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启发式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启发式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积极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只要贯彻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就是启发式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启发式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一)常用的教学方式

1.启发式教学

(1)什么是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是指教师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习的客观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内心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探求新知,发展智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原则与方法体系的最高境界,对各种教学方法起着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在所有教学方法中都应该贯彻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倡导和重视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运用。

(2)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积极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加强学习,正确认识和理解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方式,它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格式和环节。上课伊始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是启发;在课堂结束时留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也是启发;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其解决问题是启发;教师让学生通过实践或讨论发现、思考、解决问题也是启发。启发式教学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等形式来体现。所以说,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只要贯彻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就是启发式教学。

②创设民主教学环境,注重师生互动交流。

启发式教学把学生看成是认识活动的主体,要求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以形成民主、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之中。民主是启发式教学的精神实质,它是师生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保证。没有民主,师生之间将缺乏真诚的交流与合作,也就谈不上启发式教学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自由、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没有压抑感,没有心理负担,身心愉悦地投入学习中去。

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归根结底要依赖本人的主观努力,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实质。

但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同样是教育教学内在的必然要求。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前提。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在“引导”上下功夫。施教主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教师的引导要立足于使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从而达到“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效果。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落脚点。

④进行教法改革,加强学法指导。

“启发”一词本身就包括教师的“启”和学生的“发”,它深刻地反映和揭示了教学活动的多边性以及教法与学法的同一性。注重学法指导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启”要求教师对教法进行改革,“发”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也就是说,要把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一方面要把教法改革建立在研究学法和学情的基础上,以提高教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探索和选用教法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停留在讲清楚知识点上,还要揭示出规律,为学生指出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要为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思维的要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⑤善于创造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启发学生的思维上,要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有机统一。教师应该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比较好的方法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做法:第一,创设“愤悱”情境,引导学生思维。当学生跃跃欲试,处于愤悱境地时,教师才去启发和点拨。第二,创设激奋情境,唤起学习激情。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激情,就会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就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第三,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悬念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⑥运用问题导向,提高学生能力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启发式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要把握以下要点:第一,讲课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要随时能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第二,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要从事物的发展顺序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学习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第四,要根据“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原则,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第五,要以浅显的例子来启发学生探寻问题中的哲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第六,要把对同一课题的各种不同观点都摆出来,并且教师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要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和选择,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鉴别能力。第七,要列举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和实例,让学生进行联想,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第八,要着重讲解课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学生去探索,并且要从正面和反面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对比,从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讲授式教学

(1)什么是讲授式教学?

讲授式是典型的传统教学方式。讲授式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式,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式,也是最古老的教学方式。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如一些难度较大的概念、公式等,学生很难通过自学来掌握,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讲解。

(2)讲授式教学的注意点。

讲授式之所以备受指责,主要是因为在运用过程中教师把它单调化、机械化了,无视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实行讲授式教学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避免满堂灌,要有重点地讲。

长期形成的习惯和表现欲使得教师普遍爱说话。但是,教师应适当地控制自己,应避免满堂灌,要有重点地讲。这是教师运用讲授法时特别要注意的。

②不居高临下,注重与学生交流。

讲解应该是教师的发言,而不是教师居高临下式的注入。教师不应以教训学生的心态进行讲解,而应以与学生交流的心态进行讲解。讲解时,教师应该娓娓道出自己的学习心得,而不应对学生进行信息轰炸。

③展示思考过程,注重过程控制

讲解时,教师应该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而不光是结果。教师应该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包括成功与失误,全部告诉学生。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教师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正在学习的人,那么他就能最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④注意学生的表情,有效调节讲课节奏。

讲解时,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如果发现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分散,这时,不管自己的兴致有多高,也不管讲的内容有多重要,教师都应该停止讲解,因为接下来的讲解将是低效劳动。教师必须趁学生注意力集中时,把最重要的内容讲完,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⑤讲究语言艺术,正确运用体态语。

