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碳发展:机遇不容错过!

低碳发展:机遇不容错过!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已有文献,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蕴含着大量发展机遇,把握发展时机将助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弯道超越;但如果错过该机遇,将会在未来全球经济政治外交的大格局和话语权中处于劣势,在各种关键产业发展中受制于人。

低碳发展:机遇不容错过!

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2012)的报告指出绿色投资应着眼于发展中的市场,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因为新兴经济体存在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方式与低碳和适应气候变化发展相一致的机会。新兴经济体可从欧盟的战略规划中得到一定的启示:欧盟作为低碳经济的发源地,已经对未来低碳经济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路线图,如2010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欧盟2020战略”,就明确将节能减排、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教育和培训等方面作为重点和大规模的投资领域,并计划将低碳产业培育成未来的经济支柱。

因此低碳发展对我国和各地区而言不应该是仅存在于意识中的时髦概念,而是真正的需要落到实处的战略和规划。根据已有文献,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蕴含着大量发展机遇,把握发展时机将助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弯道超越;但如果错过该机遇,将会在未来全球经济政治外交的大格局和话语权中处于劣势,在各种关键产业发展中受制于人。以下三种发展机遇尤其需要得到重视:

(一)农业智能化

农业智能化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主导推进,在其2014年6月发布题为《粮农组织气候智能型农业的成功案例》(FAO Success Stories on Climate-smart Agriculture)的报告中,结合各地区特色,FAO因地制宜为乞力马扎罗山区、中国、秘鲁的安第斯山脉、马拉维、越南和赞比亚等区域制定了实现下述三大目标的解决方案。三大目标为:一是兼顾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收入;二是帮助农村社区和农民更好地适应并抵御气候变化的影响;三是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农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其中,在中国FAO资助实施的项目为向牦牛养殖者提供了新知识和新工具,帮助恢复了退化的草场,提高了畜群的生产力,同时封存了大气中的碳。FAO的报告还指出,世界农业向气候智能型转变不仅有利于预防未来出现粮食安全危机,而且有望推动农村的经济和农业重建;目前,许多农村社区已经成功过渡到了更加适应全球变暖苛刻条件的新型耕作模式,这种新的模式改变了粮食生产系统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提高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将推动农村重建和经济发展。

我国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也应该学习借鉴FAO的思路,与地方政府一道对本区域的农业智能化发展模式进行思考和谋划,积极与FAO等现金的农业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助推成功案例深化和推广提升我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农民真正获益。

(二)清洁技术

中国是世界主要的污染排放国的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产品和技术创新国家(联合国,2014)。“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人口)的影响最大;但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建立当地绿色产业的机会。如果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能够制定并实施应对当地气候挑战的方案,就会有大量机遇实现盈利并新增就业岗位。”世界银行(WB)2014年9月发布题为《构建有竞争力的绿色产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气候与清洁技术机遇》(Building Competitive Green Industries:The Climate and Clean Technology Opportunit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的报告中还特别指出,发展中国家可将应对气候变化视为绝佳的经济机遇,培育发展中国家本土清洁技术产业,可以为国民经济新增一个可持续和创造财富的领域,同时还可以处理诸如清洁、可承受能源供应、清洁用水供应以及气候智能型农业等紧迫的发展要务。报告预计,未来十年,发展中国家对清洁技术的投资总额将达6.4万亿美元,其中中小企业可以参与的投资将达1.6万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拉美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中小企业可以参与的排名前三位的市场,预计其规模将分别达4150亿美元、3490亿美元和2350亿美元,涉及行业包括污水处理、陆上风电、太阳光伏发电、电动汽车、生物能源以及小型水电等。报告还为决策者提供了一系列支持清洁技术领域中小企业的实用工具,政府、发展机构和其他公共和私营部门行动者应该考虑五个方面的行动,即创新型融资创业商业促进、市场开发、技术开发以及法律和监管框架[24]

(三)低碳能源体系

袁潮清(2015)依据中国能源消费结构,预测我国未来能源结构将具有以下变化趋势:煤炭比重将大幅度下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得到一定缓解;石油的比重将有较小幅度的下降,中国能源消费难有石油时代;天然气消费将较快增长,在能源消费中天然气的比重将有一定幅度的上升;新能源开发的前景光明,新能源比重将有大幅度的提高。

