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化读写结合的布置写作训练

深化读写结合的布置写作训练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使这种读写结合的学习更加高效,其实还可以借助“学习性写作”的“读写结合”处理方式。因此,学生在这个阶段重点是通过写作学习,尽可能掌握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此外,教师还可引入“读者意识”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写作情境”,使其能更顺利地写作。(二)立足功能写作,发展阅读技能“读写结合”是互相促进的,“读”既然能帮助到“写”,“写”当然也能帮助到“读”。

深化读写结合的布置写作训练

我国写作教学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一部分,本身实施的目的应当是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以此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和生活的需要。而参考国外的母语课程教学,也都无不把为学习和生活服务作为写作教学的目标,比如美国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规划提到这样的要求:阅读和写作时,能够用概写、写提纲、记笔记、自我提问、摘要写作等促进学习。德国初中生德语写作课标规定主要有三类:表达类写作,包括论理性文章,如议论、评论;研究性文章,如作品阐释、阅读分析等;交际性写作,主要指向他人提供信息类的文章,如提要、摘要、报道、简历、写信、广告词等;塑造性写作,主要是针对阅读的写作,如改写、续写、表演作品情节、撰写平行文章等。

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应该促使学生通过写作学习,“以写促学”,从而帮助其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实现自身发展的目标。

(一)明确练习目标,巩固阅读成果

1.明确写作练习目标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写作”版块的布置,给予学生方法,分项重点训练,目的是使整个教材的写作课形成一个系列,既方便教师操作,又能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因而,对于这些主要用于进行写作教学的“抓手”,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起来,想方设法将它实施到位。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布置的写作课是“学会记事”,教师就以“学会记事”作为这次单元写作练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甄选相关内容,一方面在阅读文本讲解时穿插有关记事写作知识要领的指导;一方面让学生依托“范文”,写作时有意识地重点训练记事能力,争取能“写清楚”“有感情”“懂得锤炼语言”。

教师可以先提前布置好“写作实践”中的任务,比如让学生写《我们是一家人》这篇作文,指导学生根据相关提示要求进行自主写作,写作过程中,明确自己存在的写作困难和薄弱环节。如此在正式教学前进行写作,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而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依据学情“因题设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与此同时,对于这个作文题,教师自己也不妨尝试动笔写一写,以对文章的取材布局、遣词造句有一番亲身的体验,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给学生最切要的提示,使学生写一次文章就得到一次的进步。

2.读与写结合分点训练“写作方法”知识

分点训练“写作方法”知识其实就是把单元写作课中提示的有关“写作方法”的知识分开来学习,每次重点训练一点,既便于学生练习,又能学深、学透,给其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课是“学习描写景物”,教材给予了相应的“写作方法”指导:写景应抓住景物特征;可以用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方面的感受来突出景物特征;写景可以有多种观察角度,并要能动静相宜,也可写不同时段的不同形态;写景要注意融入情感,同一景物的描述往往因人而异,同一人笔下的相同景物往往因时而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时可以把它们分开来让学生单项训练,如先练习怎么从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抓住景物特征”,再练习怎么从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受出发“描写景物的特征”。如此一来,学生每次写作练习中心更加突出,更易见出效果,次数虽然多了,操作却变得简单了,便于其掌握“学习描写景物”的各项方法,为“写作实践”中的整篇作文练习做好准备。

至于读与写的结合,本身在“写作方法”中已有提示,如“抓住景物的特征”以《春》为例来讲解,怎么从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受出发“描写景物的特征”以《紫藤萝瀑布》为例来讲解等,实际上就是告诉学生要有“范文”意识,通过阅读“范文”学习相关写作技巧来帮助自己掌握写作方法。

要使这种读写结合的学习更加高效,其实还可以借助“学习性写作”的“读写结合”处理方式。何为学习性写作呢?按照朱建军老师的说法,它是针对“例文”的学习的。简单地说,这种写作是让学生从一串“例文”当中去学习某个词法、句法或某个章法等共通的写作样式、写作法则,然后运用到具体的写作实践当中去,从而达到学会和掌握写作知识的目的。“学习性写作”的处置方式要点是让学生去读多篇“例文”来明确他人是怎么写“这一个”写作知识点的,便于自己写作时深入借鉴和学习,从而掌握这个知识点。比如,教师教学“写景应抓住景物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时,除《春》中的例子外,再寻找几篇“例文”来讲解这个知识,加深学生印象,使其学到这个知识以及此知识的恰当使用方式,那么学生学会写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3.通过“写作实践”中的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上述学习完成后,学生还应通过“写作实践”中的相关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统编本单元写作课中的“写作实践”习题设计是十分契合其训练目标的,以“学习描写景物”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写作实践”设计的三个写作任务“校园一景”、《窗外》《我爱_季》,主要目的都是帮助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来掌握本课写作知识。比如,“校园一景”提示除描写景物外,还可写师生活动,展现出校园景色的特点;《窗外》提示注意景物描写范围的选择、观察视角选择和给景物描写定基调。因此,学生在这个阶段重点是通过写作学习,尽可能掌握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引入“读者意识”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写作情境”,使其能更顺利地写作。“读者意识”指的是写作时心中存有的倾诉或交流的对象,即“对谁说”“为谁写”,这个对象的存在会对文章的内容、结构、语气、措辞、风格的选择产生影响。读者作为作者交流或对话的对象,是写作活动的“合作者”“评判者”,甚至有时候是“发起者”,会引导话题的走向。比如,学生写《窗外》这篇作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文章最想写给谁看,“第一读者”是谁。当学生确定好“读者”后,依据他对交流对象的判断,他的表达内容可能更多倾向于写一些“读者”不了解的或者感兴趣的景色,这样他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并且由于面对的是自己愿意交流的人,学生跟他们“说”自己的真切感受时,语言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话,写作表达更诚恳、更真挚,也更符合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的要求。

