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说心语:美国康州教育启示录

师说心语:美国康州教育启示录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1月,受东营市教育局派遣,我随山东省教育厅代表团赴美国康州参加了为期21天的教育培训。美国法律规定,由州一级政府负责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所以教育经费就由州政府和学校所在地的镇政府承担95%左右,教育的决定权和发言权就落在了出钱多的部门。我们看一下美国康州教育的研究结果,他们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是一种综合性的经验,而且有数据表明它们的作用是有大有小的。

师说心语:美国康州教育启示录

2009年1月,受东营市教育局派遣,我随山东省教育厅代表团赴美国康州参加了为期21天的教育培训。期间深入康州2所小学、1所初中和1所高中进行了实地参观、听课、交流,看到了比较真实的美国中小学教育现状,思考颇多,遂感性而作此文。记录所见,思考所闻,目的就是想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学校发展寻找路径和策略。

历时多年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早已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理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和家庭更加关注教育,“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观念也更加深入人心,这绝非课程改革的前几年所能比。今日再现原文,是想把我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如何观察中西方教育、如何寻求教书育人真谛,做一个定格,留一个印记,其表现出来的浅薄和不成熟,难免贻笑大方。

引 子

2008年的最后一天,山东省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暨“齐鲁名师”赴美培训即将成行。在青岛机场附近的山航丹顶鹤酒店,张志勇副厅长给我们送行并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到这次培训学习的意义时,指出我们现行教育在“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非常不明确,尤其是在做法上更是功利性太强,结果是没有培养出孩子们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扭曲。

张厅长给我们讲了一个事例。有一次,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组织了中美中学辩论。其间有一个选择题,让双方在“财富、真理、智慧、美”中挑选一个最重要的事物。美国学生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中国学生除了一个人选择“美”以外,也惊人一致地选择了“财富”。

在这个节目中还有一个题目,就是现场制订对非洲儿童的援助计划。中国学生首先是莫名其妙地进行了才艺表演,最后才草草地说出要在非洲援建希望小学之类的宏观计划。美国学生则注重“食物、饮水、疾病、教育”等问题,并逐一细化,形成了一个较为可行的整体计划。

张厅长要求我们这次培训一定要对美国的社会文化、教育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观有所了解,要用心去学习,不要盲目自大,以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好,其实我们这点“好”是用时间熬出来的。

今天,我们参观了科技馆,看到了美国家长调教任性孩子的全过程。我正在坐着休息,一个小女孩号啕着跑到临近的座椅上埋起头来,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一位中年男子,大概是她的爸爸,坐在小女孩的身边若无其事地四下观望。滨州的宋老师试探着劝说小女孩,可是丝毫不起作用。但是她可能是听到了陌生的语言,竟抬头观望。我和宋老师都笑了,因为小女孩的脸上没有一丝泪痕,她是在干号,典型的任性!做父亲的只是很冷静地在听她说话,一点哄劝的意思也没有。过了一会儿,小女孩的妈妈来了,她仿佛是看见了救星,扑上去趴在妈妈的怀里边哭边拱。做母亲的只顾着和丈夫说话,也不理会小女孩。最终小女孩偃旗息鼓,归于平静。我们把这个过程全看在眼里,作为教育工作者,自然会和我们身边那些溺爱孩子的家长做个比较,觉得真正理智的家长当如是。顺便提及一下美国的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都是免费对外开放的,里面专门为儿童放映科普动画、电影,国家承担着对少年儿童进行科普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我国会迅速赶上或超过美国,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场所一定会趋向公益性。

启示:我们应该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第一代的独生子女多数已经为人父母,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失误较多。一些孩子的任性、自私、怕苦怕累,以及对其缺乏正确的约束,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教育障碍。我们一定要讲个性发展,讲尊重孩子,但绝不意味着当他还是未成年的时候而姑息溺爱,姑息溺爱的后果就是永远得不到孩子对师长的尊重。教育要宽容但不纵容,教育要有爱但不溺爱。约束和理智,是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学会的教育艺术

1月5日,专门负责山东和康州教育合作事务的教育厅官员格丹先生接待了我们,并为我们作了一场报告,详细介绍了康州的教育现状和研究成果。美国法律规定,由州一级政府负责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所以教育经费就由州政府和学校所在地的镇政府承担95%左右,教育的决定权和发言权就落在了出钱多的部门。美国的学校管理是没有统一的集权性的管理,但是现在正在趋向集权,正和中国目前的教育改革的呼声相反,因为中国的专家在大声呼吁要实行个性化的办学而不是硬性的统一。他希望在这个相对运动的进程中,中美教育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合理的交汇点

