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慈溪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实地研究与规律探究

浙江慈溪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实地研究与规律探究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慈溪民营企业发展模式逐步向以创新驱动和提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自主创新则是转变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以制造业为主的慈溪民营企业要打破这一战略瓶颈,必须要通过自主创新在增长方式方面找出路。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赢得竞争优势,这是慈溪民营企业加快实现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自主创新活动促进了慈溪经济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实施慈溪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浙江慈溪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实地研究与规律探究

黄银乔

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是指企业主要依靠内部的研究开发力量,相对自主地进行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其他创新活动。近年来,浙江慈溪经济发展很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慈溪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535亿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5.11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排位中,分别跃居至第5位和第14位。在慈溪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慈溪高新技术企业、专利和品牌等方面的发展都开始成为慈溪经济发展的亮点。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而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是民营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化解市场竞争风险的关键。长期以来,慈溪民营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创新技术,逐渐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与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如前身为化纤企业的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于2000年成功地研发出强度是当今所有纤维之最的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获得了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慈溪民营企业着力于自主创新,企业综合实力得到了迅速增长,经济效益提高较快,成为推进慈溪市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竞争的不断加剧,民营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准确地符合民营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避免目光短浅所导致的误区,使自身优势具有较强的持久性。

目前慈溪民营企业发展模式逐步向以创新驱动和提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自主创新则是转变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首先,这是打破资源、环境约束的需要。以制造业为主的慈溪民营企业要打破这一战略瓶颈,必须要通过自主创新在增长方式方面找出路。其次,是适应竞争形势的需要。慈溪民营企业虽然有先发的优势,但随着国内同类企业的增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日渐减弱。最后,这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与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依靠过去那种拼资源、拼劳力的方式已经很难换来应有的利益。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赢得竞争优势,这是慈溪民营企业加快实现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自主创新活动促进了慈溪经济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了慈溪经济。近年来,慈溪民营企业积极发展高附加值、高效益、低污染产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2006年,慈溪市新批准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7项,数量居宁波各县(市)第一。一些创新优势产业群引领着制造业向高端发展,使慈溪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活力。另一方面,慈溪经济发展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据统计,慈溪市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已由1996年的328.4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5500万元,年均增速为472%,由此也大大激发了全市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见表1)

表1 慈溪市历年财政科技经费投入

慈溪民营企业在创业早期就发展提炼出“四千精神”:用尽千言万语、想尽一切办法、历经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的永不气馁、永不放弃的精神。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先生在广交会门口摆地摊,"突出重围”二次创业刮起中国厨房家电“方太”旋风,集中体现了慈溪民营企业家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和不断创新的理念。正是因为“四千精神”,使慈溪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形成了自主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精神,使自主创新有了动力。

“十五”期间,慈溪市立足本地产业实际,依托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创建了涵盖轴承、化纤、家电等多个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中心(见表2),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已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科研机构和比较完备的科技人才队伍。在实施慈溪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表2 慈溪市各类技术中心分布情况表

慈溪民营企业对参与各项认证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对提升质量管理、品牌、企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意识不断增强。上规模民营企业获取关键技术的主要渠道和方法开始转向自主开发与研制和引进人才,成为形成上规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不少民营企业“抱团结对”,或依靠行业协会出面,汇集各企业技术优势,合力争取行业标准制订权,为“慈溪制造”赢得先机。

近几年,慈溪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取得双丰收。(见表3)2006年全市共申请专利2844件,获得授权专利1792件,稳居全省前列。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顺利实施。2006年获批准国家级科技项目25项,宁波市级科技项目200项。新产品开发创下历史新高。2006年新增宁波市级以上新产品298只,其中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只,企业研发能力不断加强。

表3 慈溪市“十五”期间专利授权数量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慈溪市提出了“品牌立市”战略,加快由“配套产品”、“配角经济”向“品牌经济”的重大战略转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慈溪广大民营企业家接受了品牌的理念,并且以慈溪人特有的创造力和快节奏运用到了生产经营的实践之中。如今,宁波每4个中国驰名商标中,就有1个是慈溪的;宁波每2个省级或宁波市级出口名牌中,慈溪就占1个。

