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4年陕西省城乡建设科技工作成果

2014年陕西省城乡建设科技工作成果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陕西省城乡建设科技工作,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以绿色低碳和建筑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科学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应用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4单位完成的“水与废水强化处理的造粒混凝技术研发及其在西北缺水地区的应用”项目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4年陕西省城乡建设科技工作成果

建筑科技工作】2014年,陕西省城乡建设科技工作,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以绿色低碳和建筑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科学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应用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省住建厅会同省科技厅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全省建设行业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的意见》(陕建发〔2014〕 203号),进一步推进陕西建设科技工作,有效整合和激发建设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对城乡建设行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4单位完成的“水与废水强化处理的造粒混凝技术研发及其在西北缺水地区的应用”项目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等3个单位完成的“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时变过程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等4个单位完成的“绿色低碳建筑技术集成及在西北地区的综合应用”长安大学完成的“城市微气候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3个项目获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等5单位完成的“建筑工程创优细部做法工艺标准”、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4单位完成的“行业标准《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220-20102” 2个项目获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4单位完成的“重大地铁站热湿环境调控及地铁老线升级换代通风空调关键技术”、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2单位完成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新型节能空调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长安大学完成的“滨海新区盐渍化软土路基路面综合处理技术研究及示范”3个项目获2014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CAUPD杯”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由陕西兰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完成的“组合式附着升降机脚手架(LPT-01型)获2014年全国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对“西部飞机维修基地创新服务中心(航投大厦)”等58项经省住建厅验收成为2014年度新建设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其中西咸新区西部飞机维修基地创新服务中心(航投大厦)和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楼2个项目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11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建筑产业现代化。2014年,省住建厅印发《关于申报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示范工程的通知》和《关于申报陕西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的通知》,在工程规划设计、住宅开发建设、建筑施工、部品生产、产业化技术研发等领域推进试点示范工作。省财政厅将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示范工程列为2015年度省级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引导支持的重点内容之一。首家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在临潼挂牌,该基地由西安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

绿色建筑行动。为了规范绿色建筑技术的工程应用,省住建厅制定和发布了《陕西省居住建筑绿色设计规范》《陕西省公共建筑绿色设计规范》《陕西省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3个基础性标准和6个配套性规范。60个项目取得国家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数量居全国第7。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利用集成超低能耗、非传统能源系统等19项新的节能技术,荣获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证书”。博思格建筑系统(西安)有限公司新建工厂工程,以智能照明、 自然采光、燃气红外辐射采暖等新技术,获得西北首个“三星级工业绿色建筑标识”。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新城获住建部“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专项试点示范城市”,成为全国10个试点示范城市之一。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187.23万m2,占计划的104%。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着力推进地热能太阳能利用的区域集中推广应用,新增3个城市为省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16个项目为省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制定并印发了《智慧城市年度检查评价指标》。组织安康、汉中、勉县武候镇等城市(镇)参加全国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工作,推荐汉中、勉县武候镇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倪 坪)

【水与废水强化处理的造粒混凝技术研发及其在西北缺水地区的应用】 该项目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单位王晓昌等人完成。项目创新点:①针对高浊度水分离困难、产泥量大的问题,发明了流化床造粒和水力旋流造粒高效固液分离技术。该技术在陕甘宁青新5省区40多项工程中实现了泥沙量高达每立方米50公斤的高浊度水直接处理和工业、生活利用,开创了黄河中游高浊度水规模化直接利用的先例。②把核晶凝聚造粒技术应用子长庆油田井场废水处理,将油井压裂废水再生回用于钻井作业,使单井新水耗量成倍削减,开创了国内外低耗水压裂采油的先例,解决了制约采油作业效率的瓶颈问题。③打破了传统城市供水、给水模式,构建了再生水系统的理论根基,在西北地区多项商住区污雨水再生和环境回用工程建设中,提高了污雨水再利用效率,实现了处理设施小型化,缓解了商住开发中污水资源化建设用地的压力。该项目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倪 坪)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体系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 该项目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白国良等11人承担完成。主要研究内容:①创立并完善了基于混凝土力学和修正平截面假定方法的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理论。②完成了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的拟动力试验,确定了结构的薄弱环节和地震灾变机理,建立了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地震随机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计算方法,建立了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③首次系统开展了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首次建立了考虑多参数影响的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计算理论、考虑位置函数的粘结滑移本构模型和考虑粘结滑移的型钢混凝土结构数值模拟技术,解决了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界面应力传递和界面数值模拟等关键问题。④发明了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开展了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及其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建立了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⑤发明了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分散剪力墙混合结构体系,开展了型钢混凝土框排架—钢筋混凝土分散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试验研究,提出了该新型混合结构体系的计算理论和抗震设计方法。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15件;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30余项实际工程,新增产值7000万元,节省支出2400万元,新增利润1800万,新增税收760万。该项目获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成果处)