格丹先生在谈到教育方式时,重点讲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说,美国的教师不是教学生而是在帮助学生学,实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只听不动不叫学习,积极参与才是真正的学习。美国的教师上课都很投入,一天下来有些老师甚至累得都不想动了。美国学校的教室布置都很灵活,就是为了便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上课一定要注意三件事情,即教学目标的设定、学情的了解和保证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

康州教育研究的结果表明,有九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其作用的大小排列如下:(1)让学生学会识别知识异同点;(2)让学生学会概括和做笔记;(3)不断地鼓励学生;(4)保证学生的作业和练习;(5)提供直观性的图像帮助学习;(6)开展合作学习;(7)检测学习目标并反馈;(8)让学生知道答案并不唯一;(9)培养问题意识并开展探究学习。(注:以上是根据翻译整理的笔记,并按照我们的语言习惯进行了补充、修改,可能有曲解的地方)

启示:在教学上我们习惯去寻找个体经验,先相信自己的成功经验,然后去复制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倘若我是从博闻强记中取得了成功,便会要求学生博闻强记;倘若我是从题海战术中熟能生巧,便会要求学生大量练习。我们看一下美国康州教育的研究结果,他们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是一种综合性的经验,而且有数据表明它们的作用是有大有小的。我们读来都不觉得陌生,甚至在教学中也使用过,但要我们讲出其中的奥妙所在,恐怕有些难度。在山东省强力推进规范办学行为后,靠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学生作业量的做法不行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有效的教学迫在眉睫,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必要的科学的教育方式是目前的首要问题。当然,当课程设置和课时计划被严格执行的时候,我们也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容量、难度是不是和学习时间形成一种匹配和谐的关系,否则提高教学效率很难。

1月6日,厄尼斯特先生把我们接到了第17学区。我、聊城水城中学史校长、威海七中袁校长受到了学区学监盖瑞先生、学区中学校长米姆女士的热情接待,不仅有丰盛的晚餐,还有当地教育委员会举办的欢迎仪式,当地电视台也播放了我们即将到访的新闻。随行的翻译是来自台湾的陈小姐。

1月6日晚,大雪纷飞。我们住在一位来自杭州的中国同胞王先生家里。王先生的两个女儿就在17中学读书。夜是静谧的,我们不知道雪要下多久。第二天,电话告知,因雪天路滑,停课一天。我和史校长无事可做,出去顺着坡度较缓的山路走了一会儿,就这一会儿,雨夹雪就把我们淋回来了。王先生和他的两个女儿还在睡觉。我们在各自的房间看书、整理笔记、上网,迷迷糊糊地,就像室外阴沉不明朗的天气一样度过了一天。

1月8日,早晨。我们用过早饭,整装待发,可是又被告知推迟2小时上课,因为路结冰太滑。等厄尼斯特把我们接到学校,市长助理理查德先生、米姆校长、尅特老师早就等候在办公室,所有碰到我们的教师都和我们热情地打招呼。校方列出了以分钟为单位的活动日程,从10:00—下午5:00,除了中间40分钟的午餐,简直是马不停蹄。陪同的翻译是来自台湾的李毓静女士。参观学校布局、进课堂听课、和学生交流,我们是脚不沾地。李翻译是口若悬河,陪同人员轮番上阵,因为每一项活动都有不同的人员陪同,他们是接力式的陪同,不会影响他们的整体工作,只有厄尼斯特坚持到底。

进入学校的第一天,我有如下收获和同事们分享。

1.17中学的每一个教室或者公共场所,到处都有电话,走廊里不远就有一组自动直饮水设备,每一楼层都有教师休息或者饮水、吃点心的房间,每个教室里都配有大的垃圾桶美术、劳动技术、生活技术的工具、用材全部由学校供应,物质极其丰富,每一间教室里和一些公共场所都有较大型号的复印机。我问米姆校长,美国有没有办学条件比17中学差的学校。米姆说,如果把美国的中小学校分成14等级的话,17中学应该排名第4。

2.17中学有六年级到八年级的学生800多人,教师有100人左右。2006年开班,教职工一开始有50人,2008年发展到100人。校长给我看了他们两年来的合影照,这和我们晨阳学校是何等的相似啊。我们在下午4:00—5:00参加了学校的一个特殊教育研讨会,大概有10位特殊教育教师参加,主要是商定特殊教育对象。会后我们聊了一会儿,得知17中学的教师相当累,工作量极大,因为除了校长,每个人每天都要上课(很多课堂都是两人一组,其中一人为特殊教育辅助教师),每天都要召开30分钟的教研组会议,备课和批改作业都是在家中完成。上班时间上午8:00—下午5:00,中午在校用餐不回家,而且仅用40分钟。学生放学时间一般在3点左右,我们没有发现一例拖堂者。其实用不着教师拖堂,学生一到点立马收拾书包走人,根本不理会老师。

