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化陶瓷工艺美术:茶饮文化与特色审美

德化陶瓷工艺美术:茶饮文化与特色审美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就是德化陶瓷工艺美术夹缝中的茶饮文化,也是茶饮文化活动中的陶瓷文化。在经过对陶瓷工艺美术品赏与茶饮文化的深刻调查中,经营主体发现了一个集茶饮文化与陶瓷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品牌,即“观艺”,解释为:“观”就是“铁观音”茶叶的“观”,而“艺”既带有茶艺的文化语义,又带有陶瓷工艺美术审美的文化语义。

德化陶瓷工艺美术:茶饮文化与特色审美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征服自然与改造自身过程中对自然的感悟,与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它所包含的意义既深邃,又浅显易懂。造物是改造自然的人类创造的伟大壮举,从自然中摄取物质进行改造以充实自身,并使自身得到强身健体的功效,更是人类自然属性的体现。从陶瓷造物与人们发现茶而改造饮用的整个进程看来,似乎陶瓷文明与茶饮文化是同步进行的,有极大可能茶饮文化的源流更加久远,不论这样的推断是否适合事物发展的实际,但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脚步就是这样的,它以或缓慢的形式发展,或以跳跃的方式激进,但总是既充满扑朔迷离的、令人捉摸不透的浪漫色彩,又充满着现实主义的奋斗历程及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寓意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已经用最大的努力发展了陶瓷生产和利用的范畴,乃至形成浩瀚的文化天地,这里既有丰富的生产实践及其理论总结,又有可圈可点的理论巨著。同样地,人们在品尝茶的清香之余会感慨万千,会心情激荡,也会用简短的语言倾诉心中的块垒,然而,就没有从理论上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尤其没有形成以茶饮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泛文化体系。

为此,这里,仅仅企图借研究陶瓷工艺美术之机会,并借用它的一条缝隙来梳理一下茶饮文化内容,旨在抛砖引玉渴望有更多的对于陶瓷文化与茶饮文化关系研究的理论佳作呈现,以解开中华民族文明巨流中的条条溪流,以及所属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中华民族在饮茶文化上是最具有话语权的民族,中国是茶的发祥地,也可以说,是茶文化故乡,即“母国”,是茶饮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度。在遥远的人类进化的节点上便拉开了茶饮文化的帷幕,有人说,“茶香幽远千年史,茗色不减万古情”,这正是中华民族在茶饮文化中不断开拓及所获得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写照。

茶文化是民俗文化,是小文化,但是,具有大集成的文化意义,涓涓小溪,汇成江海,茶文化就是由涓涓小溪汇集而成的大文化。从茶的发现、发明谈起,茶文化是人类自然主义的写真。远在三皇五帝时期,茶就开始孕育了。在远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即“中国古代有一位神农氏,立誓尝遍百草,用来制药,以解除百姓疾病之苦,因此,数次中毒,但他都凭借丰富的自救经验而死里逃生。”[12]众所周知,这仅仅是有关茶文化的美丽传说。但是,这并不否认人们对茶文化的喜爱,乃至崇拜之情。无论怎样,茶文化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事实,足以证明,中华民族是茶文化当之无愧的首选民族。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茶文化的兴成,就是在中华民族有耐心地从跬步积累而形成的千里之程。这应该从两个主要方面来加以理解,一是茶的发现、发明以及利用说起;二是从茶饮文化的器具说起。前文提起,茶是从“神农尝百草”起源的,从瓷开始了茶文化的发现与积累过程。人们虽然很难从一种茶的发现、发明,以及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中来梳理出某类茶文化的成熟,但是,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中来研究茶文化的发展规律,仍然可以领略茶文化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与语义深刻的。这大概是发现与利用茶文化发展人类文明的重要方式及其方法之一。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木本植物,在中国,早先是生长在南方山区的一种树木,后来不断传播,也传播到了中原地区。”由此可见,茶文化是发源于山区的属于自然原生态的文化类型。随后,在茶作为物质媒介传播中逐渐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农业作物而已,这也是中国农业社会对全人类文明所做出的贡献之一。也正是因为种种农业种植的缘故,茶在中国的种类是异常丰富的,为了识别与利用茶,人们将茶叶分成若干个类型。涉及茶的划分,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它涉及历史与现实,也涉及茶的生产与消费,还涉及人们对茶的喜好与饮茶的习俗等问题,所以,茶在部分方面是极其复杂的。“在中国漫长的茶叶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茶人创造了各种各类的茶,在长期的封建制度下又出现了各种‘贡茶’,加上我国茶区分布很广,茶树品种繁多,制茶技术不断革新,于是,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就茶叶品茗而言,从古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规范化的茶叶分类方法。”[13]因此,在本文中,不对茶叶的品茗进行划分。

