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典舞:表演形式生动逼真,艺术价值高

中国古典舞:表演形式生动逼真,艺术价值高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典舞蹈原称“乐舞”,包括宫廷礼仪舞蹈、表演性舞蹈和戏曲舞蹈。中国古典舞的表演形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表演内容丰富多彩,显示出较高的艺术价值。北京舞蹈学校成立以后,国家开始发展中国古典舞。中国早期古典舞曲目中的大部分音乐都是利用古代音乐创作的。从此以后,一个个新的经典中国古典舞诞生了。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神韵具有较高的追求。

中国古典舞:表演形式生动逼真,艺术价值高

中国古典舞是在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舞蹈艺术家们的提炼、加工、整理、创造而形成的,有着严谨的格式、规范的动作和高超的技巧。中国古典舞蹈原称“乐舞”,包括宫廷礼仪舞蹈、表演性舞蹈和戏曲舞蹈。唐代是我国古代传统舞蹈艺术的黄金期,有三部规模宏大的史诗型舞蹈作品:《破阵乐》《庆善乐》和《上元乐》;又如《霓裳羽衣舞》,舞者身着孔雀“羽衣”翩翩起舞,其独舞以唐玄宗宠妃杨玉环表演最为著名。很多古典舞蹈只是散见于古代文物中,无法复原其真实面貌,我国的《宝莲灯》《小刀会》等古典舞蹈都是舞蹈艺术家们自己创作演出的,其精彩程度弥补了这个遗憾。中国的古典舞蹈程式严谨、动作规范、形式华丽、服饰精美、格调高雅,有较高的技巧性和艺术性,具有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技艺结合、精气神融合统一的美学特征。

(一)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特点

中国是古典舞的发源地,古典舞在中国兴起和发展成为中国主要的民族舞蹈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国古典舞的表演形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表演内容丰富多彩,显示出较高的艺术价值。古典舞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这一特点赋予了它独特的风格和特殊意义。传统民乐器与古典舞交相呼应,观众既能够欣赏唯美的舞步,还能够听到优美的旋律,让观众在赏心悦目中感受历史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大力支持艺术教育建设,开始筹备建设北京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成立以后,国家开始发展中国古典舞。但是,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对于音乐该如何选用。通过观察南宋以后的戏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典舞蹈已经隐隐成形,我们在戏曲中能看到它的影子。换言之,中国古典舞在舞台上存在的形式不是独立的,可以与其他形式一起存在。

因此,通过选择音乐的方式来重构中国古典舞具有明显的优势,最大的优势在于尽管中国古典舞蹈可能会消失,但是音乐却不会完全消失。因为音乐具有独立性,它的独立性为重构古典舞作品提供了方便。但是,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从歌舞入手去进行重构,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所以最初的选曲会出现完全挪用戏曲音乐的现象。还有一种现象是,可能创作者创作的音乐是按照戏曲的特征进行的,这会导致创作的音乐风格不鲜明,甚至无个性、无特色。当时中国采用芭蕾舞这种训练模式,将其融入古典舞训练体系中,在训练时使用的音乐是芭蕾音乐。

中国早期古典舞曲目中的大部分音乐都是利用古代音乐创作的。其中,最典型的作品有《春江花月夜》《梅花操》,这些脍炙人口的曲目都是用同名古乐创作的,这也彰显了“古典”的特征。在这些音乐作品中洋溢着中国古典的韵律和美学。之前创作的《春江花月夜》在当今时代仍可以被称为经典,为现在的古典舞蹈创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20世纪80年代的舞蹈教育发展十分迅速,这也让古典舞的音乐得到了发展。1985年,举办了全国艺术院校第一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也是在这一年,中国古典舞成为参赛内容的一部分,并且,非常鼓励大家积极原创舞蹈作品。从此以后,一个个新的经典中国古典舞诞生了。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古典舞作品,这些古典舞剧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金山战鼓》和《木兰归》这些作品都属于古典舞曲,它们借鉴了戏曲的声乐和旋律,能在这些作品中看到戏曲的影子。因此,古典舞蹈音乐的创作离不开戏曲。第二,以《敦煌彩塑》为代表的作品是非常典型的敦煌乐曲,这首乐曲中汇集了琵琶、胡琴、箜篌木鱼等四种乐器。第三,在汉唐风格音乐中,非常典型的一个作品是《铜雀伎》,这首曲子风格大气,总体上具有歌与乐和谐的特征。

