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7~18世纪西方美术教育:研究与作品欣赏

17~18世纪西方美术教育:研究与作品欣赏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治革命迅速地对欧洲的主要国家产生影响,在18世纪80年代末法兰西终于结束了波旁王朝的统治。到了18世纪下半叶,众多的美术学院纷纷出现在欧洲与美洲各国。这种先临摹素描作品,再临摹石膏像作品,最后再进行模特儿写生的教学程序作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实施于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学院美术教育之中。

17~18世纪西方美术教育:研究与作品欣赏

一、17~18世纪的西方美术教育背景

(一)专制时代的美术教育背景

教会的(宗派)分裂、战争社会动乱标志着文艺复兴时代的结束。然而,退回到中世纪的宗教观已是不可能的了。于是社会便带着怀疑转向了政治上的专制主义、理性和科学。一种新的意识在17世纪形成了,它对各类艺术教学所产生的影响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

对一切艺术来说,专制主义的原则意味着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的权力和威望。而路易十四就是国家:“朕即国家”。出于这一目的,法兰西为各类艺术、文学和科学建立了一系列的学院语言文学学院成立于1635年,绘画雕塑学院成立于1648年,建筑学院成立于1671年。

建筑、音乐、绘画和雕塑的创作既不是为了取悦国王和满足他的想象力,也不是为了美化他的生存环境,它们被用来系统地塑造一个宏伟庄严的形象。宏伟庄严形象的塑造是为了维护国王的神圣的权力而采用的策略,同时也是为法兰西谋取在欧洲的领导地位而施展的一个计谋。这种领导地位不仅要体现在战场中,同时也要体现在艺术和商业中。同反改革艺术充当教会宣传工具的方式相像,艺术在法兰西变成了政治宣传工具。

关于艺术是影响精神和心灵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这一观点,在16世纪的特伦特会议记录中始终都是含而不露的,它显然意识到艺术在说服人们归顺、信奉罗马天主教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了控制赞助系统、检查系统和教育系统,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新发明是,在国家资助的学院机构中推行制度化的政策。

(二)启蒙时代的美术教育背景

到了18世纪,兴起于17世纪的科学精神开始把新的变化带入欧洲文明,科学带来了技术能力的提高,而技术能力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另外,科学还导致了对超自然的新的认识,如果上帝确实是宇宙万物及其规律的创造者,它难道就没有义务去遵守这些规律吗?有关某种神权可以终止自然规律的概念难以得到开明思想家们的轻信。更有甚者,一旦人类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认识这些自然规律时,他们便获得了智慧。这类关于神性的态度最终引起人们对诸如君权神授这一类言论的前提的质疑。政治革命迅速地对欧洲的主要国家产生影响,在18世纪80年代末法兰西终于结束了波旁王朝的统治。

专制政体被议会制所取代。有时这些变革是以和平方式出现的,如在英国和荷兰。但是在法国,变革则是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出现的。在这个崭新的世纪中,科学探索的成果带来了技术上的进步,它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技术上的进步和宪法保护下的自由,保证了这是一个进步的时代。

启蒙运动接近尾声时,让·雅克·卢梭在他的小说《爱弥儿》中对文明社会的堕落进行了有力抨击。当时人们把还把它理解为一部教育论著,是在19世纪裴斯泰洛奇和福禄贝尔的教育活动中达到高潮的、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催化剂。

自由经济政策开始取代17世纪较保守的重商主义政策。所有关于进步的信念、自由经济的信念、民主主义伦理道德的信念以及个人确保其自身幸福之能力的信念,都在18世纪活跃起来。它们对美国教育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另外,关于社会应该为其全部成员提供受教育机会的思想也具有重大意义。这一思想不仅在比较自由的国家,而且在专制国家里也受到了重视。弗雷德里克大帝在1772年说,“一个国家的幸福和荣誉要求全体公民都要尽可能地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启蒙”。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精神,德国各公国的统治者们才成了创建中学、市立学校和为满足工业需求而进行艺术教学的新型学校这样一些教育机构的先驱者。在北方新教地区,受教育的机会已经大大增加,尽管义务教育直到19世纪初才出现。

二、17~18世纪的西方美术教育实践

(一)专业的美术教育实践

专业的美术教育实践即建立美术学院。17世纪中叶,法国建立了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到了18世纪下半叶,众多的美术学院纷纷出现在欧洲与美洲各国。各国美术学院在培养专业美术人才与美术教育师资、促进美术与美术教育发展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1.美术学院的雏形