对民营企业来说,自主创新是一个充满风险、非常艰辛、十分复杂的过程。慈溪民营企业的创办者大多为农民,他们并没有多少技术基础,但是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练就了敏锐的市场嗅觉。当前慈溪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市场的需求,如宁波百年电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节能方案就适应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为使民营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慈溪市政府采取了有力的政策措施,创造了一个有效推动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一是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二是推进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大力推动科技中介机构建设,为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服务;三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四是大力促进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慈溪民营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技术依托,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目前,慈溪已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两院八校”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这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高新技术成果将优先优惠向慈溪转移,形成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成为慈溪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近几年,慈溪市采取了有力措施,鼓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并提出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不低于年销售额的5%,大中型骨干民营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低于3%。一方面,慈溪集成市内外科技资源,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大项目和基地建设,实施了一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另一方面,加强产业导向为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慈溪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

慈溪市开展了发明专利新产品认定工作,对已被认定的发明专利新产品,给予研发资助。慈溪市财政对国家级、省级和宁波市级名牌、商标的奖励分别提高到了80万。同时对以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的民营企业,每出口1美元给予0.05元人民币的奖励。还支持新海电器、慈兴轴承等民营企业积极应诉,打赢了反倾销“战役”,打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部分民营企业也开始注重对自己知识产权的保护。

为了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慈溪以人才市场为纽带,每月举行3场招聘会,每年举行大型招聘会两次,参加人员全年可达近3万人。除了这一“有形”市场,“无形”市场——慈溪人才网点击率仅次于浙江省、杭州市和宁波市人才网,在全省县(市)区中点击率最高,也在人才引进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前,慈溪企业的自主创新之路还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企业自身和社会两方面因素:

不少民营企业缺乏参与研发的主动性,开发新产品、改造和更新生产技术的创新能力不够强。由于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大、有风险,容易使民营企业忽视或不愿意冒风险,一些民营企业没有把科研投入和创新作为长远发展战略考虑。民营企业的创新亟待突破这种“思维定势”的束缚。

不少民营企业通过较长时期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其强大繁荣只是虚有其表,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企业发展面临“空壳化”、“空芯化”的危隆,不少“慈溪制造”都贴着境外品牌。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缺失,严重制约着慈溪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

人才资源一直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才匮乏已经影响到了慈溪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层次的提高。近年来,慈溪市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每年都会引进大量外地人才,但由于地域、房价、薪金等原因,高层次人才及慈溪重点产业的创新人才缺乏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价格优势仍然是慈溪民营企业最主要的优势,很多民营企业习惯于向下压缩成本而不是向上通过增加附加值获取利润。尤其是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沉醉于对低技术行业获利方式的迷恋,即便是引进技术或设备,也缺少对消化和吸收的足够重视,陷入“引进一不消化一再引进”的低技术生存方式。

2006年慈溪市财政科技经费投入达到15500万元,经费投入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为5.25%,接近省政府规定的2010年的要求。但慈溪市R&D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34%,比全国平均水平将低近1个百分点,创新投入仍严重不足。慈溪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经费配置也不合理,据调查显示,在自主创新的各个环节中,企业更重视购买技术与机器设备(见图1),难以实现持续创新,缺乏市场竞争力。

图1 慈溪企业创新活动中经费投入最多环节调查

1.创新与创业被分离

自主创新和企业创业是紧密相联的,但慈溪民营企业的创新往往由于发展现状和社会历史等原因,步伐还只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有些民营企业刚创业时,能够考虑创新,希望靠创新打下一片天地,但一旦有了一定的业绩就不再进取,不想创新。只有让创新与创业相联系,科学技术才不会游离在产业之外,科技成果转化率才会大大提高。

2.合作机制不健全

慈溪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多以自发为主,处于“各自为营”的状态,缺少整合意识,受利益的驱使,有些甚至出现“以邻为壑”的现象,整体上限制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许多民营企业面对自主创新感到进退维谷。很多民营企业甚至院校,都把产、学、研一条链从头做到尾,这种“小而全”的模式分散了社会资源,难以产生重大突破和规模效应。

