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析准公共产品共享经济的价值分析

探析准公共产品共享经济的价值分析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准公共产品类共享经济的效率原则新公共管理是针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带来的政府僵化和失效产生的,其试图在政府运作中引入市场和经济因素,对政府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造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模式。

探析准公共产品共享经济的价值分析

(一)共享经济模式有利于准公共产品资源的优化配置

1882年,德国经济学瓦格纳(Adolf Wagner)通过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和日本、美国公共支出增长情况的考察,提出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也称“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可以表述为:由于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弹性较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对包括法律警察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并且超过人均收入的增长,因此使得政府支出的规模也相应增长。这一观点后来被人们称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瓦格纳法则”随后被许多学者的研究所验证。一些国外学者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开支作了比较研究后发现,不但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福利开支呈现膨胀趋势,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共开支也大体符合“瓦格纳法则”,只是增长速度稍低于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说,瓦格纳最早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并证实了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职责且得出了趋势不断扩大的结论。[36]当代社会呈现出来的“瓦格纳法则”现象表明了现代国家的财政困境,即公共财政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需求。在公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市民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传统机制的弊端催生了更多样化的公共需求,“政府公共善治的变革”便迫在眉睫。[37]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最基本、最有效的制度安排。然而市场机制的作用重在实现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但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却存在失灵现象。基本公共服务通过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手段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有利于建立成果分享机制,缩短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增进全社会福祉。[38]

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下,公共机构应调整其政策和内部管理,着眼于基本公共服务与共享平台建立协作关系。依靠共享经济,政府可以通过共享平台来实现内部组织效率和增强外部公共服务。从内部管理的角度看,采购规范将不得不从购买资产变为租赁资产,获得成本效益和更广泛的可持续性收益。使用共享平台或向同级政府机构租用可减少前期成本,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提供公共服务随时随地随需应变。通过共享经济可以增强外部提供的公共服务,公共机构可以利用共享平台来增强传统公共服务。[39]政府通过共享平台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同时也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准公共产品类共享经济通过共享平台把私人产品引入公共领域参与公共资源的配置或是提供公共服务,不仅减轻了公共财政的压力,激活了闲置的社会资源,还可以优化公共产品的配置,丰富公共产品的供给,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多样性的需求。比如,共享网约车、共享单车都是私人产品通过共享平台参与道路准公共产品的配置,优化资源的配置。而网约医护、网络教育平台则是通过网络共享平台把闲置公共资源进行配置,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

(二)共享经济模式是准公共产品均衡化的实现路径

公平与效率是任何时期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选择都应坚持的两大标准,而事实上,政府职能理念变迁的每一个阶段都蕴涵着公平与效率的权衡与选择。一般来说,政府供给更倾向公平而忽视效率,私人供给则更强调效率。因此,不同时期对公平与效率的不同侧重必然导致不同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选择,比如,欧洲的运河桥或水闸,那时欧洲的许多运河桥或水闸由私人供给而不是由政府供给,其主要理由便是私人部门相对政府部门的效率要高。而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欧洲国家均将运河桥或水闸之类的基础设施行业公共品收归国有,由政府供给。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缺乏竞争和管理缺陷,政府供给的公共品效率较低,造成宏观税负上升,政府支出规模扩大,财政赤字增加,政府债台高筑,反过来进一步加重纳税人负担。[40]哈维认为:“城市公共物品和空间一直是国家权力部门和公共管理部门的事情:清洁、公共卫生、教育、铺好的道路”,但这个分界线是可以变化的。当一些空间变成必不可少的服务机构,或者全民使用成了优先考虑的问题时,这些空间则由“公地”转化为公共空间。例如,在许多社区,教育和福利曾经是由教会提供的。[41]但通过共享平台可以打破原来公共空间对公共服务的限制,可以使公共资源提升其服务的效能,把公共资源转变为公共产品,使更多的民众享受到原本没有的公共服务。目前,我国公共资源的配置存在缺位和错位现象。优势资源都集中在大中城市,甚至存在严重过剩的情况,而偏远落后的地方急需资源却得不到配置。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可以把发达地区的先进教育资源和公共医疗资源通过共享平台向全国共享,特别是边远落后的地区通过共享平台而实现不同地区均衡化共享机制。另外,同一地区也会出现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但通过公共资源共享平台对于线下的闲置公共资源进行整合并对外开放,就可以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地区的公共服务的均衡化。比如,学校的师资、操场和图书馆等,可以利用节假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通过共享平台预约对外开放,实现闲置资源的再利用,把本单位的富余的资源与社会共享。但应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防止利用公共资源共享平台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滥用公共资源共享平台谋取集团利益而侵蚀公共服务职能。共享经济机制使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通过共享平台实现合理的配置,减少资源的浪费,是实现公共产品均衡化的重要路径。但在公共领域的市场准入上,应建立新的机制排除法律上的障碍,确保行业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www.xing528.com)

