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价信息资源配置的重要性与意义

评价信息资源配置的重要性与意义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资源配置评价意义在于通过评价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和反思信息资源配置工作,纠正错误和模糊认识,形成更加明确的配置方针。通过评价,建立一种馆藏发展的时间序列,针对信息资源配置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价活动,评价对象包括信息资源配置的前期评价、中期评价和后期评价。

评价信息资源配置的重要性与意义

信息资源配置评价意义在于通过评价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和反思信息资源配置工作,纠正错误和模糊认识,形成更加明确的配置方针。过去我们一直以为馆藏越丰富,对信息需求满足的程度就会越高;参考工具书和数字资源收藏得越多,对读者的需求的覆盖就会越全面,从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高。其实不然,实际上,馆藏只是信息资源配置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理念上由于对信息资源配置评价认识出现误区,单单以馆藏量、馆藏学科覆盖率、完备率代替评价工作,而忽视了读者对馆藏的满足率和满意度,评价的结果就毫无意义。

事实上,我们通过评价,建立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制定合理均衡的评价指标,以此测定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的现有水平层次;针对信息资源配置的不同侧面展开评价,从而得出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评价对象通常有文献资源(实体馆藏)配置评价、数字化信息资源(虚体馆藏)配置评价、信息资源配置综合评价等。

通过评价,可以针对各个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的不同工作环节展开评价,评价对象可概括为采选工作环节评价、编目序化工作环节评价、组织管理工作环节评价、流通利用工作环节评价。通过此类评价,可以了解工作状况,发现工作差距,实现对各工作环节的有效调控。基于横向比较找出本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获得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发展思路。

通过评价,获得馆藏信息资源的价值信息,使有限的资源经费利用得更加合理,更加有效,更加满足读者的需求,有利于对图书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展开进一步分析。

通过评价,建立一种馆藏发展的时间序列,针对信息资源配置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价活动,评价对象包括信息资源配置的前期评价、中期评价和后期评价。通过评价,达到了解馆藏配置变化过程和发展历史,为制定信息资源配置策略提供比较依据的目的,有助于从纵向上了解馆藏信息资源配置的发展变化过程,找出馆藏发展的最佳质量点,促进信息资源配置的深层次发展。

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评价必须与信息提供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潜在读者(用户)的实际需要联系起来,必须从馆藏信息资源(投入)满足需求的程度(产出)上去评价。反对仅仅衡量馆藏数量,以购买资源资金投入多少、服务人员数量、馆舍面积大小等作为评价的唯一凭据,因为这些指标没有与服务效益挂钩,不看服务效益的投入是盲目的投入。从性质上来讲投入本来就是定量的,而不是定性的。投入是有形的,易于量化。但投入的真正价值要靠服务读者和用户的体验来实现。服务的满足率是无形的,但效益强,容易弱化,如文献传递量、借阅量、信息检索量、馆藏利用率等,即产出是一个定量与定性兼而有之的概念。因此,我们主张将图书馆信息资源(投入)对社会需求的满足能力和信息被利用程度(产出)作为评价的基点,目的是体现图书馆社会职能和社会经济效益,真正体现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独特价值。

在评价过程中,了解读者和用户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调查取得结果,找出解决办法,下面是一个完整的图书馆资源需求座谈与调研工作的案例:

为更好地服务学院,助推学科发展,图书馆本着“主动性服务、数字化服务、深层次服务”的目标,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图书馆资源需求“上门座谈与调研”活动,历时一个多月,跑遍了全校24个学院。在采访座谈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各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资源建设工作,不仅提出了本专业急需的资源需求,而且还提出了许多有开创性的思路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座谈与调研情况汇总

为了更加全面清晰地反映这次座谈与调研的工作,根据采访座谈的会议记录,整理了如表7-1:

表7-1 图书馆资源需求与服务座谈会调查汇总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www.xing528.com)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二、各学院共性问题及需求

通过对以上采访结果的分析梳理,各学院反映出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学院高度重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尤其重视电子资源的需求,积极顺应资源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形势变化,建议以教学科研需要为核心选购资源,对使用率不高的数据库应该停订。

(2)非常关注VPN的远程访问使用问题。由于许多老师居住在校外使用公网,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就要通过VPN,但下载速度比较慢,能够使用的数据库较少。

(3)对馆内已购或正在试用的数据库的内容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对文献传递、信息推送、文献检索基本知识对教学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急需图书馆进行培训。

(4)在整合校内各种资源上达成共识。各学院普遍认识到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图书馆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建立统一平台,做出专题规划,逐步分期实施。

(5)为满足本科教学和通识教育的需要,需要突破采购副复本数量的限制,增大教材、教学参考书、经典作品的采购量,对一些教学需要的图书可以增加复本量,对一些如名著等阅读频率高的图书查重可灵活处理。

(6)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提出了许多有创新意义的思路和方法,如建立网上3D(三维)图书馆,联合建设特色数据库,视频音频点播服务等,对我们下一步做好资源建设和服务工作,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7)老师们希望能在校内进行论文查引、项目查新以及开据结题证明;学生们也希望能进行论文查重,以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目前我校的科技查新工作站已开始运行,再适当增加一些数据库就可满足师生之需求。

(8)几乎每个学院的领导和教师都提出了“自建特色资源”的问题,如果能够收集、整合、梳理老师们手头的音频、视频、光盘等特色资源,在一个大的数据平台上建立系列特色数据库,将会对我校各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起到较大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