煤炭在我国未来的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虽会下降,但依然是我国重点的能源之一。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2014)的报告认为,在最小的经济损失前提下,煤炭具有最大的减排潜力;而且在4个化石燃料行业中,煤炭成本和利润较低,因此价值风险也较小。如减少对煤炭的使用,可以减少80%的碳排放量,但其对资产的影响仅为12%。为了避免资产搁浅,中国和印度需要能替代燃煤电厂的建设计划;且对于中印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天然气可作为2030年前的“过渡”燃料;再配合减少可再生能源设施的财务费用以及推行创新和需求为重点的政策,上述四大建议将助推一国更好地迈向低碳经济[25]。上述研究对我国勾画未来能源结构版图有一定的启示,未来火力发电厂和集中供暖等大量使用煤炭的行业不应再产生增量,而应大幅度减少现有存量,如利用其他更加清洁的能源进行替代,就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天然气比重可以适当增加,成为“过渡”燃料。

另外,我国未来清洁能源领域极有发展潜力,在清洁能源和能源高效方面的投资居世界之首。E3G于2014年公布的报告显示,在2013年、2012年、2011年,我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分别吸引投资542亿美元、651亿美元和541亿美元;而且我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为191GW(是G20总和的29%)。E3G(2014)认为尽管中国进入世界清洁能源竞赛中较晚,但经过不到十年的迅速发展,在低碳技术生产方面已经成为主要的选手,显示了中国政府的决心和中国低碳投资增长的潜力[26]。2015年1月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年度数据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一反2012年和2013年的低迷状态,总共达到3100亿美元,比2013年高出16%;其中,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总投资额达到895亿美元,比2013年高出32%;排名第二的是美国,其2014年清洁能源投资额达到518亿美元(比2013年高出8%);其次是日本,其投资达到413亿美元(比2013年高出12%)[27]

以上数据意味着我国未来清洁能源领域将有大幅度的提升的可能性,这得益于现有投资的规模,以及这些投资未来将会形成的产业规模,以及已有清洁能源产业所能持续吸引的投资。相信我国清洁能源领域将会进入良性循环和不断增长的通道,而这些积极的发展也将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资源的集聚,扩大绿色投资范围和规模,推动我国整体产业的绿色化和低碳化。

【注释】

[1]危害:可能发生的自然或人为物理事件或趋势,或物理影响,它可造成生命损失、伤害或其他健康影响,以及财产、基础设施、生计、服务提供、生态系统以及环境资源的损害和损失。在此报告中,危害一词通常是指与气候相关的物理事件、趋势或其物理影响。详见:IPCC.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p],https://ipcc-wg2.gov/AR5/images/uploads/WGIIAR5_SPM_Chinese.pdf.后文简称IPCC5(2014)。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指气候状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可通过其平均值和/或变率的变化予以判别(如通过统计检验),这种变化会持续一段较长时期,通常为几十年或更长时间。气候变化的原因也许是由于自然的内部过程或外部强迫,如太阳周期的改变、火山喷发等,或是持续人为活动引起的大气成分或土地利用的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条将气候变化定义为:“在可比时期内所观测到的自然气候变率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归因于人类活动而改变全球大气成分所导致的气候变化”。因此,UNFCCC对可归因于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后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作了明确的区分。详见IPCC5(2014)。

[3]本部分所引用的大部分研究报告和研究结论来源于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http://www.globalchange.ac.cn/cms/index.jsp)搜集整理翻译的文献,笔者仅进行筛选和整理,引用时标注的是文献原有的来源。

[4]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牵头评估气候变化的国际组织。它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于1988年建立的,旨在向世界提供一个清晰的有关对当前气候变化及其潜在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认知状况的科学观点。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科学家自愿以作者、撰稿作者和评审人员的身份参加IPCC的工作。IPCC不支付他们任何薪酬。

[5]IPCC.Climate Change 2014:Impacts,Adaptation,and Vulnerability[R],http://ipcc-wg2.gov/AR5.

[6]跨部门和区域的关键风险,全部都具有高信度,八大风险包括:(1)由于风暴潮、沿海洪涝和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洼区域和小岛发展中国家或其他小岛屿造成的伤亡、健康不佳和生计干扰的风险。(2)由于某些地区内陆洪水对大量城市人口造成严重健康不佳和生计干扰的风险。(3)由于极端事件导致基础设施网络和关键服务(如供电、供水、卫生和应急服务)崩溃的系统性风险。(4)极端高温时段的死亡率和发病率的风险,对脆弱的城市人群以及在城市和农村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尤其如此。(5)与气候变暖、干旱、洪水、降水变率和极端事件相关的粮食安全和粮食系统崩溃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城市和农村较贫困人群的风险。(6)由于饮用水和灌溉用水不足以及农业生产力下降对农村生计和收入带来损失的风险,对半干旱地区、拥有最少资本的农民和牧民尤其如此。(7)提供沿海生计(尤其是对热带和北极区渔业群体而言)的海洋和沿岸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8)提供陆地生计的陆地和内陆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产品、功能和服务丧失的风险。详见IPCC5(2014),第13~14页。

