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草岭乡的发展及荣誉称号

黄草岭乡的发展及荣誉称号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草岭乡位于元阳县南部,地处东经102°34′~102°47′,北纬22°50′~22°59′之间。围绕“打造元阳南部中心集镇”目标,投资20万元委托昆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黄草岭乡集镇规划》;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搬得出、能发展”原则,投资986万元实施黄草岭第四期集镇搬迁工程,安置50户173人;继续实施乡农贸市场改造工程,筹资5.3万元聘请保洁人员,对集镇区环境进行保洁,黄草岭乡荣获第四批州级“文明小城镇”荣誉称号。

黄草岭乡的发展及荣誉称号

【地理位置】 黄草岭乡位于元阳县南部,地处东经102°34′~102°47′,北纬22°50′~22°59′之间。东南与金平县老勐乡、老集寨乡相接,西南与绿春县平河乡相望,西北与俄扎乡相连,东北与黄茅岭乡相邻。国土面积229.6平方千米,最低海拔640米,最高海拔2418米,乡政府驻地距县城南沙镇102千米。

【人口民族】 2017年末,全乡辖12个村委会,81个自然村,9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139户,总人口37481人。其中乡村人口36422人,城镇人口1059人。世居哈尼、彝、傣、苗、壮、瑶、汉7种民族。汉族99人,占总人数的0.26%;少数民族37382人,占99.74%,其中:哈尼族33170人,占88.73%;彝族4164人,占11.14%;苗族12人,占0.03%;傣族12人,占0.03%;瑶族4人,占0.01%;壮族8人,占0.02%。人口出生率 10.46‰,死亡率6.71‰,人口自然增长率4.32‰,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59人。

经济概况】 2017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4981万元,同比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收入26227万元,第二产业收入2767万元,第三产业收入3099万元,其他收入2885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18亿元,同比增长38.35%;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25万元,同比增长34.67%;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6613.45万元,同比增长12.34%;全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9.3万元,同比增长12.34%;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9676万元、5373万元,分别增加3144万元、128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491元,同比增长12.49%。

农业生产】 2017年,全乡坚持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优化结构,狠抓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重点推广“两杂”品种,狠抓落实粮食生产工作。年末,全乡耕地面积31301亩,其中水田15246亩,旱地16055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0.85亩。实现农业总产值24243万元,同比增长6.5%。全乡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8524亩,粮食播种面积42210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4451亩,玉米播种面积15963亩,木薯种植面积8095亩,其他粮食种植面积16314亩,粮食总产量15680吨,同比增长0.9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1170亩,其中:油料(花生)作物2100亩,产量18.22吨;甘蔗975亩,产量2577.9吨;木薯8095亩,产量23100吨。草果种植面积3612亩,产量28吨;亚热带作物橡胶10658亩,产量(干胶)6.9吨;茶叶6184亩,产量33.69吨;蔬菜496.6亩,产量1760吨;水果产量1100吨,其中香蕉700吨。农业化肥施用量490.03吨。集中养殖生猪的有4家:合百猪场,有生猪20头;李黑侯猪场,有生猪85头;白包成猪场,有生猪115头;龙塘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有生猪120头,其中:能繁母猪50头,公猪3头,仔猪105头。年末,全乡生猪存栏41345头,大牲畜存栏6528头,山羊存栏350头;全年肥猪出栏55490头,大牲畜出栏2516头,山羊出栏1661头;家禽存笼90755只,家禽出笼194938只;禽肉类总产量281吨,禽蛋产量3.17吨,肉类总产量4864吨,同比增长1.7%。实现畜牧业总产值7977万元,同比增长12.08%。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主要有矿山、茶叶、电力、运输、木材加工、建材销售,副食销售、饮食服务和食品加工、酿酒等行业。

