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快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新政策:给基层数学教师洗个澡

加快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新政策:给基层数学教师洗个澡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争取到2020年实现95%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县城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先后组织实施了20项针对教育的惠民措施,可以说是采取了特别的政策举措,助力将义务教育普及到贫困地区,将学校建设、学生资助、教师团队建设,甚至民族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提升等领域全部覆盖。

加快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新政策:给基层数学教师洗个澡

21世纪以来,农村教育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越来越多地向农村教育偏靠,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项目和计划,使得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前教育三年计划”“特岗教师计划”“国培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对连片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定向招生计划”等等。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决定用3~5年的时间,弥补农村教育的缺点,投入方面,中央财政将投入2000亿左右,地方政府将投入4000亿左右。强调一定要完成保障基本教学条件、改善学校生活设施、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妥善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这六项重要任务。在此之后,“薄改计划”又开展了第二期和第三期,使“薄改计划”得到逐步完善实施。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其目标是通过多种渠道扩充农村学校的高质量教师,改善农村教师资源配置,使其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质结果,力争到2020年建设成为素质较高,愿意奉献、愿意在农村扎根的乡村教师队伍。同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该会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决定表明,“十三五”计划期间的第一工程,就是扶贫攻坚,该决定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两个概念,要求治贫先治愚,从教育开始脱贫,与此同时,国家的教育经费会继续倾斜于基础教育和贫困地区,把助力贫困地区改善办学环境作为目标,对农村的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给予足够的关爱。同月,国务院要求科学合理布局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要求慎重撤销和合并乡村学校,尽量避免大班制,加快速度思考乡村村小、教育点的办学机制、管理办法,努力建立寄宿学校,保障当地的适龄学生能够就近入学或者寄宿就学。

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将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能力和提高困难人群的文化水平作为第一任务,将寄宿学校建立为标准化学校,并保障各个学校的基本办学需求,实现保住基本任务、弥补目前短板的标准,进行“底部攻坚”工作。把县域内的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点目标。争取到2020年实现95%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县城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

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中,强调坚持由政府起带头主导作用,标本兼治,落实家庭监护主体的责任,坚持做到全民关爱儿童,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的现状。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指出,争取2020年将全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达到95%,避免在校学生因为家庭困难或者厌学现象而辍学,避免因贫失学的现象发生,避免因为上学路程过远而辍学的现象发生。(www.xing528.com)

2018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这次的意见是首个针对农村小规模及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教育性指导政策。同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为了全面落实教育大会的精神,特别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9月,扶贫办发布《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特别强调,补齐脱贫攻坚战的短板是当务之急,西藏自治区、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等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好、经济基础也比较弱,这些地区最为贫困,因此这些地区的脱贫工作,是重点也是难点。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在2020年构建一个覆盖面积广、有基本保障、质量有保障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一项关于农村教育的补贴政策,将学费和教材费用纳入义务教育补贴中;家庭困难的寄宿学生中,小学生每年可以获得1000元补贴、初中生每年可以获得1250元生活补贴和每年800元的营养健康补贴。另外,中学、本科以及研究生也实行了相应的补贴制度,硕士研究生每年最高可以获得6000元的补贴;博士研究生每年可以获得最高10000元的补贴。

2019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主要提出了“五育并举”的口号,目标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工作、全面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中的教学质量,建立高质量、专业程度高的教师队伍,并深化关键领域的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教育在促进扶贫等方面的可持续性作用被人们发现和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先后组织实施了20项针对教育的惠民措施,可以说是采取了特别的政策举措,助力将义务教育普及到贫困地区,将学校建设、学生资助、教师团队建设,甚至民族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提升等领域全部覆盖。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围绕教育和扶贫中的各个薄弱环节,各级政府都在精准地找到问题并且综合施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