3.创新环境不公平

当前的社会环境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国的消费者或多或少还存在着进口产品优于国产产品的观念;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急需大量资金,却无法及时便利地从合法的金融机构中获取;在税收方面,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政策不平等,当然新的税法将逐步实施内外资企业同样的税率,这将有利于慈溪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www.xing528.com)

4.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目前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两种现象严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动。一是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部分民营企业由于核心骨干的频繁跳槽而对原企业知识产权构成侵权,一些企业花费大量财力、人力创出的牌子马上就被仿冒,影响到民营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如方太集团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打假维权中去。二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许多民营企业本该申请专利的技术成果没有及时申请专利,不善于运用专利制度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

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应该创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内外部环境,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要树立自主创新意识。企业有无创新能力,事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民营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牢固树立科技兴业的观念,树立智慧资本决定企业优势的观念,要把创新当作一种事业。已有较好创新条件的民营企业,则应该占据制高点。

二要勇于抛弃旧的发展模式。在慈溪经济发展的初期,民营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有的民营企业规模虽已达到十几亿元甚至上百亿元,但从事的仍然只是最低级的简单组装和加工。这就需要企业有“壮士断臂”的勇气,牺牲一时利益,由依靠简单加工向依靠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转变。基于自主的创新能力,才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政府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一抓产业引导。引导民营企业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集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效益。

二抓制度引导。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打破小生产经营观念和家族式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实施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抓方法引导。进一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人尤其是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有了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慈溪民营企业仍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建立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体系。

一要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自主创新离不开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发展科技、培养人才,推动慈溪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人才群体的支撑。

二要加强研发中心的建设。进行自主创新应该像注重产业集群一样,注重创新团队的建设和集群效益。要支持上规模、有实力、主业突出的民营企业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研发机构,重点是继续在行业龙头企业中培育新的工程研发中心,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行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一是着力培育“两自”企业。以培育拥有自有品牌和自主技术的“两自”民营企业为突破口,鼓励企业创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开展品牌经营,引导企业从初创时期的模仿跟进方式转向创造核心技术,从来料加工、贴牌加工向自主技术、自有品牌转变,争创国内和国际知名品牌。

二是自主创新与创建品牌相结合。民营企业要走品牌运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轨道,努力在价值链的高端寻求高利润。要引导企业实现从无牌、贴牌到有牌生产的转变,从自主品牌到知名品牌、国际品牌的提升。民营企业应该建立以知识产权和品牌资产保护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着力强化品牌资产保护意识。目前,慈溪市不少民营企业开始转向与本地知名企业合作,开展贴牌业务。

一是形成政府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加大对企业开发“专、精、特、新”产品(技术)的奖励和宣传力度,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舆论范围,激发广大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二是形成民营企业内部的创新激励机制。首先,要构建企业内部的创新体系(见图2),实现科技与经济、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有机结合。其次,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和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要建立良好的互信机制。首先要形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校的互信联动机制,使民营企业所求亦成为政府所望、科研院校所想。其次,要形成民营企业内部的互信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创新,及时立项,包容失败,有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此外,要在民营企业之间建立互信合作机制。

图2 企业内部创新体系

(本课题负责人:黄银乔课题组成员:陈国平[执笔]王秀素张达英胡学时)

[1]茅理翔.管理千千结.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

[2]黄文夫.民营在中国.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3]余华文、吴渊.中国民营企业管理(慈溪)教学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余治国.中国民营企业批判.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

[6]成思危.“自主创新与中国现代化”.中国经济大讲堂.辽宁出版社,2006

[7]徐冠华.“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大讲堂.辽宁出版社,2006

[8]廖岷.方太方法.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9]盛世豪、徐明华、王祖强.创新与转型:浙江经济新现象.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10]路风.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1]毛加强等.慈溪自主创新100例(企业篇).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2]慈溪市统计局、科技局有关统计资料

(作者单位:中共慈溪市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