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明帝国正统景泰帝全2册

大明帝国正统景泰帝全2册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我们讲述了大明在与漠北蒙古尤其是瓦剌之间展开朝贡贸易过程中所承受的诸多之痛。这正是中国历代正统王朝所竭力追求的理想格局。在与正统朝廷的朝贡贸易过程中,有两个经常护送朝贡使团回瓦剌的大明正使引起了瓦剌太师也先的注意,他们就是明代历史上为人所熟知的马云、马青。也先当然要恼火,堂堂大明派出来的使臣答应和亲,答应给我美女的,可美女在哪儿?

大明帝国正统景泰帝全2册

以上我们讲述了大明在与漠北蒙古尤其是瓦剌之间展开朝贡贸易过程中所承受的诸多之痛。至此可能有读者朋友要问了:既然大明要忍受这么沉重的负荷和这么多的痛苦,那它为什么还要将朝贡贸易坚持下去?在笔者看来,其大约有三个方面的缘由:

第一,通过朝贡贸易和随之而来的万方来朝,不仅使得大明天子满足了“天下共主”的心理虚荣,而且在外在形式上也体现了传统儒家“德治天下”和“怀柔远夷”的天下情怀。这正是中国历代正统王朝所竭力追求的理想格局。

第二,通过朝贡贸易,满足瓦剌人的经济需要,以此来换得大明北疆的安宁。这就好比当今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土地换和平一般。

第三,明朝是个很注重祖宗规制的朝代,而即位起就以“正统”作年号的明英宗及其朝廷大臣之所言所行无非是要向世人表明其“仰惟祖宗肇造之功,守成之道,规摹弘远,光昭万世”(《明英宗实录》卷1)。既然祖宗建立起来的朝贡贸易制度乃为中国历代正统王朝所孜孜不倦的理想追求,那么作为朱明祖宗的正统龙种有何理由不将之继承下去?

诚如前文所述,事实上从朱祁镇即位起,朝廷对于朝贡贸易等“怀柔远夷”的传统做法是继承了,但远没有前朝永宣之际那般“热情”。之所以如此,其原因颇为复杂,但不可忽视的是,它与瓦剌不断扩大朝贡贸易所带来的大明财政开支超负荷、社会治安不稳定和边疆军事防卫隐患多多等问题密切相关。尽管当时明英宗君臣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部分隐疾,并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这份祖宗流传下来的“遗产”,常常十分大方地满足瓦剌人那与日俱增的贪婪欲念,甚至有时还会不惜委曲求全。但这样的处理双边关系的做法却并没有换来瓦剌人的领情,相反随着朝贡贸易的继续进行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也先与脱脱不花为首的瓦剌领导集团在进行漠北地区大统一的过程中不停地对大明构衅滋事,寻找其南扩的借口。

套用一句并不十分恰当但颇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来讲,机会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在与正统朝廷的朝贡贸易过程中,有两个经常护送朝贡使团回瓦剌的大明正使引起了瓦剌太师也先的注意,他们就是明代历史上为人所熟知的马云、马青。马云、马青其实在明代算不上什么大官,只是小鞑官,也就是说他们是归降大明的漠北蒙古部落的小头目,有关他们事情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明实录》中“正统十年正月己亥”条,其说:“当时已为指挥同知的马云被正统帝任命为回访瓦剌的使团正使。”(《明英宗实录》卷125)后正统十一年(1446)、十二年(1447)他又连续作为明朝正使回访瓦剌,也就是说从正统十年(1445)开始到正统十二年(1447)年底为止,在这3年时间内,马云和马青有相当多的机会直接与瓦剌头领人物打交道。(《明英宗实录》卷137、卷149)交道打得多了,双方相见也就变得随意,有时甚至还可能会放纵。正统十二年(1447)春夏间,马云、马青受明英宗委派,“赍彩币、表里、布帛共一万三千三百四十五匹,率官军一百七十一员名往瓦剌给赏,索犯边寇及所虏者”。九月,马云、马青回朝复命。(《明英宗实录》卷158)三个月后的正统十二年十二月乙酉日,明英宗突然做出决定,“命指挥马政、贺玉、王喜、吴良为正副使使瓦剌”(《明英宗实录》卷161)。

那么究竟为什么突然要换掉马云、马青一行人?正统朝的官史说:“上(指明英宗)以马云等连岁远使,故改命(贺)玉等其一行人,从尝使瓦剌者尽易置之。”(《明英宗实录》卷161)这段话的意思是,凡是与马云一起出使瓦剌的一行人全给换掉,根本不考虑相关工作的连续性,这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据明代中后期流行的一种观点来讲:正统十二年(1447)春夏间,受命出使瓦剌的马云、马青率领朝廷使团来到瓦剌后,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也先“大宴使臣,甚是恭敬;又着许多妇女吹茄弄笛,歌唱队舞。马云等吃得大醉,因乘醉中大声言道:‘汝这般乱歌、乱舞、乱跳,有甚好看?吾中国有的是美女美妇,歌舞女乐,笙箫管笛,何等齐整!’也先闻得此言,心中就慕想起来,沉吟半晌,众部长(部落酋长)一齐说起,中国果有好妇人。其时伯颜与昂克二人即开口道:‘俺闻汉时曾有公主许配俺们,这里如今既是两家和好,何不结为姻亲?’众部长闻言齐声道好,再三言之。马云初时尚未应允,后来一发吃得大醉,就乱言乱语应承。也先闻允,心中大喜”(【明】孙高亮:《于少保萃忠传》,第14回,P86~87)。

