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乡规划原理:工业用地规划布局及影响因素

城乡规划原理:工业用地规划布局及影响因素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源条件对工业用地的选址往往起决定作用。城市中布置工业用地时,对运输条件的考虑随工业规模大小不同而不同。在工业建设的同时控制污染是十分必要的,在规划中注意合理布局,也有利于改善环境卫生。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按要求隔开一定距离,称为卫生防护带,这段距离的大小随工业排放污物的性质与数量的不同而变化。

城乡规划原理:工业用地规划布局及影响因素

工业是近现代城市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1.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

(1)工业用地自身需求。

1)用地的形状和规模。不仅因生产类别不同而不同,且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的运输方式、工艺流程和建筑层数有关。规划中必须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对不同类型的工业用地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为未来的城市支柱产业留有足够的空间和弹性。

2)地形要求。工业用地的自然坡度(0.5%<坡度<2%)要和工业生产工艺、运输方式与排水坡度相适应。利用重力运输的水泥厂、选矿厂应设于山坡地,对安全距离要求很高的工厂宜布置在山坳或丘陵地带,有铁路运输时则应满足线路铺设要求。

3)水源要求。安排工业项目时注意工业与农业用水的协调平衡。由于冷却、工艺、原料、锅炉、冲洗以及空调的需要(如火力发电、造纸、纺织化纤等),用水量很大的工业类型用地(如火力发电、造纸、纺织、化纤等),应布置在供水量充沛可靠的地方,并注意与水源的高差问题。水源条件对工业用地的选址往往起决定作用。有些工业对水质有特殊的要求,如食品工业对水的味道和气味、造纸厂对水的透明度和颜色、纺织工业对水温、丝织工业对水的铁质等的要求,规划布局时必须予以充分考虑。

4)能源要求。安排工业区必须有可靠的能源供应,大量用电的炼铝、铁合金电炉炼钢、有机合成与电解企业用地要尽可能靠近电源布置,争取采用发电厂直接输电,以减少架设高压线、升降电压带来的电能损失。染料厂、胶合板厂、氨厂、碱厂、印染厂、人造纤维厂、糖厂、造纸厂以及某些机械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加热、干燥、动力等需大量蒸汽及热水,对这类工业的用地应尽可能靠近热电站布置。

5)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工业用地不应选在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区,山地城市的工业用地应特别注意,不应选址于滑坡、断层、岩溶或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段;在黄土地区,工业用地选址应尽量选在湿陷量小的地段,以减少基建工程费用。厂区不应布置在水库坝址下游,如必须布置在下游时,应考虑布置在当水坝发生意外事故时,建筑不致被水冲毁的地段。

6)工业的特殊要求。如有易燃、易爆危险性的企业,要求远离居住区、铁路、公路、高压输电线等,厂区应分散布置,同时还须在其周围设置特种防护地带。

7)其他要求。工业用地应避开以下地区:军事用地、水利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以及矿物蕴藏地区、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藏地区以及生态保护与风景旅游区、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

(2)交通运输的要求。

城市的工业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进行布置。在考虑工业布局时,要根据货运量的大小、货物单件尺寸与特点、运输距离,经分析比较后确定运输方式,将工业用地布置在有相应运输条件的地段,可采用铁路、水路、公路或连续运输方式。

中小型工业,货运量小,投资少,尽可能利用原有运输设施;这些工业要靠近铁路接轨站、码头、公路进行布置。大型联合企业货运量大,往往超过原有运输设施的运输能力,建厂时必须开辟新的线路,增建新的运输设施。特别是大型港口的自然条件。

工业区的运输方案应考虑各种运输方式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形成系统,并避免货运线路和主要客运线路交叉。

铁路运输:有需要大量燃料、原料和生产大量产品的冶金化工、重型机器制造业,或大量提供原料、燃料的煤、铁、有色金属开采业,有大量向外运输,或只有一个固定原料基地的工业,才有条件设铁路专用线。一般要求年运输量大于10万t或单件重量在5t以上,有体形很大及有可燃气体、酸等不允许转运的货物才可铺设。把有关工业组成工业区,统一建设铁路运输设施,可以提高专用线的利用率,节约建设投资。

水路运输:在有通航河流的城市安排工业,特别是木材、造纸原料、砖瓦、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的运输应尽量采用水运,采用水路运输的工厂要尽量靠近码头。

公路运输:公路运输是城市的主要运输方式。为此在规划中要注意工业区与公路、码头、车站、仓库等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连续运输。连续运输包括传送带、传送管道、液压、空气压缩输送管道、悬索及单轨运输等方式。连续运输效率高,节约用地,并可节约运输费用和时间,但建设投资高,灵活性小。

