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研究的成果及特点

国内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研究的成果及特点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相关研究的成果是比较显著的。概括地来说,国内学者出于各自不同的理论旨趣和研究视角,展开对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研究呈现出如下态势和特点:1.从重新反思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发现和明确马克思思想体系中“人类解放的主题”。

国内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研究的成果及特点

在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相关研究的成果是比较显著的。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东剧变所引起的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反思,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目标的确立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的理论自觉,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活跃时期。直接或间接地以马克思人类解放为主题或论题发表出版的著作主要有:杨适著的《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1996年3月四川人民出版社)、黄克剑著的《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解读》(1996年5月北京东方出版社)、杨霞著的《历史进步与人的解放》(1996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郁建兴著的《自由主义批判与自由理论的重建——黑格尔政治哲学及其影响》(2000年10月学林出版社)、王锐生和黎德化著的《读懂马克思》(2001年1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孙佰鍨和张一兵主编的《走进马克思》(2001年12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冯景源著的《人类境遇与历史时空——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研究》(2004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薛德震著的《人的哲学论纲》(2005年12月人民出版社)、陈学明著的《永远的马克思》(2006年5月人民出版社)、陈军科著的《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2007年5月宁夏人民出版社)、李兵著的《生存与解放——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2007年8月人民出版社)、王荣栓著的《重读马克思》(2007年11月人民出版社)、罗骞著的《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2007年1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等著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马克思人类解放为主题或论题发表的相关学术研究论文近240篇,直接以马克思人类解放为研究对象和论题的学术论文达110多篇,在此不能一一列举。

概括地来说,国内学者出于各自不同的理论旨趣和研究视角,展开对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研究呈现出如下态势和特点:

1.从重新反思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发现和明确马克思思想体系中“人类解放的主题”。我国著名学者高放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新的理解,突破苏联模式的理论教条和僵化框架,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中,突出了“人类解放”的主题。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目的,旨在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主题。”“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他在2005年3月发表在《宁夏党校学报》第2期上的文章“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对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呼唤”中,更加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并提出了以人的解放问题为轴心建构“马克思主义基础”新的理论体系和教学研究大纲的思路。王锐生和黎德化在《读懂马克思》著作中明确提出:“能否把握住马克思的根本立场和思想方法论应当是人们是否读懂了马克思的学说的标准。”“在读懂马克思中,读懂他的理想是最重要的。因为全部马克思的学说,无论是他的哲学、政治经济学,还是科学社会主义,都服从一个目标:人类的解放。”同时,许多国内学者围绕马克思人类解放的主题,以马克思的文献为出发点,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撰文论及“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郁建兴)、“人的解放: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陈军科)、“人类自由解放的学说——马克思的哲学观及其开辟的哲学道路”(王庆丰)、“人的解放的层次性”(王朋琦)、“市民社会的辩证法——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卢红彬),等等。

2.从建构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探索视角出发,来分析和挖掘以马克思人类解放论为宗旨和价值意义的人文精神瑰宝。我国学者杨适教授在《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之上篇“马克思人学思想阐述”(其下篇是“原著摘编”)中,依着马克思学说的特别价值在于它在人道主义的出发点和目的之间架起了由此达彼的桥梁,开辟了一条通向人类解放的大路,并据此挖掘其人学思想及现代意义,以马克思的文献为解读资源,通过对“追求自由如何能导致共产主义”的追问,明确阐述了马克思全部思想学说的宗旨就是“人类的解放”。他认为,由于马克思的学说“是以人类解放为目的,因而他(马克思)对人类解放(或自由)这个根本目标及其内涵、结构和发展的规律做了深刻的探索研究。这种研究,不仅他的前人无法与之相比,就是在他之后的这一个多世纪里,也很难找到在总的眼光上,对人和历史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能够同他完全相提并论的。在人类解放的事业上,今天的世界虽然比20世纪,比这个世纪的前大半有了新的重要进展,但是总的说来依然处在它的开端时期。因此,马克思提出的总问题完全没有过时。所以我们仍然认为重读他、同他对话十分必要,有极大意义”。同样,出于对现代人文困境的关照而探索现代人文精神的建构的理论努力,我国学者陈军科在《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现代人文精神论纲》中指出,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包含着丰厚的对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的执着追求及深厚的人文关怀,为“建构现代人文精神的理想目标、价值构成、实践方式提供了新的理论方式和实现途径。”认为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为重建当代人的价值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只有准确地理解了的和正确地被阐发了的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才是当代人建构现代人文精神所应确立的科学理论形态。”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人的解放”是当代人类摆脱困惑与危机,走向文化自觉的价值选择取向。同样,以人类解放为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为视角,来阐释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相关研究论文也很多,涉及的论题包括“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价值体系构建”(刘国强)、“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暴来泉)、“人的本质与马克思人学思想”(宋亚菲)、“从‘现实的个人’到‘自由个性’:马克思的终极关怀思想”(刘胡同)、“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诉求和人学境界”(臧峰宇),“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视域中的人的解放”(苗贵山),等等。

