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界文学与浙江小说创作-表现人生的艺术

界文学与浙江小说创作-表现人生的艺术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为表现人生而做在世界文学的长河中,涌动过很多文艺思潮,影响较大且深远的不外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三大浪潮。为表示抗议,他们自办画展,并以“现实主义”命名。1920年,他在《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 》一文中指出: “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做的。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决不是一家一人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 ”像胡愈之一样,茅盾也将浪漫主义称为“旧” ,将“写实主义”称为“新” 。

界文学与浙江小说创作-表现人生的艺术

一 为表现人生而做

世界文学的长河中,涌动过很多文艺思潮,影响较大且深远的不外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大浪潮。当20世纪的晨曦透过云雾照射到中国大地的时候,浙江作家们便以超前的思维和敏锐的视角,借助“五四”文化运动的东风,勇敢地接受了来自域外的新思潮、新理论、新文学。现实主义就是在这一时期被引进、介绍到中国的。

在西方文学中,现实主义文学远远早于“现实主义”的名称。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但丁的《神曲》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 17世纪莫里哀的喜剧、 18世纪的启蒙文学等为后世的欧洲留下了一行行清晰的现实主义的脚印。及至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确立和巩固,随着冷静务实成为时代的风气,随着残酷现实下理性王国梦想的破灭,随着自然科学成就的影响使精确细微成为文学创作的准则,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放弃浪漫的遐想,转而清醒地面对现实。司汤达借用同胞圣瑞尔的话,强调小说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4]巴尔扎克则宣称, “我动手写的著作,它的篇幅将等于一部历史。 ”[5]这场发端于法国的文学运动,日后演绎成席卷全欧的现实主义文学浪潮,成为19世纪欧洲文坛成果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文学现象。

然而,在司汤达和巴尔扎克等笑傲文坛时,虽然“他们实际上是运用了这种创作方法, ”[6]却并未给自己佩上“现实主义”的标签。 “现实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50年代的绘画领域。当时,两位农民出身的画家的作品被学院派一伙用“现实主义”加以嘲讽。为表示抗议,他们自办画展,并以“现实主义”命名。 “现实主义”一词由此开始流行并最终进入文学界,成为对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文学大师及其文学现象的总概括。

“现实主义”被输入到中国文坛时,最初的称谓应当是“写实主义” 。1915年,陈独秀在《今日之教育方针》一文中说: “现实世界之内有事功,现实世界之外无希望。惟其尊现实也,则人治兴焉,迷信斩焉:此近世欧洲之时代精神也。此精神磅礴无所不至:见之伦理道德,为乐利主义;见之政治者,为最大多数幸福主义;见之哲学者,曰经验论,曰唯物论;见之宗教者,曰无神论;见之文学美术者,曰写实主义,曰自然主义。一切思想行为,莫不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上。 ”[7]同年,陈独秀在《现代欧洲文艺史谭》一文中说: “欧洲文艺思想之变迁,由古典主义(Classicalism)一变而为理想主义(Romanticism) ,… …文学艺术,亦顺此潮流,由理想主义,再变而为写实主义(Realism) ,更进而为自然主义(Naturalism)。 ”[8]日后,陈独秀在与胡适的通信中再度提到“吾国文艺犹在古典主义理想主义时代,今后当趋向写实主义。 ”[9]

“我国第一篇系统介绍西方写实主义文艺思潮的论文[10]出自胡愈之笔下。 1920年,胡愈之在《近代文学上的写实主义》一文中指出:

近几十年内的欧洲文艺思潮,总要算是写实主义最占优势了。 … …我们中国现在科学思想已渐渐萌芽,将来文艺思想,也必得经过写实主义的时期,才可望正规的发展。[11]

在文章中,胡愈之通过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文学现象的比较,将写实主义称为“新文艺” ,而将浪漫主义称作“旧文艺” ,认为新文艺重理智,旧文艺重情感;新文艺重现实,旧文艺重理想;新文艺求真,旧文艺求美;新文艺以人生为目的,旧文艺以艺术为目的;新文艺态度客观,旧文艺态度主观;新文艺描写日常生活琐事,旧文艺描写惊心骇目事迹。[12]在此基础上,他还总结出写实主义的三大特征:科学化、长于丑恶描写、注重人生问题。[13]

在引进和介绍写实主义的过程中,茅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早在1919年,他就开始向中国读者介绍英国剧作家萧伯纳和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 1920年,他在《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 》一文中指出: “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做的。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决不是一家一人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 ”像胡愈之一样,茅盾也将浪漫主义称为“旧” ,将“写实主义”称为“新” 。认为“旧文学家的著作,是一个人‘寄慨写意’的,是出于作者一时的‘感想’的,新文学家刚巧相反;旧文学家是主观的,是为己的,是限于一阶级的,新文学家刚巧相反;旧文学家的著作,也许是为名的,是迫附古人的,新文学家刚巧相反;还有旧文学家是有了文学上的研究就可以动动笔的,新文学家却非研究过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不办。 ”[14]在这篇文章中,茅盾向中国读者介绍了挪威的易卜生、俄国的赫尔岑和托尔斯泰、法国的罗曼・罗兰和英国的萧伯纳等以表现人生为己任的作家,并极力呼吁“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在将西洋的东西一毫不变动的介绍过来。 ”[15]

