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开发的外部性补偿解决方案

西部开发的外部性补偿解决方案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四,对资源性产品行业的资产进行整合重组,以消除、补偿外部经济为法律依据,对资源性产品行业的负债进行清理,对其中与外部性相关的银行负债予以冲销,其他合理负债转作国家投资,加快对资源性产品行业债转股的改造力度,使得资源性产品行业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加。

西部开发的外部性补偿解决方案

以上从四个方面考察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外部影响,我们不难发现在现有体制下,并不存在一套有效的机制以消除上述一系列外部影响,克服因此对西部产权的损害,并把西部经济引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所以,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育一套有效的机制,供给相关的政策,促进实现地区外部经济影响的内部化,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效率,确保生态平衡的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西部各经济部门资源配置的合理化。需要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加大资源性行业产权的保护力度

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源性行业,由于长期向区外释放外部经济,严重制约了资源性产品行业的积累能力,致使资源性行业的技术和设备普遍老化,劳动生产率不高。面对这种情况,在我国加入WTO的历史背景下,单纯依靠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以消除资源性产品行业的外部性的基本条件已经丧失。因为资源性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普遍较低,加之结构调整对资源性产品的市场需求大量萎缩,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的空间余地已经很小。为此,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资源性产品行业的产权保护:其一,对西部地区资源性产品行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应以财政支持为主,增加国家直接投资,通过实现资源性产品行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资源性产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性产品成本,增加资源性产品收益。其二,改变资源利税收入中国家和地方的分割比例,重点向地方倾斜,增加资源补偿费,提高地方资源税率,适当调低国家资源税。使地方能从其区内资源的使用中取得更多收益。增强地方肠的财政能力,为地方合理开发资源创造条件。其三,在资源性产品和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依据资源性产品行业生产要素的实际贡献支付报酬,特别是提高工人的工资,使劳动付出得到正常回报,并带动西部地区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其四,对资源性产品行业的资产进行整合重组,以消除、补偿外部经济为法律依据,对资源性产品行业的负债进行清理,对其中与外部性相关的银行负债予以冲销,其他合理负债转作国家投资,加快对资源性产品行业债转股的改造力度,使得资源性产品行业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加。

(二)国防科技工业的价格补偿和市场化

国防科技工业因其存在显著的外部性影响,所以,对国防科技工业不能单纯以生产率高低作为衡量标准,面对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防科技工业必须始终充满活力,但因其需求市场单一,存在周期性更新换代和不确定性需求的特征,过多的配置资源,必然导致生产过剩,影响民生产业体系的正常发展,故此,本文以为对国防科技工业外部性的内部化手段宜于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国防科技工业应以科技创新为追求目标。要有风险意识,要看到不是每一次技术创新都必然会取得成功,要把创新风险作为一项正常成本支出,并给予正常的价格回报。为了集中精力实施科技创新,有必要对现有的国防工业体系进行改造,大幅度压缩常规武器、设备生产能力,使过剩生产能力完全与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脱钩,转向民生生产体系。其二,国防科技工业改造、精简过程中,全部良性银行负债一律转为国有股份,彻底消除企业背负的不合理债务包袱,减少利息支出,使企业留有更多资金可用于改善工作环境,增加职工工资,提高福利待遇,从根本上扭转贡献与待遇不一致的问题,堵住国防科技人才大量流失的漏洞,吸引大量精英人才参与国家国防建设,快速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水平。其三,对国防科技人才按照人才的市场待遇结合其实际贡献确定工资率,从经济上以公平的态度承认其贡献,改变只讲奉献不予回报的计划经济作风,为人尽其才创造优良的经济环境,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的国防科技工业迅速崛起,并成为西部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www.xing528.com)

(三)高等教育的国家补偿机制

教育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支撑力量,教育的发展,教育对地区社会经济的贡献都要求对教育的外部性加以合理解决。矫正由此引起的不合理的利益流动。考虑高等教育在一国的特殊地位,高等教育外部性的解决,必须以国家为主体来进行,所谓教育产业化的提法,有违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也必将把一国的教育事业引入歧途。结合西部地区的特点,解决高等教育的外部性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其一,国办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因涉及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其招生规模应根据地区人口数量,按一定比例分解到各地区,体现国家财政的公平支出原则。毕业生分配应允许跨地区自由流动,但对地区之间流动应进行平衡,对地方的净流出量,按照生均经费投入量计算总经费支出回补给地方,避免落后地区得自于国家的这部分利益因人才的大量流失而无偿流向其他地区,损害地区利益。其二,对地方办高等教育毕业生净流出量,亦应按地方的生均经费投入量计算支出总量,再由国家财政予以补偿,克服地方收益流向方的情况。其三,进一步规范人才市场,实行人才的有偿流动。因为成熟型人才的形成,地方单位为此支出了一定的成本,大量成熟型人才的无偿流动使得这部分成本支出形成流入地区的收益,造成流失单位的产权损害。正是人才的无偿流动刺激了国内市场方兴未艾的人才大战,因为人才资源构成地区产权的一部分,吸引到人才就等于增加了地区产权,所以,有必要规范人才市场,实行人才的有偿流动。其四,西部地区囿于财力限制,高等院校教师工资普遍偏低,与东部地区相比,教师劳动没有得到完全承认,国家有必要对高校教师的工资确定一个基本保障线,对落后的地区教师工资达不到保障线标准的差额部分由国家财政专项予以补足,在实质上稳定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

(四)以粮代贩与经济补偿相结合的大农业政策

正如前文所述,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涉及全国的生态平衡,涉及东、中部地区的直接利益,故消除西部农业不合理的外部收益流动,是建设山川秀美西部地区的重大课题。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其一,实物补偿。实物补偿的重点是落实好国务院制定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以粮代贩”的生态保护政策。在具体执行这一政策时,要因地制宜,认识到林、草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区分轻重缓急,循序渐进,有组织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避免一哄而上。这样做既可以使以粮代贩政策足额到位,充分发挥政策的效力,避免形成新的平均主义。又可以防止乱铺摊子,还林、还草“大跃进”,形成新的生态隐患。应注意的问题是“粮贩”形式的实物补偿应以原“耕田”的产量为补偿标准,不能撒胡椒面,使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形成新的利益扭曲,人为减少地区人民的正常收益。其二,经济补偿。实物补偿如果以原“耕田”产量为补偿标准,在林草未形成经济效益之前必然影响到退耕的经济利益,为了使退耕政策真正得以贯彻,在实物补偿之外,还应按林、草的远期价值进行贴现,作为退耕的经济收益,使“退耕”的经济成本取得完全补贴。把建设“山川秀美”作为西部地区生产活动的一项内容之一,使生产与收益直接挂钩,具体由国家依外部性原理进行直接的经济补偿。对西部地区的珍稀物种保护,同样应采取上述两种补偿办法,涉及退耕的应同时享受实物补偿和经济补偿;不涉及退耕的,以经济补偿为主。其三,除上述国家补偿以外,东中部地区作为“山川秀美”工程的受益者之一,亦应采取具体步骤帮助西部地区实施退耕政策。具体可根据退耕政策的两个阶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帮助西部地区。在退耕阶段,可采取诸如提供草种、树苗、退耕机械等措施,还可采取承包方式建设诸如“广东林”“江苏林”等还草,还林工程。退耕完成以后,可以通过提供维护、保养设备、材料甚或资金等方式养护林草,使山川秀美工程成为全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一项伟大工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内化西部经济的外部性,确保西部产权的完整性,使西部开发顺利向前推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