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英语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撰写

中学英语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撰写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中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境下教学目标主题错位、缺乏可操作性、脱离实际、情感态度价值过于宽泛等问题[13]导致目标制定未能满足《课标》要求,未能转化为对有效教学的引领。

中学英语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撰写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和有效教学目标的维度和特征为教师开展围绕有效教学目标的教学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据。目前中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境下教学目标主题错位、缺乏可操作性、脱离实际、情感态度价值过于宽泛等问题[13]导致目标制定未能满足《课标》要求,未能转化为对有效教学的引领。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和撰写过程中尚存哪些问题?有哪些可遵循的实践策略?本部分内容聚焦初、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及如何撰写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有效教学目标。

(一)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制定与撰写问题的分析

1.目标意识缺乏现象较为普遍

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教学活动一直以来是教师关注的重点,然而,活动的实施方向和过程是否能够实现预期效果往往被忽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制定合理教学目标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崔允漷教授在一次评课中指出教师过度关注课堂活动形式,却忽略了指向目标落实的活力课堂才是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教学目标意识缺乏是根本原因,而该现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则造成课堂教学的教育方向缺失[14]。事实上,教学目标意识缺失的显现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很多教师认为按照计划完成了教学活动就等于完成了教学任务,忽略了教学效果和对学生的关注。

2.目标制定过于笼统

有些教师未能形成对教育目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清晰的认识,因此制定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宽泛、不够具体,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心智特征、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有时候目标制定难度过高、过于理想化[15]。同时,目标与教学内容相脱节,缺乏教学主题的关注和主线意识,不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价值,外显为教学目标“走过场”的现象,由此导致不同课时教学目标趋于统一性的现象,无法体现课时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界定,教学目标基本上成了摆设,并没有贯穿于教、学、评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目标的指导价值未能体现。

3.目标设计内在逻辑不清

教学目标现存的另一问题体现在教师过度关注教学活动个体目标的制定,导致教学设计各个目标之间未能形成清晰的逻辑关系。由于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和效果评价的指导作用,教学各个目标逻辑不清导致教学活动彼此之间脱节,未能有效促使学生学习的逐层递增,实现课堂学习效果的达成。

4.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混淆不清

有些教师在撰写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并未将其与教学活动相分离。一方面体现在目标表述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指令,而不是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另一方面则是注重对活动内容的描述,缺乏对效果和途径的清晰界定,即预计达成目标的描述。如,“学生能够阅读回答问题”的描述强调学生的活动,相应的教学目标可以表述为“学生借助寻读策略准确定位信息”。目标、活动混淆不清的现象是现存的问题之一。

(二)中学英语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

本书中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主要基于加涅、泰勒等学者的研究所形成的基本理念,即制定基于课程大纲、单元教学、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的有效教学目标[16]。参照我国学者提出应遵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学生分析三个维度制定有效教学目标的理念[17],结合课程改革时代背景和特色,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具体归纳为基于《课标》素养发展要求、基于教学实际情境分析、建构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逻辑、兼顾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四个可遵循的原则。

1.基于《课标》素养发展要求

中学英语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要做到以落实课标要求为总领,在学科育人这一教育目标引领下制定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核心素养所涉及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四个维度进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预设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能够在听、说、读、看、写五个方面实现什么样的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语言能力的提升。文化意识目标的制定应指向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或者学习活动结束后所表现出哪些跨文化认识、态度和行为取向。思维品质目标制定需要聚焦学生思维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的提升,以及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表现。学习能力目标则指向学生通过学习所形成的运用和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学习渠道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18]。遵循《课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制定目标是开展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的保障,特别说明的是四个维度素养目标的制定原则并不意味着目标从四个方面分开陈述,或者说一课时的教学中等同关注,教师应依据实际教学情境、学生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制定出具体的重点达成目标,并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中的目标撰写。

