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冰川变迁:地球冰期与气候变暖

冰川变迁:地球冰期与气候变暖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现在生活在其中的这次间冰期里,气候是不是一直温暖的呢?我国天山东段博格达峰下,有一条名叫四工河的河流,河源发育有冰川。上面提到过的上海最近一次海浸,便是发生在高温期里的事情。这次寒冷气候,使得我国高山上的冰川,一度向前推进。这次冰川前进时间不长,很快气候转暖,一直到三国时期,有过1000来年的温暖时期。古籍《春秋》中也多次提到,当时气候温和得山东鲁国的冰房里,在冬天得不到冰块补充。

冰川变迁:地球冰期与气候变暖

我们现在生活在其中的这次间冰期里,气候是不是一直温暖的呢?

并不是。

说来很有趣,我们祖先生活过的1万多年时间里,气候既是冷中有暖,也是暖中有冷的。我国天山东段博格达峰下,有一条名叫四工河的河流,河源发育有冰川。我国冰川学家在那里发现,现代间冰期的1万多年时间里,这里的冰川,一共发生过8次规模不等的进退。这说明了这段时间里,气候仍然是暖冷多变的。

大禹治水

1万多年前,当现代间冰期开始的时候,气候比较凉爽。以后,地球上的温度逐渐上升。到距今7000年时,气温已经回升到比现在要温暖2℃。这个时期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大概在3000年前才有所改变。冰川学家把冰后期里的这段最温暖的时期,叫作高温期。上面提到过的上海最近一次海浸,便是发生在高温期里的事情。

世界上许多民族在远古时代创世传说中,都有关于大洪水的回忆。我国传说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差不多家喻户晓。这个传说提到的大洪水,是确有其事的。在高温期开始的时候,冰川大量融化,于是出现了一场持续很久的全球性的冰川大洪水灾难。这场灾难留给人类祖先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致流传至今,保存在人们的头脑里。

高温期里,冰川大洪水消退之后,人类的祖先们,逐渐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这个时期,正是我国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放异彩的时期。

竹鼠

1954~1957年间,我国考古学家,在西安半坡村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距今6000年时生活在那里的貉、獐、竹鼠等动物的骨骼。貉喜欢栖息在亚热带地区的河流湖泊边。獐现今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沼泽地带。竹鼠以食竹笋竹根为生,现在陕西已经没有竹鼠生存的环境了。这些动物骨骼的出现,说明6000年前,在西安半坡村,那里的气候湿热,至少比现在高出2℃。

河南安阳殷墟,是3500年前的殷代首都。从这里出土有很多甲骨文。其中有一片乌龟壳上,用甲骨文记载了当时有一个猎人,在武丁时代(公元前1365~前1324年),猎获了一头大象。今天,象已经向南退居到西双版纳。但当时在河南,大象还是很多的。河南省简称“豫”,这个字,按照象形文字的意思,表示一个人牵着一头大象。另外有一块甲骨文说,当时安阳人种稻,在阳历3月下种,现在安阳下种已延迟到4月,说明当时的气温,比目前要高。

在中国文字里,以“竹”字当头的象形字是很多的。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祖先生活的黄河流域,种竹广泛,竹类繁多,使用竹子也非常普遍。现代竹类大片生长的地区,已移到长江流域了。

这种高温气候,在我国其他地方也有反映。

从上海附近的崧泽和唯亭遗址里残留的植物孢粉说明,在5000年前,当时上海附近主要生长着青冈栎、栲、桑、榆、漆树等树种,相当于现在浙江中部和南部的气候。

栎树

天津附近采集到的植物孢粉说明,7000年前,天津生长过大片大片的水蕨。现在这种植物在河北省已绝迹,只在淮河流域尚能生长。

就是在黑龙江省北部的呼玛县,当时的气候也是很温暖的,生长着大量桤树和栎树,相当于现在北京附近的气候。

甚至在喜马拉雅山上,当时的气候也较温暖,生长着杜鹃、蔷薇和绣线菊等高山灌木。它们生长的界线,要比目前高出300米左右。那时候,珠穆朗玛峰附近还住有古人类,他们留下了许多石器。

现代间冰期里的高温期,大约在3000年前结束,气候就进入了现代间冰期里反复冷暖多变的时代。

3000年前的西周初期,有一两百年时间,气候变得比较寒冷。当时有一部古书,名字叫《竹书纪年》,记载了周孝王七年(约公元前10世纪),长江和汉水都结了冰,说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还冷。