相类的说法在清人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中也有。但现代有不少专家学者却大加否定有此事。其实在明英宗离世后修订的明代官史中对此事有着较为清楚的记载:景泰元年五月壬子条,“兵部言:通事达官千户马云、马青等先是奉使迤北,许也先细乐妓女,又许与中国结亲,又言节减赏赐,皆出自指挥吴良,致开边衅,请置诸法。(景泰帝)诏下锦衣卫鞫之”(《明英宗实录》卷192,《废帝郕戾王附录》第10)。

这一段正史史料实际上讲了瓦剌也先发动南侵战争的两大借口:(www.xing528.com)

第一,马云、马青出使瓦剌,乱许歌姬美妓给也先,并信口开河地应允与瓦剌结亲。可事后他们又不敢跟朝廷直接说明事情的前因后果,终使也先空做一场大明皇家女婿之春梦。也先当然要恼火,堂堂大明派出来的使臣答应和亲,答应给我美女的,可美女在哪儿?这不羞死我也!其实在正统十二年(1447)十二月乙酉日那天,明英宗突然更换回访瓦剌使者也多少让人能估摸出里边的道道来。当时正统朝廷或听到了什么风声,或接到了什么人的秘密报告,否则怎么会突然间将马云、马青等全给换下来?当然最关键的还在于马云、马青的“乱许”,确实让处心积虑寻衅肇事的也先找到了借口,只不过当时正统朝廷对此隐患并太清楚罢了。(《明英宗实录》卷192,《废帝郕戾王附录》第10)

第二,节减赏赐之事是指正统十三年(1448)十二月由瓦剌脱脱不花王及也先太师派遣的朝贡使臣谎报贡马与贡使数目而引发的双边关系之不睦。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那年十二月,大明礼部给正统帝上奏说,根据大同总兵官武进伯朱冕、山西行都司都指挥马义、镇守居庸关署都指挥佥事李景等北疆边关将领上报上来的相关材料来看,迤北瓦剌脱脱不花王及也先派遣的朝贡使者和回回阿里锁鲁檀等自报人数为3 598人,但近日负责接待工作的会同馆官员经核查后发现:脱脱不花王使臣自报471名,实际只有414名;也先使臣自报2 257名,实际只有1 358名;回回阿里锁鲁檀自报870名,实际只有752名。三者相加,整个使团应赏人数为2 524名,先前虚报了1 074名。请求朝廷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追究。(《明英宗实录》卷173)

正统帝接奏后相当恼火,但考虑一番后,宽宥了大同总兵官武进伯朱冕和镇守居庸关署都指挥佥事李景,只对山西行都司都指挥马义进行了处置,命令巡按监察御史将他抓起来,按律论处。(《明英宗实录》卷173)可就在这时,已经掌控正统朝政话语权的宫廷大珰王振却认为,这样处理太便宜了瓦剌人,于是让礼部在瓦剌使臣陛辞回归时,按照朝贡使臣实际人数进行回赏,使其“所请又仅得五之一,也先大愧怒”,随后他便“胁诱群胡,大举入寇”(《明史·外国九·瓦剌、朵颜、福余、泰宁传》卷328;《明英宗实录》卷180)。

从上引史料披露的也先发动南侵战争寻找到的两大借口事端所发生的时间来看,一个发生在正统十二年(1447),另一个发生在正统十三年年底与十四年年初,也就是说,纵然这些借口事端对也先都十分“有利”“有力”,那么他为什么没有当场就发动对明朝的侵犯战争?

《明英宗实录》有这样的记载:正统十三年秋,女真野人卫分都督、都指挥等官向正统皇帝上奏说:“瓦剌遣头目把秃不花等同兀良哈达子赍文书到各卫,其书言:‘前元成吉思及薛禅可汗授彼父祖职事,要令彼想念旧恩,及要彼整备脚力粮饭。’”(《明英宗实录》卷174)也就是说在正统十三年(1448)秋冬之际,瓦剌太师也先正在完成漠北地区“大统一”的最后步骤,挟裹女真与朝鲜共同对付明朝。

那么,这时以正统皇帝为首的明朝统治集团对此有何反应呢?

当女真野人卫分都督、都指挥等官将也先、脱脱不花遣人散发的“策反宣传书”送达朝廷后,明英宗“览其词”,发现“皆诱胁之意”,但在随后瓦剌使臣陛辞时他给脱脱不花可汗敕书里头却如此说道:“(此)非正大之言,未知果系可汗之意否?且自古国家兴衰,皆出天命,非人力之所能为。”就在这同一封书信里,朱祁镇还说:“在去年冬,使回,备称可汗敬礼朝使,亲领人马护送而还,知顺天循礼之意。复遣正副使太尉完者帖木儿等奉书并致良马,尤见恭顺朝廷之心,载览来书,首举尧舜贤明帝王为言,又云说过的言语要坚固谨守,中间或有小人奸诈非言,不可听信,所行的事务要诚实和好的道理,不可怠慢,益知可汗明达古今,灼见顺逆,用图和好久远之意。朕甚嘉之。”(《明英宗实录》卷174)

依然陶醉于“天朝上国”“万方来朝”梦乡里头的正统帝不仅在书面上表扬表扬瓦剌人,而且还对他们来真格的。他特别优待瓦剌使臣,“其恩甚厚”。在他们回去时又极其大方地送了织金龙文绮彩绢、金银厢木椀(碗)、织金九龙蟒龙浑金文绮、绣金衣等一大堆价值不菲的金银财物。(《明英宗实录》卷174)而对于瓦剌人有可能发动的南下进犯,大明这位正统龙种除了敕戒边关将领严防死守外,几乎一无所为。由此对比而言,正统朝的大明帝国只有挨打的分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