讲解时,语言要清晰、准确、生动、有趣,要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新出现的术语,要先做解释。声音要清晰,音量要适当,音高要合理,语速要恰当,语调要丰富,富有感情。另外,教师还要正确运用体态语。

⑥恰当运用教学手段,避免以“机灌”代替“人灌”。

教师应多运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来辅助讲解,恰当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但要避免以“机灌”代替“人灌”。

可以将讲授式穿插在导学式、探究式、讨论式、课题式等教学方式中,也可以单独使用,这要视情况而定。

3.导学式教学

一个人的在校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一辈子。要想在学业上有所进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还得靠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再者,一个人仅凭在校期间学到的有限的知识,是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一个人如果不会学习,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实行导学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现代教学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实行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导学式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当今的教学方式中,如果说课题式、探究式是最新颖的,那么导学式就是最重要的。

如何进行导学式教学?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强调:“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布鲁姆说:“95%以上的学生是可以学好的,只是时间问题;95%以上的学生是会学的,只是方法问题。”洋思中学的先进教改理念是“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在信息时代,学生在许多方面完全可能比教师知道得多。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他是一个学习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让学生相互讨论难疑点,让学生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让学生归纳概括,让学生寻找、揭示规律。只有这样,导学式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加强指导,在“导”字上下足功夫。

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无师自通的,它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才能逐步形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预习和复习。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和预学新知识。教师要为学生编写或指导学生自己编写一些复习与预学的提纲,要为学生指明学习新知识的目的、要求、方向与任务。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设新旧知识联系的纽带,让学生自觉地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导出新知识。

第二,要指导学生分析教材。教师要指导学习分析教材、理解教材。如指导学生在书上画重点,做记号,写批注,记疑难点;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和卡片;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分析,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通法,如怎样预习、复习、听讲、解题、阅读、思考、解疑、讨论、做实验等,还要根据学科特点教给学生分析教材的方法。

第三,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让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一些课外书籍,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信息,告诉学生到哪里去找相关资料。

(3)预学检查,以学定教。

教师在上新课前一定要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课前预学情况进行检查。教师可有代表性地直接检查若干位学生的课前预学情况,也可指定若干位学科组长或小组长在课间或课内对学生的课前预学情况进行检查。当新课内容较多时,预学检查可在课前进行,以免占用上课时间。

教师通过以上检查,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以此来决定课堂上该指导什么,该启发什么,该详讲什么,该略讲什么。

教师可以根据反馈信息,组织学生进行课内自学,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启发、讲解、讨论、练习等,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解决疑难问题,分析错误原因,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找寻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4)实行“小先生制”。

有些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而有些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强,这就很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怎么办?除了对自学能力差的人适当降低标准,搞分层次教学,以及在课内外多辅导他们之外,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实行“小先生制”。“小先生制”就是组建学习小组,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多帮助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使学困生得到有效帮助,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还能起到锻炼优秀学生的作用。

(5)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

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参照我国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的有关研究结果。他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客观发展进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完全依靠教师阶段、基本依靠教师阶段、相对独立学习阶段、基本独立学习阶段和完全独立学习阶段。

4.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早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但是,由于受传统讲授课模式和班级统一授课制的影响,讨论式教学在我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被重视起来。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广,讨论式教学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不少教师把讨论式当做一种基本的教学方式。

(1)什么是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在老师的指导或参与下,学生以集体(全班或小组)的形式,围绕某个或某几个中心论题开展讨论,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信息的多向交流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方式。

(2)讨论式教学的特点。

第一,讨论式教学是开放式的教学。在课堂上参加讨论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见解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但要听取他人的发言,而且自己要准备发言,这种发言虽然要围绕讨论的中心议题,但发言的内容不受教材限制。同时,学生还要评价他人的发言情况,并要提出论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别人。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较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讨论式教学是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课堂讨论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这种信息交流不同于讲授法的单向信息交流,它是讨论成员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从同学的发言中,学生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调整自己的观点与认识。在多向信息交流中,同学们可以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讨论式教学的一般步骤。

