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学学科范畴:理论、历史与现代金融学说以及全球金融体制和政策比较研究

金融学学科范畴:理论、历史与现代金融学说以及全球金融体制和政策比较研究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不仅有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

金融学学科范畴:理论、历史与现代金融学说以及全球金融体制和政策比较研究

如果说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那么金融学就是研究资金融通规律的科学,包括微观主体的投融资行为和由各个微观主体行为集合而成的宏观金融运行。因此,金融学研究包括金融理论、微观金融、宏观金融三个方向。

1.金融理论

金融理论包括对货币信用利息利率汇率等金融基本范畴及其运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在金融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银行的职能,以及它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质和作用;在现代银行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控制的理论,等等。

2.微观金融

微观金融主要研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实务运作机制和发展趋势,金融市场实务运作机制,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相互作用,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和功能等。其中,金融市场领域的分支学科包括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学、投资学等。金融机构领域的分支学科包括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投资银行学、保险学等。

3.宏观金融

宏观金融涵盖有关货币、银行、国际收支金融体系稳定性、金融危机的研究,包括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利率与汇率的形成,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与经济发展,金融体系与金融制度,货币政策与金融宏观调控,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宏观政策的协调等。该领域主要的分支学科有中央银行学、货币政策分析、金融监管学和国际金融学等。

当然,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有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另外,伴随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学科交叉成为突出现象,金融学也不例外。实践中,与金融相关性最强的交叉学科主要有两个:一是由金融学和数学、统计、工程学等交叉而形成的数理金融学、金融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学等;二是由金融学和生物学、心理学等交叉而形成的行为金融学、投资心理学等。金融工程学使金融学走向象牙塔,而行为金融学将金融学带回现实。

拓展阅读1-3

现代金融理论的演化

1.投资行为与决策

投资组合理论被视作现代金融理论的发端,同时也成了新古典金融学分析的理论基础。对投资者行为的理论分析一般认为是始于马科维茨。他通过测算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散化效应,从规范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个“理性”的投资决策准则,并且成为后续研究的一个参照点;行为金融学以摒弃经济学关于理性人的传统假设为特色,逐步成为现代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微观结构理论则为我们从日内层面分析投资者的决策与交易行为奠定了理论基础。

2.公司行为与决策

对公司行为的研究最初主要关注的是公司的资本结构,即著名的MM定理。融资行为是公司一切活动的起点,包括最优融资方式、关系借贷等。公司最优资本结构是讨论最多、最广的公司金融命题之一,既有各种理论猜想,也包括相关的实证检验。股利政策是连接公司财务决策与投资者投资决策的纽带,有关公司风险管理的命题也正在升温。公司治理是诱发公司偏离价值最大化目标行为的源头。法律环境等制度层面的因素则构成了公司行为决策的外围。

3.资产定价

资产定价作为整个金融学科的核心,其理论进展是推动整个学科发展的主要力量。从数学的角度划分,现有的资产定价理论可以分为线性定价模型与非线性定价模型两大类。债务产品由于包含了更难以度量和预测的违约风险,因此在定价上独具特色;衍生品则以其风险管理功能及复杂程度有别于传统的证券产品,特别是期权定价,开创了非线性收益定价的先河。

4.市场定价效率

有效市场假说就像是金融市场上的一面旗帜,引导我们不断地深化对证券收益的认识。IPO定价异象是一个一直令经济学家困扰的市场现象,股市波动也成为众多学者关心的命题之一。对各类股票市场异常收益的“挖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们对有效市场的认识,同时也推动了资产定价模型的发展。只有摆脱市场无效的逻辑,特别是摆脱套利者的“猎杀”,行为金融学才能立足。对各类投资机构的业绩评价本身就是有效市场检验的一部分。

(资料来源:高金窑,秦凤鸣.现代金融学的理论演化与实证检验[J].经济学动态,2016(12):118-131.)

本章小结

1.金融是以货币本身为经营标的、旨在通过货币融通使货币增值的经济活动,包括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形式。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市场经济制度中,一个健康运作的金融体系可以高效率分配资源、提高投资回报率,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www.xing528.com)

2.金融体系是由各构成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并通过各构成要素的协同作用来实现金融体系的功能。金融体系中的资金流动不仅是为了满足经济支付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满足资金需求者融入资金、资金富裕者融出资金的需要。而后者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体系最基本的功能。

3.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和其基本关系、运行规律的经济学科。学习金融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很多经济行为,还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接触到的经济现象,通过金融素养的提升来理性对待个人的经济生活。

思考题

1.辨析以下观点。

(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意味着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附属。

(2)如今网络这么发达,有不懂的金融知识上网查一下就行,不需要提前掌握。

(3)金融业的发展跟老百姓没有关系。

2.在一个与生活或生产有关的经济生活情境中,比较金融体系存在和不存在的区别,从而体会其重要性。

综合训练

理财方式三代之变折射大国金融崛起

如何配置资产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幸福烦恼”,而在70年前,千万个家庭挣钱多为糊口,理财较少谈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52年,我国人均GDP仅为119元;2018年年末,这一数字上升到64 644元。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从“勒紧裤带过日子”到多元化投资;从银行储蓄、国债,再到股票、基金、黄金等,理财方式多点开花。“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俗语也凸显了理财在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人物质生活相对贫瘠。对于少数有余钱的人来说,储蓄几乎是唯一的理财方式。“参加爱国储蓄、支援祖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参加储蓄、积累资金,加速国家工业化”等储蓄宣传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储蓄外,安全性最高的国债也是许多人的理财首选。改革开放以后,老百姓手边的余钱日渐多了起来,加之居民投资理财渠道较少,储蓄仍是人们较为偏爱的理财渠道。

1990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业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但当时的国人对股票还不熟悉,只有少数“敢于吃螃蟹”的人冲进股市,捞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也造就了许多诸如“杨百万”之类的股市传奇人物

进入千禧年后,商业银行理财开始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眼帘。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了第一款银行外币理财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人民币结构化产品、人民币信用关联理财产品等,正式拉开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大幕。中国银行业协会和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有40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非保本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共4.8万只,存续余额22.04万亿元。

现如今,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债券、P2P等也纷纷走进人们的视线,成为人们“分散投资”的渠道。

(资料来源:欧阳剑环,彭扬.理财方式三代之变折射大国金融崛起[EB/OL].(2019-09-21)[2020-05-13].http://www.cs.com.cn/xwzx/hg/201909/t20190921_5986305.html.)

试分析:

1.假设你经过几年的工作,有10万元的存款,目前没有开公司进行经营的计划,也没有特别需要花钱的事项,那么,这笔“闲”钱可用来干什么呢?请想出至少6种与金融相联系的理财途径,并分析每种途径的收益的特点。

2.金融是由哪些部门组成的?各部门与我们的生活有何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