3.17中学的课堂秩序很好,尽管学生坐姿随便,上下位自由,但是我们所到班级都很静,学生注意力集中,即使下位去扔垃圾,眼睛也在盯着老师,心无旁骛。所有的发言都是举手,而且经过老师批准后才或站或坐地回答。只是我们不知道美国小学教学秩序如何,下周我们就会领教了。

在走廊里,我们陆续发现了三个男生在不同的地方坐或者趴在地上写作业(走廊地面铺有地毯)。经过翻译询问,竟然是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在补作业。这些学生在那里很镇定,看见我们还笑眯眯地打招呼。哈哈哈,学生的心理素质太棒了。

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老师也有意识地创造机会。比如说让学生帮助板书、移动鼠标、指定发言等,一看就是训练有素。轮流的方式充分地运用到各项教学工作中,既能够保证教学资源(场地、器材、教师)利用最大化,也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当主角。

4.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学校自有一套路子。一般性的错误由任课教师口头批评,但不能因恶小而常为之,超过5次即开始记录在案,这时用蓝色表格。蓝色表格达到三次就会换成红色表格,表示可以送副校长帮助管教了。较重的错误,比如作弊、暴力、吸毒等,直接填写红色表格,送达副校长处。只要是红色表格,一定要请家长到校谈话了。如果副校长觉得问题足够严重,则提交学监并由学监提交教育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开除学生。对学生的惩罚方式一般为停课、停学、开除等。我已经把17中学《学生管理手册》拿到手了,回去让英语老师翻译后交政教处参考。

5.学校对学生管理严而不厉,对学生的坐姿、执笔姿势教师一点都不管,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允许学生上课吃零食。据王先生的女儿讲,学校里只有两位教师允许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吃零食,我就碰到了一位。校长和孩子们的关系很好。翻译说,校长永远唱红脸,副校长唱黑脸,学生们害怕的是副校长和政教处的一位老太太,因为她专门负责看护那些停课的学生在她的办公室里写作业。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美国的学生戴眼镜的相当少,尽管他们一天上7节课,每节课45分钟,读写姿势也不好。我们国内课不比美国学生多多少,还要做眼保健操,为什么小学高年级近视率30%以上、中学60%以上呢?戴眼镜的比比皆是呢?我把问题提给大家讨论,美国的同行感到问题很奇怪,连翻译也感到奇怪,他们认为近视与遗传有关,与学习姿势无多大关系,更不理解中国竟然还有眼保健操。在我的一番解释之后,大家有了一个共识:虽然中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差不多,但是美国学生学习用功度不如中国孩子;美国学生体育运动明显多于中国学生,尽管中国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美国绿色比较多,养眼;中国学生家庭作业明显过多,这恐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6.谈到美国学生的体育运动,我们是大开眼界。今天下午,校长陪同我们观看了一场校际篮球赛,那水平比我们国内成人的业余水平还要高。队员中有高个,也有一米四左右的小个,但是他们篮球基本功好,配合战术好,投球命中率高。第三小节没有比完,最高得分已经到了60分。可惜失败的是东道主17中学,这是我根据第三小节的得分估计的。美国的篮球运动普及得好,但乒乓球就惨了,我随便一挥拍,17中学的副校长、厄尼斯特先生就纷纷败下阵去;在国内仅仅参加过3个礼拜乒乓球训练的王先生的女儿,竟然是学校的乒乓球冠军。美国的同行一谈美国学生的体育运动,全都是高雅和深沉的,比如篮球、曲棍球、高尔夫球、游泳、垒球等。校长邀请我们去打高尔夫球,吓得我们直摇头。

启示:2004年,《读者》上有一篇文章《中美教育20年》,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1979年6月,中国曾派出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访问团写了一份3万字的报告,报告这样叙述了访问团的见闻:“美国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眼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摇去。”

我不知道这篇文章的真实性如何,但现在可以负责地告诉同行们,我所看到的美国康州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绝对不是这样的。在课堂上,教学秩序井然,学生们学习虽然比较轻松但是很认真,学生不能随便离开教室,即使是上厕所,也只能一个一个凭出入牌轮流去,学生也有家庭作业。我带回来的《学生管理手册》已经翻译完毕,单是小学初中的“学生管理”部分,就达26000字之多。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吸纳了很多西方的教育理念,但很多符合教育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却抛弃了,想当然地执行着“自由”“个性”和“尊重”。

