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专业情怀教育实践研究成果

高校专业情怀教育实践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显然,“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一种学术报国的要求,是新时代人才观在专业教育中的体现。本节将在分析专业利己主义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专业情怀教育的内涵、意义和实施途径。因此,应当通过开展直面现实的专业情怀教育来矫正这种利己主义倾向,为“强基计划”等招生改革措施铺路搭桥。专业情怀教育中的专业必然要植根于中国现实,面向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实际问题和中国社会长远需求开设和招生,所以专业情

高校专业情怀教育实践研究成果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75]。《意见》指出“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很显然,“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一种学术报国的要求,是新时代人才观在专业教育中的体现。与之对应,“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主要是数学物理、生物、哲学历史就业导向不那么明显,但却对学术创新意义重大的基础学科。在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等占据大学招生链顶端的热门专业“大放光彩”之际,选择“强基计划”等冷门专业既需要国家引导又需要学术情怀支撑,2020年高招中多所名校的“强基计划”未完成招录计划就有情怀支撑不足的原因,而湖南高分女生选择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引发的舆论争议更是引发了对专业志愿选择中利己主义的思考。本节将在分析专业利己主义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专业情怀教育的内涵、意义和实施途径。

(一)专业利己主义倾向简述

打开各大高考论坛、高校论坛,以“专业”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查找到大量关于专业选择的资讯和信息,其中体现出一种明显的专业利己主义倾向,无论是填报专业的建议还是转专业的咨询,某个专业是否有利于毕业生找到好工作、赚到更多的钱等“自利”因素均是核心要点,而利己主义恰恰“将自利作为其理论体系的首要价值”[76]。罗尔斯认为:“利己主义者是局限于个人利益观的人。利己主义者最终的目标只和自己联系:个人的财富、地位、声望和快乐等。”[77]我国当前的专业填报和选择中,从家长到学生,再到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和一般社会公众,很多人都以能否为个人带来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地位作为衡量一个专业好坏的标准,由此产生了“宇宙专业(如宇宙机、宇宙金,即计算机和金融专业)”和“天坑专业(如生化环材四大天坑)”的民间专业划分方式。正是在这种专业利己主义倾向的影响下,很多基础学科性质的专业难以招到数量足够、质量优良的学生,即使招进来的学生也往往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常常会积极谋求转专业的机会。有鉴于此,一些学校缩减了招生困难专业的招生名额,甚至撤销了部分招生不理想的专业。但是,国家的长久繁荣、科技的长期发展,显然不能只依靠所谓的“宇宙专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所指出的:“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78]“强基计划”正是立足于基础学科的招生改革计划,其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要防范和纠正人们在专业选择方面的利己主义倾向。

马克思主义虽然批判利己主义价值观,但也肯定利己主义具有现实性,比如马克思在讨论信贷时就指明信贷中的道德信任包括了利己主义[79]。针对专业利己主义倾向,不仅要站在价值观的层面予以批判,还要直面其现实根基,对症下药。现实与情怀的矛盾是专业利己主义倾向产生的缘由,而现实的不合理和情怀对现实的退让是专业利己主义大行其道的深层原因。因此,应当通过开展直面现实的专业情怀教育来矫正这种利己主义倾向,为“强基计划”等招生改革措施铺路搭桥。

我国当前基本没有研究专门探讨专业情怀问题,现实中也缺少专业情怀教育的实践经验,但已有一些学者对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各类情怀教育予以关注。比如有学者研究了道德情怀教育[80]、家国情怀教育[81]和中国情怀教育[82]等,但这类研究尚没有冲破固有的德育范式而深入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中去。此外,学术情怀教育[83]和职业情怀教育[84]与专业情怀教育具有一定相似性。本节将在下面通过辨析相关概念来弄清什么是专业情怀教育,然后根据专业情怀教育的目的来分析其意义,最后探索高校实施专业情怀教育的途径。

(二)专业情怀教育的内涵

由于没有关于专业情怀教育的直接研究,所以探析专业情怀教育的概念和内涵,需要从相近概念入手,通过比较分析来建构专业情怀教育。

道德情怀与教育的关联最为紧密,因其本身就含有教化的意思。“道德情怀应该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体现”,只有通过道德情怀教育才能实现道德情怀境界,道德情怀教育是“改变人性的一种最高境界教育,它不仅仅是一种依靠简单式灌输道德情操思想观念的教育,道德情怀教育应该是使人回归人性的一种教育途径”[85]。专业情怀教育也要追求道德境界,但这种境界的追求既不以道德知识教育为前提,也不是追求返璞归真的人性,而是以专业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为基础,目的是使教育对象怀着特殊的“热情” 投身到专业学习和事业建设。这种“热情”在一定程度上与家国情怀中的精神追求相似。

家国情怀的本质属性是意识形态性[86],“家国情怀起源于传统士大夫的精神追求,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中逐步积淀起来的,是每一个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思想认同”[87],认同共同体以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模式等思想体系所反映的意识形态是家国情怀的核心。有学者将感恩、担当,和睦、自律,至公、奉献视为家国情怀的核心价值[88],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全部追求,这些追求在专业情怀中转化为专业学习的“热情”,成为专业情怀教育发展的动力。

