝钢交替位列前两位,唐钢和江苏沙钢交替位列第三和第四位,武钢则保持在第五位。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宝钢进行重组,重新成为最大的粗钢生产企业。马钢较前两年排名有所提升。

第四阶段为2008年至2012年。2008年唐钢和邯钢联合重组成为河北钢铁集团,从2009年开始,河北钢铁集团粗钢产量超越宝钢,并一直保持在第一位。从这五年前五位企业的构成上看,我国钢铁业基本上形成了以河北钢铁、宝钢、武钢、鞍本集团和江苏沙钢五大企业和集团为核心的组织结构。从后六位排名来看,首钢和山东钢铁基本交替位列第六和第七位。

台湾“中钢集团公司”在2001~2003年之间,始终位列我国粗钢产量排名的第二位,其粗钢产量仅次于宝钢集团。从2004年起,逐渐被其他大型钢铁集团超越,排名逐渐下滑,2009年之后,跌出我国钢铁集团粗钢产量前十名榜单。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此期间我国大陆钢铁行业发展迅猛,大型钢铁集团产量迅速增加。然而在此期间,我国台湾岛内钢铁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钢铁产品以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而作为低端产品的粗钢在产量上增加较为缓慢,致使台湾“中钢集团公司”的排名不断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