【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时变过程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该项目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3单位郝际平等9人承担完成。项目通过把理论分析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对复杂钢结构的施工时变算法、结构合拢及卸载技术、施工方法及路径优化技术、整体提升技术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创新性:①针对建筑钢结构施工特点,并结合桥梁施工力学中构件安装的三大定位原则,首次提出了适用于建筑工程安装的通用第四定位原则,构建了局部位形约束生死单元法和局部位形约束正装迭代法,填补了国内施工力学仿真方法的空白,使复杂钢结构施工力学精细仿真得以实现。②针对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中卸载临时支撑带来的动力冲击和不同步性问题,同时减少临时支撑用钢量,创造性地提出了热熔逐级放张法和分阶段逐级卸载法,发明了相应的卸载机具,填补了该项施工技术的空白。③针对大跨度钢屋盖整体提升过程中提升点位移差随机分布的特点,首次提出了单、隔点组合不同步分析法,增强了整体提升施工中的安全可控性,填补了该项施工技术的空白。④针对复杂钢结构在施工阶段临时支撑用钢量大、与设计受力状态差异明显的问题,首次提出关键位置修正循环安装法及施工路径内力比对优选法,建立了复杂钢结构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减少了用钢量、缩短了工期。研究成果应用在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主塔、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体育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等超高层、大跨度复杂钢结构项目的施工中,节省建设费用约3亿元。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被EI检索8篇;获得国家专利3件。该项目获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成果处)

【绿色低碳建筑技术集成及在西北地区的综合应用】 该项目由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等4单位倪欣等9人承担完成。项目研究基本能够让大型公共建筑实际运行能耗降低至同类型常规建筑的1/3,主要研究内容:①设计基础研究。根据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和区域特征,针对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特点,提出“开源节流、层级递进”的能耗控制技术路线,通过绿色低碳节能技术的区域适宜性研究以及计算机模拟声、光、热分析,得出西北地区公共建筑最适宜的朝向、体形系数、窗墙比、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空调系统等主要能耗参数,实现建筑运行的超低能耗目标。②工程设计研究。运用了大规格陶土板、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水资源回用、建筑智能一体化、节能灯具、综合遮阳系统等多项国内前沿的新型建材,其中中庭部分设计的“会表演的电动遮阳膜”系统为国内领先的创新设计,获得两项国家专利认证;西北地区首次运用“土壤源热泵复合技术+高温水制冷技术”的空调系统来解决公共建筑空调能耗较高问题。③绿色施工研究。实施了水资源回收利用、室内空调末端保护、太阳能光电光热利用、采用废弃物作为建筑材料等多项绿色施工技术。项目获西北地区首个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美国LEED金级认证、全国第首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中国建设鲁班奖以及全国绿色建筑及节能减排达标竞赛优胜单位金奖和全国绿色施工及节能减排达标竞赛优胜工程金奖。该项目获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成果处)

【行业标准《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220-2010】 该项目由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4单位李荣等9人承担完成。项目根据抹灰砂浆使用过程中,使用单位反映及编制单位发现的问题,以及当前新材料、新技术发展的情况,制订了调研及试验方案,进行了大量试验工作:①配合比设计:对水泥抹灰砂浆、水泥粉煤灰抹灰砂浆、水泥石灰抹灰砂浆、掺塑化剂水泥抹灰砂浆、聚合物水泥抹灰砂浆、石膏抹灰砂浆、预拌抹灰砂浆等各种类型的抹灰砂浆进行了大量的试配试验,并对其保水性、分层度、抗压强度、粘结强度等性能进行测试。②粘结强度试验:对混凝土、砌块、烧结砖等不同基底进行了粘结强度试验。③在全国进行抹灰砂浆应用情况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抹灰基层墙体名称、基层处理方法、抹灰层用料及做法、主要缺陷、抹灰工程中出现的问题,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实践中已积累的解决方法或建议。该规程的出台将结束中国抹灰砂浆配合比使用体积比的历史,在保证抹灰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水泥用量。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中国节能减排的大政方针和产业政策,对聚合物水泥抹灰砂浆、石膏抹灰砂浆及预拌砂浆等新型抹灰砂浆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充分考虑。该项目获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成果处)