在此,出于研究需要,仅仅对流行于福建省区的个别名茶进行分析与研究,其目的就是为了配合陶瓷工艺美术文化的研究。

在东南沿海的福建地区流行的重要名茶,有武夷山大红袍、安溪的铁观音尤溪的正山小中等,均是因地域自然因素原因形成的茶叶品茗,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品质,然而,不论怎样,这些茗茶均采用“功夫茶”的方式进行品尝,品赏其自然风味和人文意蕴。故此,在德化陶瓷生产制作中,很早便与茶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事实上,在德化陶瓷产区,茶文化也是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德化陶瓷生产与营销中,人们评判陶瓷生产与经营的利润的时候,往往是根据陶瓷产品的利润来衡量的,并且,针对陶瓷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很大一部分产品是茶饮器皿的设计与生产。换言之,德化陶瓷产区的主流文化是围绕陶瓷生产而展开的茶饮文化,是陶瓷生产为饮茶服务的营销文化。这也同样体现在茶具销售方面,一方面,营销陶瓷产品的同时,可以促进茶叶的销售;反过来,在销售茶叶的同时,也可以促进陶瓷产品的贸易。因此,可以这样说,在德化陶瓷产区,陶瓷文化和茶饮文化的关系十分紧密。在该陶瓷产区内,人们往往熟悉陶瓷产品与茶饮活动的紧密关系,还常常谙熟茶饮活动与陶瓷产品设计及生产的关系。这就是德化陶瓷工艺美术夹缝中的茶饮文化,也是茶饮文化活动中的陶瓷文化。事实上,这不仅在二者之间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也形成了茶饮文化与陶瓷文化紧密结合的文化环境

在德化的茶饮文化中,尤其是茶叶经销中携带了相当质量的陶瓷文化设计、生产及营销意识,人们或者直接将茶叶的销售与陶瓷产品的销售结合起来,或直接为茶叶的销售而自行设计陶瓷茶具。当然,在这样的茶文化中,茶叶仍然是商业文化活动的主要媒介,或称为主体媒介。在经过对陶瓷工艺美术品赏与茶饮文化的深刻调查中,经营主体发现了一个集茶饮文化与陶瓷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品牌,即“观艺”,解释为:“观”就是“铁观音”茶叶的“观”,而“艺”既带有茶艺的文化语义,又带有陶瓷工艺美术审美的文化语义。因此,“观艺”是一个由陶瓷文化和茶饮文化叠加,或是紧密结合的文化品牌。

“观艺”,作为茶饮文化在营销中的一个文化品牌,是由福建安溪人苏小艺注册的有关茶叶营销的商标。苏小艺原籍福建省安溪县,从小就接触茶文化,是地地道道的茶农的后代,又因为长期以来受到闽南海陆文化的洗礼,2003年毕业于德化陶瓷职业中专学校,之后,便接过父亲经销茶叶生意的接力棒。因此,“观艺”的前奏是由父辈留下的茶叶销售生意营销事业。由于长期以来,茶叶生意在德化陶瓷产区运作,并直接受到陶瓷文化与茶饮文化叠加的环境的影响,于是,一个结合茶饮文化与陶瓷文化一体化的商业文化术语,即商标诞生了。尽管“观艺”刚刚注册,它的营销仍然处在方兴未艾的初始阶段,可是,这种文化创意,是值得注视的文化现象。

首先,从中国茶饮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考察,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早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并具有神秘感与人文精神及其情怀的伟大的文化品牌。从自然中而来的茶叶及其功能,是多方面文化因素的综合。早在远古时代,“神农尝百草”伊始,就力争将对茶叶的食饮看作是能够包治百病的良药。于是,有关茶饮文化的起源,有人认为,茶饮“起源于神农”或“起源于秦汉”,等等,更有一种最为可靠的说法,就是“茶起源于唐代”,它的立论根据,就是在唐代还没有出现有关“茶”这个字,而出现茶字最早是在陆羽所著述的《茶经》一书中。因为“唐代以前没有‘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才把‘荼’减去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14]有关饮茶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但是,不论怎样,均说明在中国有关茶文化的历史是十分久远的。正因为如此,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茶文化才于历史长河的沉淀中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www.xing528.com)