这次寒冷气候,使得我国高山上的冰川,一度向前推进。绒布冰川推进了2.2千米,一直前进到现在绒布德寺附近。在西藏东南部,也发现这次冰川前进留下的冰碛,经过碳-14年代鉴定,确定为2980年±150年。这证明《竹书纪年》上的记载是可靠的。(www.xing528.com)

这次冰川前进时间不长,很快气候转暖,一直到三国时期,有过1000来年的温暖时期。

在这1000年的温暖时期里,被寒冷气候逼迫向南方迁移的竹子和梅树,又重新返回黄河流域的老家。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卫风》里,就出现了“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诗句。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河南的淇水湾头,看到黄河岸边的竹林在微风中婆娑起舞时的即兴之作。在这部著作里,还有5处地方提到了梅树。其中《诗·秦风》中,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终南山在西安南侧,现在那里已没有梅树了。古籍《春秋》中也多次提到,当时气候温和得山东鲁国的冰房里,在冬天得不到冰块补充。生活在公元前372~前289年的孟子,也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当时齐鲁地区的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稍后的司马迁,在他的《史记》里,甚至很风趣地记载了公元前110年,黄河决口,当地老乡砍伐河南淇园的竹子编成竹篓盛放石头,去堵塞黄河缺口。这次温暖气候,一度使我国高山冰川又退缩到较高的地方。

从三国到南北朝,气候又一度偏冷。这次寒冷气候,延续了400来年。这时候,作为地球温度计的冰川,又一次向前推进。你看过《三国志》吧,曹操在铜雀台上种橘树,虽年年开花,但因气候寒冷而年年不能结实。他的儿子曹丕淮阴阅兵,因为河道封冻,不欢而散。这次寒冷气候,在公元4世纪中叶达到顶点。366年,从昌黎营口的这段渤海海岸,连续3年封冻,在冰上可以通行马车,甚至当时有一支三四千人的军队,也从冰上抄捷路行军到驻地。

梅树

隋唐时代,气候又变得温暖。曾经在黄河流域普遍生长的梅树,这时候再一次在国都长安出现。当时的诗人元稹(779~831年)在诗中就提到长安曲江池的梅树。甚至在长安宫廷里,还栽培了橘树,居然多次结出丰硕的果实。这时,我国的高山冰川,又一次向后退缩。本书开头提到的丝绸之路上的木扎特冰川谷道,由于冰川退缩,变得更适宜于人们往来,又成为当时很重要的交通道路。

从10世纪下半叶开始,地球上的气候就一直比较寒冷。这次寒冷气候,一直延续到19世纪,前后达800多年。

11世纪时,在黄河流域已经很少有梅树了。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陕西汉中地区看不到梅树,只见充塞眼帘的尽是杏花时,不由得写道:“关中幸无梅,赖汝充鼎和。”据元朝陆友仁写的《砚北杂志》记载,公元1111年,江苏太湖封冻结冰。在这800多年里,太湖共结冰17次。1329年冬天太湖结冰,竟冰厚数尺(1尺≈0.33米),冰坚足可通车。1153~1158年间,每年冬天,苏州地区的大运河也要封冻,船工们不得不准备了铁锤,破冰开船。在华东沿海,这时也出现了海水结冰的怪事。据江苏阜宁县志上记载说,1493年,“冬大雪,六十日沿海坚冰,时为创闻。”这次寒冷气候,也波及南方各地。福州的荔枝,在1110年和1178年,曾经两次全部冻死。云南大理的点苍山,在那时终年积雪。元代郭松年写的《大理行记》中,说点苍山上“萦云载雪,四时不消”。成书于1455年的《云南图经志书》中也说,“点苍十九峰,六月尚有积雪”。说明那时在南方也是很冷的。这次寒冷气候最厉害的时期,出现在17世纪。清代学者谈迁的《北游录》中,说他1653年从杭州到北京时,途经天津。在11月18日看到天津的运河已经冰冻,只得改从陆路到北京。他在1656年3月5日启程返回杭州时,北京的运河刚刚解冻。从这些记载里,可以推算出当时北京到天津段的运河,每年要封冻100天以上,而现在不过56天。17世纪的寒冷气候,在外国也有反映。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河,冬天经常结冰,冰坚时马车都在河上行驶。1753年,西欧出现最冷天气,甚至夏天都消失了,6月份还大雪纷飞,7~8月里的寒风,刺骨沁心,人们不得不在屋内生起了火炉,出外还要穿冬装