(三)准公共产品类共享经济的效率原则

新公共管理是针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带来的政府僵化和失效产生的,其试图在政府运作中引入市场和经济因素,对政府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造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是“以制度经济学和管理主义为基本的学术支持,追求‘三E’(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效能)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它主张把经济部门的管理模式引入政府管理之中,打造企业政府模式,使政府按照企业的运作形式来管理公共事务,将不同公共产品明确区分为政府提供和政府生产,根据效率和效能的不同安排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42]准公共产品是政府为了提高供给效率而引入市场机制的产物,然而市场竞争会导致“拥挤效应”带来效率损失,但这种损失将由参与其中的消费者共同承担。以交通拥堵为例,减少效率损失的解决之道,一是增加供给,二是提高消费者参与消费的成本,三是改变“拥挤性”产品的性质组合,以排他性替代非排他性,或者采用行政配置方式,按照预设的规则作出硬性分配,规定什么人可以消费,什么人不可以消费,什么人最少要消费多少,什么人最多能消费多少,或者以有偿消费的方式即市场去解决因“拥挤”而产生的效率损失问题。因此,以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组合为依据,可以推理、演绎出供给方式。对于准公共产品,其实是社会或政府依据“公益目标”干预或校正“市场失灵”的结果。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可能有越来越多的私人产品被社会赋予某种程度的公益性质成为准公共产品。社会或政府的干预或校正,主要是通过财政并辅之以其他行政手段,以遏制或削弱私人产品的排他性或竞争性予以实现的。一方面,这种干预或校正的范围、力度,主要取决于社会某个发展阶段的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伦理准则、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府财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削弱产品的排他性或竞争性,其实是对市场机制某种程度上的抑制或排斥。因此,此类干预或校正将导致效率的某种程度的损失。总体上看,干预或校正的力度越大,效率损失的程度越大。因此,“公益目标”推动了私人产品向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向公共产品的转化,而效率原则的作用则相反,是公共产品向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向私人产品转化的主要动因。在效率与公平两个基本原则形成的张力中,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与准公共产品之间会发生顺向或逆向的转变。[43]

科斯与德姆塞茨分别从历史经验和技术的角度分析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从必要性方面来讲,公共产品政府单方面供给也面临着效率问题。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唯一供给方,缺乏竞争会造成资源分配的效率低下,政府官员也可能由于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损害公众的共同利益,寻租和官僚主义也是造成低效率的原因之一。[44]准公共产品市场化的目标在于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而准公共产品类共享经济通过网络技术和精算在供需方之间精准配置,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准公共产品等公共资源是有限的,且具有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不易完全由市场通过竞争调节资源的配置。比如,为防止交通拥堵,不可能对所有人都开放经营。另外,乘客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其市场的拓展有局限性。为了防止过度竞争出现“公地悲剧”破坏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对出租车行业采取监管措施限制车辆的数量是必需的。为了乘客的安全,对出租车车辆和司机都必须采取严格的准入标准,通过严格的事前监管防患于未然确保社会的公共安全秩序。网约车以人类本能的合作需求和人们的出行分享行为为基础,出于追求共同利益的契机,网约租车平台公司通过共享平台把网约车和乘客的“服务”和“消费”融合在一起参与了公共交通资源上的配置。[45]网约车平台通过内部自律监督体系,把司机和乘客的诚信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进行管理,纳入可管控的范围并作为交易的基础。网约车平台还可以利用浮动价格机制来调节供需平衡,比如用车高峰期通过提高车费鼓励司机积极出勤,低峰时通过降低车费激励乘客打车。资源的配置时时刻刻处于良性的变动状态,最终实现了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避免发生“公地悲剧”和“拥挤效应”。共享平台公司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精准地在司机中配置资源,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司机盲目无序的竞争对公共资源的掠夺。但现实中,理性的“经济人”对自己利益的追逐总是存在的。因此,只要公共资源对一批人开放,资源单位的总提取量就会大于经济上的最优提取水平。[46]共享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大数据和算法可以提高效率,但如果过度竞争必然会带来效率的损失。在市场条件下,“公地悲剧”很难依靠网络技术就从根本上避免。为避免准公共产品类共享经济的失灵,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