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地理微课复习设计优化方案

中学地理微课复习设计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国内众多微课研究者公认的一个通用过程框架是 ADDIE 模型。明确了对象、内容后,使用相应工具进行微课的设计。同时为更好地把握复习方向,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制作微课,与所在备课组教师进行交流讨论,整体把握中学地理复习教学中的重难点。对于一部分重要的演示实验,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唤起学生的记忆,此外还要确定中学地理复习专题,明确各专题对学生的要求。

中学地理微课复习设计优化方案

(一)微课教学设计模式

随着微课在我国教学中的不断实践和发展,当微课上升到“产品级”的层次,就必须要对其进行研究,考虑其后续发展。目前国内众多微课研究者公认的一个通用过程框架是 ADDIE 模型。根据 ADDIE 模型可以将微课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分析阶段

ADDIE 的首字母,即 Analysis,就是分析。首先,明确微课内容针对的学习对象即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确定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明确该部分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为突破重难点打下基础,明确其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以及考查的形式等,将相关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

2. 设计阶段

ADDIE 的第二个字母 D,即 Design,就是设计。所谓的设计就是设计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及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明确了对象、内容后,使用相应工具进行微课的设计。

3. 开发阶段

ADDIE 的第三个字母 D,即 Development,就是开发,是对前一阶段所开发的微课进行具体应用的阶段。首先,根据所选内容制作好高质量的 PPT 课件,主要体现在图文并茂,知识呈现简洁清晰明了上,漂亮的外观会对大脑形成刺激,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学生不由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接收。其次,微课开发要具备合理性,就要求微课必须符合相关逻辑,能够很好地实现所学课程重难点的 突破。

4. 实施阶段

ADDIE 的第四个字母 I,即 Implement,就是实施。明确所设计的微课面向的学生群体(是少数还是大部分),想要帮助学生达成的学习目标(是知识复习还是能力提升),选择不同的时间段让学生自主学习,如课前自主预复习、课后自我辅导提升。

5. 评价阶段

ADDIE 的末字母 E,即 Evaluation,也就是评价。在信息化教学中,评价是必不可缺的环节。有的教师会利用问卷星之类的评价平台,来实现科学性的系统评价。该评价的优点是客观地反映了教学的结果。一般的评价分为自评和他人评价,自评一般不容易发现问题,而学生和同学科教师则更容易发现问题的所在,根据系统的评价进行分析,逐步完善微课设计的方法。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善、改进设计的微课,为今后设计出更易于学生接受、促进学生主动自我学习的微课积累经验。

(二)微课录制方式

随着微课录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本书对目前的微课视频制作方式进行简要 总结。

1. 智能手机摄像设备等外拍工具拍摄

主要使用智能手机、数码相机、视频摄像头等具备摄录功能的设备,对通过“白板、黑板、白纸”等形式展现的教学过程进行拍摄记录。

2. 录屏软件录制

在计算机中安装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屏幕录像专家等),通过 PPT 演示、Prezi 演示等其他软件的操作演示进行屏幕录制。

3. 动画型微课

PowerPoint 软件在各种微课制作中具有比较普遍的适用性,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 PPT 创建为 Windows 通用的“WMV”视频格式。

(三)地理复习教学中微课内容的确定

对于微课是否能优化地理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困惑、疑点,教师要选择班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疑点、难点。同时为更好地把握复习方向,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制作微课,与所在备课组教师进行交流讨论,整体把握中学地理复习教学中的重难点。借助微课教学可解决和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更有目的地查漏补缺,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提高复习效果。

在充分研读地理新课程标准中考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地理教师要与同学科教师进行交流,把每一章节的重难点都拿出来讨论,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寻找适合的解决方法。对于一部分重要的演示实验,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唤起学生的记忆,此外还要确定中学地理复习专题,明确各专题对学生的要求。