中投科技西安服务外包基地(现更名嘉昱大厦)】 该项目由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倪欣等15人设计完成。项目拥有六层近8400m2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数据中心及相应研发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在设计过程中克服了大空间造成结构整体刚度分布严重不均的难题,通过严控轴压比,在框柱、墙端柱中增加芯柱和提高框柱、剪力墙配筋率等措施保证了数据中心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并将IT建筑的科技感与时尚感、简洁体量所形成的力度与阳刚之美、建筑空间的最优化与交通流线的高效性有机结合,运用充满张力的建筑语汇来克服了数据中心因功能因素给人带来的机械、呆板感受。在西安高新开发区CBD核心区域营造出了时尚性与科技美感兼备、拥有T4(最高等级)标准数据中心的实用、安全、绿色、智能的科技服务基地。该项目获2014年度机械工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田 进)

【西安西电电力系统有限公司(原西安西电电力整流器有限责任公司)超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产业化及新厂区建设项目】该项目由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赵兴建等15人设计完成。项目的试验中心设计保证了套管绝缘试验时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和绝缘距离,考虑了一定的富裕度,并设多重阀单元吊装平台1个、20吨电动双梁桥式起重机1台以方便试验时试品模块组装、吊装及悬吊试验引线使用。对换流阀试验回路采用新建TCR阀SVC产品专用高压全载试验回路、大功率试验回路、高压变频试验回路等,全面提高换流阀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在对工艺、生产、设备、物流进行反复模拟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布置合理、节能、减噪、低辐射的厂房,提升了工人工作环境,使得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完成年度指标同比降低5.5%。该项目的落成使西安西电电力系统公司成为国内产能最大、技术成熟的超(特)高压直流换流阀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掌握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LTT和ETT两种世界先进技术的生产企业。2013年度公司净利润11309.96万元。该项目获2014年度机械工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田 进)

秦汉新城规划展览中心】 该项目由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倪欣等15人设计完成。总建筑面积14945m2,在为新区发展提供成果展示、科技转化服务的同时也兼顾了新区管委会的办公职能。项目在总体设计上充分结合地形地势,采用了分散布局形式,以舒展的建筑形体构成连续简洁的外轮廓线与城市主干道以及远端的渭河形成尺度上的呼应,塑造出灵动浪漫的崭新形象。充分利用低矮建筑的屋顶种植的生态优势,并利用建筑遮阳、变频设施、水资源回用等多项绿色技术,力求实现建筑的生态化与低碳化。采用分段分层调整梁柱截面和结构刚度,以减少扭转影响。采用固定支座与滑动支座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钢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协调问题。选用弧形悬臂钢柱作为承重结构,满足半圆形展厅五柱空间的设计要求。跨度24m的钢连廊采用一端固定另一端滑动的支座方式,解决了钢构的变形协调与大跨钢梁支座安全问题。该项目获2014年度机械工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田 进)

【烧结保温空心砌块薄灰缝精细砌筑施工技术研究】 该项目由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新疆城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肖慧等7人承担完成。该项目通过烧结保温空心砌块薄灰缝精细砌筑施工技术研究,开发出配套专用干混薄层砂浆,其具有较高的粘接力、抗裂性能和一定的保温隔热性能,能增强砌块之间的粘结力,提高砌块墙体的整体性。由于烧结保温空心砌块生产过程中采用了控制坯体变形工艺技术与打磨工艺,使砌块的外型尺寸误差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可满足砌筑水平灰缝仅为1~2mm的施工要求,解决了水平灰缝的冷热桥问题,达到了墙体自保温性能。研发出了精细砌筑施工技术—粘浆砌筑法和铺浆器铺浆法,利用该方法采用专用干混薄层砂浆砌筑墙体,使得砌筑水平灰缝由原有的7~10mm降低到1~2mm,同时水平灰缝中不设拉结钢筋,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拉结带替代传统墙体拉结筋作用,砌块间竖向灰缝为榫槽咬接,节约了砌筑灰缝材料用量,并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和力学性能。墙—柱、墙—梁拉结技术的研发,使墙体与结构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提高了墙体的力学性能和抗震性能。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2014年度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一等奖。(www.xing528.com)

