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本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6年,笔者以一名青年教师的身份赴英国进修产品设计。不知不觉间,中国已经拥有了那么多的“世界第一”。近年来,国家提出“创新型国家”的概念。我们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科技人才队伍。作为这一领域人才培养摇篮的我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教育,在21世纪更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

本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986年,笔者以一名青年教师的身份赴英国进修产品设计。在英国学习生活期间,试图在英国的普通消费市场上见到Made in China的中国工业产品,但几乎看不到,更不用说在高档商品的市场上能看到“中国制造”,偶尔在超市上能看到少量的中国制造的小闹钟、老虎钳、剪刀之类的廉价小商品。但与此同时在当时英国的市场上却到处可以看到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和Made in Hongkong(中国香港制造)、Made in Taiwan(中国台湾制造)的工业产品,作为中国大陆的一名工业设计从业人员,有太多的感慨。然而10多年以后,笔者在欧洲和美国访问时,到处可见Made in China的中国产品,尽管还不是在高档商品领域,但“中国制造”已经不是一个生疏的词汇。

这仅仅是一个直观的感受,但足以看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用2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半个多世纪才走完的道路,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世界第一大玩具制造国、第一大小商品生产国、第一大彩电生产国、第一大手机生产国、第一大电冰箱生产国、第一大DVD 生产国、第一大空调生产国、第一大摩托车生产国,旅游纪念品生产是世界之最……不知不觉间,中国已经拥有了那么多的“世界第一”。

是的,中国有了不少“世界第一”,有了“世界工厂”的雅号,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日本学者唐津一说:“中国要在制造业方面追赶并超越日本,必须以超过日本的速度进行技术开发,并比日本更快地让下一个时代的主角转换成产品。然而,观察两国目前的现状,这样的情况在下一个十年以内看来不可能发生。因为开发新技术需要的各种积累,现在的中国几乎还没有。”[1]这话听起来很不舒服,但实际情况是否就是这样呢?我们的“技术开发”的情况怎样呢?“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实质上是一种利润水平极低、缺乏产业技术进步支撑的‘贫困式增长’,而恰恰是这种最容易被感知的经济规模的扩大构成了目前‘中国崛起’的基本内涵。”[2]如果我们满足这样的状况,我们如何真正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国家?中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现在中国离这个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中国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

近年来,国家提出“创新型国家”的概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006年6月5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上说: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抓紧并持之以恒地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科技人才队伍。[3]

在工业产品制造领域,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二是设计创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这里所指的技术创新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概念,而是技术与经济结合的经济学范畴的概念,涵盖了企业运行的全过程。设计创新,则强调要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设计出满足使用者生活品质要求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提出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创新概念、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品质、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在制造领域,设计创新主要体现在工业设计方面。作为这一领域人才培养摇篮的我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教育,在21世纪更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

发展我国工业设计事业,开展对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现状研究,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其一,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引入现代工业设计的概念,经过2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经有442所高等院校设置了工业设计专业(教育部网上公布资料),这还不包括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在其他学科中也设立了工业设计专业方向,加上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电大教育、自考教育以及其他教育渠道的工业设计教育,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规模已经成为数量上的“世界第一”。但是,数量上的第一并不代表质量上的第一,我们与技术先进国家的工业设计教育水平还存在着差距,我们必须研究造成这些差距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在哪里,使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能够在一个健康的平台上发展,达到理想的境地。

中国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板凳现象”:农村看大戏,原本大家都坐在板凳上看,这时有人站起来看了,你站了我也站,结果大家都站起来了。都站起来了与都坐着的效果是一样的,于是就有人站在板凳上看,你站在板凳上,我也要站在板凳上,到了这个时候,谁也不能坐下来了,因为坐下来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于是大家都在板凳上踮着脚伸着脖子看戏,又累又看不清。一个本十分需要的东西,本需按照规律和次序在一段时间里逐步发展壮大的东西,却因为大家跟风的心态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变得“产能过剩”,“量”是大了,但“质”却很低。这种“板凳现象”在我国各行各业都非常普遍,在教育界也是一样,一哄而起办工业设计专业,问题自然也就伴随而来。这种“一哄而起”常常是在思想准备、师资准备、设施准备等都不足的情况下,“先办起来再说”的思想下行动的。在这样一种心态下办教育,产生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要发展总会有问题,但我们要认识到问题存在的现象与原因,要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需要开展工业设计教育的现状研究。

其二,经济全球化背景,迫切需要提升我国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产品设计的优劣提到了突出的位置。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转化过程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就是设计。作为九大创意核心产业部门的设计[4],尤其是工业设计思想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在国际市场上,代表一流品质的国际品牌均来自技术先进国家,这与他们都很重视工业设计不无关系。德国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振兴工业设计,使经济如虎添翼。美国成为世界首富,工业设计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美国在联邦机构内设有国内设计部,前总统克林顿1992年提出了“设计美国”的战略口号。上个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英国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和设计教育,在唐宁街1号首相府召开工业设计专题会议,当时撒切尔夫人的做法受到广泛的质疑:为什么放弃制造业?但是撒切尔夫人是坚定的,她有句名言:“英国可以没有首相,但不能没有设计师”[5],因为她认识到工业设计在英国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忘记设计的重要,英国工业将永不具备竞争力”。布莱尔首相继承撒切尔夫人思想,并将其纳入“创意产业”发展计划之中[6],努力把伦敦建成世界创意之都,将英国建成世界创意之国。(www.xing528.com)