今天再说说我遇上的三个志愿者,就是我们所说的义工。

我们在美国碰到的第一个志愿者是刘女士,她来自东北,现在麻省理工学院当教授,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她到康州负责我们和格丹先生交流的翻译工作。格丹先生的报告名词术语很多,我们提出的问题又是比较专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交流是很困难的。刘女士一直微笑着,站立着,把学术交流变成了一场对话。事后我们都评价她的翻译水平高。她从麻省到康州,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路程,都是她丈夫,一位经商的北京人驾车把她送来,一直等到活动结束才离开。因为刘女士出过车祸,自己有心理负担,不敢开车了。这样翻译一件事,麻烦两个人。

第二天等到我们进入康州教师培训中心和三位校长交流的时候,还是刘女士担任翻译。交流大概进行了4个小时,我们和美国的校长都是坐在座位上,但刘女士一直站着,左右逢源,把交流活动融合得恰如其分,最后只是手里多了一瓶水。12点多一点,培训中心的主任不得不打断了交流,因为午饭送来已经好久了。刘女士拿了一个三明治,匆匆上车走了,她解释说1点钟还有一个会议要参加。这位刘女士非常热情,和每一位校长打招呼,说再见。我们说,水平越高的人,修养也更高,全然没有一点架子。

第二位志愿者是来自台湾的陈小姐,家务事很多,但是一有志愿者的活动,她总是积极参加。尽管她的英语水平不是很高(她女儿的评价),但是热情有加。到康州接我们三位的时候,把一些安排讲得非常清楚,好像她就是负责人一样。那天晚上有接待晚餐,还有欢迎仪式,其实等到晚餐结束的时候,天空开始飘雪。欢迎仪式结束的时候,已经晚上9点多了。她把我们所有的问题交代清楚后才驾车离去,让我们非常感动。

第二天,陈小姐因为家务紧急没有来,接替她的是同样来自台湾的李女士,她的英文名字叫尤金尼。尽管她是第一次到17中学,而且是驾车50多分钟,有70公里的行程,但好像和校长、老师都很熟悉。后来才知道,这些志愿者都很和蔼,注意记住每一位见面的人,很会消除陌生感,产生亲切感。一天下来,我们三位累得两股战战,背地里一个劲儿地说累。但这位已经退休的李女士,照样神采奕奕,丝毫看不出半点疲倦。我表扬她体力好,她也只是微笑着说:“还是你们体力好。”我们来回都有车接送,和李女士相比工作时间一样长,但工作强度还是人家翻译大,因为我们只说一遍,她要说两遍,还要表达准确清楚,沟通明白,脑力耗费特别大。李女士自己来回驾车接近两个小时,况且人家是一个退休的女性。不管从哪个方面,我们真是自叹不如!

回来的路上,我和史校长谈起这三位志愿者,分析她们为什么无偿、自愿地投入到这些工作中来,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精力、体力、财力。我们觉得这就是一个人格魅力上升的体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富裕的体现。这些人豁然大度,修炼自己,帮助他人,无私奉献,在他们眼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对谁都热情帮助,态度和蔼,是精神的力量使她们不知疲倦地工作,最终她们得到的就是精神享受,心理满足。谢谢这三位志愿者!

启示:2006年,我初到晨阳学校就提出了在中学生和教师中开展“做义工”的活动,并且把它当作学生和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2007年,学校成立“义工团”,开展了一些活动。今年我们准备把“义工”活动从校内拓展到校外,从学生教师拓展到学生家长。从我国传统的“积德行善、补路修桥”到西方的“志愿者、义工”,这些都应该视为社会文明的体现。我认为,“义工”活动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的教育,确切地说是了解17中学的教育,我们今天和学生家长,即王先生的太太,进行了一次长谈。王太太是大连人,在上海读的大学,应该说她的思想观念里还有中国应试教育的痕迹,我把这个因素充分考虑进去了。但是王先生和王太太均为高学历,接受新事物快,思维活跃,况且来美国已经多年,孩子一直在美国上学,对一些事情的辨析能力还是有的。(www.xing528.com)

我们的话题还是从学生近视率上切入,王太太很快就表达了对美国现行教育方式的不满,也对中国教育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说,中国的教育应该继续抓住关注教学质量这个根本,这是中国的优势,然后在学生能力发展上下点功夫,对一些过分的东西适当做一下调整。比如说数学学科,不要把内容搞得太深,缩减一些课时,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多参加一些活动。她说她来美国之前不了解美国学生的体育运动,等到她送女儿参加游泳时,才知道美国的体育运动才是群众性的体育运动。我们把山东省实行规范办学行为的事情讲给她听,她对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表示支持。