2.基于教学实际情境分析

教学目标是否有效体现在其是否围绕教学实际情境所制定。教师制定教学目标一方面由教学内容决定,同时要兼顾学生实际问题需求。教学内容方面,无论是国家规定的课程教材还是地方教材或者校本课程的材料,教师在处理一个篇章之前,要依据《课标》功能话题表以及教材中的单元目标认真进行语篇分析,确定该篇章的价值,解读文本中所传递的思想、表达情感、蕴含的文化,获悉教学内容对促进学生发展的营养价值,以此实现学科教学与中观教育目标相统一,促使宏观教育目的达成。就阅读教学而言,“基于文本解读的目标定位是上好一堂阅读课至关重要的一步”[19]。另外,教师通过解读教学内容关注信息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有助于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并制定教学目标以及设计能够促使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活动。

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问题需求是实际教学情境另一非常重要的构成元素,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能够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发展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期待达成的效果。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基于对学情诊断,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对待英语学习的兴趣态度、英语学习的动机和投入程度、学习风格等影响二语习得相关因素从而决定教学活动的形式及其展开方式。老师有目的地通过观察、访谈、问卷、作品分析、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有助于教师确定教学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切入点和途径。基于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指向性和学生发展的适切性尤为重要,关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生活经验、兴趣、学习情况、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落实的大力保障。

3.建构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逻辑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课标召唤着新教学。长久以来基于课时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大单元为设计,通过大单元学习促使学生形成大观念,落实深度学习[20],单元教学理念是本次课程改革具有时代意义的进步。《课标》中也明确提出教学设计要关注主题意义,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在单元学习目标整体的引领下,制定课时学习目标,并厘清各个课时目标与单元学习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单元学习目标的制定遵循整体化、情境化、深度化、活动化、自主化、意义化的原则[21]。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在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发生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变化。(www.xing528.com)

英语学科单元整体目标设计包括上文提到的静态教学文本分析和动态学情分析,单元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实现单元主题的信息获取、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是以融合发展为特征的整体目标,可以拆解为相关关联且逐层递增的课时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并不是课时目标的累加,而是统整课时目标,跨越教材、学科、时间和空间的学生素养发展目标[22]。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要建构单元整体目标及其与课时教学目标的逻辑关联。

4.兼顾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制定遵循的另一原则聚焦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结束后效果的预期发展。学生完成任务所表现的语言能力、策略运用等长久以来是教学目标制定考量的要素。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任务完成后达成预期目标,导致预期效果没有达成,这是否就意味着教学活动无效呢?学习过程中表现性目标的制定可以促使教师有效处理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态度、价值观、情感、毅力、努力等因素予以关注,尽管有些学生未能完全达成结果性目标,但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目标达成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动机和兴趣,为持久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和无限动力。影响目标达成的因素很多,关注预设目标和生成性目标应在教学设计目标制定时非常重要。事实上,有些教学目标是根据课堂实际教学情境互动生成添加而成,以预设目标为导向,在教学活动中生成新目标这种动态目标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价值性[23],实现对学习过程中教学智慧和学生智慧的捕捉。

(三)中学英语有效教学目标的撰写

在厘清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基础上,如何撰写教学目标同样是一线教师教学设计时较为困惑的问题之一。教学目标叙写的过程也是教师对预设目标再次加工的过程,并以可视化清晰的文字呈现。其既能够起到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作用,又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规范的作用[24]。总之,如何清晰表述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目标叙写问题在国内外早有研究。

1.表现性目标撰写

国际教育系统设计领域巨匠加涅所提出的表现性目标撰写的途径影响尤为显著。加涅融合信息加工模型和学习条件模型提出表现性目标包括五个成分,即情境、学习类型、行为表现内容或者对象、可观察行为、适用于行为表现的工具或条件[25]。这五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撰写是可以表述为“在……情况下,学生能够……主题……通过……”。例如,文学阅读课教师期待学生学习后能够厘清角色关系,那教学目标按照加涅提出的五维度则描述为:“当被要求介绍奇迹男孩中主要人物角色间关系时,学生能够通过绘制人物关系图谱,澄清小说中主要人物角色关系”。从该目标表述的维度可以看出,其首先限定了情境,也可以说是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呈现学习效果。学生对小说人物关系掌握与否的学习效果在该特定情境下得以呈现。学习类型是介绍人物关系,该行为的内容则是小说中的各个人物角色,可观察的行为表现为讲述,而绘制人物关系谱图是所运用的限定工具。加涅目标五维度清晰地指向学生借助何种方式围绕主题内容完成所要求的特定情境中的任务。