古典舞和音乐的创作一直在不断探索中,也是因为创作者们不断地追求,这个道路越来越清晰,为了创作更纯粹的古典舞蹈音乐,创作者们正在努力摆脱戏曲舞蹈的影响。他们在创作时借鉴了中国古代古典舞曲,希望能从中找到灵感,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变化,导致创作的某些舞蹈音乐作品中仍然存在风格上的混淆,导致没有明确的舞蹈类型。其实,这样的情况是创作探索中必经的一个过程。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还要注重学科建设和学科改革,需要从音乐的创作和选择方面去解决这一问题。在欣赏《踏歌》《爱莲说》等曲目时,不难发现古典舞曲选曲创作的概念是比较清晰的,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古典舞作品,这些音乐的创作都是成功的范例。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特点如下(图5-8):

图5-8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特点

1.传承古典文化精髓。古典舞从本质上讲是舞蹈艺术,从内涵角度讲是一种古典文化。古典舞既要跟随舞蹈的发展,又要注重文化的传承,让人们感受到古典舞浓厚的文化气息。除此之外,古典舞还借鉴了中国民间舞、传统戏曲和武术的表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古典舞的发展规律和法则进行总结和归纳,打破了戏曲对古典舞的束缚,保留了古典舞独特的风格、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还保留了古典舞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2.古典文化走向世界。从艺术专业角度分析,中国古典舞与中国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舞蹈技巧高超精美、舞蹈语言规范、艺术表现手法流程化,已经具备了科学严谨的舞蹈规范。中国古典舞能够向世界展现出中华形象和中华气魄,承载了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与此同时,古典舞从兴起到发展再到鼎盛时期都对中国舞蹈的文化精髓进行了传承和弘扬,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中国古典舞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能够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登上世界舞台,让全世界的人民了解中国古典舞、了解中国文化。

3.古典与现代相融合。从一定程度上说,古典舞可以代表历史;芭蕾舞则代表现代。古典舞和芭蕾舞都有自身的优点,二者也有相通的地方。古典舞有自身的规范动作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还兼具着芭蕾舞的形体训练方式,从专业角度分析,如果将二者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就会起到珠联璧合的效果。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音乐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古典舞可以尝试运用西洋乐器进行伴奏、采用现代布景方式来代替传统民族乐器伴奏。这样,中国古典舞既保留了自身的优势,又与西洋乐器相结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征

1.中国古典舞的神韵。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神韵具有较高的追求。神韵能够将舞蹈的内涵和精华表现得淋漓尽致,具体指表演者将自己的情感赋予舞蹈表演之中,对舞蹈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将舞者与舞蹈相结合,利用舞蹈的形式将深厚的情感表现出来。表演者除了要体现神态、神情和神色,还要体现韵味和韵致。神韵是最能够代表中国古典舞的表现方式,神韵赋予了古典舞独特的艺术内涵。表演者通过栩栩如生的表演,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感受舞蹈中蕴含的情感,实现了舞蹈的升华。

2.中国古典舞的节奏韵律。古典舞表演当中的配乐多采用琵琶和二胡等民族乐器,这些民族乐器具有明显的韵律特征,民族乐器的节奏感与古典舞相融合,彰显了我国古典舞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和高低起伏的特征。

3.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舞姿。中国古典舞的优美动作通过曲线向观众展示,包括倾、曲、俯、卷、拧、圆、仰、翻等动作。中国古典舞通过身健挺拔和含蓄的方式将其所蕴含的气质表现出来。通过翻阅史料记载内容,我们发现古典舞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舞姿,从秦朝汉朝再到唐朝,每个朝代的舞姿都有相通的地方。这是古典舞是我国舞蹈代表的佐证,也能够反映出我国舞蹈以传统文化的美作为基础。从民间戏曲中的舞姿到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舞者的舞姿,都能够让观赏者体会到古典舞柔美的风格,这就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古典舞的精粹,在舞蹈传承的过程中也实现了文化的传承。(www.xing528.com)

(三)中国古典舞身段与韵律

1.身段与韵律认知

韵律通常情况下指的是诗歌的声韵和节律,具体而言,高低不同、轻重不同、长短不同的诗歌音调,或间歇、或停顿反复出现的均称音调,以及以同韵来调整的和谐句末,都是韵律的组成样式。同时,韵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即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音调和结构,所以也就会存在不同的韵律规则。韵律在实际中的应用较为典型的如中国古代诗歌所讲求的平仄、排偶、韵脚,以及外国诗歌所讲求的轻重音、长短音节、音步、顿数等。