【产业培植】 按照“梯度布局、带状建设”的产业发展导向,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一是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高山区;基本形成草果、茶叶、杉木为主的绿色生物产业带,全乡草果种植面积达3612亩、老茶园6121亩、杉木种植面积达4941.4亩、板蓝根2000亩;中半山区:基本形成粮、畜为主的粮畜经济带;河谷区:基本形成橡胶、香蕉“两胶(蕉)”为主的热经作物带,全乡橡胶种植面积达2.2万亩(已开割6000余亩),香蕉种植达1.3万亩。另外,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适当调整产业机构,在中半山适宜区适度发展柑橘胡椒、美藤果,在北面坡(龙塘村委会)发展柑橘1617亩,在南面坡(南林村委会)发展胡椒80亩,在西北坡(哈更村委会)试种美藤果54亩(已成功挂果)。二是劳务、矿业、旅游服务业实现新突破。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着相结合,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科技培训工作,年内举办各类培训32期,培训人员3636人次,全乡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8000余人,实现年劳务收入近1亿以上。全乡组建如“龙塘村橘子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6个“股份合作经济”。乡内云锡集团进行合法、有序探矿,探转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依托全县旅游开发环境,立足乡域旅游资源,积极开展乡域内旅游资源普查和挖掘整理工作,积极协调引进外资。

【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交通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实施公路硬化项目10条行政村公路硬化建设,其中7条已经完成,3条正在建设,建设里程达153.184千米。同时年内群众开挖十余条农业生产道路,已经实现自然村全部通公路。二是水利设施建设成果丰硕。总投资1000万元实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其中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0件,解决6500人、1200余头大牲畜饮水安全问题;建设“五小水利”20件、农业灌溉大沟4条、旱作农业开发项目1个、土地整理项目1个。三是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围绕“打造元阳南部中心集镇”目标,投资20万元委托昆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黄草岭乡集镇规划》;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搬得出、能发展”原则,投资986万元实施黄草岭第四期集镇搬迁工程,安置50户173人;继续实施乡农贸市场改造工程,筹资5.3万元聘请保洁人员,对集镇区环境进行保洁,黄草岭乡荣获第四批州级“文明小城镇”荣誉称号。总投资1100万元建成乡中心敬老院,建成保障性住房108套;投资34万元建成乡社会保障便民服务中心(办公楼)。四是总投资197万元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9个村委会拉通互联网。

【交通邮政】 全乡公路共71条,总里程340.632千米,其中乡村公路68条,里程320.632千米;经济路3条,里程20千米。年内完成10个村委会10条公路路面硬化项目工程,交通路况得到较大改善。全乡有各类机动车615辆(拖拉机30辆,摩托车480辆)。设有邮政所、电信所各1个;邮政业务总量5.5万元,其中纯收入1.5万元;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7.2万份。固定电话用户140户,互联网用户210户;移动通信讯号覆盖全乡12个村委会81个自然村。

【科技教育】 全乡有中学1所,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60人,其中初一421人,初二446人,初三397人,初一学生入学率达100%;有教职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70人;中学占地面积34632㎡,总校舍面积15266.87㎡,生均校舍面积11.73㎡;总藏图书2500册;多媒体教室25个、计算机教室3个。有小学校12所,其中1所完小,11所初小,自然村教学点2个,6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83人,住校生1747人,其中转出50人,转入35人,辍学20人。教职工110人(女42人)。全乡小学总占地面积46090㎡,生均占地面积20.21㎡;校舍面积19427㎡,生均校舍面积8.52㎡;入学率达99.65%;辍学率为0.86%;完学率达76.3%;小学已配备12个远程教育接收点,2个教学光盘播放点,1个多媒体教室,1个计算机教室。有幼儿园1所,开设小班、中班、大班,共7个教学班,在园幼儿422人,教职工8人(其中临时工7人)。学校占地面积1346㎡,校舍面积1676㎡,生均占地面积3.64㎡,生均校舍面积4.53㎡。另外,有10所学校附设学前教育,共有10教学个班,入班数369人(女169人)。校内在园(班)数791人。校内外4-6周岁学龄人口1344人(女554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58.85%。