1648年2月,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成立。画家夏尔·勒布伦被任命为法王路易十四的首席画师,同时担任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院长。这个学院的主要任务有两项:第一,开设讲座,对学生讲授艺术原理;第二,开设素描写生课,对学生进行艺术指导。

学院的课程分低、中、高三个阶段。低年级课程为临摹教授所提供的素描作品,中间经过画石膏像的阶段,再进入高年级课程,即直接面对模特儿进行写生。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减弱任何一位艺术家的个性对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学校每个月更换一位教授,实施轮流执教的制度。这种先临摹素描作品,再临摹石膏像作品,最后再进行模特儿写生的教学程序作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实施于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学院美术教育之中。

该学院在院士们的画室里向学生提供技法训练的同时,还集中力量开设学术讲座,以这样的方式向学生提供透视画法、几何学、解剖学、绘画作品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熟悉艺术准则。为了培养合格的艺术家,这些准则被明文规定下来。根据佩夫斯纳(1973年)的研究,艺术史上尚无一个时代像专制主义的黄金时代那样如此地信奉清晰、严谨的教学准则和明确的理性主题。

此外,学院还定期举办沙龙或展览活动,制定了严格的艺术规范。18世纪的法国,重要的一道风景线还有“沙龙”,“沙龙展”指的是皇家美术学院两年一度的展览,它和宫廷音乐会一样,是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聚会和社交的场所。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文化中心、信息传播中心以及重要的学术和艺术中心,沙龙引导着社会的新思想和新风尚。在这里,他们认为精通美术应该是一个绅士必备的素质和修养,也是我们所说的“博雅”素质,因此无形中带动了整个社会业余爱好者的美术教育的兴起。

可以认为这所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已具有现代美术学院的雏形,在当时成了世界各国美术学院竞相效仿的楷模。

2.兴建美术学院

1671年,法国又成立了皇家建筑学会,该学会后改名为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793年,它与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合并,开设了素描、油画、雕塑、建筑、版画等课程。学生进入学校时需要经过考试,择优录取。此时,正规的学院式的美术教育开始形成。

18世纪下半叶,欧洲新古典主义兴起,受到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支持,为数众多的美术学院纷纷出现于欧洲各国,如在1757年和1768年,俄国和英国分别创办了皇家美术学院。在18世纪下半叶后期,美洲的墨西哥、费城也建立起艺术学院。到了1790年,世界各国创建的美术学院已达100余所。这些美术学院成为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重要机构,引领着美术创作的潮流,对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英国绅士教育的实践

绅士教育的实践也可以理解为业余爱好者的教育实践。“绅士”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与贵族的联合专政所需要的一种典型的统治阶层人物,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也是贵族化的资产阶级分子。绅士必须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必须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四种品质

此时期英国的绅士教育源自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人变成他自己”“把自己全面的本质据为己有”。简而言之,教育对人发展的促进功能不仅体现在生理上,也体现在心理上;不仅有认知、技能的发展,也有情感态度的涵养,而且各方面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学生发展的整体。(www.xing528.com)

绅士教育设置的课程内容包括拉丁文、舞蹈、绘画、几何、天文地理、骑马、击剑雕刻手工艺等学科。精通美术就像精通舞蹈一样被看作是绅士风度,可以看出此时的绅士教育十分重视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绅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大学、公学、家庭教育之外,教育旅行也常常被认为是英国青年接受绅士教育的重要形式。教育旅行,即通过到欧洲大陆去旅行来增广见闻,通常被认为是绅士教育或博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很多贵族子弟来说并不是件美差,但他们还是得迎合潮流,因为游学往往被视为获得绅士资格证书的一道关卡。

(三)美国早期的美术教育实践

17世纪起欧洲移民涉足起美国成为英国殖民地后,其新教育才逐渐开端,促成启蒙运动。在此期间,殖民统治下的美国教育主要是培养大批量会操作机器生产且遵守纪律的劳动力。而美术教育的目标则是将欧洲艺术的灿烂成果充分运用在产品的设计上,以设计出符合欧洲人审美趣味的包装。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后进行了工业革命,这对美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特别是美术教育方面的改革,使得这一时期美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为了培养人才,满足大工业生产对机器设计者的需求,美术教育在建国初期与商业、工业紧密结合,实用主义色彩十分浓厚。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没有制定明确的艺术政策,新教徒不屑于用艺术装点教堂。到了18世纪中期,美国人较能接受来自欧洲的建筑、家具、服饰、音乐、舞蹈等各类艺术风格,时尚物品主要依赖进口而非本国的制造业。直到18世纪末费城美术学院的成立,美国才出现了第一所艺术学院。在整个18世纪中,美国绝大多数学艺术的学生都是出国留学