第一,选好讨论题。讨论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要根据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确定讨论题。一般来说,要选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有关的问题或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要选有启发性、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要选有多种解决方法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要选与学生的生活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想问题,让他们有言可发。讨论题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讨论题应简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要有思考性和启发性。老师要善于从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中选出适合作为讨论题的问题。

第二,定好讨论形式。课堂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全班性的讨论,有前后桌之间的讨论,有同桌两人之间的讨论,有时还可根据某种需要组成专门小组,也可指定某个人就某个问题做专题发言。目前,很多老师采用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或六人小组(好中差搭配)讨论的形式。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要从实际出发。讨论之前都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必要的准备。(www.xing528.com)

第三,组织好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发言的技巧,如发言时要抓住主要矛盾,要论之有据,论之有实,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在讨论中既要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争论时要心平气和,注意团结友爱,与人为善,不要让争论变成冲突。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动态,要在组间巡视、指导,及时搜集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控制、调整讨论活动,把握讨论的方向。教师布置讨论题时,要做必要的解释,还要提出具体要求,交代注意事项。如果学生无言可发,教师要做必要的点拨,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使讨论活动顺利进行。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要让学困生参与讨论和发言。如果学生的发言离了题,教师要设法把学生引到讨论题上来;如果学生的发言有独到之处,教师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的发言有错误,教师应适当指出,并提醒学生纠正。

第四,做好小结。每次讨论结束后,一般要做简短的小结,小结可以由教师来做,也可以由学生来做,还可以由师生共同来做。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或有争论的问题,教师要阐明自己的看法,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发言情况。对某些有争论的问题,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有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对某些讨论题不给出任何结论,而是让学生以后继续探讨。

(4)讨论式教学的适用条件。

这堂课是否适合运用谈论式教学,不能千篇一律,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有些学科的概念、原理、公式比较统一,一般来说,难以提出明显的可以怀疑的问题,所以,在进行概念、原理、公式的教学时,不一定要组织学生讨论。但在运用这些概念、原理、公式解题时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有些学科比较适合运用讨论式教学,如历史、艺术等学科,这些学科中的许多观点存在着争论,比较适合用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讨论,学生能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但是,也不是说每节课都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以上的看法不是绝对的,教学中是否要组织讨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此外,讨论式教学,还要看班级情况、学生基础等因素,有些讨论式教学适合在课堂纪律较好、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强、学生的基础较好且思维比较活跃的班级里开展。如果一个班级的纪律较差或缺乏骨干学生,分组讨论时,讨论活动有可能失去控制或学生无言可发。这样的讨论不仅达不到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的教学目标,而且会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5)实行讨论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需要讨论时才讨论。也就是说,对于讨论事先不要定得太死,有时候可以临时组织讨论,有时候可以取消计划好的讨论。这要看学生有没有需要、讨论能否产生实效。

第二,有不同意见时才讨论。讨论是为了听到不同的声音。教师发现学生对某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或不同的思路的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意见的反差越大,就越容易激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在大家看法相似的情况下组织讨论,很可能不会产生多少新信息,反而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第三,有真问题时才讨论。所谓真问题,指的是学生确实不明白而且想弄明白的问题。真问题还包括教师自己的问题。教师要把自己确实有疑问的地方开诚布公地向学生提出,让学生讨论。

通常情况下,讨论式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式。在讲授式、启发式、导学式、探究式、课题式的教学中,遇到比较集中的问题时,都可以用讨论的方式加以解决。