(1)不同作品的身段与韵律。韵味是评价戏曲唱腔优劣的重要标准,指的是戏曲演唱或表演风格给观众的荡气回肠、余音绕梁之感,它集中体现出了东方人特有的含蓄美。例如,左手吟猱古琴琴弦走手音,或者在昆曲中,始终有凤头、豹尾和猪肚肠的说法。所谓“凤头”,讲求的是吐字要清晰,而“豹尾”就是说唱腔段落收尾处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同时语音清楚,“猪肚肠”就是说连接“凤头”和“豹尾”的中间段落要做到字正腔圆、有起有伏。总而言之,戏曲唱腔的韵味就是既要传神达情,又要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以上内容是以诗歌的音乐性为切入点探讨戏曲唱腔,以下将着重分析戏曲中的身段舞蹈。

从历史进程来看,戏曲自宋元以后就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主线,对舞蹈史进行分析同样需要与戏曲相关联。之所以会呈现出这种现象,就在于中国戏曲艺术的综合性,即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样式的精髓,并融会贯通到戏曲中。因此,中国传统的宫廷正统表演性舞蹈逐渐殒没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而在唐宋年间居主要地位的乐舞也逐渐被戏曲取代。再如,清朝的宫廷乐舞也经历了昆曲到京剧的转变,而京剧戏曲在清朝年间也普及到了普通百姓,但凡是庆典都会搭台唱戏,一时成为和谐的社会风尚。

在对中国传统舞蹈的精华(如身法、舞姿、舞步等)进行吸收的基础上,戏曲又将其与戏曲唱腔进行了有机融合,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故事情节的展现、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思想感情的表达,还在这个过程中塑造了中国传统戏曲身段舞蹈的独特性。

(2)古典舞的身段韵律。音乐性和造型性是舞蹈本身所特有的两大基本属性,与之相对应的身段舞蹈所具有的独特韵律美也体现在两个方面——舞姿造型的静止性和舞姿形成的过程性,而连接动作的高低、强弱、大小和快慢对比变化等都是这种属性的集中体现。

例如,“白云”这一形象,在六朝梁代吴均的《与颜章书》中曾有过“英英相杂,绵绵成韵”的记载。末尾的“韵”直接点明了白云的动态美,简单来讲,就是白云轻柔交杂、绵延不绝、错落有致,层次感分明,“韵”字就直接将白云形态的音乐性呈现在了观众的眼前。而身段韵律之美虽与吴均印象中的白云形态不同,但在韵律美表达上异中有同。概括而言,对古典舞的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婉转优雅的古典舞。这种古典舞一般源于戏曲中的书生和仕女形象,在表演此类动作时,通常会呈现出大小、高低和快慢的对比变化。

第二,刚强有力的古典舞。这种古典舞一般源于戏曲中的武士和将军形象,因为这类人物形象所特有的孔武有力、外粗内细特征,所以在进行这类动作表演时要注重刚柔并济,即使是在大气度亮相之后,仍要保持延续的抻劲。

第三,活泼可爱的古典舞。这种古典舞一般源于戏曲中的花旦形象,通常要采用明显轻重缓急对比的动作连接。

2.身段与韵律思想

有着悠久发展历程的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对人们的审美观发挥着长久的深刻影响。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古典舞身段美的标准集中体现着由不同对立因素构成的统一化的“和”。在辩证法思想的影响下,对立统一的状态就是古典舞蹈身段动作长期的存在形态。而对立统一原则的存在和作用发挥,使得身段动作摆脱了呆板和机械,动作节奏有起有伏,也正因此才造就了中国古典身段的特色。所以,“和”是古典舞身段韵律得以形成和流传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后人格外注意。

3.身段音乐韵律掌握

身段音乐韵律的掌握方法:(1)时刻保有一颗对民族艺术的热忱之心。只有在这种炽热的情感驱动下才能对民族艺术所具有的深刻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有更深刻的体会,才能保持不断钻研和探索的热情和动力。(2)懂舞蹈。这是掌握身段音乐韵律的前提。因为身段舞蹈韵律的集中体现就是身段音乐韵律,只有具备自主把握舞蹈的呼吸、起伏、强弱、动静等的能力,才能与伴奏音乐实现有机配合,才能在此基础上引导舞蹈者释放形体,淋漓尽致地展现身段韵律。(3)提升民族文化艺术素养。只有具备这种基本的艺术素养,才能培养自身熟悉戏曲的词曲创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身段伴奏,而这种文化艺术素养的养成通常需要长期的经验累积和基本功训练。(4)提高演奏能力。演奏能力的提高同样非一日之功,需要多年的摸索、分析,才能提高声音和表情与自身的契合度,才能达到心领神会,使情感表达更充分。

总而言之,从认识和理解层面来考虑古典舞身段及其音乐的韵律,这是一场关于艺术修养问题的探讨,但若从演奏和表达层面来考虑,古典舞身段及其音乐的韵律则是一个关于艺术与技术(演奏技术)融合性的问题。艺术永无止境,艺术的探索更需要源源不断地努力探索和创新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