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造一情感丰富的儿童成长环境

创造一情感丰富的儿童成长环境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人的成长进程的顺序依次是“躯体一情感意志一理性灵魂”的内在节奏来按排课程。环境则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感性。法国父母还经常与孩子一起旅行,目的便是为了让孩子在旅行中丰富文化触觉,在文化陶冶的环境中去感受生活的自由。法国父母与儿童园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他们还成立了由父母代表与教师组成的家长委员会,每年开二、三次会议,参与讨论儿童园课程设置等各类问题,多与老师交流,非常积极地配合学校的教育。

创造一情感丰富的儿童成长环境

教育就是训练身体和陶冶心灵。好的教育应根据“效法自然”的原理。从感觉开始,也就是从身体的感觉与形象的感觉开始。按人的成长进程的顺序依次是“躯体一情感意志一理性灵魂”的内在节奏来按排课程。教育的规律是人在12岁以前主要是“躯体一情感意志”优势地成长,也就是人格优势地成长;12岁以后主要是“理性灵魂”优势地成长,也就是智能优势地成长。

目前,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感性教育的重要性。环境则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感性。教育是“心脑手合一”的结构,这是教育的普遍规律。当代欧美国家的教育体系是从“心”开始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从“躯体一情感意志”开始的,这就自觉与不自觉地顺应了教育的普遍规律。

(一)自尊与人格

怎样是幸福的童年呢?是父母之间毫无间隙,在温柔地爱他们的孩子时,同时维持着坚固的纪律,且在儿童之间保持着绝对一视同仁的平等态度。

在法国父母的眼中,小孩与大人是平等的,他们拥有绝对的自尊与人格!中国父母有这样的体验,如果朋友带着孩子到你家做客,当你正咨询宝宝想喝什么时,朋友会条件反射地告诉你:“没关系,宝宝跟我们一样就可以了。”这样的做法让法国人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在他们看来,小孩子就是大人,人格应该得到尊重,宝宝有权力选择自己喜欢的饮料。

“哐啷”一声,花瓶掉在地上了,小约翰站在打碎了的花瓶前眨巴着眼睛。与中国父母倾向于第一时间“问罪”,把宝宝们吓得胆战心惊的做法不同。爱丽丝厨房出来走到小约翰的身边,蹲下,关切地问:“能告诉妈妈发生什么事吗?”小约翰低着头,嘴巴贴在妈妈的耳边,把事情的经过一一告诉妈妈,并且为自己的过错道歉。

这些都体现了法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关系,法国父母很尊重孩子的想法,并且善于通过对话让孩子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然后主动去做。尽管孩子犯错了,他们会先认真听孩子把事情的经过讲完,清楚了解事情后才对孩子进行教育,以此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赖关系,孩子得到了最大的尊重,这时候尽管受到父母的责备,他们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敢地承认。

(二)自由与个性

法国人热爱自由,崇尚个性,因此他们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与独立的能力。例如孩子的房间,那是孩子自己的领域。自己的小世界,在这里他们是自由的。并能独立自主地掌控这个私人世界。房间的颜色、装饰。怎么玩。让谁进入,都他们说了算。法国父母这样“纵容”孩子,是为了培养他们热爱自由的个性,他们认为人性教育的基础便是让孩子明白自我们独立。

在自由与个性的前提下,法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会“放任”,如

果孩子比较小,便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爱美的女儿要穿妈妈的高跟鞋,试妈妈的口红,穿妈妈的套装,只要要求不过分都尽量满足她;而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父母便与其充分交流,跟她谈论一些话题,多陪她做她喜欢的游戏,在互动中进入她的世界,了解她,影响她。法国父母还经常与孩子一起旅行,目的便是为了让孩子在旅行中丰富文化触觉,在文化陶冶的环境中去感受生活的自由。(www.xing528.com)

自由与个性的培养重点在于判断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当孩子在生活或学习上遇到任何困难时,法国父母都不会无条件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是让孩子自己去面对,想办法自己解决。

(三)艺术与感悟

与国内推崇数学、语文等学科不同,法国儿童的教育更偏重于音乐美术。法国所有的儿童园都把美术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根本,80%以上的儿童课程都和美术有关,为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很重视参观和旅行之后的活动。让小宝宝们用画笔语言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在地理、音乐等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积极鼓励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以此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热爱。

法国教育的成功除了儿童园的卖力,父母也是功不可没的。法国父母与儿童园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他们还成立了由父母代表与教师组成的家长委员会,每年开二、三次会议,参与讨论儿童园课程设置等各类问题,多与老师交流,非常积极地配合学校的教育。