(二)立足功能写作,发展阅读技能

“读写结合”是互相促进的,“读”既然能帮助到“写”,“写”当然也能帮助到“读”。因此,在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其使用多种写作形式介入阅读,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为学习而写作”。(www.xing528.com)

1.注重积累性写作,指导学生熟练运用

对于初中生来说,积累性写作应该成为他们常用的写作形式。因为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学生的阅读过程总是从对文本的“感受”“理解”开始的,没有这个初始阶段,就谈不上去完成基于文本的“模仿”“评价”“创造”等学习任务。而积累性写作作用于阅读正是为了帮助学生去“感受”“理解”文本,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比如,七年级上册老舍《济南的冬天》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要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老舍笔下济南冬天景物的特征,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积累性写作练习,以整体感受文章意境。写作是另一种形式的思考,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理顺思想,提高阅读质量。

积累性写作的形式一般是摘要、缩写、提纲、概述、摘抄、做笔记等。合理的积累性写作中学生应当有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在初读时自己做笔记、摘抄、概述、列提纲,随着阅读中感受、理解的不断深化,逐步修改内容,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完善内容形成定稿。

统编本教材“名著导读”中也提示学生用圈点批注法、摘抄和做笔记来帮助自己阅读,可见积累性写作形式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应当说适用于各种类型文本的阅读。学生勤于动笔,把它的功能发挥好,不仅有助于自己把握文本内容和积累语言素材,也能提升阅读效果,提高分析、鉴赏和写作的能力。

2.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进行模仿性写作

要对一个文章“样本”进行模仿,我们首先要做到理解它,要能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文意、技法,即它是“怎么写”“如何写”的。按照图式理论来说,模仿其实仿的就是文章的“图式结构”。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知道,模仿性写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任务,一种指向阅读目标的达成,另一种指向写作目标的达成。指向阅读目标时,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依照课文,或仿写,或续写,或扩写,或改写,创作出“另一篇”文章。学生还可以就课文的某一个主题、词法、句法、技巧等进行创造,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最终达成理解课文的目的。指向写作目标时,重点是学会应用,即学生能就课文或其他范文的某个方面,如文体、词语、句法、写法等写作知识或材料,学过来应用在自己写的文章里,最终目的是完成写作学习。教师设置模仿性写作,比较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样本”(课文或其他范文)的丰富资源好好研究和利用起来,让它真正成为学生写作灵感的源泉。

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的是学生进行模仿性写作时,教师应将指导作用于其写作过程中,具体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比如,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作课“学写故事”“写作方法”提示学生写故事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不能太简单,不能平铺直叙。那么,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阅读文本,如蒲松龄的《狼》来讲解“什么样子”才是“有头有尾”“一波三折”、怎么写才能“有头有尾”“一波三折”,然后让学生仿写。这样学生写作就能有思路、有方向,比较容易达成写作学习目标。

3.以评论性写作深化文本阅读

写评论的目的是更好地“读透”作品,既然要“读透”作品,我们就不能仅仅以“鉴赏者”的眼光去看作品,而应代之以“解读者”的眼光。例如,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名著导读”专题探究第二题要求学生探寻祥子命运悲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力量毁灭了这个曾经生气勃勃的人?悲剧的原因何在?带着思考精读一些章节,并查找资料,写下你的探究结果,然后和同学就此做一次深入的讨论。

如果是用写评论文的方式进行“深入”的讨论,学生就应该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去感受、理解祥子这个人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为什么像祥子一样的人力车夫们命运会如此悲惨?为什么像祥子这样的“骆驼”也会被时代和命运击倒?想要深刻地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一是需要有“角色意识”。当把自己代入小说中的某个角色时,他们仿佛就找到了一片真实的天地,能接触到这片天地中的人和事,“现场”来看、来听、来感受。他们作为“当事人”,“看”着祥子一步步走向沉沦,其感受和理解与“局外人”自然不一样。二是需要掌握大量的相关资料,包括学界名家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解读,在此基础上揣摩、领会,加深印象。这样写下的评论文才能把握住时代的特征、社会的状况以及人物的灵魂。这样的“读写结合”学习方式才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

4.创造性写作,发挥其探究功能

进行创造性写作,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尊重其个性,培养其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寻求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写作可以应用多种文本作为材料,比如语文知识文、科技小品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提供资料文等,其目的是以“写”来促进、服务语文学习。

例如,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出版的《里里外外》教科书第13单元“家”中有一个创造性写作样例值得我们参看和借鉴。单元首先让学生阅读其他人对家的认识,引起他们兴趣,然后提供给其一些词汇,以供描述“理想的家”时所用,最后布置了写作题目,“根据你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完成下列句子,然后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我理想的家应该是有……还有……∕在这里应该可以俯瞰……∕房间应该粉刷成……的颜色∕地面上我想用……最漂亮的房间应该是……∕我想和……一起分享我的家”。

这个练习设计得非常巧妙,阅读他人对家的认识,可以促使学生自己去体验、感受,思考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家”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提供关于“家”各方面的词汇,是让学生积累,方便写作时能用上,这样,“读”就为写做了准备,“读”是有目的地去读。教材通过巧妙的导引,帮助学生“创造”出了自己心中“理想的家”的样子,引导他们更深切地去体验日常生活,拉近与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这恰恰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目的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