(权宗刚)

【西安市行政中心】 该项目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完成。西安市行政中心北临渭水,南望秦岭。设计中要考虑城市北大门的形象及其作为城市新中心的形象,轴线的应用要以建筑、雕塑作为其要素,城市的绿地、广场作为表现轴线的另一个“软”的要素,使之与整个环境整体协调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中心形象。在建筑色彩的控制中,行政中心采用灰色、土黄色为主色调,体现强烈的地域特征。新行政中心保持了现有的城市运动公园,在菱形广场的东北侧,规划一个与运动公园相平衡的城市公共绿地,在城市绿地两侧依次布置行政办公建筑,并在平面布局上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庭院空间和建筑肌理,使东西两侧建筑以未央路为轴,形成整体庄重严谨的对称格局。新城犹如在老城的轴线上自然生成。该规划突出了城市公共的开放空间,在轴线两侧形成大片的城市森林,在绿地中规划了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厅和现代艺术馆,把最核心、最重要、最方便的环境还给百姓。根据不同地块的特点,突破层数的限定,形成高低错落的空间层次,在总体上表现西安老城“四方城”的总体特征,更着重于在形式上、建筑符号上表现新老建筑的血缘关系。主要特点:①建筑总体布局主从有序,高低错落,变化丰富,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②建筑外观沉稳庄重,坡屋顶和对传统建筑细节的创新性运用,体现了建筑的大气和精致,具有一种清新高雅的格调。③青砖黛瓦具有简朴的风格,俞久弥新,其形式与市委、市府的办公楼风格一脉相承。在细部处理上,大气、精致,入口大门的处理,具有西安城门、钟鼓楼拱门,青砖与石材的应用,表现了从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特点,也表现出办公环境所特有的宁静、典雅,一扫现代建筑浮躁的形象,提供了一处可以静思的场所。④市委大院以3~5层为主,与外部环境具有最为良好的触合,具有人文尺度。建筑基本掩映在青山绿水和绿树环抱之中,市政府办公大院从北到南依次为3、6、9层,高低错落,具有丰富的景观层次。该项目获2014年度中建总公司中国勘察设计奖一等奖。

(冯 静)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暖通空调】 该项目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完成。T3A航站楼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项目之一,于2008年开工建设,2012年正式投入运行,其中空调系统于2011年完成了整个系统调试。该项目主要的空调冷、热源由室外新建的4#制冷站集中提供,水管路为冬、夏季合用的双管机械循环式三次泵变流量系统,一、二次泵及系统的定压补水均设于4#制冷站内,三次泵设置于航站楼各空调机房内。系统定压形式:夏季为开式持压阀定压,冬季为闭式水泵定压;为提高空调水系统效率,减少投资和降低输送能耗,满足各空调末端不同的温度需求,末端水系统采用了实现能量梯级利用的串联式末端多级混水系统,即:空调一次供水(3℃)/(60℃)→初级末端(空调机、新风机、湿盘管、幕墙散热器)→二次中温末端(地辐射盘管、干盘管、预冷/热盘管)→总回水管(18℃/45 ℃) 。航站楼共设末端三次泵装置22套,其中加压循环系统7个,混水加压循环系统15个,分别设置在8个空调机房内。项目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高大空间的办票和候机厅内根据风压和热压自然通风动力源的各自作用特点,设置了有效合理的可开启屋顶外窗,夏季用于排出室内上部的高温污浊空气(通常高达40℃),过渡季用于满足室内的自然通风。根据西安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满足自然通风约1400小时),自然通风的合理设置可降低空调制冷能耗约2%~8%。在高大空间的办票厅的外幕墙上设置有幕墙框架供热系统,为外幕墙冬季供暖、夏季适时提供一定的冷量。在高大空间的办票厅处,为降低冬季屋面下部的空气温度(一般30℃左右),减少建筑物上部的传热能耗以及排除上部的高温室内空气,在航站楼的屋面下设置有热空气循环利用通风系统,将其热空气送至地下室的行李分拣用房(通常不留人),起到了循环空气作用,可对其房间进行了适量的冬季采暖。项目中高大空间应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为国际最大和最完整的公共建筑应用项目,也是首例应用在机场航站楼;空调水系统采用的末端多级泵及能量梯级利用系统是暖通空调行业首次应用;冰蓄冷三级串联直供式制冷系统为国内首次应用项目。该项目获2014年度中建总公司中国勘察设计奖一等奖。

