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的现代化之路:回归本分的探索

教师的现代化之路:回归本分的探索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决定。显然,教育技术是教师的看家本领之一。2019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在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师的现代化之路:回归本分的探索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决定。陈宝生部长强调:要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一是回归常识,二是回归本分,三是回归初心,四是回归梦想。回归本分就是“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1]同年8月31日,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座谈会上提出了牢记教育“五术”的要求,一是道术,二是学术,三是技术,四是艺术,五是仁术。显然,教育技术是教师的看家本领之一。教师的主业是教书,主责是育人。虽然时下不少教师反映“被摊派了不少无关教学的行政事务、非教学任务”[2],我们学校也在致力于为教师减负,但是,我始终记得老校长李能武教授经常“唠叨”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始终秉持无论我们有多辛苦,再忙也不能不“磨刀”,教育现代化、教学信息化的责任终是不能减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部于2018年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三全两高一大”的目标任务。2019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2020年“十三五”收官,我们伟大祖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1年我们又一同开启了“十四五”新篇章,中华民族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正如2021年4月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同志在全国高教处长会议上所言: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提质创新的新时代,到2035年要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在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讲:“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3]高等教育现代化显然是我们的梦想,回归梦想,就是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而回归本分就是回归梦想的唯一路途,教师回归不了本分,就回归不了梦想。

为了推进教师回归本分,2019年我们开始了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筹建了云教学平台,打造了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精品课程视频资源录制室和一批现代化实验室,组织了多批教师参加信息化能力提升活动,主要是观摩、考察、参加会议,邀请专家来校开讲座,参加的面广,但总人数很少,基本上是“门前冷落鞍马稀”。2020年1月2日。教务处印发了《关于加强线上课程建设相关事项的通知》(川民院教〔2020〕1号),提出了在线教学的基本要求,文件附件宣传了建设网络课程技术要点和智慧教学培训方案。1月31日,教务处与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在印发了《关于开展“停课不停学”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通知》,2月1日-2月20日组织了全校教师开展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每天一个专题。这个安排比教育部提出加强在线教学能力培训的通知早了19天。从统计的情况看,三分之一的学院积极性较高且全程参加,三分之一的学院有部分教师参训或参训部分专题,三分之一的学院无人全程参加。以至3月中旬,三分一的学院在线教学开课班级不足50%。在线教学课程门数最多的依次是外国语学院100%、文学院96%、经济管理学院94%、藏学院90%。自建网络课程,开始的时候数量很大,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61门,不过也很了不起,毕竟我们起点很低。教务处虽然在努力推动在线教学,可以说,真正推动在线教学的还是疫情;疫情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形态,也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

2020年4月至年未,教务处和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了七次培训,其中仅“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1个项目就同时有428人参训,教师几乎全员参加,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广大教师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线上教学的节奏,带领全校学生进行长达几个月的“云端”学习,用行动诠释了师者的担当,彰显了民院人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到2020年7月,全校1 627个教学班开展线上教学,占比达到97.43%;线上开课556门,占比95.04%;自建网络课程109门,占比19%;7 671名学生参加在线学习,在线学习的学生达150万人次;365名教师组织实施了线上教学,占比98%,在线授课达25 164人次。教育厅对线上教学质量监控数据显示,我校98.08%的学生对在线课程教学的效果表示肯定,学生满意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民院人为“疫情大考”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有人称之为“后疫情时代”到来。疫情使广大教师的教学信息化素养空前提高,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与成果,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所言:“我们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因为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4]但也不否认,仍然有不少教师信息化水平不高、网课教学质量不佳,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推动着学校要努力加快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为此,四川民族学院以“地方民族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召开了第十五次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本论文集就是四川民族学院第十五次研讨会主要成果。

我国教育信息化经历了“教育信息化即是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卢晓中教授把“引领”称之为将信息技术由外在于教育场域的器具变成与个体生命成长共生的内蓄力量,其深刻内涵是颠覆、是变革、是重构和再生,即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实行全方位改造、颠覆性重构,使其升华为信息时代的新形态,而教育信息化引领教学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主要在于“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的系统性变革”“技术信息的拟人化发展”[5]。时至今日,虽然不能说教育现代化就是教育信息化,但教育信息化深刻影响着教育现代化,两者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它们之间的互动与共生关系已经为疫情产生的最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所证明。现代信息技术以在信息传递中的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化、大容量、可移动化、全球化、个性化、自动化、智能化等优势和特点,对当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我们这样一所地处边远民族地区的地方性高校,也概莫能外。吴岩先生称其为“学习革命”催生了“质量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不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要求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6]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及信息的集聚中心,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明显。地方民族院校作为高等学校中的一个特殊部分,由于所处区位劣势以及办学任务的特殊性,更应抓住机遇,积极作为,通过建设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平台、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大力提升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深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平台的倍增器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教师和课程资源的巨大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缩小与内地高校的差距,从而实现地方民族院校的跨越式发展,振兴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引领和助力民族地区全面进步。我本人有幸于2019年4月作为教务处处长参与了詹先友教授主持的地方民族院校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项目,2020年年初又作为分管教学和人事工作的副校长,主持了这场疫情大考下的教学和师培工作。这本论文集共遴选了与会文章92篇,这些文章从理念、建设、实践三个不同层面,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四个回归”教育体制机制建设为目标,以课程思政、能力建设、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为视域,它完整记录了四川民族学院教师回归本分的现代化之路,也彰显了民院人回归教育报国梦的心路历程,既有理论探索,也有实践反思,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于民族院校教学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定是大有裨益的,是为序。

蒋 超

四川民族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二级教授(www.xing528.com)

【注释】

[1]教育部.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EB/OL].(2018-06-21).http:// www. 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806/t20180621_340586.html.

[2]人民政协网报社. 全国政协委员陈文华呼吁:让中小学教师回归教书育人本位[EB/OL].(2021-03-03).http://www. rmzxb.com.cn/c/2021-03-03/2799185.shtml.

[3]人民日报.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 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209/c64094-28936173.html.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校在线教育有关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考虑[EB/OL]. (2020-05-14).http://www.moe.gov.cn/ fbh/ live/2020/51987/sfcl/202005/t20200514_454117.html.

[5]卢晓中,王胜兰.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史审思与未来路向—— 从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关系的角度[J]. 江苏高教,2019(12).

[6]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 人民出版社,201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