(四)微课教学时间

微课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在选择学习的时间空间上有其特有的灵活性。

1. 课前

微课的教学模式可以从课前贯穿到课堂直至课后。复习课知识容量大,教师可以将所要复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通过微课预先给学生呈现出来,让他们提前自主复习,完成任务书上的自测等。课堂上有准备的听讲,学生可将问题带进课堂来思考。注意力和学习效率是成正比的,注意力集中,师生互动更热烈。师生在合作学习中不断磨合,解决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最后进行总结反思,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案例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课标要求和解读】

1. 课标内容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2. 课标解读

“分析和解释”——要求学生达到能够分析城市的内部和外部空间结构的水平,并能够对其成因加以解释。

“运用实例”——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城市实例分析其空间结构并解释其成因。

【教学目标和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第一,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和类型,分析和理解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二,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第三,分析和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区以及它们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第一,培养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的能力。

第二,明确人文地理的学习思路。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一,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操。

第二,培养学生“整体—局部—整体”的认识事物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抓主要矛盾,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辩证方法。

【教学重点】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教学内容分析】

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与城市化是重要的人类活动之一。

本节课从城市的外部形态引入,由外而内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因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功能区,以及各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的特点加以分析,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经济因素加以重点讲述,附带分析了其他影响因素,最后以动态的观点来看待城市结构的变化。

对于功能区的特点,可以重点落实到对城市最普遍的三种功能区(住宅、商业、工业区)加以分析;对于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应该是最主要和最经常性的影响因素,在课堂上应该是重点,同时因为每个城市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其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所以其他影响因素也不容忽视。总结起来,一个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的影响结果,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将抓住主要矛盾和全面的观点相结合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加以分析,如此才能更好地达成课标要求。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具备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知识和思维,也具备了人文地理环境最重要的要素──人口的知识和思维,并且在成长过程(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具备了一些对城市的感性认识

【教学策略】

结合微课采用教学案教法,学案导航,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在深入探究环节,采用读图分析法,从城市形态入手,由外而内过渡到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形成和分布特点上,然后具体对几种功能区特点和分布加以阐述,再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加以分析,最后以动态的观点分析城市的发展变化。

在教学中,把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相结合,再依据影响功能区分布的因素分析功能区的特点。

【教学过程】

微课展示城市的外部轮廓形状,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方式。

2. 课中(www.xing528.com)

复习课如果一直是一成不变的知识复习、练习巩固、教师讲评的课堂模式,那么不仅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枯燥,所以在复习教学中也可以穿插微课。将书本上枯燥的知识利用微课视频形象地展示出来,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有张有弛,教学氛围更为浓厚。

案例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教材根据课标要求,设置多个栏目,优化组织结构,优选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学习资源。在“城市等级与服务功能”一课中,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现出其内在的逻辑性。首先介绍城市有不同等级及划分标准,对城市等级划分进行现实说明;接着阐述城市服务范围的界定方法,通过“活动”探究,得出不同等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有一定差异;最后以“案例”形式进一步论述城市等级提升的条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等级划分标准的差异;理解城市服务范围的含义;结合实例,清楚城市等级与服务功能的关系;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等级提升的条件,建构城市区位分析的模型,并对常州市的未来发展进行功能定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表阅读及问题引导,实现读图、析图能力的提升;通过探究文字资料——“QQ 对话”和“留学前的准备”,培养合作探究能力;通过绘制上海市和常州市的服务范围,培养探究性学习意识;通过文字资料探讨城市等级提升的条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常州市的未来发展进行功能定位,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图上演示和说明的方法与手段,表达思考成果并与教师、同学交流;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区位分析模型的构建。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城市的划分标准;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教学过程】

微课视频呈现重新编辑过的“京沪高铁线路图”,指导学生观察其在江苏省的站点,引出探究学习任务——用恰当大小的圆圈表示常州站,激发学生探究 动机。

设计意图:以时下最新的交通发展事件导入,既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又能凸显本课学习重点。

教师承转:圆圈的大小表示城市的等级,城市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模块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阅读材料,了解城市等级划分的方法。

微课资料展示:结合乡土地理资料,借助网络平台,调出 2010 年底常州市人口统计数据。

教师设问:根据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常州市应属于哪一类城市?