三、17~18世纪的西方美术教育思想

(一)约翰·洛克的美术教育思想

在约翰·洛克看来,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在各种教育中最首要的教育就是绅士的教育。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合乎他所处地位的举止,同时要能按照自己的身份,使自己成为有益国家的人物。教育能为青年人各自的职业准备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的方法,“因为一旦绅士受到教育,上了正轨,其他的人自然就能走上正轨了”。

洛克提出培养未来的绅士应进行德智体多方位的教育。在学习内容上,洛克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强调指出,绅士所需要的是学习有用的、能够在获取个人幸福的方面发挥作用的知识和学科,而不是将学习重点放在古典学科的学习上。在他看来,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学习一切东西,而应当将最多的精力放在用于学习最重要的事情上。他强调指出,学生们在世上最需要的也最常用到的事物,也就是他最应当去追求的事物。具体来说,洛克认为下列知识是绅士必须掌握的也是最为实用的学科:第一类是实用型知识,包括阅读、写字、速记、英文、法文、地理、天文、商业算术、算术、几何、历史、年代学、伦理学民法学法律自然科学等;第二类是修养型知识,拉丁文、希腊文、修辞学、逻辑、音乐、绘画等;第三类属于娱乐型的技能技巧,包括舞蹈、击剑、骑马、手工艺、园艺、细木工、金工以及熏香、油饰、安配珠宝、琢磨光学玻璃、雕刻等技艺。在以上这些类的学习内容上,洛克强调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和处世经商的本领,应让学生在涉猎广博知识的基础上选择有兴趣的学科深入学习、研究,并从中有所收获。

洛克认为,提出以上这一广泛的学习课程体系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通过学习获得劳动技能,而在于促进健康,得到消遣娱乐,实科倾向非常明显。选择学习这些学科的根本价值是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例如阅读、写作、算术和速记是从事实际商业活动的基本能力。

当然,除了以上所提到的绅士必须掌握的知识外,洛克还认为绅士需外出旅行。旅行可以给绅士带来两个好处:一是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二是可以与各种各样人交往,使绅士在智慧和持重上面获得长进。洛克认为,擅长素描对有身份的旅行者来说是一种理想的能力,图像比文字更能清晰地传达人的思想观念,原因是文字语言必然包含着某种程度的不精确。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作为一种世俗的现实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资产阶级各国教育实践和理论的发展都有极大影响。洛克敢于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现实社会生活,将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教育经验与英国社会生活需要相结合,提出了富有现实性和实际意义的教育思想——绅士教育思想。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他所处的时代和国界,成为许多思想的出发点,成为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卢梭的美术教育思想

著名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对教育的认识对后来的教育影响极为深远。他深刻地洞悉感觉在认识方面的重要作用,将感觉视为知识的门户,特别强调对人的感觉的培养,因此十分看重美术教育在发展人的感觉方面的作用。基于这一认识,他甚至还发表了对美术教育目的和方法的独特认识。卢梭对以感觉和形象训练为目的的美术教育极为看重,认为绘画除了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外,还能训练儿童敏锐的观察力。他尤其推崇触觉的真实性,但又感到触觉受制于个人活动范围的局限;认识到视觉的作用更为深远,但又担心视觉容易出差错。因此,他强调要严格地按透视规则来表现物体。为了使儿童目光敏锐,手指灵巧,就必须让他们学习绘画,而且必须在自然中学习,照着房子画房子,照着树木画树木,照着人画人。正因为卢梭强调感觉的准确关系到知识的准确,所以反对教师让学生临摹,也反对学生在眼前没物象时凭记忆作画,认为这样会使他们以记忆中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去代替真正的形象,从而失去比例的观念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卢梭是从认知的角度而非从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现看待美术教育的,所以卢梭的教育思想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其所具有的丰厚的自然主义精神,对以后一些美术教育思想和流派产生了巨大影响,开启了后世美术教育中自然主义的源流,至今盛行不衰。我们所熟悉的儿童中心主义和以学生为本的美术教育思想都含有卢梭的自然主义的影子。

