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城印记中的王信伯,为华东纺织工学院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江城印记中的王信伯,为华东纺织工学院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信伯是崇信中学正式开办初期的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英文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18年,王信伯经堂兄介绍离开宁波去上海,先到一家营造厂当学徒。在景明洋行工程设计事务所期间,王信伯虚心好学,踏实肯干。王信伯曾参与相关设计工作,不久被提升为该所的华人工程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王信伯曾受聘于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主持学院创建时期的建设。

江城印记中的王信伯,为华东纺织工学院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王信伯

王信伯(1897—1969),曾名王信德,出生于浙江鄞县一个农民家庭,在家排行老三,有两个哥哥。王信伯9岁那年被送到私塾发蒙,酷爱读书,后考入位于宁波江北岸槐树路的崇信中学(今宁波四中)。该校前身是美国长老会麦嘉缔博士于1845年在槐树路创办的崇信义塾,这是浙江区域内最早的男子洋学堂,也是宁波四中办学史上的源头。崇信义塾于1868年迁杭州,改名育英义塾,即之江大学的前身。1881年,美国长老会在槐树路原校舍续办崇信书院,在1912年发展成为崇信中学。学校开设有外语、数学、天文、地理等课程,免收学费和住宿费,聘请一批外国人当老师,把当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日常教学之中,影响了宁波的传统教育。

王信伯是崇信中学正式开办初期的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英文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崇信中学毕业后,王信伯考入位于宁波江北岸泗洲塘的斐迪学校大学预科班学习。斐迪学校前身是英国循道公会于1860年在宁波解放北路竹林巷创办的私塾,1906年在江北岸泗洲塘建成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的新校舍。1912年改名为斐迪学校,设初中、高中、大学三部,共八个班级,其中五班至八班为大学预科班,有学生200余名。因此,该校亦有“斐迪大学堂”之称。活跃于近代中国工商界的上海颜料大王”周宗良,中国化学工业社创办人、爱国实业家方液仙,在上海创办宁绍人寿保险公司保险业先驱胡泳骐,曾任上海水产学院院长的鱼类学家朱元鼎和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院士等,早年都就读于斐迪学校。

1918年,王信伯经堂兄介绍离开宁波去上海,先到一家营造厂当学徒。当年7月,美国近现代著名建筑亨利·墨菲和合伙人丹纳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个人事务所“茂旦洋行”。不久,王信伯进入上海茂旦洋行工程设计事务所学习绘图。墨菲曾规划设计了长沙雅礼大学、北京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上海沪江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北京燕京大学等多所大学校园,受聘担任过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筑顾问,1929年主持制定了南京建设的纲领性文献《首都计划》。负责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两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吕彦直曾是墨菲的助手。在名师的指导下,王信伯在尽心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潜心学习建筑设计知识和相关理论,用3年业余时间坚持念完上海交通大学建筑专业课程,这为他日后的建筑设计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银行汉口分行大楼

1921年,王信伯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汉口景明洋行工程设计事务所招聘工程人员的启事,便从上海赶到汉口应聘。他既有在营造厂和工程设计事务所工作学习的经历,又系统研修过大学的全套建筑课程,因而被顺利选中。英资景明洋行由毕业于英国伦敦皇家建筑学院的建筑师海明斯和伯克利共同创立,集聚了一班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1948年《汉口市建筑师开业登记清册》中,华人建筑师有29名,其中大半出身景明洋行。

在景明洋行工程设计事务所期间,王信伯虚心好学,踏实肯干。1920年至1926年,汉口景明洋行设计了汉口横滨正金、花旗、麦加利、浙江实业、浙江兴业等银行建筑和德林公寓、亚细亚火油公司汉口分公司、卜内门洋行等建筑。王信伯曾参与相关设计工作,不久被提升为该所的华人工程部主任。1925年,王信伯改任中国银行汉口分行建筑工程师,同年秋在汉口创办了自己的工程设计事务所,相继设计了汉口堆栈、星记堆栈和远东饭店,从事过中国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及大华饭店的室内设计,一时声名鹊起。(www.xing528.com)

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亚细亚火油公司汉口分公司大楼

汉口作为一个典型的商业型城市,对商品储存有极大的需求。客商贩运货物到汉口均先存入堆栈(有的地方也叫货栈),这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民国时期,汉口的堆栈业(即仓储业)十分繁荣,并发展为具有整理加工货物、代理搬运、转运货物、代理买卖、代收货款、代理报关、供给商人各地运费及商业行情等多种职能的综合性服务行业,在汉口商品流通和金融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汉口商业贸易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929年,王信伯的建筑设计工作重心移到有“小汉口”之称的沙市。湖北沙市原为湖北省省辖市,现为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城区。王信伯在沙市承接的第一件工程“作品”就是沙市纱厂。主厂房的屋面跨度大,为此他设计出了锯齿形屋盖,使主厂房的采光、通风和屋面排水都达到较好的效果。王信伯曾任沙市市政整理委员会工程股副股长兼设计组组长,实际负责整个城市的规划、市政设施事宜。他设计的沙市中山公园于1933年正式动工,到1935年4月初步完成,共建成楼阁馆堂18座,桥梁12座,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使昔日荒野之地焕发生机。沙市中山公园现总面积74.62万平方米,是江汉平原上第一大公园,也是全国第一大中山公园。同时,王信伯还设计了沙市中山路、三民路、克诚路、便河路与临江路共五条大马路,使沙市步入了现代城市的行列,他也被誉为近代沙市的“城市之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王信伯曾受聘于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主持学院创建时期的建设。1956年退休,1969年病逝于上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