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学习动力:信息素养培养攻略

提升学习动力:信息素养培养攻略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升,更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升学习动力指数。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一般不太缺乏兴趣,但是有兴趣不等于就有学习动力,如何将兴趣正确引导到学习动力上,笔者认为也要靠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这样的趋势下,提高了信息素养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本领大增,在今后终身学习的道路上占得先机。让学生通过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信息素养。

提升学习动力:信息素养培养攻略

郑 波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无线网络、移动通信、智能网络终端等新技术、新装备在短短的几年中,从原来高高在上的殿堂走进了校园的每个教室,同时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学生在家学习和娱乐的主要工具。原先初中学生只有在信息科技课中才能接触计算机,现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融合,各学科都要频繁地应用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学科不再是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唯一学科;原先学生家庭的电脑普及率不到三分之一,家庭安装宽带的更是少之又少,现在家庭宽带网络和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家庭寻常配置,每个学生都能在家庭中上网,计算机教室不再是学生上网冲浪的唯一场所;原先学生只在课堂中上网学习学科知识,现在学生常常在课后上网进行自主学习、人际交流、网络游戏、观看视频等活动,辅助学习不再是学生网上行为的唯一内容。

这些变化一方面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向信息科技学科教师提出了如何落实信息科技课程目标,让学生和谐融入信息化社会中的问题。根据《上海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行稿)》提出的“信息科技课程是以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当今信息科技教师要以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大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升,更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升学习动力指数。

一、当今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问题

当今的初中学生接受、学习、研究、应用信息科技的能力很强,通过同伴交流和自学就能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但初中学生由于在知识方面积累还很少,认知能力较弱,且本身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所以在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应用信息意识缺乏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但大多数学生只能简单地从教材和课堂上获取信息,对身边无时无刻不断涌现的信息缺乏敏感度,不会合理、积极地应用。好多同学回到家中碰到学习中的问题,不是通过网络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简单地通过微信询问同学。

(二)处理信息能力欠缺

大多数初中学生能熟练地进行查询、复制、粘贴等简单的信息处理工作,但对信息的甄别与评价、信息的分析与梳理能力较弱。许多初中学生存在着获取信息不经处理就应用的情况,在解决问题方案中经常出现信息重复、信息缺失、信息错误的现象,大多数学生只会罗列信息而不会进行分析归纳。

(三)网络道德规范缺失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自身道德规范养成时期,极易受到网络上不良道德的影响而不能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规范,并由于网络的特性,有时会因不受严格约束而任意妄为。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学生提供方便的时候,也在消磨学生积极的东西。

以上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问题。当今信息科技课程的总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去除这些信息技术学科的负面影响,其实就可以提升学生正确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一般不太缺乏兴趣,但是有兴趣不等于就有学习动力,如何将兴趣正确引导到学习动力上,笔者认为也要靠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含义

从广义说,“信息素养(Infor 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根据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的定义,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从狭义说,《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行稿)》给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界定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要求:第一,正确理解信息技术,合理选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处理、传输、表达,具备信息科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二,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具有信息化社会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个人自律能力,明确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所研究的是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所定义的初中学生信息素养。

三、提高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

提高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人们获取信息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在百度上用“信息素养”这个关键词搜一下,就有4300万条信息。但这些信息太多太乱,真假难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学生逐步具备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的能力。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在这个年龄段正是希望自己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在应用信息技术中极富探究性和创造性。而提高信息素养有助于他们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效果。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本领

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自主学习,而信息化使学习真正做到了“三随”:随身、随地、随时。网络化与虚拟化、公开化与国际化、自主化与多样化,已成为当代全球教育发展和学习范式转变的三大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提高了信息素养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本领大增,在今后终身学习的道路上占得先机。

(四)有助于增强学生公民责任意识(www.xing528.com)

通过网络道德的培育,树立学生法制观念,教会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自律自制的方法,引导学生参加健康上网、绿色上网实践活动,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四、提高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

提高初中学生信息素养有如下几个主要途径:

(一)强化信息科技课堂教学

信息科技课堂是提高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当今的初中学生大多通过小学信息科技课学习和家庭教育,掌握了学习初中信息科技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某些软件操作方法的能力。所以,初中信息科技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并且能正确处理信息社会中人与技术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让学生通过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信息素养。

