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20世纪70年代至今

国外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20世纪70年代至今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等组织和机构开始重视各国、地区的阅读和出版工作,不断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2001年又发起“世界图书之都”计划。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世界各国图书馆界纷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阅读推广理念愈发根深蒂固。

国外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20世纪70年代至今

尽管图书馆服务与阅读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图书馆界一般不认为阅读推广是一种独立的图书馆服务,而是将它当成图书馆宣传、书目推荐的方法之一,分散而零星地夹杂在各种图书馆借阅服务之中。随着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以下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组织和机构开始重视各国、地区的阅读和出版工作,不断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同时,由于网络和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的不断冲击,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信息中心的位置逐渐下降,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公共信息中心。面对挑战,图书馆开始依托自身资源,主动出击,结合营销等知识和手段,组织各类推广活动,旨在摆脱单一的信息服务形象。至此,阅读推广得到了实质性的快速发展,开始从依附于图书馆宣传、图书馆营销的一种服务方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或图书馆服务体系中一个新的领域。阅读推广逐渐作为图书馆的一种专业化服务,在伴随实践活动不断深入的同时,其理论成果包括核心价值、研究方法、管理与服务也在不断成熟,图书馆阅读推广思想正式形成。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阅读推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世界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推动者。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把1972年定为“国际图书年”,口号为“Book for All”(可译为:“全民读书”或“书为人人”)。1982年,在世界图书大会上,提出“走向阅读社 会——八十年代的目标”(Towards a Reading Society:Targets for the 1980s)项目,制定了实现“阅读社会”的目标。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和埃及文化部长签署了关于发起国际“全民阅读”(Reading for All)项目的备忘录,同年7月24至25日,第一届国际“全民阅读”专门委员会会议举行,发出了“国际社会进一步开展阅读推广努力”,随即得到世界各国积极响应,“全民阅读”理念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传播和认可。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世界读书日),2001年又发起“世界图书之都”计划。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世界各国图书馆界纷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阅读推广理念愈发根深蒂固。

(二)社会各界与阅读推广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图书馆学者、政府及政府官员、民间机构和普通大众,也在积极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并不断加强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

1.学者研究观点

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美国家越来越重视阅读和阅读推广工作,学者们开始专门针对阅读推广进行研究,出版发行了一系列专业研究文献。1975年,理查德·斑伯格(Richard Bamberg)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约,对当时国际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撰写发表文章《推广阅读习惯》(Promoting the Reading Habit)。文中讨论了阅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国际阅读现状、阅读教育、读者的阅读动机、影响读者阅读兴趣的因素和如何培养读者阅读兴趣和习惯等问题,为如今的阅读推广工作与理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7](www.xing528.com)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阅读推广在国外逐渐发展成为普遍的、长期的、有规律的活动。这一时期,不仅欧美发达国家在关注、实施阅读推广,而且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政府和学者们也开始注意和研究阅读推广。先后出版问世了《东南亚图书推广》(Promotion Books in Southeast Asia)、《非洲图书推广和资源共享》(Book Promotion and Sharing of Resources in Africa)和《南非文学推广:八十年代初的多方面调查》(The Promotion of Literacy in South Africa:a Multi–faceted Survey at the Satrt of the Eighties)等专著[8],阅读推广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宣传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图书馆的功能和核心价值,希望通过明确图书馆服务宗旨,明确图书馆在大众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定位。1992年,美国图书馆学家巴克兰德(Michael Buckland)等人在《重新设计图书馆服务》一书中指出:“图书馆首要目的是提供服务,即使人们能够从中获得信息。……图书馆服务有两条根本原则:一是服务的作用是便于文献的获取;二是帮助它所服务的机构完成其使命,或帮助用户实现自己的目的,这是有效的图书馆服务的依据。”[9]文章的核心思想中不仅强调资源对图书馆的重要性,还重视图书馆服务的设计工作,认为在新的技术环境下要重构图书馆的服务体系,要发挥自动化服务的便捷性,要将传统的一对一式直接服务方式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的自助式服务。同时为适应这种变化,需要调整图书馆的服务框架,包括读者支援工作,其中参考服务、读者阅读指导、第三者机构的中介服务与阅读推广工作关系密切的服务将显得尤为重要。1995年,美国学者沃尔特·克劳福特(Walt Crawford)和米切尔·戈曼(Michael Gorman)在其合著的《未来的图书馆:梦想、狂想与现实》(Future Libraries:Dreams、Madness and Reality)提出“图书馆新五定律”(Five New Laws of Librarianship),即图书馆服务于人类文化;掌握各种知识传播方式;明智地采用科学技术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知识的自由存取;尊重过去,开创未来[10]。“新五定律”,再次强调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和以“读者”、“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理念。

2.社会各界工作实践

在美国,联邦政府一贯注重阅读推广促进工作。1987年,前总统里根将当年确定为“读书年”,倡导政府、图书馆、学校等社会各界向中学生推荐优秀读物。1997年,前总统克林顿发起“阅读挑战”运动,以期提高民众阅读率。2002年,前总统小布什颁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eft Behind),宗旨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平和阅读能力。2009年,前总统奥巴马制定全民阅读方案,签署《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强调重视开展阅读提升计划。

英国,政府是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1998年,英国政府提出“打造一个举国皆是读书人的国度”的口号,确定当年9月至次年8月为“读书年”。2003年,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发布报告《未来的框架:新十年的图书馆、学习和信息》(Framework for the Futur :Libraries, Learning and Information in the Next Decade),提出“阅读是所有文化和社会活动的首要任务”,并将“阅读推广和促进非正式学习”作为现代图书馆的首要使命。

德国,非营利性组织和民间机构在全民阅读推广事业中的作用尤为显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成立于1988年的德国促进阅读基金会(Stiftung Lesen)。基金会作为一个常设的全国性文化机构,常年与社会各界积极合作,致力于宣传阅读文化、唤醒阅读意识、树立阅读理念、促进阅读发展,开展诸如德国“阅读起跑线”、全国朗读日、朗读志愿者俱乐部等全民阅读推广项目,深受国民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