在家里为了能营造艺术的氛围,他们还会给孩子买很多的手工制作用的材料,为能让宝宝随心所欲,兴趣一来即可创作,法国父母还在墙上贴很多可以绘画的纸张或者到处都放着绘画用的工具;当然还有一些父母本身就喜欢画画或音乐的,例如理查德‘克莱德曼在谈到父亲对他的影响时曾自豪地说:“我们父亲教会了我们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件是走路,另一件是弹钢琴。”通常还还喜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他去参加各种的艺术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生活与艺术;法国的孩子们对建筑物、美术、音乐有独特的感悟与认识,让他们看见一幅画,他们就能谈到它的配色、素材明暗构图等等,并能说出对画的感想。”

国外的的儿童教育特别重视感性的训练与右脑功能的开发,这是浪漫主义理想主义以及一切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全部基础。这里,为了把教育实践建立在合符生理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大脑的功能及其开发大脑功能的普遍教育规律。人的所有行动和思想的最高统治者是自身的大脑。自从16世纪笛卡尔提出“心是一个,大脑为何是两个”这一问题以来,世界各国专家对大脑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止过,提出了许多的理论和假说。其中,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院R·W·斯佩里博士和他的学生龙·迈尔斯通过对大量裂脑人的研究,揭示了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和左右半球的许多高级功能。斯佩里为此获得了198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实验研究发现了人脑左右半球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意识活动。他们发现,大脑每一半球都有其自己独立的意识思想链和自己的记忆。

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大脑两半球基本上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的,右脑倾向于以感觉形象直接思维,左脑倾向于用语词进行思维。“大脑两半球具有一种合作关系,即左脑负责语言和逻辑思维,而右脑则做一些难以换成词语的工作,通过表象代替语言来思维。”具体来说,右脑主管形象思维,与知觉和空间判断有关,具有空间、直觉、情感、态度、身体协调、视知觉、艺术、节奏、音乐、图形、想象的能力,具有无序性、跳跃性与直觉性的三大特点;左脑主管抽象思维,同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和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具有时间、记忆、言语、数学、计算、排列、分类、逻辑、分析、阅读、书写的能力,具有有序性,连续性与分析性的三大特点。但实验也表明,左右脑的机能也不是绝对的。如左右脑都有语言功能和指挥人类语言表达(听、说、读、写)的言语中枢,右脑有着语言的情感、情调和语言的节奏感功能,而左脑主要负责言语的语法、语义和言语的逻辑性。就人类的情感而言,右脑主要是负责情感的表达,左脑主要是负责情感的控制。而左右侧大脑的功能关系是:各司其职、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

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行为是左右大脑皮层的相关中枢经过协调、整合,最后集中产生的是一个高级思维指令下的一个心理活动和一种心理行为。根据我们的观察与研究,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由感性到理性再到生态性(感性与理性的平衡)的发展史。个体的成长要重演人类的由感性到理性再到生态性的成长过程。就人的成长而言,大脑两半球功能的生长发育是不对称的,重感性的右脑功能成长在先,重理性的左脑功能成长在后。也就是说,主情商的右脑功能成长在先,主智商的左脑功能成长在后;主形象思维的右脑成长在先。主逻辑思维的左脑成长在后。大脑功能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从右脑成长中心到左脑成长中心与全脑整合的阶梯式的发展过程。成长是从右脑开始的,人在12岁以前。侧重的是右脑功能的生长发育,从12岁到18岁侧重的是左脑功能的生长发育与全脑功能的全面整合。这就是个体身心成长的内在节奏。我们不能颠倒这个秩序,只能顺应这个秩序。就像春、夏、秋、冬展开的秩序一样。现在,我们应该立足于全脑型教育的世界观,以教育人们“首先学会生活,然后学会工作”为目的,把作用于情商开发的右脑型教育与作用于智商开发的左脑型教育充分协调起来,按大脑成长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到生态性”的内在规律去制定教育方针、设计教育内容与运用教育方法,从而实现教育过程与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自由玩耍是儿童教育的根本形式,儿童是以自由玩耍为主要生活内容的。因此,儿童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设计与维护一种自由玩耍的环境,使身处其间的儿童能自由、放松与自主选择地生活。儿童最需要的不是知识与纪律,而是快乐的感受,正是在自由玩耍的快乐的感受中,儿童充满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自我们心象”就会慢慢生长出来,构成人格的核心部分,这种野性而又高贵的“自我们心象”是人作为人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功能的核心品质,从而由内而外地主导个体的人生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