城市中布置工业用地时,对运输条件的考虑随工业规模大小不同而不同。中小型工业,货运量小,投资少,为了迅速上马,尽可能利用原有运输设施;这些工业要靠近铁路接轨站、码头、公路进行布置。大型联合企业货运量大,往往超过原有运输设施的运输能力,建厂时必须开辟新的线路,增建新的运输设施。这些工业的安排要注意满足修建运输设施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大型港口的自然条件。工业区的运输方案应考虑各种运输方式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形成系统,并避免货运线路和主要客运线路交叉。

(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工业生产中可能排出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并产生强大噪声,使空气、水、土壤受到污染,造成环境质量的恶化。在工业建设的同时控制污染是十分必要的,在规划中注意合理布局,也有利于改善环境卫生。因此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冶金、化工、轻工以及钢铁、炼油、火电、石化、有色金属和造纸六大工业方面。

1)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

废气污染以化工和金属制品工业最为严重。散发有害气体的工业不宜过分集中在一个地段。应特别注意,不要把废气能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污染的工厂布置在一起,如氮肥厂和炼油厂相邻布置时,两个厂排放的废气会在阳光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极为有害的光化学污染。

在群山环绕的盆地、谷地,四周被高大建筑包围的空间及静风频率高的地区,不宜布置排放有害废气的工业。

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按要求隔开一定距离,称为卫生防护带,这段距离的大小随工业排放污物的性质与数量的不同而变化。在卫生防护带中,一般可以布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停留时间不长的建筑,如消防车库、仓库、停车场、市政工程构筑物等,不得将体育设施、学校、儿童机构和医院等布置在防护带内。

2)防止废水污染。

废水污染以化工、纤维与钢铁工业影响最大。在城市现有及规划水源的上游不得设置排放有害废水的工业,也不得在排放有害废水的工业如纺织、制革、造纸等下游开辟新的水源。集中布置废水性质相同的厂,以便统一处理废水,节约废水的处理费用。如纺织、制革、造纸等企业都排出含有机物废水,布置在一起可统一用微生物处理。

3)防止工业废渣污染。工业废渣主要来源于燃料和冶金工业,其次来源于化学和石油化工工业,它们的数量大,化学成分复杂,有的具有毒性。工业废渣回收利用途径较多,应尽量回收利用,否则不仅需占用大片土地,而且会对土壤、水质及大气产生污染。在城市中布置工业可根据其废渣的成分、综合利用的可能,适当安排一些配套项目,以求物尽其用。不能立即综合利用的废渣,要对其堆弃场地早作安排,尽量利用荒地堆弃废渣,并注意防止其对土壤、水源的污染。

4)防止噪声干扰。

从工厂的性质看,噪声最大的是金属制品厂,其次为机械厂和化工厂。工业生产噪声很大,形成城市局部地区噪声干扰,特别是散布在居住区内的工厂,干扰更为严重。在规划中要注意将噪声大的工业布置在离居住区较远的地方,也可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带,减弱噪声干扰。

2.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1)工业用地分类。

环境污染可分为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一般工业等。

1)隔离工业指放射性、剧毒性、有爆炸危险性的工业。这类工业污染极其严重,一般布置在远离城市的独立地段上。比如钢铁联合企业、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厂。

2)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指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等。即三类工业用地:这类工业的废水、废气或废渣污染严重,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严重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业用地,一般应与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需设置较宽的绿化防护带。

3)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指某些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等。即二类工业用地:有废水、废气等污染,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一定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业用地,用地大、货运量大、需要采用铁路运输的工厂应布置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地段上。这类工厂有着生产、工艺、原料、运输等各方面的联系,宜集中在几个专门地段形成不同性质的工业区。

4)一般工业指电子工业、缝纫厂、手工业、机械修理厂、无线电厂、食品厂等。即一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业用地,可结合居住用地布置。

(2)工业在城市中布局的一般原则。

城市中工业用地布局的基本要求应满足为每一个工业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和建设条件,并处理好工业用地与城市其他功能的关系,特别是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其布局一般原则如下。

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用地条件符合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能解决给排水问题。

2)职工的居住用地应分布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段上,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3)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工业区和城市各部分应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并充分注意节约用地。

4)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市内运输。

(3)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局。

本着满足生产需求、考虑相关企业间协作关系、利于生产、方便生活、为自身发展留出余地、为城市发展减少障碍的原则,城市总体规划应从各个城市的实际出发,按照恰当的规模、选择适宜的形式来进行工业用地的布局。除与其他类型的城市用地交错布局形成的混合用途区域中的工业用地外,常见的相对集中的工业用地布局形式有以下几种。

