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外活动助力学生智力提升

课外活动助力学生智力提升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课外活动恰巧对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心理领域具有积极的作用。由于课外活动的首要原则是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参与就是自主性行为。

课外活动助力学生智力提升

一、课外活动智力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形式和手段。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在目的上是一致的,但它并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延伸,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有着自己的特点。

从性质上说,课外活动是在教育者的组织指导下,学生自愿参加,并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的一种指导活动;从内容上说,它不受教学计划与大纲的约束,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广泛性。它既包括文化科技内容,又包括社会实践活动;既包括文艺活动,又包括体育活动;既包括竞赛活动,又包括游戏活动。从形式上说,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既可是课堂式的,又可是社会式的;既有群众性的活动,又有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不论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怎样的丰富多彩,它总遵循着这样的一些基本原则,如自主性原则、广泛性原则、课堂内外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对加深学生课堂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他们在各个领域中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爱好与特长,以及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水平等等,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众所周知,智力通常是指个人的聪明程度,即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刻、正确、完全的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等。智力是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环境教育个人努力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中先天遗传因素为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智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个人的努力。先天遗传因素是相对稳定的(如智商),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调节其高低;而个人的努力则是与一个人的兴趣、性格、意志相关的。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仅仅从先天遗传因素的角度着手是不行的,应当将眼光放在教育这一能开发个人尚未充分开发而蕴藏着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心理领域的手段上。而课外活动恰巧对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心理领域具有积极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学生乐学的心理基础,是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支柱,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心理保证。它包括气质、乐观、性格、气量、果断、幽默、兴趣、意志、信心等。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如何,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多大,均与非智力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课外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发展广泛而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对某种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和特殊的倾向,表现为对某一事物的向往、热情和专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努力学习,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就越会加倍努力学习;学生学习兴趣越广泛,就越会注意各种事物,获取更广博的知识,从而发展自己的才能,使自己的个性日趋完美。所以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教学侧重的是同一的进度、同一的内容、同一的作业,难以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因此智商高的学生感觉上课难以满足他的求知欲,而智商水平较低的学生则感觉很吃力,于是,这两类学生的兴趣都趋于低下,从而均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获得和个性的发展。幸运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补充了这一缺陷。学习好的同学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发展自己的兴趣:其一是参加学科小组活动,在教师的因材施教之下,可以多学点、学深点、学广点,发展自己的兴趣成为爱好和特长;其二是参加其他类型的课外活动,发展自己的第二、第三兴趣,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较差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参加学科活动,在教师的因材施教下,通过努力树立信心,从而培养对本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水平。

当然,课外活动的作用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某个兴趣,这是由于青少年的兴趣往往是短暂的、不稳定的和广泛的。因此课外活动以其多内容、多形式来满足学生的多重需要,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寻找到适合于自己个性的发展途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兴趣更加深化和扩大,从而使一个个兴趣,在课外活动中变成稳定的爱好与志向,有助于自己智力水平的提高。(www.xing528.com)

三、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坚定意志

如果说兴趣是智力水平提高的“催化剂”,那么信心和意志就是智力水平提高的“守护神”。由于课外活动的首要原则是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参与就是自主性行为。自主性行为比起课堂教育的被动性行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成功能使人产生信心,失败能使人磨练意志。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一般来说均是参加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而这其中许多是自己的长项,这有助于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对于在课堂教学上成绩平平的同学来说,无疑是兴奋剂;同时,由于课外活动处在较多的鼓励氛围中,容易使他们信心倍增。信心是学习进步的动力,获得信心的学生往往能够在赞扬声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能,并改变自己的不佳状态。课外活动的特点是,竞赛类活动是学生乐于参加的一类活动,这类活动需要参加者有毅力,活动始终充满着竞争的压力。这种压力既来自于外界的期望,更来自于自我肯定的需要。因此,参加这类活动的同学往往要比一般的同学经受更多的成功与失败的考验。成功使胜利者更加充满信心,而失败使受挫者心理承受能力更强,从而使学生做好了经受困难的准备,培养了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的积累

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这已为大多数的教育者所接受。一个人要获取知识和能力,固然少不了课堂教学,但也离不开课外活动。因为课堂教学是有限的,它传授的知识是书本化的,它的面也由于受到专门化的限制而比较狭窄,它的实践性教育环节由于受到课堂的限制而比较薄弱。而课外活动的丰富内容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得众多的学生知识面更宽,知识积累更多,同时课外活动的实践性使学生能力培养得以可能。

我们知道,能力是指某种活动的能力,能力只有在相应的活动中才能形成。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知识的运用和学习的实践性活动才能进行。由于课外活动强调了知识的运用和实践,使得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获得了能力。例如,学生参加科技活动,使他能理论联系实际,既培养了科学推理能力,又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的观察力、独立工作能力更强,交际能力与表达能力更好;参加读书评论活动,使他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强,想象力更丰富;参加辩论赛使他的思维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更强⋯⋯

由于课外活动强调学生动手、动脑,要求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巩固了课堂知识,开拓了新的知识领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外活动还能够陶冶情操、培养人格,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使学生感受到人生成功的快乐,更在于将学生的智力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