2.布鲁姆认知目标撰写

布鲁姆目标层级是广为遵循的英语教学目标撰写依据,不同于加涅目标撰写五维度,布鲁姆更为强调教学目标的撰写体现学生认知层级的发展,其在教学领域的贡献之一是给教师们提供了大量可选用的目标表述相关的动词,一线教师撰写目标时可选择相应的动词表达认知发展和教学活动(表1-1)。事实上,格朗伦德[26]提出的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叙述就是将记忆、知觉、理解、创造等内在心理变化转变为可观察、可检测外在行为,进而完成认知目标的表述。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第三单元阅读课教学目标为:在课时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1)获取梳理文中作者有关互联网的观点以及所提供的事实性信息;2)概括整合互联网改变Jan生活的具体细节内容;3)总结互联网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并表达对本版块大标题Start an online community的理解;4)结合生活谈论自己使用互联网的经历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该教学目标的撰写所选用的获取梳理、概括整合、总结、表达、谈论等体现认知层级递增的动词,既是教学活动的指导,又是教学效果的评价量规。

表1-1 布鲁姆认知层级及其相对应的动词和目标范例[27]

(改编自Nelson Baker at Georgia Tech:nelson.baker@pe.gatech.edu)

3.ABCD模式目标撰写

我国英语教学很长时间都遵循ABCD目标撰写方法,其最早在1983年提出。A代表Audience,主要指对象,也就是行为的主体学生。B-Behavior,指向学生通过学习后的行为,这里往往是行为动词而非心理动作。C-Condition条件,也就是说上述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比如学生在不看文章的情况下复述故事,不看文章则是行为发生的条件。D-Degree 程度,显而易见是对学生行为是否合乎标准或者程度的规定,比如流利朗读,流利就是对行为程度的标准。ABCD目标撰写模型做到了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关注学生在特定条件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以及表现的效果。

综合ABCD原则,目标通常表述为“At the end of the class,students will be able to…”,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须第一册第三单元听说课的教学目标为在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1)获取、梳理两段对话中有关电子竞技和蓝色跑车的事实信息;2)分析、归纳两段对话中发出邀请和回应邀请的功能用语;3)能根据重音的变化,理解说话人所表达的意图和情感态度;4)创编两人对话,邀请同学参与选定的体育活动。可以看出,ABCD目标撰写该方法简洁、清晰、具体且较为精练,并且能够和布鲁姆认知层级目标结合体现课时教学活动和目标达成的逻辑,是中学英语教学设计目标撰写较为普通的撰写方法。

4.核心素养目标撰写

在对国际和国内目标撰写三种方法探析的基础上,综合形成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撰写途径。继续坚持ABCD目标撰写方式,并将其嵌入加涅所提出的任务情境,将“At the end of class,students will be able to…”改完,“At the end of class,when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they will be able to…”,借此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问题解决情境相结合。一节课的目标要呈现学生的认知发展,所有选用布鲁姆认知层级目标构建课时教学逻辑和学生发展。这就要求目标撰写是将活动和目标区分,教师要在设计目标时思考用什么样的活动实现哪一个目标。布鲁姆目标撰写中的动词继而成为预期的学生的行为表现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参照《课标》中相关标准,撰写课时教学目标,阐明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预期表现。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阅读文章向学生介绍了郎平和迈克尔·乔丹两位体育领域的代表人物,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体育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学生通过了解两位体育传奇人物的独特经历,感悟他们身上不惧挑战、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的诉求。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围绕体育传奇人物主题:1)获取和梳理文中关于郎平和迈克尔·乔丹作为成功体育人物的关键事实与主要信息;2)分析和评价郎平和迈克尔·乔丹的体育拼搏精神;3)口头描述郎平、迈克尔·乔丹或选定运动员的个人经历和特征,并阐述推荐其为传奇体育人物的理由。该教学目标在话题情境下,学生获取、梳理、分析、评价、描述、表达观点的认知发展目标中蕴含着学生围绕话题在语言、思维、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