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学心理学,提高学习能力

中学生学心理学,提高学习能力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我萌动一个意念,让中学生学一点心理学知识,可能的话,我甚至想,中学也可增设心理学课程。而学习方法显然不属于中学各学科的范畴,它属于学习心理学的范畴。这样就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和受教育是自己心理的需要,是自己要受教育,要学习的。几年来,我的实践表明,让学生掌握一点心理学知识,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自学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中学生学心理学,提高学习能力

心理学正式成为科学,从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算起,到现在才一百多年的时间,各门各类的心理学著作大量地涌现出来。心理学是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人所从事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需要心理学的,人有多少活动领域或部门,就有多少应用心理学。如:工业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军事心理学、航空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缺陷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等。心理学迅速发展的事实说明它有强大的生命力,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想提高效率,取得最佳工作效果就不能不学习本部门的心理学。

培育人、塑造人的中小学教师尤其需要遵循心理学的规律,学习心理学。这一点已经为许多优秀教师的实践所证明。

心理学正在向人们活动的各个领域发展,它也必然要向青少年活动的领域、学校、课堂发展。为此,我萌动一个意念,让中学生学一点心理学知识,可能的话,我甚至想,中学也可增设心理学课程。几年来,我是这样实践的,在语文课和班主任课上,我有意识地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心理学常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认为,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如下几点:

首先,有利于学生认识良好品德形成的心理规律,从而能自觉地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就拿性格来说,中学生上进心很强,绝大部分都爱集体,爱劳动,具有诚实、谦虚、英勇的性格。就是那些具有孤僻、懒惰、自私、虚伪、不负责任等不良性格的孩子,他们中的大多数对自己也是不满意的。他们也盼望自己能改变这些不良性格,但他们不了解性格形成的心理规律,不知道怎样扶植良好性格的幼苗,不知道怎样铲除不良性格的野草。如果给学生讲一点心理学知识,讲性格与气质的关系,讲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类型的人分别用什么方法来培养自己的优良性格,讲利用环境、活动和自我修养来培养优良性格的方法,这样就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规律来培养自己的性格,能使他们少走许多弯路,少碰不少钉子。又如教师有培养儿童控制和调节情感能力的任务。但如果不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激情、心境、热情,也不给学生讲什么是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那又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学生希望自己有坚强的意志,如果给学生讲了意志的三个特征,讲意志与客观规律、认识、情感的关系,讲培养意志的几种方法,这样学生就能自觉地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自己的革命意志。自然,提高品德,培育人才是各门学科的共同任务。语文教学不会例外。而尤需特别提出的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即与学生的性格、情感、意志等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所谓“情动于衷而发于辞”等),因此,让中学生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将具有更为明显的积极意义。

其次,有利于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可以说是和学习联系最紧密的一门科学,它直接研究大脑的工作原理,研究注意、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可以说是中学生迫切需要认识的。比如说,学习语文离不开记忆。好多中学生都为记不住语言材料而苦恼。他们到处去找材料,找报刊书籍,到那里面去查阅有关论述记忆的文章。有的把那些记忆的窍门抄在本子上。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课堂上讲一点学生急需的东西呢?许多学生有意注意能力差,为了增强注意力,他们经常向老师和家长打听怎样才能上课不开小差,课堂上讲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不正符合学生的愿望吗?毫无疑问,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和他们观察能力的强弱有很大关系。如果在他们刚上中学的时候,就给他们讲观察的顺序,用较多的感官进行观察,观察时要积极思维,经常记录观察结果……这样将有很多粗心大意的孩子变得细心认真,将大大提高孩子们的观察效率。近几年来,我是尝试着这样做的。在语文课上,我对学生讲大脑的生理机能,讲大脑中枢神经的支配作用,讲巴甫洛夫的实验,告诉他们,怎样才能做到要大脑中哪个“灯”亮,哪个“灯”就亮。我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系统整理的方法。老师们都知道,在学习中,科学的适合学生个性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它常常决定着学生成绩的好坏。而学习方法显然不属于中学各学科的范畴,它属于学习心理学的范畴。各个学科都需要它,都离不开它,而中学的教学内容又没有它,显然不够适当。就以上文所说的解决语文学习中增强记忆的问题为例,我认为如果给学生讲一点记忆字词的规律,告诉学生按照艾宾浩斯遗忘率曲线揭示的规律去安排复习的密度,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明显提高。给学生讲阅读心理,讲阅读时眼动、眼停的规律,讲回视、扫视,讲视距,就能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还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增加心理学知识能够使学生自觉地避免那些错误的学习方法,自觉选择适合于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效率。

第三,有利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的,这就使学生能够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使他们能辩证地、科学地要求自己。学习心理学和其它学科的不同点是,学习者要联系自己实际的心理情况。这样就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和受教育是自己心理的需要,是自己要受教育,要学习的。当他开始思考自己怎样遵循心理规律去学习的时候,他不就由被动变为主动了吗?几年来,我的实践表明,让学生掌握一点心理学知识,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自学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www.xing528.com)

第四,有利于教学改革。国外有人研究认为,凡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教学改革其收效都比较显著。倘若不仅教师研究心理学,学生也在学习心理学,那师生之间配合,定会更为协调,更能够及时纠正那些脱离学生心理实际的教学方法,从而加快教改的步伐。

我说了这么几条,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年来学生不学心理学不是照旧学习吗?不是也培养出了一批批的人才吗?我所说的不是不学心理学就不能学习,而是学了心理学能更好地学习。一个不会使用科学记忆方法的学生和一个会使用科学方法记忆的学生相比,肯定后者的记忆效率要高于前者。一个不懂得观察方法的学生和一个了解观察方法的学生同时到大自然中去,所得的收获相差一定是悬殊的。

我还要说的一点是,在中学阶段,学生是具备了学习心理学的可能条件的。学生在这个阶段,被人们称为“小大人”,他们有认识自我的强烈欲望,他们希望自己能成为命运的主人,他们对周围世界好奇,对自己的心灵世界,对自己的大脑工作原理,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智力、能力水平究竟如何有好奇心。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自觉不自觉地给学生讲心理学知识,学生们是怀着浓郁的兴趣去听的。

以上,我是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提出这个问题的。因为,我是一个语文教师,其实让学生学点心理学绝不是仅仅涉及语文一门学科的问题。它对于中学生学习各门学科,对于培养他们的人生观都是有必要的。我甚至想,总有那么一天,心理学会成为中学课程中一门独立的、重要的必修课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