微课展示:中国和美国的国土面积、人口数、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水平的相关资料。

教师设问:你认为美国城市等级的划分方法是否与中国一致?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且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直接设计两道测试题让学生解答,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模块二:城市等级与服务功能

教师承转:通过第一板块的学习,大家了解到城市等级的划分方法。城市等级不同,如上海市和常州市,提供的服务也是有差别的。

微课资料展示:资料一、二、三。

资料一:两组 QQ 对话。

教师设问:阅读以上两位销售员间的对话,思考城市等级与其提供的服务有怎样的相关性?

学生思考:城市的等级不同,提供的服务也会有所差异。

资料二:留学前的准备。

本校高三(3)班的李梅同学住在新闸镇,一个月后将去法国留学,她做了一个简单的行前准备安排表。你认为她该怎样选择服务地?

任务一:买拖鞋、针线包、厨具(锅、碗、瓢、盆)。

任务二:买电脑、手机、礼服。

任务三:法语强化训练、办签证(法国领事馆)。

学生思考:任务三只能选择在上海市,任务二可以选择在常州市和上海市,任务一选择在以上三个服务地都可以。

教师点拨: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服务级别越高。

资料三:微课展示“长三角各城市区域示意图”。

教师设问:请两位同学在图上画出上海市和常州市的服务范围。

探究:以上两位同学绘制的城市服务范围图,你比较赞同哪个,为什么?从以上两位同学所画的图中,你能受到哪些启发?

学生总结:城市的服务范围是不确定的;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教师点评: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城市等级与服务功能的关系。

设计意图: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是课标要求内容,也是本节课重点所在,教材用“枣强镇附近居民寻求的服务地”活动来表达城市等级与服务功能的关系,考虑到教材“活动”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且对城市服务范围的界定较为抽象,因此设计了三个贴近现实生活的案例推进课堂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探究获得对知识的主观体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建构“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与城市等级的联系图”。

模块三:城市等级的提升与城市区位

教师承转:城市的等级并非一成不变,且不同城市等级提升速度也会有所差异。那么,城市等级的提升需要哪些支撑条件?

教师设问:阅读教材案例 2,讨论上海成为“上海”的理由。

学生回答: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地势平坦开阔;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能够实现江海联运,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和巨大的市场。

教师点拨:显而易见,城市等级的提升需要一定背景条件,即城市的发展受到很多区位因素影响,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探究:讨论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构建城市区位分析模式图。

设计意图:“区位”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区位分析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人教版教材重点介绍了农业、工业的区位选择以及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问题,对于城市的区位选择,没有独立的篇章进行介绍,但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密不可分,因此增加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为后续学习做铺垫。另外,人文地理知识理解起来虽不难,但内容分散,不易抓住重点,故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构建正确的区位分析思维模式,掌握区位问题的分析方法。

教师承转:现在大家来观看一段常州市的对外宣传视频,分析影响常州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资料四:播放剪切过的“常州市城市形象对外宣传片”视频,时间控制在 5 分钟以内。

探究:常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地势平坦开阔;地处江苏省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发达;常州水陆空交通便利,市内有便捷的快速公交,并形成了全城高架道路网络;常州是科教名城,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 5A 级景区“环球恐龙城”及国际动漫产业体验博览园“环球动漫嬉戏谷”;工商业发展历史悠久,经济 发达。

教师设问: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常州市的区位优势明显。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常州市经济获得令人瞩目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与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未来在长三角地区,应该如何定位常州市,以促进其更好发展?

课后活动:从城市等级差异的角度观察和预测常州市的未来发展,撰写小论文“我看常州的未来”,字数 2 000 字左右。

设计意图:通过撰写小论文,检测课堂学习结果,完成对知识的积累。

3. 课后

个体差异在班级中肯定是有所显现的,教师对于学优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地理解题方法的指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引导,同时还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帮助他们复习巩固基础知识、重点知识,查漏补缺,夯实基础,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