3.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革命的视域,来发现和确立“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根据”。孙正聿教授认为 ,马克思的哲学直接的理论渊源是哲学自身的发展史。对“世界何以可能”的追问是近代以来西方哲学所面对的基本问题;而对以市场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为生活基础的近代西方哲学来说,它的根本使命是实现“上帝人化”,即把“上帝”作为世界的“根据”而转化为“人”自己是自己的“根据”。因此,在“上帝”自然化、物质化、精神化和人本化的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中,哲学本身经历了以“自然本体论”“物质本体论”“精神本体论”和“人学本体论”取代“上帝本体论”的过程。马克思哲学的使命就是把德国古典哲学对人的“自由”(黑格尔)和人的“本质”的抽象的肯定(费尔巴哈),实现为人类自身的解放,把“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追问”彻底诉诸人自身,从而构成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和“异化劳动”的解析中,探索了“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根据”——它是双重性的:一方面,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类的特性”构成人的解放的可能性的“根据”;另一方面,人的“类的特性”的“异化”状态则是人的解放的必要性的“根据”。马克思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在确立起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学说中,表达一种革命性的本体论追求:把人从一切“非人”的或“异化”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按照同样的致思理路,李兵在其著作《生存与解放——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中,以人的生存与解放为主线,以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为出发点,分析了“实践论转向”及其局限,“生存论转向”及其缺憾,提出“解放论转向”是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理解。他认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本质,就是要把‘解释世界’的哲学改造为‘改变世界’的哲学,也就是要把内在于人的存在方式的自在的否定、批判和超越的力量,通过理论的方式(‘批判的武器’)使其转化为自为的力量,进而在人的生存活动中达到自在自为的统一(‘武器的批判’),实现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所以,马克思哲学不是仅仅只专注于“世界何以可能”“认识何以可能”“人何以可能”的问题,而是以人的解放为理论旨趣,通过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非人”状态或人的“异化”状态,探索“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解放哲学。(www.xing528.com)

4.结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世界全球化发展的态势,把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作为致思工具和研究视域,应用于对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分析和探索。根据以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致思于现实分析和理论求索的路向和视域的不同,归结起来,国内学者的学术探索方向主要有:(1)应用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来分析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这种致思路向涉及的主要论题包括“对马克思人类解放历史进程学说的再认识”(刘德厚)、“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命题与邓小平政治理论的使命”(周毅之)、“马克思‘人类解放’的价值意蕴对中国当代价值精神的定向”(胡建)、“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阎孟伟)、“人的解放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刘会强)、“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与建构和谐社会”(瞿磊),“科学发展观视域的人的解放理论探究”(谭培文)等;(2)应用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来分析和认识以资本扩展为特点的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这种致思路向涉及的主要论题有“全球化与人类解放历程”(陈胜云)、“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人的全面发展”(刘明合)、“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人的解放”(霍明帅、孙少威)、“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看全球化与社会主义运动”(章秀英)、“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代诠释”(余金成、薛新国)、“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现代性解读”(阎孟伟、刘晓欣)、“资本批判与人的解放”(李龙天)、“重新理解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资本的统治与人类解放”(李春火),等等。

总揽学界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都同时共同关注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巨大时代价值和意义。正如我国学者陈学明教授所说:“几乎所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推崇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认为这是马克思学说中最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部分。”“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时,更多关注的是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从不同的理论旨趣和研究角度,围绕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主题,开展了异常活跃的理论探索和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但是,从依据马克思的文献对其人类解放理论进行系统挖掘、研究来说,在全面系统梳理和阐释马克思文献中所包含的,由人类解放的基本内容与实质、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人类解放的途径、人类解放的目标、人类解放的社会形式、人类解放的社会条件、人类解放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等方面的丰富内容,逻辑地构成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上,还有欠缺,在某些理论要素的阐释和理论研究的环节上还存在着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马克思思想体系的宗旨和理论体系的总体把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