点苍山

这次寒冷气候,使世界各地的冰川,又一次向前推进。在西藏东南部的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冰川前进到村庄里。这次冰进,我国天山和祁连山的冰川河谷里,都留下了明显的足迹。因为它时间比较长,气温又比较低,所以人们把现代间冰期出现的这次寒冷气候,称为现代小冰期。

现代小冰期之后,气候又开始转暖,冰川明显后退。我国的山地冰川,自20世纪初以来,退缩得比较显著。外国的冰川,也退缩得很厉害,特别惊人的,阿拉斯加有一条冰川,近100年来,竟退缩了97千米。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冰川,又开始稳定起来。这说明寒冷气候经过短暂的复苏之后,又转入寒冷了。1968年,隔洋相望的冰岛和格陵兰岛,竟因海面的浮冰冻结在一起而连接起来,使格陵兰的北极白熊无意中闯进了冰岛的国土。我国祁连山的冰川,从1958年以来,退缩十分微弱,最近的物质平衡已经转向正平衡,看起来将会很快转变成前进的冰川。

从这种种迹象看来,现代间冰期里的高温期结束之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趋势,总的说来是在趋向于凉爽,大概今后很难出现高温期里那种温暖气候了。于是有人预言,现代间冰期的尾声快要演奏完毕。

气候循环变化,是地球的正常规律。如果现代间冰期结束,不可避免的是会进入另一次冰期的,这一点也不用奇怪。我们需要了解的,倒是新的冰期何时才会来临呢?遗憾的是,我们的祖先没有给我们遗留下任何关于上次冰期如何来到的点滴资料,所以新冰期的来临,只能靠人们去估计了。有人认为,下次冰期,将从1.5万年以后开始。我们现在正处在现代间冰期向新的冰期过渡的阶段。下次冰期的全盛时期,将是5万年以后的事。届时,冰流将会重新淹覆纽约莫斯科和柏林。

有人把下次冰期来临渲染成是世界末日,其实大可不必。尽管寒冷的世界将会给人类带来许多不便,冰川大幅度扩张将会吞噬许多土地,我们的子孙将会和我们的祖先一样,面临寒冷的威胁。但是,毕竟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知识和财富,与我们祖先大大不同了。上次冰期来到时,人类的文明非常微不足道,手持石器追逐野兽的人类祖先,只能躲在山洞里,烤火取暖,苟延残喘,不可能幻想到要去驾驭冰期。现在,却出现了这种可能性。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地方的温度,尽管有下降的趋势,像我国大部分地区,1950~1979年的30年间,平均气温下降了1℃左右。但是很奇怪,海洋里的水,并没有转移到冰川上去。相反,有些地区的海面反而在上升,像美国的东西海岸,1940~1978年间,都在以每年1.3毫米的速度,悄悄上升着。

这是什么缘故呢?

原来,南极冰盖正在悄悄地融化,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气温,也有略微升高的趋势。出现这种怪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增多,使地球上产生了明显的“温室效应”。目前人类生产活动每年产生的二氧化碳,而在1900年,仅有20亿吨。到20世纪末,人类排出的二氧化碳,增加到220亿吨。按照目前二氧化碳在地球上的增长速率,到60年后,“温室效应”很有可能使地球的平均气温升高1℃~2℃。当然,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升温的速度,在赤道上比较慢,在极地比较快。如果地球平均升温1℃~2℃,而在南北两极,将会升温8℃~10℃。就是这个原因,现在南北两极的气温,反而略有升高。

这个事实启迪我们,人类的活动,已经开始在影响气候发展的自然平衡了。很有可能,人类的活动,会阻碍下一次冰期的来临。有人计算后推测说,只要消耗目前地球上尚剩的矿物燃料,就能使进入新冰期的自然趋势,至少推迟2个世纪。

未来的世界,能不能制造一台由人类控制的地球恒温器呢?当地球温度日趋寒冷的时候,在严格规定的时间里,释放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来加热大气,从而达到地球上热量的平衡。到那时候,我们的子孙不必担心冰期的来临,让大家无忧无虑生活在现代间冰期的美妙气候中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