谈到美国的教育,王太太对布什政府提出的“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Leave no body behind)”提出了批评。现在有好几个州都在反映这个问题。因为布什政府的这个政策,虽然照顾了一些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让他们跟班就读,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但是把一部分正常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给忽略了,用新的不公平代替了原来的不公平。凡事不能走极端,因为几个包括智力缺陷在内的特殊学生,把教师的精力占用了,结果收效并不大。而那些正常学生因此大受损失,应该挖掘的潜能得不到挖掘。两种损失孰大,学校和家长都很清楚,但因为这是法律,学校无能为力,家长颇有微词。家长认为应该建立专门的特殊学校,不要让那些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随班就读,否则互相受影响,两败俱伤。有些家长看到特殊学生在学校受到特殊照顾,也故意向学校申请把自己的孩子变成特殊教育的对象,这时候就全然不顾学生的自尊心是否会受到伤害了。

关于美国学校对学生成绩是否公布,王太太说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因为她的两个小孩都在中学,所以对中学的情况比较熟悉。美国的中学不会公布所有学生的成绩,但会公布考试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名单,然后发奖。高中一定要把好学生进行排名,但考得差的是不会出现在排名榜上的。像美国的著名大学,如哈佛、耶鲁之类,还是在录取学生时先看分数,然后根据其他条件录取,特别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像国内大学的特招生现象是不存在的。

美国现行教育方式的主要问题在于课堂教学内容少,效率不高,甚至有的教师到学期末竟然完不成教学任务,校方也不是太在意这些事情。教师对于自己的学科教学有较大自主权,上课的随意性比较大,教学质量难有保证。安全是美国学校的第一要务,家长对学校要求比较苛刻,学校害怕家长诉讼而迁就学生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美国学校的课堂一般是散乱的。而中国的教育方式过于严肃,以传授为主,但教学质量有保证。在美国的学校里,如果你仅仅是学习好,很有可能要被嘲笑为“书呆子”,所以这些学生不像国内学习好的学生那么自信。但是等到考高中的时候,那帮嘲笑别人的人方恨读书晚,才知道成绩的重要性。其实美国那些孩子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家长还是赞同学校要关注教学成绩的,希望老师适当多布置一点作业,只有那些文化水平低的家长才会到学校去责问老师为什么布置如此多的作业。有一些学校也趁机打出提高教学质量的牌子,以此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和其他利益。

我们在17中学看到学校确实重视那些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一月开一次例会。我们所列席的那个会,光是参加会议的特殊教育教师就有10名之多。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也遇见过几名智力缺陷和患有自闭症的学生。我们应该知道,智力缺陷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他将来的发展以及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是不可能和正常学生同日而语的。从人性关怀上讲,布什政府的方针没有错(Political correct,政治上正确),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采取随班就读的方式,确实会互相影响学习效果,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曾经在教育上提倡的一句口号:“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真是和布什政府的“Leave no body behind”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管当初提出这个口号的人如何解读,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对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了一种影响和伤害,学生因此而飘飘然,教师因此而愤愤然,而各级教育业务和行政领导也有了推脱责任对象。凡是不尊重规律,不顾及客观事实的行为,都是不负责任和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行为。

最后,王太太向我们介绍了在美国的日本补习学校推广的“KUMON”教学法,就是自己首先观察和分析例题,然后去做练习题,有计算,有阅读。这些练习题都是分阶梯等级的,教师要根据学情来确定你应该在哪一个等级。

王太太分析得颇有道理,令我和史校长受益匪浅。关于教育,家长应该有相当的发言权。比如说学校不公布学生成绩,是否争取了大多数家长的意见等。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多一些理智,少一些跟风,尽管不敢保证必定有多少效果,但我想稳扎稳打的结局还是没有问题的。

启示:教育是需要见仁见智的,不同的意见可以代表不同的需求,但是我们应该从中抽出有共性的或者有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参观的学区,每所学校同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组织数学竞赛、家长可以查阅学生成绩、部分家长会让孩子参加补习班等。尽管王太太是美籍华人,受到中国教育的影响比较大,但是毕竟在美国生活20年了,她也应该有了基于美国现实的教育子女的观念。我们要承认孩子在学校是以学习为主,以学习前人科学的间接经验为主。只有先把这个基础打牢了,然后才有创造和创新的基础和动力。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当需要培养能力的时候而忽略了基础,就如一个人在婴幼儿时期需要喂养,稍稍长大后学着自己吃,然后才可以自己做饭一样。