[7]典型浓度路径RCP 8.5,代表到2100年温度比工业革命前升高5~6℃。

[8]Carbon Brief.Flood Damages in Europe to Increase 200% 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Scientists Warn.http://www.carbonbrief.org/blog/2015/04/flood-damages-in-europe-to-increase-200-by-the-end-of-the-century,-scientists-warn/.2015-04-15.(www.xing528.com)

[9]IIASA.Severe drought due to climate change:Where and when?http://www.iiasa.ac.at/web/home/about/news/150415-EGU-Water.html.2015-04-15.

[10]Climate Variation Explains a Third of Global Crop Yield Variability,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5/150122/ncomms6989/full/ncomms6989.html.

[11]Climate Change and Aquatic Animal Disease,http://unfccc.int/files/documentation/submissions_from_observers/application/pdf/517.pdf.

[12]资料来源:Climate Change in the United States:Benefits of Global Action,http://www2.epa.gov/sites/production/files/2015-06/documents/cirareport.pdf.

[13]自2008年开始,Maplecroft公司每年根据国家对气候相关极端事件的暴露性、人口的敏感性和国家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能力三类因素,计算全球各国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Index,简称CCVI),用于确定未来30年内人类、商业和政府面临的与气候相关的风险。资料来源: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tlas 2014,http://maplecroft.com/portfolio/new-analysis/2013/10/30/31-global-economic-output-forecast-face-high-or-extreme-climate-change-risks-2025-maplecroft-risk-atlas/.

[14]资料来源:Temperature Impacts on Economic Growth Warrant Stringent Mitigation Policy,http://www.nature.com/nclimat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climate2481.html.

[15]资料来源:The Cost of Delaying Action to Stem Climate Change,http://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docs/the_cost_of_delaying_action_to_stem_climate_change.pdf.

[16]资料来源:Global Energy and Climate Outlook:Road to Paris,https://ec.europa.eu/jrc/en/publication/eur-scientific-and-technical-research-reports/geco 2015-global-energy-and-climate-outlook-road-paris-assessment-low-emission-levelsunder.

[17]Climate-Smart Development:Adding up the Benefits of Actions that Help Build Prosperity,End Poverty and Combat Climate Change.http://www.worldbank.org/en/news/feature/2014/06/23/study-adds-up-benefits-climate-smartdevelopment-lives-jobs-gdp.

[18]Better Growth Better Climate,http://newclimateeconomy.report,全球经济与气候委员会由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24位政府、企业、金融界和经济学界领袖组成。报告研究时间长达一年,由巴西、中国、埃塞俄比亚、印度、韩国英国和美国的著名研究机构共同完成。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领导的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小组为该报告提供指导和建议。

[19]The Global Green Economy Index 2014,http://dualcitizeninc.com/GGEI-Report2014.pdf.
印象分数排名第一的为德国(93.6分),绩效分值最高的为瑞典(68.1分)。

[20]2013年,中国92%的城市在环境空气质量上没有达标,国家PM2.5污染的一半原因为煤炭燃烧。2013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首次对各省区的煤炭消费水平提出了限制。

[21]A Low-Carbon Roadmap for China,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00/n7461/full/500143a.html。
该研究是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UEA)国际发展学院关大博教授与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合作开展的一项为期7年研究的一部分,由英国利兹大学气候变化经济学与政策中心(CCCEP)的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资助。

[22]碳交易产业迎黄金十年,万亿市场空间引爆[EB/OL].http://www.stcn.com/2015/1010/12451456.shtml.

[23]课题组专家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中国证监会证券期货研究院、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环保部环境规划院、财政部科研所及政策研究室、世界资源研究所等。

[24]Building Competitive Green Industries:The Climate and Clean Technology Opportunit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http://www.infodev.org/infodev-files/greenindustries.pdf.

[25]Moving to a Low-Carbon Economy.http://climatepolicyinitiative.org/publication/moving-to-a-low-carbon-economy.

[26]E3G.China's Low Carbon Finance and Investment Pathway[P].http://www.e3g.org/news/media-room/chinas-green-credit-policy-agenda-provides-thebasis-for-financing-a-low-ca.

[27]Europe's Low Carbon Industries:A Health Check.http://europeanclimate.org/wp-content/uploads/2014/10/Report-Low-Carbon-Industries.pdf.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