同一年,茅盾在《〈小说新潮栏〉宣言》中不但提及了“写实主义”一词,而且还列举了一大批欧洲著名作家的名单。除了我们上面所提到过的易卜生、赫尔岑、托尔斯泰和萧伯纳外,名单上还有法国的左拉和莫泊桑、俄国的果戈理、契诃夫、屠格涅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波兰的显克微支和英国的高尔斯华绥等被称为“写实主义”的作家。茅盾指出“中国现在要介绍新派小说,应该先从写实派、自然派介绍起。 … …我们并不想仅求保守旧的而不求进步,我们是想把旧的做研究材料,提出他的特质,和西洋文学的特质结合,另创一种自有的新文学出来。 ”[16]1921年,茅盾在, 《〈小说月报〉改革宣言》中再次指出: “就国内文学界情形言之,则写实主义之真精神与写实主义之真杰作实未尝有其一二,故同人以为写实主义在今日尚有切实介绍之必要,… … ”[17]除了上述两篇文章外,茅盾还在其他著述中继续阐释自己的“写实主义”思想,介绍西方的“写实主义”作家。在一篇文章中,他称挪威作家般生为挪威“写实主义文学的前驱。 ”[18]在另一篇文章中,他称波兰作家显克微支为“写实主义的冲锋人。 ”[19]在又一篇文章中,他将西班牙作家伊本纳兹称为“西班牙近代写实文学的代表。 ”[20]

应当指出的是,茅盾等后来成为文学研究会骨干的成员是将“写实主义”与兴起于19世纪后期的“自然主义”放在一起将以理解的。虽然“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有所不同,但依旧有着扯不断的渊源,很多日后被评论家纳入“自然主义”阵营的作家,如左拉和莫泊桑等,其实很多优秀作品无不蕴含着深刻的现实主义思想,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辉。而左拉本人就集19世纪后半期法国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自然主义文学的主要倡导者二职于一身。[21]

1915年,陈独秀在《今日之教育方针》一文中提及“现实主义”一词:

古之所谓理想的道德的黄金时代,已无价值可言。 … …现实主义,诚今世贫弱国民教育之第一方针矣。[22]

1921年。胡愈之在所撰写的《近代法国文学概观》一文中再次提及“现实主义”一词:(www.xing528.com)

一八三○年以后,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全盛时代,到了后来,理想派渐渐的衰退,现实主义盛起来了,… …[23]

但是, “现实主义”一词从开始出现到真正得到中国文坛的承认,并且被广泛采用,却大约经历了10多年的光景。 1933年,周扬在《文学的真实性》一文中指出: “文学,和科学,哲学一样,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和认识,所不同的,只是文学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去达到客观的真实的。文学的真实,就不外是存在于现实中的客观的真实之表现,… …从文学的方法上讲,这是现实主义的方法。 ”[24]一般认为,从那时起, “现实主义”开始取代“写实主义” ,并且一直被沿用至今。

在对现实主义的接受中,鲁迅的思考是全方位的。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比较,基于自己的创作实践,鲁迅在《〈呐喊自序》 、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 《论睁了眼看》 、 《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 、 《〈阿Q正传〉的成因》 、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等杂文、序跋和书信中,通过对文学的真实性和典型性等方面的认识,集中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从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原则出发,鲁迅对当时文学界所存在的“瞒和骗”的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25]但是,由于“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 ”[26]有感于世界的变化,世界文学的发展,鲁迅在文中大声疾呼,号召作家们在自己的创作中要敢于“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 ,并认为中国文学“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 ”[27]从现实主义的揭露性出发,鲁迅还主张在充分暴露国民性弱点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深入他们的内心,挖掘出他们灵魂深处的本质,做一个“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 。[28]从现实主义的批判性出发,鲁迅强烈反对任何“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大力提倡文学创作的功利性和社会性,提倡通过文学表现社会、揭露社会和批判社会,表现出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文学观念。因为“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 。[29]

来自西方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经过胡愈之、茅盾、周作人和鲁迅等浙江作家的译介,在经历了“人的文学” —— “为人生而艺术” —— “写实主义” —— “现实主义” ——抨击“瞒和骗的文学” ——勾画“国民的魂灵”等发展阶段和创作实践后,逐渐地被中国及浙江文学界所理解、所认识、所接受,并且在20世纪的中国及浙江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繁荣和发展。换言之,在现实主义引进中国的进程中,浙江作家做出了主要贡献,发挥了主导作用。

