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教结合实践研究:重度脑瘫儿童送教上门的语文教学设计

医教结合实践研究:重度脑瘫儿童送教上门的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医学鉴定,该生属于重度脑瘫儿童。学校根据小Z的情况进行了医学和教育评估,以便于更好地制定送教上门的教学工作计划。《梅兰芳练功》这篇课文的主角梅兰芳是个蜚声海内外的京剧大师,小Z又是一个京剧迷,对京剧界的名角非常熟悉。课文通过两个事例,重点记叙了梅兰芳克服重重困难,凭借顽强的毅力,苦练跷功的事。

医教结合实践研究:重度脑瘫儿童送教上门的语文教学设计

一、案例研究背景

(一)学生背景

小Z,男,出生于2006年9月,该生下肢没有活动能力,不能行走,只能躺着,坐着需要有绑带固定在椅子上,医学上属于4—5级残疾。双手有力,但没有办法握物品,医学上属于2—3级残疾。经医学鉴定,该生属于重度脑瘫儿童。2013年5月小Z报名入学。6月,经医学诊断证明,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后安置为送教上门对象。2013年9月正式安置为原新市学校(现红旗小学)的送教上门学生。学校根据小Z的情况进行了医学和教育评估,以便于更好地制定送教上门的教学工作计划。具体评估情况详见表一。

表一 小Z的医教评估

续表

根据以上评估,该生智力完全正常,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识字量大,语言丰富。他兴趣爱好较广泛,喜欢唱京剧、看历史剧、表演、足球……。他热爱生活,热于参与各种活动,特别善于跟人交流。但由于肢体的重度残疾,造成他的眼睛看文字时特别累,要尽力定眼神才能看准字。平时说话要用力气,发音也不够清楚……。基于以上情况,学校决定安排一位老师每周一次送教上门,一次上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基本完成同年龄学生相关的教学任务。

(二)家庭背景

孩子父母都是大学毕业,父亲在公司任职,母亲在学校任财务。小Z与爷爷奶奶同住,外公也住在他们家帮忙照顾孩子,家庭氛围非常和谐。每个家庭成员都给予了小Z很好的照顾。除了每天一日三餐喂他吃,还坚持每天送他到医院做康复治疗,春去秋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为了小Z能跟其他孩子一样,家人也经常带他外出旅游,让孩子开阔眼界。随着小Z的一天天长大,身体越来越重,只要是搬动他的活,爷爷、外公、爸爸都不遗余力,尽心尽力在做。母亲不仅在生活上照顾他,还经常在学习上辅导他。小Z由于受外公的影响,特别喜欢看京剧,可以说是一个京剧迷。

(三)案例背景

由于小Z是重度脑瘫儿童,长期受到家人的细心呵护,身上缺少一种战胜困难的毅力,每次康复训练是很艰苦的,小Z常常想打退堂鼓。为此,我就想到在语文教学中选取一些有利于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课文来重点研读。《梅兰芳练功》这篇课文的主角梅兰芳是个蜚声海内外的京剧大师,小Z又是一个京剧迷,对京剧界的名角非常熟悉。因此,我针对小Z选取这一课做了教学案例的设计与研究。这样既能完成语文教学的“听、说、读”的训练(由于双手不能动,“写”是不能完成的),又能让孩子懂得: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案例研究内容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梅兰芳练功》一文叙述了杰出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小时候认真练功的故事。课文通过两个事例,重点记叙了梅兰芳克服重重困难,凭借顽强的毅力,苦练跷功的事。说明他是个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勇于付出艰苦的努力,具有顽强毅力的人。

(二)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浅显,内容简单,故事情节生动。教学时,让小Z通过找关键句来层层领会文章的要旨,再让小Z通过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因此,本课的设计以理解关键词句、想象说话等方法来把握文章要旨,调动小Z的积极思维,培养小Z的学习能力。让小Z的学习更主动,更投入。

(三)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旨在鼓励小Z用适合自己的方式熟悉本课7个生字,通过查字典,来区别词语“过硬”和“硬是”中“硬”的意思。同时指导小Z通过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四)教法

虽然“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但是考虑到小Z的实际情况,他的学习目标与内容都是有针对性的。写字与写作因无法完成,就把重点放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字“跷、蜚”进行教学,根据生字音、形、义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所侧重,其余生字小Z能自主学习。本课的阅读教学主要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来读懂课文。