按照培训的进程,我们今天到了BURR小学。这是一所开班于20世纪70年代的学校,较为陈旧的房舍表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校长劳森是一位非常帅气的小伙子,也是这所学校除了清洁工以外的唯一的男性。早上8:00,我们观摩了校长主持的一次干预会,主要是讨论关于教师提出的把一位学生定为特殊教育对象的问题。参加会议的有教师,有心理医生,有语言专家,但最终结果是没有采纳那位教师的申请,决定观察一个月后再议再决。

9:00,我们在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学前班。学前班的小朋友大多是有智力或者其他问题的孩子,一般在3~4岁。一个班十几个孩子,却有三位教师在教室里上课,所谓的上课就是分组陪学生进行讲故事、拼图、做游戏等活动,甚至包括吃东西。教室外的走廊里,整齐地挂着衣服和书包。校长介绍说,学前班的小朋友每天一到校,就要学习照顾自己的东西,比如整理书包和衣服等。家长也会把孩子的一些特殊情况写在卡片上放在书包里,让老师看到。学生的习惯真的是在从小抓起。

说起习惯,BURR小学所做的很值得我们借鉴。先说安静,在礼堂,在餐厅,确实能听到一些嘈杂,但绝不是令人讨厌的喧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般会小声数“4、3、2、1”。一听到“1”,学生立马静下来,和我们在班上喊“1、2、3”,学生再喊“坐端正”一样。但是我们双方老师的声音不一样大,我们是大声,人家则是嘘声。下课了,教师需要把学生带到另一间教室里,先让学生在教室里把队伍排成两队小声唱歌,老师也在小声唱。一唱完,嘴巴一闭,鸦雀无声地出门了。在走廊里,学生基本是排队走,声音几乎没有(走廊、教室全铺有地毯)。

教室里上课的时候,那才叫“活而不乱”。大部分教学活动都是分组,老师巡逻,时不时地参与到某一个学习小组中。没有尖叫,没有争吵,只有一节课,很像我们的课堂,教师在黑板前讲,不时地提问一下学生。我看到这节课,觉得很熟悉、很亲切。

讲完了“安静”,再说“书写”。如上所述,我们觉得美国的小学教学既然连秩序都无所谓了,成绩也不要,书写大概就更不值一谈了吧。出乎我意料的是,在每一间教室里,几乎都有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的书写规范,用红笔在四线三格里把笔顺都标注出来,张贴在黑板上方或者其他显眼的地方。暂不管学生书写水平到底如何,单看他们的教学管理理念,一是出乎我们的想象,二是遵从了教学的原则。尽管除了汉字以外,其他文字几乎没有书法(书道),但是要求书写认真、书写流畅、书写规范总没有错误吧。

在校长办公室,我向他提出了一个如何管理学生的问题。他给我拿来了学区统一印制的《小学生日常规范手册》,也拿来了两张表格,一红一黄。红的是在学生犯了较严重错误时通知家长的,黄的则是学生向校长报喜的。每当学生做了一件自以为很棒的事情或者很好的事情,自己认为有必要向校长推介自己,就填一张黄色的表格,实际是给校长写一封信,说校长先生,我想让你知道我做了一件如何值得称赞的事情等等。校长收到学生的自荐信后,如果属实,也会亲自打电话告诉家长,共同分享孩子的成功和快乐。同时,学校也有一种类似奖状的荣誉证,如果哪个孩子在某个方面有突出表现,则会得到一张这样的证书。

另外,很多班级都制定了自己的班规,内容不多,但非常实用。在一年级的某一个班,我让翻译给我说一下这个班的班规,大概就是当别人讲话的时候不能插嘴,眼睛要看着面前这个讲话的人,手要放在腿上等意思。在这个班我们还看到了一个课前班会的内容。学生到教室后,集合在一块演示板前,老师讲一下今天要关注的事项,学生则要谈谈感想和收获,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伴打打招呼,或握手,或拥抱,或微笑,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促进班级和谐的重要方式。

最后再谈一节数学课。上课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授课内容是认识100以内的数。她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有的玩数字跳棋,有的在数数,有的在讨论,动嘴的、动手的、看的、听的、想的,各种方式都有。教室里到处张贴着从一到几百的数列,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非常茂密的数的认识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在耳濡目染中加深了学习印象,巩固了学习效果。

启示:天下的教育都是一样的,凡是有教育的地方都能映射出一种规律,比如说学习环境需要安静、治学思想需要严谨、管理方法需要严肃、学习过程需要兴趣,等等。美国教育也需如此。

本周,我们的房东王先生组织了一次家庭聚会。聚会的地点放在了来自上海的钟先生家,参加晚会的有王先生、钟先生、高先生三家和我们三位山东校长。远在他乡,大家讲着熟悉的话语,品尝着熟悉的中国菜,仿佛是在济南或者东营,心里很是高兴。以上介绍的诸位都是20世纪90年代初或者之前来美国的,主要途径是读博士。