5.练习式教学

许多教学方式(如探究式、导学式,讨论式、课题式)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但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必须通过练习才能得到答案。除了平日适当地留作业以外,教学一个阶段后,教师要留专门的时间,让学生系统、完整地做练习,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1)练习式教学的一般步骤。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回顾上节课或上一阶段所学知识,并提出练习的任务、目的、要求、意义及方法;接着,教师做示范性辅导,学生做尝试性练习,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和矫正学生的尝试性练习中的错误;然后,学生独立做练习,教师有目的地巡视辅导,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做练习;最后,教师根据巡视辅导过程中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小结。

(2)怎样进行练习式教学。

精选练习题。要上好练习课,首先应设计好练习题,这是上好练习课的基本保证。设计练习题时必须做到目的明确,紧扣课标,重点突出,纵横联系,科学严谨,由浅到深,难易适中,题量适度。其次,练习要多样化,可以设计出诊断性练习、巩固性练习、对比性练习、针对性练习、操作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创造性练习,等等。有时需要综合使用多种功能的练习。

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教给学生做练习的方法,要做必要的示范。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解答。应先要求正确与规范、后要求熟练与速度。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先复习课本内容,实在想不出来再请教同学或老师。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做完练习后进行检查的好习惯。

加强解题速度的训练。提高学生做练习的速度是练习式教学的一大任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力求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采用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切忌长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因为长时间无速度要求,必然使学生养成散漫的习惯。

注意练习结果的信息反馈。教师应及时、客观地评定学生的练习,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帮助学生纠正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并给出改进的方法。

做练习自然是枯燥的,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这种课也不可过多,而且不要连续上,以免学生疲倦,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学生做重复性的无效劳动。

6.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的重心或出发点在于学生,以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教要为学服务,而不是学服从于教。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载体,它适用于大量的学科性的课堂教学,尤其是理科教学。探究式教学和课题式教学有相同之处,都是以问题为载体,但是它们还是有区别的。课题式教学所选择的问题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完成,且大多在课外完成;而探究式教学所选的问题必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目标,且教学一般在课内完成。

探究式教学的一般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式教学总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与基于问题的学习不同的是,这个知识点并非选自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也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而产生的,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进度来确定。一旦确定了这个学习对象后,教师就要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此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2)确定探究问题。

学习对象确定后,为了使探究式学习取得成效,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更好地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是探究性学习是否能取得效果乃至成败的关键。这类问题要由教师提出。

(3)自主(或小组)探究。

探究性教学模式因为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来完成,因此,本环节成为探究性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学生、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信息技术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认知工具。在不同的学科,所使用的认知工具有所差异。人文学科往往可以通过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来达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而在数理学科中可以使用相关学科的仿真软件、实验室、作图工具等。

(4)协作交流。

学生只有在经过了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才可能进入高质量的协作交流阶段。也就是说,协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

(5)总结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

实行探究式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创设良好的探究学习环境。首先要有齐全的教学材料、教学仪器等,而且这些材料要围绕某个知识主题来安排;其次要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要让学生没有压力,能自由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做设想,并以自己的方式检验设想。

第二,要确定恰当的供学生探究的问题和目标。一节课之中,问题不宜过多、过浅或过深;问题的指向性要比较单一,否则只会泛泛而探,探而无效。探究问题可先由学生提出,然后由教师进行选择,也可由教师提出,然后组织学生探讨。此外,探究的形式要体现学科的特点,切不可千篇一律。如语文学科要体现其语言的训练要求,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数学学科要注重数学知识、技能与数学思维训练的统一;自然、科学等学科则要注意从情景(现象)入手,提出问题。

第三,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指导和适时参与。教师切忌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打上自己的思维定式的烙印,而是要千方百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恰当地把握思维的广度、深度,使学生参与的程度更高。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选择有关课题,并做出示范,要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独立进行探究学习的阶段。

第四,不能离开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探究式教学是要改变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途径与方法,要让学生自主地、科学地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学会学习,增长才能。离开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探究式教学,是徒劳而无实效的。