(五)学法

小Z特别喜欢把课本内容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根据这篇根据教材特点和小Z的认知水平。我先把课文内容读给他听,让他通过理解关键词句来了解文章要旨。然后通过演绎梅兰芳的语言,来调动他积极思维,教会他学习的方法,培养他的学习能力。

三、案例实践片断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中,有一位人人称道的了不起的大师,他就是——梅兰芳。

(要求小Z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知道的梅兰芳的某一方面的情况。)

梅兰芳,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出身于北京的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演青衣,兼演刀马旦。抗日战争时期留居香港上海,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表现了高尚民族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小时候练功的故事。

(课前,小Z已经对梅兰芳的生平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环节让他用一句话来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梅兰芳的某一方面情况,就使他对梅兰芳其人其事有更全面的了解。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老师读课文给小Z听。(三年级后,课文的篇幅长了,孩子说话又很费力,读书很累,因此,以老师读,孩子看为主。)小Z尽力看课文内容。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三)研读课文,抓关键句

1.学习课文5—7小节,加深体会。(www.xing528.com)

(1)老师读5、6、7三节。

(2)小Z尽力记住梅兰芳说的话和他怎么做的。

(3)交流句子,重点指导。

出示梅兰芳练跷功的句子:

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文中出现了两个“硬”字,他们的意思一样吗?帮助小Z理解“硬”的不同含义。

你能把这两个词的正确解释放入句子中再来理解一下吗?小Z练习说话。

师小结:中国的汉字内涵丰富,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可能不同,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正确理解。

(这一环节主要让小Z同学品读关键句,从中感受梅兰芳毅力顽强,刻苦练功的精神。同时让小Z理解“过硬”和“硬是”中的“硬”的不同意思。)

梅兰芳练跷功真的是非常辛苦,你能想象他当时的情景吗?书上只用了一句话来介绍。

出示:

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你看,他的头上( ),全身的衣服( ),他的腿( ),眼看快要坚持不住了,可他心想:( )。

梅兰芳面对这样的困难,硬是咬牙坚持着。那是多么顽强的毅力呀!老师和小Z一起读。

(这一环节通过抓关键词句继续理解梅兰芳练功时刻苦顽强,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字词训练和朗读训练。)

出示: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

他常常摔倒,还要天天这样练习,是多么顽强又具何等的勇气呀!你能用朗读来表达一下梅兰芳的顽强吗?(抓住“经常、每次……都、立即、继续”等词语读好句子。)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小Z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适度展开想象,体会梅兰芳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没有倒下,而是立下远大志向,不断前进。)

2.学习第8小节。

(1)合作读第8节,结合理解“蜚声”的意思。积累表示很有名的词语。

(2)梅兰芳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你从中感悟出什么?

(3)小结: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要有顽强的毅力,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才会取得成功。

(四)总结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要练的功夫有许许多多,跷功只是做功中的一个。梅兰芳在他60余年的学艺生涯中,一直在不懈地努力,他还要练很多功夫,如练眼功等,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真是不容易啊!小Z还给我表演了一段梅老师的京剧。

四、案例成效及反思

(一)提高了孩子的理解能力

在研读课文时,我引导小Z寻找并理解两个关键句:一句是“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另一句是“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第一句中的两个“硬”字的不同意思,并联系课文内容再说说它们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是理解词义的最基本方法,中国的汉字内涵丰富,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可能不同。通过这课的学习,小Z的词语理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阅读能力也就有了提升。

(二)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常常会发现,有许多课文里都有能引导孩子展开想象,练习说话的空白点。我们教师在指导孩子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捕捉和挖掘课文的空白点,指导孩子自读自悟。在课中,我主要抓住了梅兰芳站在凳上练跷功的情节,鼓励小Z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他的头上,他的衣服,他的腿,甚至他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释放丰富的情感,将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形象,既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又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三)培养了孩子坚强的意志

梅兰芳是小Z的崇拜偶像,梅兰芳能取得这样了不起的成就跟他的顽强刻苦学习京剧的毅力是分不开的。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表演来感悟梅兰芳大师的精神,给小Z很大的震撼和感动。最后,教学在小Z的一段京剧表演中愉快地结束了,孩子能感受到这堂课带给他的感悟是:成功是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的。

作者:董敏

单位:虹口区红旗小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