这些人的高学历和学生家长的身份,注定了他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熟悉,也有洞察教育的能力和机会。在餐桌上,我们交流了如下话题,因内容杂乱,不好一一分清,只好一一罗列。

第一,美国中小学家长会的程序及内容和我们所做的差不多,只是家长随时可以通过学校网站看到孩子在校课堂、作业、考试、活动等的情况,考试成绩也公布在上面,能很全面地了解孩子的一些情况。当然要有个人密码,否则是看不到的。如有疑问,随时可以到校找相关老师和校长交流。

第二,在美国,比较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有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等国的亚裔,还有犹太人。美国人当中有一部分家长和中国人持一样的观点,所以这些人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好。但是,因为价值观念不一样,所以重视的方面也不一样,有相当多的美国人不认为学习成绩好将来的生活就一定好,抱怨作业过多或者过少的大部分都是美国人。

第三,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综合能力。我们一般认为学好了文化课就能代表一切,学习好就意味着什么都好,对做人、对孩子生存能力的要求偏低。美国人认为孩子的领导能力很重要,年级越高,这种意识越强。他们不会指定一个班干部,一定是选举,每个人都要求有锻炼的机会,所以通常是轮流“执政”。各有所长是他们的行动指导理论。

第四,美国孩子考大学的时候,不仅要看考试成绩,也要看高中学段的成绩排名,还要有任课教师的推荐信,是否担任过班干部,是否从事过社区义工等。在这些环节的操作过程中,诚信是很重要的保证。如果没有了诚信,整个结果就变成了不公平。

第五,美国学生做义工的主要形式有到老年公寓去慰问演出、到医院去帮助护理做点杂务、组织各种募捐、到展览馆去帮助打扫卫生、当导游、帮助检票、到公园里清除灌木、帮助竞选者拉票,等等。一般高中学生一学年要做满40小时的义工。因为美国各个州的规定不一样,所以义工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是做义工是对学生的普遍要求。

第六,在美国,不允许学生“talk back”(回嘴)是一个基本习惯要求,这是涉及尊重和维护威信的原则问题。在我们看到的课堂上,学生相对来说多彬彬有礼,很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极少有插话现象。每当别人要发言而周围有少许的低语时,也会有人“嘘”一声,立刻一片安静。至于回嘴,我们没有碰上。我们知道,当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的时候,就会挑战家长和老师的权威,试探着回嘴,一旦家长和老师不当回事,孩子和学生就会得寸进尺。至于有些溺爱的家庭,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回嘴的坏习惯,让人觉得真是缺少教养。

第七,说到体罚,中国和美国都不允许,这是对孩子人格尊重和保护的底线。在美国的学校里是允许罚站的,美国老师让学生罚站,但是罚的不是站,而是把他隔离出来,罚他不能参与他喜欢的活动。所以美国学生一般在校内很少受到罚站的惩罚。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对学生的惩戒是有很大学问的,绝不是一打一罚了之,也不是简单地禁止了之。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如何惩罚,我们缺少具体的操作制度,不妨参考一下美国的学生管理手册中的内容。

第八,我们在交谈的时候,还在不停地做记录,很令同胞们感动。他们说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者,我们说就把这次聚餐当成一次家访吧。钟先生说,现在美国实际上是在走下坡路,他们目空一切,不愿去学习别人的长处,而我们的祖国正在上升,大家在勤勤恳恳地工作。只是因为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国情不一样,所以造成了教育上的区别,但各有所长,应该互补才是。王先生说,到美国来学习不要像海绵,干净的水,污染的水,统统都吸就不行了,其实美国的教育有些地方我们也看不惯,比如说教材太浅,教师水平也是个问题。没有别的办法,我们把孩子又送到“KUMON”去补习,要不然孩子在公立学校吃不饱的。其他的同胞都点头称是。

启示:我的这部分收获都是家长们给的,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学生家长对教育的熟悉、了解和关注程度。我想教育不仅仅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事情,也是社会和家庭的事情。得不到社会和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教育只能变得单薄、机械和无力,最终贻害的还是社会和家庭。