(冯 静)

【延安市级行政中心及市民服务中心】 该项目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完成。项目位于延安市新区北区,总占地面积28万m2,地形北高南低,依山就势,主脉护城。建设项目包括行政中心建筑5栋,市民服务中心建筑3栋,总建筑面积30.6万m2,地上20.3万m2,地下10.3万m2。功能涵盖4大班子办公、政务大厅、市直服务机关及会议商业餐饮等基础配套设施,同时在地下停车基础上设计有1.2万m2平战结合人防工程。总体设计延续延安清凉山、宝塔山、凤凰山中轴线,呈现中轴对称、严整庄重的形态。以市府市委主楼为核心,政协楼、人大楼、市长楼、常委楼环绕主楼,形成中轴对称围合的方正布局。建筑群结合地形顺势而起逐级递升, 自然形成的下沉院落空间为地下提供自然采光,同时体现延安特有窑洞特色。公共空间与建筑井然有序,虚实相间。入口节点景观开阔大气;建筑庭院、小品细致优雅;下沉空间活力非凡,外环快捷的车行道路,内环轻松的人行步道,营造开合有序、变化丰富的办公场所。对称的总体构图,前后进退的形体关系,简练纯粹的建筑语言造就了行政建筑端庄大气的品格,延安拱形元素在建筑单体主入口、院落连桥通廊等,特意的放大利用与重复,增加了强烈的陕北特征;石材与灰砖在立面的配合利用,产生丰富强烈的对比,与石材坡屋面相结合,成为建筑“新延风”时代特色的形象体现。该项目获2014年度中建总公司中国勘察设计奖二等奖。

(冯 静)

【陕西宾馆会议中心及18号楼】 该项目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完成。项目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丈八北路陕西宾馆院内,坐落于陕西宾馆新征用地的西北方,基地北邻科技八路,西邻丈八四路,东北部为同期待建的陕西宾馆18号楼,南侧为陕西宾馆内丈八湖延伸扩大部分湖面。地上总建筑面积5万m2,地下建筑面积14483m2,是一幢四层的高层建筑。可供2000人的会议使用,其中池座可容纳1256人,楼座可容纳750人。建筑专业的室外地面相对标高为-4.500,负一层的相对标高为-6.000,所以嵌固层取为负一层。大屋面高度为28.200m(自负一层板面算起)。剧场屋顶高度为39.800m。依照陕西宾馆新规划布局,项目位于宾馆内湖(丈八湖)北商务接待区,与湖南政务接待区隔湖相望。根据建筑自身特性和使用功能,主楼采用“回”字形平面布局形式,会议厅和配套附属服务等用房围绕观众厅楼座池座设置,做到功能分区及布局合理,利用率高。采用与建筑使用功能相适应的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以现代简洁的设计手法,追求建筑的简洁流畅以及体量上的匀称均衡,层次丰富完整。坡顶及檐口采用瓦屋面,体现陕西地方文化特色,凸显现代化宾馆形象。建筑外立面材料充分体现了建筑自身特性,并兼顾经济性。在外立面上采用干挂花岗岩结合玻璃幕墙材料,建筑形象庄重大气,浑然一体。在立面造型上,力求简洁大方的外观效果。该项目获2014年度中建总公司中国勘察设计奖二等奖。

(冯 静)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氟硅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商洛氟硅化工产业园区氟化工一期项目】 该项目由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立平等12人承担完成。项目工程勘察难点在场地稳定性评价、建筑物地基方案选择以及回填土引起工程地质、地下水等问题。项目分析了场地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人工填土不均匀导致的地面沉降等问题,对场地填土区和挖填区域的划分、对回填土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了基础方案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提出安全、可靠及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和建议。项目报告中全面论述了场地有关岩土工程的问题,尤其是对大面积填土以后所引起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醒设计单位充分注意,适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出东部人工边坡问题,并重点处理,消除了隐患。报告所提出各个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方案基本上被采用。该项目获2014年度机械工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张丽娜)