当我们用比较文学的影响理论回眸20世纪中国文学之时,就会发现, 20世纪是中国文学的传统方向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世纪,是中国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改革开放的震撼性洗礼中发展繁荣的世纪,是中国文学吐故纳新,改头换面的世纪。世界文学的氛围,为中国文学的改革营造了难得的外部环境,世界文学的影响为中国文学的复兴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而20世纪浙江作家的小说创作则在百年历程中占据了一席重要的地位。

如前所述,西方文学的现实主义思潮经过古希腊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和启蒙文学的漫长历程后,正式诞生于1830年。以反映社会的广阔性、表现生活的真实性、暴露黑暗的批判性和塑造人物的典型性而著称的这场文学运动,被冠以“批判现实主义”而在西方文坛产生了经久的艺术魅力。从20世纪浙江作家走向世界的脚步上看,现实主义的影响显然是第一位的。

鲁迅是浙江作家走向世界文学先行者。在鲁迅的文学创作中,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占据了较大的比重。鲁迅认为“俄国的文学,从尼古拉斯二世时候以来,就是‘为人生’的,无论它的主意是在探究,或在解决,或者坠入神秘,沦于颓唐,而其主流还是一个:为人生。 ”而这样一种“为人生”的思想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因此一些“为被压迫者而呼号的作家”就接受了俄罗斯文学的影响, “陀思妥夫斯基,都介涅夫,契诃夫,托尔斯泰之名,渐渐出现于文字上,并且陆续翻译了他们的一些作品。 ”[30]而鲁迅在文中所列举的上述名字均为19世纪俄罗斯文学最具艺术魅力的现实主义大家。于是,就在这种以俄罗斯文学为目标,广泛地引进和介绍俄罗斯文学的高潮中,鲁迅逐渐地将自己的艺术视野扩展到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接受并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推动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部白话小说,被评论界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作品。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可磨灭的地位,它博大的历史内涵、伟大的思想意义,以及艺术上的独创性”等都不容质疑地被学术界所一致认可。但鲁迅这部划时代的杰作,又恰恰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直接影响的结果。虽然“我们以‘世界文学’的眼光来看, ”《狂人日记》的“某些独创就不能算独创了, ”因为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采用的体裁和‘视点’ ,果戈理在一八三五就已经使用过了。 ”[31]即便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中脱胎而出,鲁迅的同名小说虽然不那么精致,在体裁的模仿上也无大的改进,但仅仅就日记体本身而言就是“对中国传统章回体的一个重大突破,便人耳目为之一新, ”因此,“这模仿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32]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又在其伟大作品《阿Q正传》中,以“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现实主义的典型化原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可以展示“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的不朽形象——阿Q 。使这个杰出的艺术典型不仅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而且成为“堪与哈姆莱特、唐・吉诃德、奥勃洛摩夫等世界艺术典型比肩的不朽的艺术形象。阿Q这一富于现代批判意识和文化反思的审美价值的人物典型的创造,表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学思想的重大突破,沟通了与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联系,使中国文学第一次与世界文学进行平等对话。 ”[33]

由鲁迅所奠基的现实主义文学,在其他浙江作家的笔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以作家、文学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活跃于中国文坛的茅盾,是在对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译介中,在广泛地接触和阅读了西方文学各种流派的作家和作品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了以表现人生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法国、俄国、英国以及东欧和北欧的现实主义文学都在他的视野之中,其中以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和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对他的影响最为显著。由于茅盾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这影响又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的作品之中,因此,非要硬性地,或牵强地指明茅盾的哪一部作品明显地受到了哪一个国家的哪位作家的影响,往往是无功而返的。但是,当我们阅读他的不朽之作《子夜》 、 《蚀》 、 《林家铺子》 、 《腐蚀》和《春蚕》等作品时,又无时无刻不感觉到作家那种敏锐的现实主义目光,广阔的生活视野,宏大的艺术构思,对人生百态的冷静而客观的剖析,以及对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的精细刻画,就会不知不觉地感受到茅盾与“欧洲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们的创作… …有神似之处。 ”[34]

西方现实主义文艺思潮还对浙江作家乡土文学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除了茅盾、周作人的现实主义乡土文学理论和鲁迅的以《风波》 、 《故乡》 、 《社戏》等作品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乡土小说的基础外,许钦文、许杰、鲁彦等浙江作家都以自己的文学创作丰富了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乡土小说的宝库

总之,在胡愈之、茅盾、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发端于西方的现实主义文学途径译介落户到中国,被以浙江作家为主体的先行者,将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养分融入到自己的小说创作之中,并使其在这个过程中本土化,进而成为20世纪中国及浙江文学的新鲜血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