(二)借助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仅依靠信息科技教材上的内容是不够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师应该了解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梳理筛选整合内容,有机地和信息科技教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信息科技应用活动

“做”中“学”,一直是主动学习的好方法。信息科技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本市、本区、社区和学校开展的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和展示平台。信息科技教师在项目指导中,要着重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四)营造家校互动的学习环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7年12底上网人数达到7.53亿,手机上网人数占上网总人数的97.5%,中小学生上网的人数占网民总数的22.9%,在家中联网的比例为85.6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手机是最基本的上网工具,中小学生上网人数的绝对值相当高,中小学生大部分上网行为发生在家中。所以,信息科技教师在注重课堂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家庭教育,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和班级家长微信群及时让家长了解关心学生在学校的活动,举办“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正确面对网络与游戏,积极参与学生的信息能力构建”等微型讲座,让家长在家庭中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接触与学习到课外广阔的信息世界。通过搭建良好的家校互动环境,共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信息科技课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

(一)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双基”训练

“双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加强“双基”训练即要按照《初中信息科技指导纲要》的要求,系统地学习和补充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学会使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并伴随着软件应用的学习逐步提高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也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在“双基”训练中,教师不能只把学习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相关基本知识作为目标,不能只让学生亦步亦趋地模仿,而是应该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信息技术“双基”教学的核心目标。

例如,在学习信息表达和交流的单元,教师给学生简单构建了PPT制作的基本知识。然后提出需求,教师提供素材,让学生进行一个寓言小故事的制作。学生分小组合作,运用动画自由组合成为简短小故事(4张PPT内)。制作中学生在遇到新的制作需求时,教师及时将问题公示,引导全班来研究解决障碍的思路,然后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取操作技巧的学习资源,尝试自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在有兴趣的创作过程中,解决技能困难,进行思考和动手实践,主动学习和适应新技术,这个过程中反复加强了“双基”训练。这样的探究型的学习和制作过程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了学生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双基”的教学,需要更多的开放度与个性化。紧扣信息素养的目标追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潜力,以课标为指引,整合重组教材内容应该成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核心策略,为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二)增强实践锻炼,提高信息应用能力

“教以生为本。”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理念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人探索和主体体验,避免将已有知识或经验的结果直接灌输给学生。信息意识具有内在性的特征,是一种隐性知识,往往隐含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中,不像常规的书面知识便于学习和接受,仅凭教师层面的挖掘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感悟习得,教师的教学应重视过程的设计、引导,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关键是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增强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锻炼,提高学生信息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进行题为“上海地区一周空气质量综述”的项目时,先给学生上一节引导课,引导他们如何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项目。首先引导学生来提出问题,这个项目需要知道些什么问题。学生开始提出的问题较为宽泛,如“空气质量是什么”“综述怎么写”“上海的天气特点”“上海的位置”。让学生分组查询后将答案展示,和学生一起辨别哪些是无用信息或者错误的信息,然后进行归纳分类。再引导他们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研究。“空气质量指标中包含哪些污染物,分别大致是什么引起的”“上海的地理位置特点对气候和空气质量的影响是什么”“项目规定的这一周的气候特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汇总,最后概括小结的能力。进行了这样的前置课程,学生和老师一起共同研讨、体验了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在实践锻炼过程中体会了信息如何应用。而后面的技术实现部分就在解决了信息如何处理应用的情况下顺理成章地完成了。

(三)强化道德规范,增强责任意识

信息科技素养的培养中,道德规范和责任意识的强化是重中之重。德育的渗透在每个学科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科技课也不例外。“欲立其业,先树其德”,无论你信息科技技术如何高超,如果没有道德规范和责任意识,那你所拥有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中只能起到反作用。

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可以立足于教程资源的应用和拓展。例如,在《网络安全文明》一课中,德育内容是信息安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时代发展过程中找到初中学生乐于关注或者能够接触到的事物进行举例,引导学生从中体悟出一定的道德标准与道理。教师可以借助“木马病毒”去引导学生分析计算机病毒制作与传播的不良影响,培养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其次,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寻找德育资源。例如,在制作演示文稿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组建项目团队小组,分工协作,在合作中渗透责任意识。再次,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从社会生活方面搜索教学资源。例如,在《网上信息搜索》一课中,教师可利用各种热点新闻的相关资料和图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公民责任意识。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及人力、物力。只有提高了信息素养,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指数,才能使学生逐步获得终生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