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小组高效合作学习研究,实验方案及方法

小学生小组高效合作学习研究,实验方案及方法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运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等方法分别从教师的教师情怀,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方面进行调查。六、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较强,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小学生小组高效合作学习研究,实验方案及方法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三大讯息方式之一,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这也是在数学学习中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初级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几乎每位教师每节课都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其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如何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成为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高效性 深度学习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学校教学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局限性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它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我国,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也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并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课堂教学中人们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比如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基础好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多而基础差的学生参与的机会要少得多;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等等。基于以上的原因,结合我校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课程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正在课堂中广泛运用这一有利契机,我们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达到深度学习的程度,并使得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活力。

二、课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研究试图通过对小组建设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开发学习潜能。本课题设置的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彻底改变长站讲台我讲你听的给予式教法,以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开拓者身份出现在课堂,在指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全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在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致力于为学生的发现、创造、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为充分发挥学生间、师生间教学相长效应搭建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平台,不仅能激活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出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而且能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因此,本课题对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对发展学生的学习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都将有不容忽视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合作学习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2.《新课程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安排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间互帮互助,分工工作,交流、分享成果,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

3.教育学理论依据,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赞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寻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师生、生生交往,积极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改进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角色,引领学生围绕什么样的主题开展学习,怎么样进行学习,当学生进行个性化交流和表达的过程当中,如何把学生各不相同的个性化思考链接起来,生成出来,达成深层次的学习目标。

3.对教材要深度解析,创造性地去解析教材,把已知和未知架起一道桥梁,激活孩子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进而提出新的问题。

4.教师通过参与对本课题的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内容

关于小学生小组高效合作学习的深度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对教师素养的研究。

运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等方法分别从教师的教师情怀,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方面进行调查。

2.对班级学习文化的研究。

分别从班级环境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两方面进行研究。

3.对学习效果的研究。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分别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效三方面进行调查。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较强,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在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中都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小组讨论实效性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业务能力。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资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4)课堂观察法。

七、课题研究措施

如何有效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认为:在正确理解和把握“小组合作学习”基本理论内涵和特征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有效策略:

(一)教师方面:

1.师生要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2.教师要掌握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3.教师要学习合理使用科学的评价体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运作程序

1.学生认同合作学习的价值是前提

大量教育实践实例表明,平铺直叙的说教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合作的渴求。怎么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相信合作学习的价值呢?对于一个事物,你亲身体会到它的好处,比别人的叙述更能让你坚信它的价值。体验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能够激发我们的情感。对学生而言,从单独学习到合作学习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来支撑改变。情感因素往往是引发或推动我们转变的重要力量,这不仅是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也是我们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

2.构建建合作学习小组是基础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把学生编成合作小组。

3.培养学生合作习惯是关键

为了促使小组的“树”上结出合作的“果”,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其中最主要的准备工作包括: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带着研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www.xing528.com)

(3)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合作实践的习惯。

(4)培养学生掌握合作交流的技能。

我们知道,沟通是合作的核心,沟通不仅需要语言,更需要一些技巧,比如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彻底解释咨询,以免导致误解;适当地配合体态语言(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不出声的语言”),强化语言信息;要求对方提供反馈等。正如我们前面的分析,我们的学生比较缺乏这些技巧,这往往阻碍了他们之间的合作。所以,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同样也肩负着教授学生基本合作技能的重任。

4.制定规则,明确责任是保障

(1)角色互赖。即在小组活动中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不可代替的。这些角色不仅明确了每个组员的任务,而且使他们体验的个人的价值,避免了某些组员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者因而无事生非。

(2)责任承包。即小组的总任务被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每人承担一个小任务,小组完成总任务的质量取决于完成小任务的质量。

(3)随机提问。即对小组中的某个成员,根据他的表现评价小组活动的质量。由于是随机提问,每个成员都可能代表小组来展示活动成果,如果不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就可能在被提问时难以应答,使整个小组得到不好的评价。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组员不好好学习都会影响到全组。

(4)个别测试。即在学习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互相帮助,但是,教师在检查小组的学习质量时,是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测验,并且要综合每个学生的测验成绩来评价小组活动。在这种评价体系下,一方面,学生再也不能以小组为掩护来逃避学习任务,因为,他们在测验中表现会暴露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情况;另一方面,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测验中的良好表现能够对小组的总成绩有直接的贡献。

要让每个学生都觉得“我是小组的一员,我也很重要”时,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责任感才能自然而然地焕发出来,从而更有效地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5.科学、合理评价促进步

从评价技巧、评价效果、合作是否愉快、进步程度等四个方面对学习小组和个人进行评分评奖,并在班级公布,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再接再厉。评价可以分层次进行:

(1)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

(2)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

(3)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促进小组内的合作与组与组之间的合理竞争)

(4)老师对小组或个人的评价。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就是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将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并且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的探讨中,是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给予奖励,如小红花、小红旗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9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申报课题,建立课题组,落实研究人员、划分责任。调查研究实验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业务能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教育理论,研究制定实验方案,继续配置实验硬件、软件,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5年9月——2017年7月)

1.调查阶段(2015.9--2016.1)

(1)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走访教师和学生,了解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2)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对影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加以分类和总结。

2.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阶段(2016.3---2016.7)

(1)对各层次学生群类进行分类研究,从智力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以及教师因素等各个角度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状况及成因,提出对策。

(2)写出“影响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现状及成因”研究报告

(3)提出“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的具体策略。

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阶段(2016.9---2017.6)

(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7年7月——2017年12月)

撰写研究报告,总结实验研究成果,组织鉴定验收,召开结题会。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课题组组长:孙永胜

课题组主要成员:任瀛、陈丹、侯颖慧、李敏、刘一燃、孙树平、吴金彪、李晖、姚爽、张佳文、王莹、刘佳奇、张茜、王玉婷、吉洪杰

课题主要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2)傅永曙:《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论》

(3)张斌:《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4)郭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操作模式》

(5)詹森:《深度学习的七种有力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