韩国政府将设计看成是一个激发创造力的工具产业。1997年韩国实施经济转型,于1988年提出“设计韩国”战略,韩国从制造国家向设计创新国家成功转型。1988年,当时的韩国总统金大中与英国首相布莱尔共同发表“21世纪设计时代宣言”向国人宣示设计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并与各国开展设计合作。自1993年连续提出了三个促进设计发展的五年计划,第一个准备了基础环境,第二个建立了整体结构,第三个则使韩国成为“设计领袖”。[7]韩国总统亲自参加设计会议,并于2003 年12 月3 日提出了这一目标。

芬兰政府在2000年通过了一个国家设计政策纲要——“设计2005”,在这个纲要下,“设计是国家创新进步的一部分”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芬兰已经将“成为设计和创新方面的领先国家”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该纲要将持续至2010年。

日本更是提出“设计立国”,“轻、薄、小、巧、美”的日本商品风靡全球。

新加坡在其创意计划中提出“设计新加坡”子计划,要将新加坡建成一个在产品、概念和服务设计方面的全球文化和商业中心,使设计理念和创造性渗入工作、家庭和娱乐的各个方面。

印度国家层面的设计政策刚刚开始发展,政府正在制定一系列设计相关启动方案,包括将印度设计协会升级为一个包括设计孵化中心的创造中心。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的国家都把设计的地位提升到核心的层面,可见设计对市场竞争的重要意义。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就需要十分重视我国工业设计事业的发展,事业要发展就需要人才,而没有好的教育不可能有优秀的人才,没有好的人才,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就只能是句口号。在这样一种浪潮下,中国的设计业尤其是工业设计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因此,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现状研究刻不容缓。

其三,工业设计也是信息时代的学科。在工业社会中,工业产品主要是以工厂为主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产品的价值与成本是一致的。但进入信息时代,产品的功能与形式不像原来那样形影不离,工业时代产品的功能必须通过物质材料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信息时代的产品,其功能已经大大超越了它的物质形式,越来越多的产品甚至摆脱了物质的形式:如信息类产品其物质的造型可能越来越简单,而更多的服务是体现数字化的界面设计——UI设计[8]上;如通讯方式越来越摆脱传统的笔、纸、邮筒、交通工具等物质的形式而进入数字化通讯——网络;如家庭音乐系统越来越摆脱了播放器、音箱等物质造型,音乐系统被“消失”在其他物品或空间之中,这是一种新的关联性的设计思考,人、物、空间、时间和环境品质的进一步协调。工业设计是解决“人—物—环境”关系的学问,随着时代在发展,建立在工业时代基础上的工业设计学科正在向信息时代转型,从物质领域走向非物质领域,从物品层面走向人文层面。“设计的这种转向要求它的作品不仅实用,更需要人性化、情趣化,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设计并非是一种纯技术性的工作,而是一种技术生产和人文关怀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它的产品不仅具有物质实用性能,还体现一种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这种设计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因而它与人文学科,特别是与美学将结成密切关系,也是可想而知的。”[9]工业设计正在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科学,正在对社会发挥强有力的影响。“如果我们庄严地承担起这个道德上的责任,就希望能够扮演规划未来的主角,确保我们的设计成果可以促进每个人的成长,创造更健康的(自然的和人工的)生活环境,进而使人与其环境间建立一种最和谐的关系。”[10]对于具有如此意义的学科,我们的工业设计教育研究就更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为了中国工业设计事业的发展,必须立即开展教育现状问题的研究。

综上所述三个方面的原因,作为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工业设计教育工作者,需要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我国各行各业都在“跨越式”的发展之中,工业设计领域也在“跨越”之中。事物发展就是这样,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就伴随而来,因此,为了我国工业设计事业的健康发展,现行工业设计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就需要弄清楚,有许多矛盾就需要解决,有许多思路就需要理清,有许多状况就需要改变。虽然现在国内很多学者开始反思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问题,根据自己的感受批评各种不良现象,但是对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这一工作还没有真正展开,应该讲这方面还是一块空白之地,而且是一块不能空缺的空白。教育部中国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5年11月16日发布的《工业设计专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七部分关于“工业设计专业发展亟待研究的课题”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工业设计专业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报告认为:“工业设计专业是高等教育中发展较快的专业之一,这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为追求生源而盲目上马的现象。由于发展过快,对国内工业设计专业的现状如招生人数、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办学效益等方面均缺乏全面的调查数据,本项目将组织力量对目前本专业的现状进行摸底调查,为发展战略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11]可见,工业设计教育的现状研究是一个迫切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