1月14日和15日,我们考察的是一所高中。在全校师生欢迎我们的集会上,当地的政府官员和校长都有致辞,学生给我们表演了器乐和声乐节目,整个会场气氛热烈而有序。

校长查理是一个很开朗的老头,在他的办公室里悬挂着2008年毕业生送给他的画像,内容竟然是悬赏2008美元“通缉”查理校长。校长解释说这是学生给他的爱,因为是他4年来领导有方,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学生毕业率和升学率都很高,大专以上录取率达到90%。查理说:“在管理学生上我努力寻求一种爱和权威的平衡。学校决策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利益而不是教师的利益。”查理介绍说,在这所高中里,以分管学生操行的副校长为主组建了专门帮助学生的团队组织,如果发现哪个学生有异常表现或者遇上了困难,帮助就会悄然而至。每个礼拜都会有专门针对学生需要帮助的例会。学校有85%以上的学生分别参加了20多个不同的俱乐部。查理校长说他们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参加多一点的活动,学习成绩会更好一些。学校也会有专门培训学生干部的工作安排。在美国,学生的领导和组织能力是相当受重视的。

分管学生操行的副校长是一位极其矮小的女士,负责教育管理的盖瑞先生说她是一位“会让所有学生发抖的人”。这位副校长介绍说,学校对高中学生的管束是比较严的,不会容忍学生小错不断,小错过多同样会受到处分,从口头警告到停课甚至开除。如果家庭导致孩子学习或者品行受到影响,学校会通知社会局的工作人员去告诫家长,必要时学校也会报警。当我们问及高中学生的早恋、校园暴力、吸毒和持枪等问题时,副校长解释说,他们学校没有这些现象,但前几年曾经发生过学生吸毒的事件。但这些现象不是普遍现象,只是偶尔发生而已。对学生发生早恋,学校会去提醒学生不要这样做,但不会去粗暴干涉。至于未婚妈妈,有的学校也有,但学校会设有未婚妈妈哺乳室,帮助这些学生尽可能完成学业而不至于离开学校。如果学生发生暴力和持枪行为,那学校就会把它看成是很严重的事件,处分是严厉的,后果也是学生不敢想象的,所以学生一般不敢这样做,平时除了体育课,连轻微的肢体碰撞也是很忌讳的。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陪同我们听了一节语文课和一节化学课。那节语文课是一堂作文指导课,老师发给学生两篇风格不同但都是满分的好作文,让学生明白尽管文体不同、内容不同,为什么都得到了肯定,都会得到6分。学生一般是在老师引导下,从范文中找到自己认为精彩的地方,读一读,然后和附近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在这节课上表现得比较沉默,举手要求回答问题的极少,老师没有办法,只好点名读,要不然就在那里喋喋不休,课堂比较沉闷。而在化学课上,因为是动手操作,课堂气氛就比较轻松舒缓。18个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自己去称量化学试验药品,自己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自己去记录试验过程,老师在不断地巡回指导。学生们在实验室里都穿着围裙,戴着目镜,安全保护措施相当好。副校长介绍这位化学老师说,他是全国有名的好老师。我问这个老师好在哪里,副校长说化学老师会讲课。我接着追问只是会讲课能算好老师吗?副校长又解释说化学老师很会打比方,学生比较容易懂。我这才明白这位化学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深入浅出”。在平时我也会经常说,聪明的老师能做到“深入浅出”,一般的老师能做到“深入深出”,拙笨的老师就会“浅入深出”,越讲越讲不明白,以其昭昭,使人昏昏。

在校长的陪同下,我们考察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和使用情况。这所高中各类教室齐全,功能完善,器材配备充足,使用状况良好。有三个不同的劳技教室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是没有学生的维修教室,里面布置了汽车修理的各种机械,一个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剪草机放在维修操作台前,两辆破旧的汽车被“开膛破肚”。校长说,这些用来上维修课的实验品都是从废旧回收站拿来的。在木工教室,我们看到了五花八门的木工用具和机械,以及大量的成品和半成品。美国树林多,木材也多,即使不用买,单是从树林里捡也会用不完。学生正在上课的是家政课教室,基本上像一家餐厅的操作间,各种厨房设备都有,只要对烹饪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来这里上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作一个菜,教师评判并记分,这个计分就是该生这门课的成绩。我们应邀品尝学生作品,因为我们对西餐不了解也不感兴趣,说不出到底怎么样,只是硬着头皮一个劲地说好吃,说得学生和老师眉开眼笑。

我们提出了参加此类活动的学生安全问题,老师说,学校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因此加入了校方责任险,另外活动前有安全教育,告诉孩子违章操作的后果,再就是把各类器材安全保护提前做好,手套、护目镜等工具一应俱全,基本上没有出现安全事故。

启示:美国的学校教育做得很细致,真正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学校对学生关注不仅表现在学业教授上,还包括帮助、关爱、保护。正如查理校长所说的:“在管理学生上努力寻求一种爱和权威的平衡,学校决策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利益而不是教师的利益。”为此,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投入的背后,是政府和社区的强力支持。校长没有把所有的责任都自己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