【节能与再生型材料混合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该项目由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参与完成。项目创新点有:①页岩烧结节能保温砌块可实现单一材料满足建筑节能目标要求。②页岩烧结节能保温砌块力学性能指标满足国内现行砌体结构标准。③页岩烧结节能砌体结构设计方法满足国家抗震设防标准。④建成各类型“节能与再生材料混合结构体系”示范房、工程推广房合计总面积27.1万m2,房屋外维护结构传热系数满足当地节能标准要求,抗震性能和构造要求符合国家抗震设防标准。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项目成果在乌鲁木齐、西安、以及四川都江堰等进行工程应用推广,总计建筑面积27.1万m2,累计节省资金1700万元。该项目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权宗刚)

【提高比重瓶法测定土粒比重试验工作效率】 该项目由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赵建民等11人承担完成。测定土粒比重常采用比重瓶法,由于过程复杂、效率较低,完成数量有限,而常规试验成果必须要有比重结果才能完成计算并提交,限制了土工试验进度。该项目中比重瓶校准采用四点法,便捷操作,省时省力,省去了绘制曲线的繁琐过程,计算时也无需查找曲线。改变加盖比重瓶塞时机,使比重瓶置于恒温水浴锅中更易恒温,避免了内壁出现气泡、质量难以稳定的情况发生。项目在QC小组规定的“统一标准”条件下,完成比重测试工作共需8.5天时间,比最初目标9天缩短了0.5天时间。测试结果更为精准,没有超差现象。该项目获2014年度陕西省工程建设(勘察设计)优秀QC小组二等奖。

(张丽娜)

【勘探点位置地下管线的调查控制】 该项目由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秦广平等10人承担完成。项目请地下管线调查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对技术员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要求建设单位提供勘察区域内地下埋藏物的相关图纸资料,并做好地下管线调查的配合工作,保证了钻探安全;在勘察现场了解钻探区域可能存在的地下管网,结合勘察区域地下管网资料,通过场地及附近的地面标识物调查其走向趋势,当资料较缺乏时,走访附近村民和住户。项目小组活动降低了勘察钻探过程中因地下管网问题而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同时提高了钻探施工的连续性,避免了发生安全事故后的不必要经济支出、工期耽搁以及对管线破坏后对周围居民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影响。分别对对策实施以来4个月的项目进行了统计,各个项目因地下管网不清造成的人身安全事故为零、经济损失为零、耽搁的工期天数为零,实现了安全生产。该项目获2014年度陕西省工程建设(勘察设计)优秀QC小组二等奖。

(张丽娜)

【页岩烧结保温砌块框架填充墙平面外振动台试验研究】该论文由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浮广明等撰写完成。论文通过4片足尺单层单跨页岩烧结保温砌块框架填充墙试件平面外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在El-Centro波、Taft波、天津宁河波和Double El-Centro波等地震波作用下试件反应的特点,通过频率、加速度、相对位移、钢筋应变反应分析了填充墙与框架结构之间的连接构造措施对试件的平面外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墙梁或墙柱刚性连接较柔性连接试件频率下降慢,加速度放大系数和相对位移小,试件平面外地震反应小;采用两条拉结带试件可减小试件平面外地震反应。通过综合加权平均法正交分析得出,在对框架填充墙平面外地震反应影响因素中,拉结带的数量对其影响最大,其次是墙梁连接方式,最后是墙柱连接方式,因此采用两条拉结带、墙梁和墙柱均采用刚性连接方案的试件具有最小的平面外地震反应。该论文发表在《振动与冲击》上,并被EI检索。

(权宗刚)

【绿色墙体材料技术指南】 该专著由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谭建军等4人撰写完成。绿色墙体材料是近10年在全国兴起的一种在全寿命周期内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的建筑材料。该专著全面深入介绍绿色墙材生产及应用技术。全书内容涵盖烧结制品、非烧结砖、建筑砌块、建筑墙板、复合板与复合墙体、住宅产业化构件、建筑用绝热材料、配套材料、墙体材料装备技术及墙体材料政策汇总、建筑热工参数选编、常用计量单位和符号、墙体材料企业名录等4个附录。重点有:①综合利用工业固废物、河道淤泥、城市污泥制烧结煤研石砖、河道淤泥烧结砖、尾矿砖等绿色墙材生产及应用技术。②从单块的保温砖、保温砌块、保温墙板,到各种先进实用的外墙外保温、夹心复合保温等隔热保温系统。③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复合墙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彩色钢板集成房屋等住宅产业化构件生产应用技术。④隧道窑余热利用和除尘脫硫技术。

(权宗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