“茶,敬茶,敬香茶”,这是有关苏东坡拜访寺庙和尚的一个经历,从和尚对苏东坡态度的急速转变,不仅看出和尚的待客之道,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茶饮文化中蕴含着浓重的“礼”文化。有关饮茶中蓄积“礼”文化的记载,远者从东汉三国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到了唐代达到一个里程碑的水准。在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中,又不乏将茶文化弄成了烦琐与奢靡的文化追求,例如,宋代盛行的“斗茶”之风。所谓“斗茶”,简言之,就是盛行于宋代的,以竞技并企图夺魁的形式展开的茶饮文化活动。宋代,“斗茶对于用料、器具及烹茶方法都有严格要求,以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程度、茶盏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没有水的痕迹来衡量斗茶的效果”。[15]这样,势必将一种普通的茶饮文化搞成了具有奢靡之风气。尽管斗茶文化中存在着消极的文化因素,但是,还是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多彩。例如,人们在相互邀请中进行品茶,并在品茶过程中交流,或谈论天下大事,或作诗绘画,等等,均将茶文化丰富起来。总之,在中华民族的茶饮文化中,丰富多彩的饮茶形式与深邃的文化蕴意是不言而喻的。

故此,重整茶饮文化与打造现代茶文化的品牌,离不开深刻与广泛研究及挖掘传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其次,有关茶饮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以“品牌”的形式出现,并将传统和现代商业理念灌注在其中,以此增加茶饮文化的厚重感。不论是在商品经济时代,还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时代,商业信誉是文化运作极其重要的“杠杆”,它是商业文化运作的最低、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茶饮文化中,最原始的文化因素就已经包含商业文化因素了。能够证明茶文化的商业化开端,就是远在唐代,茶税就出现了。茶税,是政府强制性地摊派给茶叶生产与营销主体的税收。“两宋时期,茶叶生产飞速发展,‘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胜其极’。”这是对茶叶制作工艺的严格要求的结语。事实上,茶叶的品质就是由它精妙绝伦的采摘与工艺制作决定的。当然,这也成为茶叶,乃至茶文化品牌的一般性规则。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茶文化的“品牌”塑造,很大程度上是产品质量的打造。

从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角度研究与分析,决定商品价值的要素,首要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其次是商品的价值。然而,在现代茶营销中,出现了一种极其浪费的现象,不论是材料之摄取,还是做工之考究,乃至程序之烦琐,均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既浪费了材料,又消耗了人力资源,甚至,茶饮活动结束后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是不可小觑的。这绝不是塑造茶文化品牌的宗旨和行为。简单地讲,对于茶叶的包装,一般采取便于储藏与运输,就足够了。而茶叶的品牌,最为关键的字眼,应该是茶叶的质量,即品质,这才是茶饮文化离不开的文化内涵的核心。

因此,正确认识茶文化的核心内容,从中摄取必需的文化经济价值,进而为打造文化品牌服务,才是有利于社会文化发展的正确之举。

再次,一个具有现代文化语义的文化品牌,实际上,不论是纯粹的现代工业产品,还是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工艺美术产品,乃至纯粹的农业产品等,均需要一个具有现代企业性质的文化品牌。作为茶文化的物质媒介——茶叶,是茶文化的物质基础,它既是农业文化的核心,又是农产品深加工文化的核心。从农业生产的角度看,它应该立足于无害农业耕作,最为根本的要求,就是绿色农业。作为加工业而言,它应该采取工序相对简单,并且需要保持农产品的原汁原味。这些文化因素,才是茶饮文化的立足点,也是茶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

因此,从现代全方位的角度看,茶文化品牌是建立在绿色农业基础上的,并保持后工业社会生产理念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紧密结合的产品。

最后,文化的多元性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其趋势,需要建立一个以茶叶为媒介的,集其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在内的巨大的文化群落,并凝聚多方文化因素,形成一个包括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具有物质优良品质的商品媒介,成为商业运作的一种品格,这是茶饮文化商业运作,并成为产业化的战略思路。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产业文化品牌,任何文化都是综合文化因素的凝聚,也都是以技术含量高、品质优良、讲求信誉与服务到消费者的文化产品。茶文化尽管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是,仍然需要高技术含量的文化内涵做支撑,并且,必须在综合文化因素有机结合的状况下,形成文化的一种精神实质。

事实上,随着农业和园艺业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与由于种植品种的研发及其引发的种植区域的扩大,茶的种类及品质在变化中失去了自然主义的原汁原味,反而裹挟了现代科技的基因,这些茶类品种对于人的健康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在茶的加工制作过程中,由于生产商过分强调茶的所谓的品味,也使茶香具有人工造化的因素,直至影响到茶文化的古典性质。总之,在现代市场文化背景下,由于种种原因,将原本属于自然主义性质的茶文化渲染得扑朔迷离,失去了应有的有机价值。为此,人们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十分渴盼茶文化回归到自然主义的起点上运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