卢梭认为审美力是完美人性的重要标志。卢梭的理想、完美的人性就是以内在自然情感为基础的全面发展。卢梭认为这种情感是天生的,但又很容易被后天的欲望、风俗习惯所败坏,因此要注意保持和培养。他又认为,“并不是人人的审美力都是相等的,它的发展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一个人的审美力都将因为种种不同的原因而有所变化。”所以,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教育而完善,而美术教育就承担了这个任务。人的自然感官是审美能力的根本条件,我们既要保护又要培养。自然感官如果保护不好,引导发展方向不正确都会影响人的感受能力和情感倾向。卢梭认为从婴幼儿开始就应该注意使用自然的方法加以保护和引导其发育。如培养儿童的视觉,拿给他们看的画,就“必须是动人的而雅淡的,以便感动他们的心而不诱惑他们的欲念,培养他们的情感而不刺激他们的感官。”同时卢梭要他的学生认识和喜爱各种各样的美,要认识美,主要就是直接去感受美。自然的景色的生命,是存在于人的心中的,要理解它,就需要对它有所感受。卢梭还指出培养审美力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教给人们认识和喜爱各种各样的美,而且还要将他们的爱好和兴趣贯注于这种美,防止他们将来把财产作为寻求幸福的手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利用力所能及的东西所具有的真正美来充实我们的生活。

自然主义教育依照从感性到理性的培养模式,不同年龄段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循序渐进地发展人的感官、理智和德行,也被称为“消极教育”。

这一教育原则一反贪速求快的传统教育,把感观教育放到教育的开始阶段,虽推迟了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但却因符合人的身心发育水平而使得人的两种基本能力素质——感性和理性循序渐进地达到协调统一,共同促进人的自由和谐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自然主义教育的功用。实践论美学认为美术教育的原则在于使感性和理性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即使感性和理性循序渐进地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人的自由和谐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的功用。由此可见,自然主义教育与美术教育在基本原则上是相通的。

自然主义教育旨在培养率性而自由发展的人,即培养具有自主自由精神的人,卢梭称其为“自然人”。在谈到将要把爱弥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时,卢梭指出:“虽然是我想把他培养成一个自然的人,但不能因此就一定要使他成为一个野蛮人,一定要把他赶到森林中去。我的目的是:只要他处在社会生活的漩涡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人的偏见拖进漩涡里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可见,自然人不是在自然界中生存的无感情无知识的野蛮人,而是在社会中生活的有情感有理性的文明人。他虽然生活在社会中,但不会被社会的任何不良欲念或过激偏见所左右,自身也不会滋生任何邪念或制造任何偏狭舆论来混淆视听,敢于用质疑和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所谓的金科玉律,能够理智地分析社会的人和事。根据自然人的含义,卢梭指出爱弥儿长大成人步入社会之后,完全有能耐自食其力地胜任任何职业,并懂得如何遵守法律、如何履行公民职责以及如何做人,而且能服从国家利益,享有绝对的自由和平等。

究其实质,这一教育目标指向新型社会的理想新人。这是一种取消了人身依附关系,冲破了思想控制,挣脱了心灵枷锁,从而取得自由独立地位的国家公民。换言之,公民是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自我的思想观念、自在的内心世界,进而主动地行使权利担当义务的社会自由人。实践论美学认为美术教育的目标在于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从而使人既能以豁然的态度来面对纷繁操劳的社会生活,又不至于脱离社会而空谈审美。进言之,美术教育是通过审美情感的陶冶来铸造既能够投身于社会生活又不会被各种功利欲望所操控的社会自由人。由此可见,自然主义教育与美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是相通的。

(三)富兰克林的美术教育思想

18世纪美国的杰出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关于美术教育的认识却是另外一种取向,即重视美术教育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在工业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实,这种认识也非常值得重视,因为正是工业社会对人的美术素质的重视,导致了普及的美术教育出现在整个社会,而不仅仅是贵族阶层。富兰克林之所以会形成实用主义的美术教育观,与当时美国工业社会的迅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749年,富兰克林就年轻人的美术教育问题写道:关于他们学习的课业,最好能把有用的和有装饰价值的教给他们。因为学习艺术费时长远,而他们在校的时间有限,所以他们只要学到与将来就业有关之最有用和最具装饰价值的美术知识与能力就行了。在他的眼里,“实用”成为选择美术教学内容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正因为富兰克林从实用的角度认识图画,所以极力主张将图画与英语、现代语言、算术、航海术列入费城中等学校的课程中。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富兰克林还指出绘画是一种语言,喜欢绘画是儿童普遍的爱好和天性,因此学习绘画不是绅士的专利,而是所有人都需要的。在这里他传递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美术教育思想,这种思想让人们认识到了美术并非少数贵族或天才的独享品,而是所有人的需要和潜在能力,因此美术教育是可以平民化的一种教育门类。由于他对普及美术教育的思想贡献以及对美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因此他被认为是美国美术教育的先驱人物。

(四)其他美术教育思想

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康德主张用实物和图画帮助提高学生的记忆,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儿童的个性。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则将艺术当作培养能自由创造幸福和谐个性的一种工具,认为艺术能将感觉和理性调和起来,并首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