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在短暂,内在永恒:百年传世之美

外在短暂,内在永恒:百年传世之美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使人思考什么样的“美”能够跨越百年:外在的美短暂易逝,内在美却能永恒。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旧木棚里的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1852年斯托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

外在短暂,内在永恒:百年传世之美

梁 衡

学习提示

学习本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启迪学生领悟敬业与乐业的内涵和要求。本文着重让我们感受科学家在成功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坚定执着的信念、献身科学的精神、淡泊名利的风骨。本文使人思考什么样的“美”能够跨越百年:外在的美短暂易逝,内在美却能永恒。

同时学习本文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学习本文,还要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对待事业及名利的态度,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他们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做,但皮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盐可以使胶片感光,这是天然放射性。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一块全新的领域?就像是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冰山露出了一角。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而所谓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尸体用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它还会自动放热,一小时放出热能够融化等重的冰块。

旧木棚里的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这项开辟了科学新纪元的伟大发现好像不该落在一个女子的头上。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便不必再求了。莫泊桑在他的作品《项链》中说“女人并无社会等级,也无种族差异;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的身世和门庭的标志。”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挂遍世界各国的科研教学机构,我们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风采。但是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她战胜自我也恰恰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当她还是个小学生时就显示出上帝对她的优宠,漂亮的外貌已足以使她讨得周围所有人的喜好。但她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们经常加于男子汉身上的骨气。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她对哥哥说:“毫无疑问,我们家里的人有天赋,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她中学毕业后在城里和乡下当了七年家庭教师,积攒了一点学费便到巴黎读书。当时大学里女学生很少,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但她对这种热闹不屑一顾,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盔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她本来住在姐姐家中,为了求得安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这种心无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难做到的啊。宋玉说有美女在墙头看他三年而不动心;范仲淹考进士前在一间破庙里读书,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划作四块,是为一天的口粮。而在地球那一边的法国,一个波兰女子也这样心静,这样执着,这样耐得苦寒。她以25岁的妙龄,面对追者如潮而不心动。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所以她甘愿让酸碱啃蚀她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

本来玛丽·居里完全可以换另外一种活法。她可以趁着年轻貌美如现代女孩吃青春饭那样,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但是她没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层的价值和更远一些的目标。成语“浅尝辄止”是指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殊不知有多少人对自己也常是浅尝辄止,见宠即喜。数年前一位母亲对我说她刚上初中的女儿成绩下降,为什么?答曰:“知道爱美了,上课总用铅笔杆做她的卷卷头。”美对人来说是一种附加,就像格律对诗词也是一种附加。律诗难作,美人难为,做得好惊天动地,做不好就黄花萎地。玛丽·居里让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她们除了“身世”和“门庭”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1852年斯托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托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夫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会自己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比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史册里。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他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实事求是,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非终身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是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恃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的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

1998年9月25日

注释:

①本文选自《觅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版),略有改动。

②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当代作家、学者。

③玛丽·居里(1867—1934),波兰裔法国籍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性研究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伟大科学家。

④皮埃尔·居里(1859—1906),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的丈夫。

⑤镭,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元素符号为Ra。

⑥伦琴(1845—1923),德国物理学家,因发现了X射线于1901年被授予首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⑦贝克勒尔(1852—1908),法国物理学家,因发现放射性现象和居里夫妇共同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⑧钋,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元素符号为Po。

⑨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

⑩心无旁骛: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旁,另外的。骛,追求。

⑪悬梁刺股:也称“头悬梁,锥刺股”,形容学习非常刻苦。“悬梁”出自东汉班固《汉书》中记载孙敬少时好学的故事。“刺股”出自《战国策》中记载战国时期苏秦少时深夜读书的故事。

⑫卧薪尝胆:《史记》中,“尝胆”发生在越国国君勾践身上,但未提到“卧薪”。“卧薪”出自苏轼的《拟孙权曹操书》,意思是,睡在干柴上,每餐饭前要舔尝一下苦胆,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⑬宋玉,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相传是屈原的学生。文中提到的故事出自他的《登徒子好色赋》。

⑭浅尝辄止:稍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www.xing528.com)

⑮斯托夫人(1811—1896),美国女作家,主张废除黑人奴隶制。

⑯卢瑟夫(1871—1937),新西兰物理学家。因在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

⑰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引自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意思是,常常抱怨春归难觅踪影,何曾料到竟然转入此处。

⑱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出自《老子》第41章。意思是,最美的声音反而少有,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

⑲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恃于技:意思是,有大智慧的人,不沉溺于形态,不追逐力量的强大,不因为技巧的高超而骄傲跋扈。

思考与练习

一、预习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抄写。

镭( ) 钋( ) 铀( ) 冶炼( )

妩媚( )( ) 积攒( ) 啃蚀( )( )

钦羡( )( ) 迄今( ) 驾驭( )

优宠( ) 凛然( ) 人声鼎沸 ( )( )

肃然无声( ) 烟熏火燎( )( ) 不屑一顾( )

卓有成效( ) 心无旁骛( ) 卧薪尝胆( )

悬梁刺股( )( ) 浅尝辄止( )

2.朗读课文3遍,理解字、词、句、段及文章。

3.阅读后思考: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二、课后练习

1.判断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 )

(2)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

(3)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恃于技。( )

(4)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

2.课文开头采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本文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表现了居里夫人的哪些品质?

4.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5.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教益和启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