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研究:网络学习空间组成与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研究:网络学习空间组成与教学模式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学习空间由不同模块组成,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所教学科和个人需求使用不同模块构成的个人专属网络学习空间。总结而言,“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将导学案作为教学的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前将导学案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的数学教学资源模块中,同时上传教学重难点内容的微课。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研究:网络学习空间组成与教学模式

网络学习空间由不同模块组成,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所教学科和个人需求使用不同模块构成的个人专属网络学习空间。本书主要以数学教师为主介绍网络学习空间的基本组成。本书中网络学习空间主要包括文化模块、数学教学资源模块、论坛交流模块和外部优秀资源链接模块等四个组成部分。

(一)文化模块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与数学息息相关,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挑战,从理念到内容,从方法到模式,全部渗透着古今中外杰出数学人才的成长史、数学的演变史和数学思维发展史。数字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逐渐得到认同。在当前数学课程中,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都应当有所体现,然而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考试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接受性教学占主导地位,成绩的取得以大量练习为前提,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思想排斥人文主义的教育功能现象日益严重。另外,当前数学教学偏重于学生逻辑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忽视学生情感体验,轻视非智力因素。由于过分强调逻辑与推理,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只能从逻辑方面去理解数学,片面理解数学的应用性和工具性。

数学课程应当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作用、数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的创新精神,最终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因此,应当在初中数学教学的适当内容中提出“数学文化”的学习内容,设立“数学相关文化”专栏,逐渐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例如,在进行几何教学时,教师可将欧几里得的生平事迹、对数学的贡献等相关知识放入网络学习空间,然后介绍欧几里得几何的大致理论体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最后说明欧几里得几何对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数学史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数学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的切入口。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创设教学情境,融入数学文化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其发展过程。追溯数学发展过程的轨迹,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造学习动机,而且对数学知识的领悟和数学价值观的形成有较大的辅助作用。

(二)数学教学资源模块

数学教学资源模块主要包括导学案、微课、扩展知识等相关教学资源。

1.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后编制的,适合学生每堂课使用的自主学习的文本。也就是说,导学案是教师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以课时为单位,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强的、抽象的知识制作成学生容易接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使其能够自主学习的文本。学生根据导学案去学习,可以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导学案的内容应该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法指导、梯度练习题等部分。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教学思路的体现,而导学案是根据学生学习思维设计的;导学案本身包括教师完成的部分(导的部分)和学生完成的部分(学的部分)。总结而言,“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将导学案作为教学的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导学生上,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提前进行自主预习,发现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大优势。

教师在课前将导学案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的数学教学资源模块中,同时上传教学重难点内容的微课。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根据教师制作的微课结合教科书了解教学内容,然后根据导学案要求完成预习内容。学生可以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上课时可以通过与同学或教师之间的交流解决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满足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满足了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思考问题,最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微课(www.xing528.com)

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利用视频等多媒体工具,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将数学教学内容碎片化,将知识点浓缩,通过微课每次传授一小点,让知识积少成多。微课的时间设置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和注意力驻留规律,能让学生利用短暂的零碎时间完成学习任务,不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微课每次只讲某一个单一主题,可以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技能,可以给学习者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微课既是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微课教学以观看视频为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一对一教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微课内容,学习心态更放松,不同学习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掌握学习进度,可以控制播放,重复播放,反复学习,直到完全掌握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目标。

虽然微课一次只需要讲清一个问题或知识点,但仍需要具备课程教学的完整环节,包括引入—新授—总结三个基本环节。因此,微课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功底和知识整合能力,将学生最需要、最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习更加高效。微课以视频形式呈现,趣味性强。微课使用大量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料,配合教师的讲解,提出问题,使课程趣味十足,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根据所授学生的学习情况,独立或合作开发适合学校本身发展情况和需求的教学资源,可以在微课内容中渗透地方性资源内容,从而呈现出非常强的校本性,制作符合本校学生的教学资源。

3.扩展知识

数学课堂教学往往很难满足全部学生的需求,数学课堂主要针对大部分学生,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听懂。而这样的课堂往往很难满足一部分学优生的需求,这部分学优生往往在课后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一些课程辅导与扩展活动。而外界辅导教学中也存在学生进度不一致,不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等因素的存在。但学校中的任课教师也很难找到统一的时间对整个年级的学优生进行集中辅导,所以教师可以向这一部分学优生推荐大量扩展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但是教师推荐的资料也可能是学生无法找到的,并且学生有时无法分辨材料的有效性,造成大量重复练习的情况,浪费学生精力。

网络学习空间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存储平台,学校教师可以合作制作基于本校数学教学内容的拓展资料,上传到任课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中,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优生的学习主动性比较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扩展所学知识内容,提升学习效率

(三)论坛交流模块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存在于课堂和学校当中,脱离学校后这种互动就几乎为零。基于这种情况,网络学习空间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可以设置答疑模块,学生可以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疑惑在答疑模块留言,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留言进行解答,学生也可以根据别人的留言写出自己的看法,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学生可以选择本校教师及外校教师的空间与其他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的交流互动更多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交流特征,从本地本校的师生交流到跨地区、跨学校的师生、生生的交流。

(四)外部优秀资源链接

教师可以根据所授学科选择优秀教学资源网站或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资源,以超链接的方式供学生选择,降低学生选择教学资源的难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