7.课题式教学

课题式教学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崭新的教学方式,多数老师没有使用过,所以,对多数老师来说,实行课题式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只要经过一定的实践,广大老师和家长都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式教学是指教师围绕课程实施中带有普遍性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合作团队,通过理论学习、课例研究、持续跟进等研究行动进行的研究活动。

(1)课题式教学的一般程序。

首先,师生共同确定一个实际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学习生活中的,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如环保问题、资源问题、教育问题、卫生问题、住房问题、贷款问题、交通问题、人口问题、文物保护问题,等等;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解决方案;然后,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力求解决问题;最后,写出论文或报告。

(2)课题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第一,问题性。问题性是课题研究性学习在呈现方式上的重要特点。这些问题有的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有的是教师提出的,一般具有很强的可探究性。第二,探究性。课题式教学是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的。探究是一种有着多个层面的活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联想、分析、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第三,自主性。不论是探究的能力,还是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对于知识的内化也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来生成。第四,合作性。人只要相互合作,彼此帮助,就会在与他人的协作中,实现仅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实现的理想。课题研究式教学,就是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学习内容,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锻炼了沟通与协作的能力。

实施课题式教学,可以有效避免直接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枯燥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能力。课题式教学模式着眼于未来,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的需求,是完成创新能力素质培养的有效手段之一。

8.讲座式教学

讲座式教学法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把一个年级甚至更大范围的学生集中起来上大课、听报告。主讲教师大多是聘请的校外专家、学者等,使学生能听到专家级、大师级的学者讲课,这样做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法国人把这种课叫“权威课”。这有一点儿像课外活动,但它与课外活动有一定的区别,它是被安排在教学计划中定期举行的,而且其内容与教材结合得比较紧密。这种讲课人当然不是能够长期兼课的,所以这种讲座课每学期只能组织一两次,但如果组织得好,讲座课的作用是很大的。

在内容上,讲座式教学法以某一课题为中心,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涉猎其他相关或相似的学科知识,力求“人文科学化”“科学人文化”,文理知识相互融合,以增进中心内容的深度、厚度和广度,整合知识结构,使相关知识重新组合。这样,就把固定的、一成不变的静态教学,变成了可以吞吐自如的动态知识结构。

讲座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一般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本学科的概况,包括学科的基本特点、基本思路、发展趋势等全局性的东西。第二,本学科的难点,即一般教师讲起来有困难或者讲授效果不好的内容。第三,把学生的疑难问题集中起来,请专家答疑。这种讲座不但能教育学生,还能提高教师的水平,一举两得。

(二)怎样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为学习方式服务的,教学方式的选择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全面、综合地考虑,权衡利弊,择善而从。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

教学目标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应不同,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如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采用导学式;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可采用练习式;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采用课题式或探究式。

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

对不同学科或相同学科的不同内容的教学,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对文科教学,可较多地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导学式等;对理科教学,就可以较多地采用课题式、探究式等;对数学的教学与对语文的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应有所区别。

3.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

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等的要求不同,应该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征、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

4.根据教师的特点选择。

教学方式的运用总是要通过教师来实现的。每个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都要考虑到自身的学识、能力、性格及身体素质等诸方面,尽量做到扬长避短,选择最能表现自己的才华、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的教学方式。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具有较好的嗓音、较强的表达能力,那么他就可以多采用讲授式;如果他具有较为深厚的学识和启发引导的能力,那么他就可以多采用启发式和导学式。

5.根据教学条件选择。

教学的物质条件包括学校提供的图书、设备、设施等。超越现有的教学物质条件,选择、运用一种不适当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加重师生的负担,影响教学效果。

6.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只会一两种教学方式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他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方式,至于在实践中具体要用几种教学方式,何时变换教学方式,各种教学方式分别占多大比例等,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总之,教师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选用教学方式。首先,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客观发展进程来选用适合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教学方式的选择要与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吻合;其次,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等灵活地选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