文化体育卫生】 全乡12个村委会均有农家书屋,聘请12名图书管理员(由村委会副主任兼任),藏书量17414册;年内安装“户户通”589套、“村村响”12套;投资80万元建成“七彩云南”健身项目工程6个,地面数字无线覆盖基站、传承基站、气象观测站各1座;开展农村电影放映100余场次,观众达2.75万人次;已组建村文艺队37支,每个村委会聘请文化宣传员1名,全乡共12名,利用农闲自创、自编自演,特别是在“昂玛突”节等民族节日期间组织文艺演出,丰富和活跃农村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乡内有乡文化站1个,文体娱乐活动场地35块,其中足球场1块,篮球场34块,在春节等节庆举行篮球比赛活动。黄草岭中心卫生院占地面积2206㎡,病床16张,医务人员12人;村卫生室12个,乡村医生21人。全乡参加“新农合”人数34394人,参合率达98%以上,共筹资就412.728万元;各级门诊和住院治疗费减免108.85万元,受益群众53583人次。黄草岭街道上开设民办诊所4家。

扶贫工作】 2017年,黄草岭乡认真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落实贫困户2552户,贫困人口10642人。总投资2143.5万元,实施河堤下寨、河顺大寨、格博伙腾三个易地扶贫整体工程建设,共安置146户701人,其中涉及贫困户42户197人。全年转移劳动力和开展科技培训2000余人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黄草岭乡始终抓好社会稳定工作。一是深入推进社会治安创新,扎实开展“禁毒防艾”“扫黄禁赌”“缉枪治爆”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反恐维稳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集镇区视频监控系统已建成使用,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二是认真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开展各类法律法规宣讲活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认真落实“四访一包”制度,乡村两级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87次,调解成功78起。三是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要求,切实抓好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化学危险品烟花爆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程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年检车辆650余辆,查出违规违章行为40余例。四是缉枪治爆行动成效显著。全年收缴民用枪支60支、射钉枪27支、枪管15支,有效地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7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4981万元,同比增长8.18%;农民人均纯收入7503元,同比增长12.67%;农民人均有粮365千克;累计发放各项农业支持补贴11.66万元;中央、省级生态效益补偿金82.16万元;奖优免补金7.3万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5.5897万元,惠及群众63户121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065万元,惠及群众1488户5914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保人数21315人,已参保21274人,参保率99.8%;应续保人数17416人,已续保17202人;应新保人数300人,已新保332人;应资格认证3858人,已认证3858人。

精神文明建设】 2017年,黄草岭乡持续树立文明形象,实施“文明建镇”战略,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的总体水平。以创建州级第四批文明小城镇为契机,坚持“强窗口意识、树立窗口形象、立窗口精神”,围绕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以“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道德风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把文明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平安创建、生态建设保护、卫生村创建、计划生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并从建立健全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入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村民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约”中,引导广大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诚实守法、移风易俗,教育村民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勤俭持家、和谐兴家,努力推动文明村建活动。在各村开辟文明新风宣传专栏,宣传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广泛宣传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的新人新事。

【党风廉政建设】 2017年,黄草岭乡建立健全以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要问题,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政正职做到“五个亲自”,领导班子成员切实做到“三个抓好”,建立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讲党课制度和各村党总支、村委会、乡属各站所干部参加反腐倡廉教育登记制度,把党员经常性教育同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解决部分党员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通过“三会一课”、业务培训、会议传达、交心谈心等活动,加强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教育。认真组织全乡党员干部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培养党员干部良好作风建设的养成。全面落实“123”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和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完善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制度和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制度,在各村委会建立村务公开栏,在乡党政办公楼门前设立三务公开栏,推进全乡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工作。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 张 海

乡  长 童新文(苗族)(www.xing528.com)

副书记  李彩红(女,彝族,9月止)

     赵文侠(9月起)

人大主席 李永福(哈尼族)

纪委书记 罗 剑(哈尼族)

武装部长 张春开

组织委员 李林松(壮族,10月止)

宣传委员 张 菊(女,彝族)

副主席  张 菊(女,彝族)

副乡长  钱波嘎

     李林松(壮族,10月起)

     张永能(11月止)

     熊 波(10月止)

     马文华(9月止)

     杨候龙(哈尼族)

     李晶娜(挂职)

(马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