家国情怀是“个人对于家庭和国家的一种积极的思想意识、情感认同和自觉担当的意愿”[89],其中蕴含着一定的民族性,但家国情怀本身是一个可以适用于任何国度的概念,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同样可以强调家国情怀,只需将其中的“家国”更换即可,与之相比,“中国情怀”则是独具中华民族特征的家国情怀。“中国情怀”是价值之魂,需要植根中国传统,立足中国现实,运用中国话语,解决中国问题[90],“中国情怀”是情怀教育民族性的集中体现。“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通过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科学家等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同时接受专业情怀教育,明白自己的根在中国,把自己的汗水洒在祖国大地上。专业情怀教育中的专业必然要植根于中国现实,面向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实际问题和中国社会长远需求开设和招生,所以专业情怀教育的核心是专业报国。

职业情怀、学术情怀与专业情怀概念最为相近,需要仔细辨析。2009年英国医学总会(General Medical Council)颁布了第三版的《明日医生》,在第一部分“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中分别规定了医生作为学者、从业者和专业人员的要求,特别是作为从业者,医生要重视病人安全,并要遵守接触病人的规范,而这些恰是医生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情怀。对医学生来说,情怀至关重要,只有先成为“有情怀的医学生,然后才能成为有情怀的医师,进而才能成为具有职业精神的医师”[91]。职业情怀虽然与专业教育相关,但其指向主要是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情怀是职业道德的变体,而专业情怀显然超越了职业道德的范畴。

“学术情怀是学者在特定专业领域表现出的对探究过程及其结果的价值判断和对自身学术存在价值及承担社会使命的自觉意识”[92],根据这一定义,学术情怀的内涵首先是一种专业研究中的价值判断,其次是学术研究的自身价值,最后是学术的社会使命。由于学术的选择离不开个人的兴趣,所以有学者提出学术情怀还应当包括学术情意这一维度[93]。与专业情怀相比,学术情怀的主体是已经进入学术研究场域的学术人员,所以相关的研究主要以研究生和教师为对象,而专业情怀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和准大学生。专业情怀当然也包括对专业学习和研究的价值判断以及因此而衍生出的专业所存在的价值,但专业的社会责任或使命是所有这些价值的前提,也即专业学习的价值判断和专业的存在价值都以其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专业情怀显然不能完全以“兴趣”为导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和准大学生的“兴趣”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就业、薪酬等即时利益的影响,从而产生专业利己主义倾向;而在这种倾向影响下,他们显然很少会出于真心热爱而选择类似“强基计划”中的基础学科专业,至少不会将这些需要情怀支撑的专业作为第一或最终志愿。因此,专业情怀教育应当以学术情怀感召为内核,适当引导教育对象兴趣转向。

基于上述比较分析,本节对专业情怀和专业情怀教育做如下阐释:专业情怀以专业所具有的国家、社会战略价值为内核,具有鲜明的本土意识形态性,其主要内容是大学生和准大学生选择特定的专业并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以报效国家。基于此,专业情怀教育可以定义为面向准大学生和大学生在特定时空中开展的,以服务国家和社会战略需求为导向的感召教育,其目的在于吸引一批优秀学子进入特定专业以高扬的热情奋发学习,在学习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学术报国的理想。(www.xing528.com)

(三)专业情怀教育的意义

理解专业情怀教育的意义是从根源上对为什么要开展专业情怀教育的解答,专业情怀教育的目的也与其意义相对应。《意见》表明“强基计划”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相应地,专业情怀教育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有助于“服务国家战略”。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国家战略,而战略的实现必须依靠源源不断的学术人才供给。国家战略的内容往往会转化为一定时期的社会理想,虽然在我国,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高度统一的,但个人理想仍然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引导,专业情怀教育恰是引导个人理想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通过专业情怀教育,让教育对象将个人学术理想与一定时期的国家战略统一起来,主动选择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专业进行学习,从而成长为能够服务特定阶段国家战略的学术人才。比如现在国家急需高端芯片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的学术人才,那么这些领域所对应的专业就需要积极开展情怀教育,吸引优秀学子报考和学习。

专业情怀教育的第二个意义来源于专业自身的人文情怀。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不能只有专业知识,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与专业学习相对应的人文情怀。专业知识是专业教育的任务,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而专业的人文情怀则可以通过专业情怀教育实现。“学生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关注人类及社会的重大问题,这是现代社会中文明的基本体现,它本身就是一种人文情怀,应该成为大学生具备的基本素养”,比如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有必要从人的存在需求、意义等角度去思考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科技发展与人的存在的关联上去思考某些新问题”[94]。专业情怀教育能够更进一步聚焦特定专业的人文情怀,让学生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学术事业对国家、社会,乃至人类的重要意义,认识本专业的社会价值,从更长远的角度思考自己进行专业学术学习的意义,所以,人文情怀的培养也能增强学生的学术发展动力。

专业情怀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专业情怀教育的这一意义根源于其目的指引下的教育内容和任务。首先,专业情怀教育要教育学生有奉献精神。马克斯·韦伯说:“在学术领域中,只有纯粹献身于事业的人,才有‘人格’可言。”[95]虽然专业学习不直接等于学术研究,但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的专业情怀教育同样要求大学生有献身于特定学术事业的奉献精神,这种奉献精神就是专业学习者的“人格”。其次,专业情怀教育要教育学生有敬业精神。专业情怀教育面向特定领域输送合格学术人才,由于这些领域事关国家重大战略,因而要求学生对将来所从事的学术职业要有“职责敬畏感”,而这种敬畏感是“从道德上塑造心灵的唯一的表述方式,因为只有它才能营造坚固并精确规定的原理”[96]。学生敬畏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及其职责,显然能够营造坚固的敬业精神。最后,专业情怀教育要教育学生有仁爱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各级干部必须增强仁爱之心,这种仁爱之心在疫情防控中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人民心为心,打赢疫情防控战;在专业情怀教育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兼济天下、大爱苍生的情怀,这种情怀要求学生不能仅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有学术报国、学术为民的内在意识。

(四)专业情怀教育的实施途径

实施专业情怀教育需要依靠特定的主体采取科学的方法,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开展。本节将从主体、方法和对象三个层面分析专业情怀教育的途径。

大学和高中两个主体都要开展专业情怀教育。专业情怀教育所指向的准大学生主要是指考上大学但还没填报专业志愿的学生,面向准大学生的专业情怀教育应当从高中抓起。高中生,特别是高三学生学业繁重,对于大学专业的设置目的、原则和标准不了解,不熟悉,所以高中应当开展相关的专业教育,防止学生在志愿填报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填报不适合的专业,而对于“强基计划” 之类的符合国家战略但市场化不明显的专业,高中老师则应在理解国家战略发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情怀教育。大学是开展专业情怀教育的主阵地,既要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开展专业情怀教育,又要针对特定专业(如“强基计划”中的专业)深入开展专业情怀教育,防止特定专业出现生源流失现象。

采取道德教育和情怀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专业情怀教育。专业情怀说到底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而道德教育对于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影响重大。黑格尔说:“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97]因此,开展专业情怀教育必须要结合道德教育,只有通过道德教育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术报国情怀。但道德教育不等于道德知识教育,仅仅向学生教授“被普遍化和客体化了的道德知识”[98]是不够的,还要在道德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发挥道德的感召作用,培养同专业学生的“类意识”,将道德力量渗透到专业情怀教育中。同时,专业情怀教育也不能泛化成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教育,而要保留专业本身的特点,首先是开展以求真务实、批判质疑和探索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精神教育,其中追求真理最为重要,“一个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人,只有当他把追求真理当作一种内在需要时,才算是真正参与学术研究”[99]。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具有共通性,追求真理同样是专业学习中最重要的精神。其次要开展所学专业与国家战略的关系教育,将专业的学习价值和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让学生明白所学专业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要开展专业励志教育,选择特定专业的最终目的是成长为国家战略需要的学术人才,而榜样的经验和经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所以可以通过鲜活的案例讲述专业领域学术明星的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激励学生向专业榜样学习。

方法之二是通过单独培养和专门激励相结合来开展专业情怀教育。《意见》提出:“招生高校要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强基计划”所含专业具有强烈学术情怀导向的专业的特殊性,单独的培养方案应当突出专业的学术情怀价值和情怀要求,相应的实践教学也要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为主要场所。专门激励不是简单地与其他专业分离开来,而是要在激励方式和激励内容上做区分,比如更多地采取荣誉奖励而不是金钱奖励,并可将在学期间的荣誉奖励与工作后的学术职业发展相结合,还要经常邀请相关领域的功勋人物和英模开展专题报告,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单独培养和专门激励相结合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才培养方案要规定专门激励的内容,专门激励的效果要作为人才培养的指标之一。

一体化开展面向大学生和准大学生两类对象的专业情怀教育。由于主体的不同,专业情怀教育的对象也不同,大学所对应的专业情怀教育对象是大学生,高中则对应准大学生,两者开展的专业情怀教育应有所区别,毕竟后者尚未接触到专业学习,对专业的理解不如前者,但正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体化建设一样,专业情怀教育在大学和高中也需要一体化开展。一体化开展要求高中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大学专业的设置及其学术发展前景要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不会与大学的专业情怀教育出现偏差,同时也要求大学专业老师适当了解高中生的思想和高中的专业情怀教育情况,从而能够将高中的专业情怀教育平缓过渡到大学。

专业情怀教育以学术情怀为基点,但不能只剩下学术情怀,还要着力解决现实中的不合理问题。国家和社会要积极开拓相关专业的就业市场和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让在“强基计划”之类的特别重视学术情怀的专业中学习的学生既能做到学术报国,又能使自己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