1)工业用地位于城市特定地区。工业用地相对集中地位于城市中某一方位上,形成工业区,或者分布于城市周边。通常中小城市中的工业用地多呈此种形态布局,其特点是总体规模较小,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具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容易造成污染,并且当城市进一步发展时,有可能形成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相间的情况。

2)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形成组团。无论是由于地形条件所致,还是随城市不同发展时期逐渐形成,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等其他种类的用地一起形成相对明确的组团。这种情况常见于大城市或丘陵地区的城市,其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组团内的就业和居住,但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交叉布局的情况,不利于局部污染的防范。城市整体的污染防范可以通过调整各组团中的工业门类来实现。

3 )工业园或独立的工业卫星城。与组团式的工业用地布局相似,在工业园或独立的工业卫星城中,通常也带有相关的配套生活居住用地。尤其是独立的工业卫星城中各项配套设施更加完备,有时可做到基本上不依赖主城区,但与主城区有快速便捷的交通相连。北京的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的宝山、金山、松江等卫星城镇就是该类型的实例。(www.xing528.com)

4)工业地带。当某一区域内的工业城市数量、密度与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了工业地带。这些工业城市之间分工合作,联系密切,但各自独立。事实上,对工业地带中工业及相关用地的规划布局已不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范畴,而更倾向于区域规划所应解决的问题。

3.旧城工业布局调整

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任务,除了对新建工业进行安排以外,还须对城市现有工业布局上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必要的建议进行调整改造,以改善现有交通、卫生、生产、生活等状况。旧城工业区的改建远较新建工业区复杂。

(1)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1)工厂用地面积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有些工厂,由于历史原因无集中用地,一厂分散几处,使生产过程不连续,生产管理不便。

2)缺乏必要的交通运输条件。有的厂位于小巷深处,道路不通畅,运输不便,往往造成交通堵塞和事故。

3)居住区与工厂混杂。在我国现有城市中除新建大厂形成工业区外,市区大量的旧有工厂混杂在居住区中。噪声、烟尘、废气、废水污染严重,影响附近居民健康

4)工厂的仓库、堆场不足。有的工厂侵占道路面积,造成“马路仓库”,影响交通和市容整洁。

5)工厂布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的统一安排,形成“小而全”“大而全”的局面。

6)有些工厂的厂房利用一般民房或临时建筑,不符合生产要求,影响生产和安全。

(2)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

1)留:原有的工厂,厂房设备好,位于交通方便、市政设施齐全的地段,而且对周围环境没有影响,可以保留,允许就地扩建。

2)改:包括改变生产性质、改革工艺和生产技术两方面。原有工厂的厂房设备好,且位于交通方便、市政设施齐全、有发展余地的地段,但对周围环境有影响,应采取改变生产性质、改革工艺等措施,以减轻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有的还可以改作他用。

3)并:规模小、车间分散的工厂可适当合并,以改善技术设备,提高生产率。生产性质相同并分散设置的小厂可按专业要求组成大厂,各个相同的生产车间亦可合并成专业厂,如铸造厂、机修厂、铆焊厂等。

4)迁:凡在生产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有严重污染,又不易治理,或有易燃、易爆的工厂,应尽可能迁往远郊;厂区用地狭小、设备差、生产无发展余地,或厂房位置妨碍城市重要工程建设的工厂应迁建;运输量很大,在城区内无法修建必要的运输设施(专用线、车库、工业港等)的工厂,亦可根据情况迁建。工厂搬迁费用较多,很多城市利用土地的级差地租来实现其搬迁。

如有的厂需要外迁,近期难以实现,可在近期限制发展,进行技术改造,远期再迁出。

历年真题

1.工业用地选址应避开以下哪些设施?( )[2020-89]

A.水利设施 B.居住用地

C.文物古迹 D.港口

E.矿产采空区

【答案】 ACE

【解析】 工业用地应避开以下地区:军事用地、水利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以及矿物蕴藏地区、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藏地区以及生态保护与风景旅游区、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工业用地需要配备一定的居住用地,按照工业分类的不同布置并满足防护距离要求。有些工业要与港口联动发展,比如石化工产业。

2.在盆地地区的城市布置工业用地时,应重点考虑( )的影响。[2014-36]

A.静风频率 B.最小频率风向

C.温度 D.太阳辐射

【答案】 A

【解析】 空气流通不良会使污物无法扩散而加重污染,在群山环绕的盆地、谷地,四周被高大建筑包围的空间及静风频率高的地区,不宜布置排放有害废气的工业。

3.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防护带中,不宜设置( )。[2014-90]

A.消防车库 B.市政工程构筑物

C.职业病医院 D.仓库

E.运动场

【答案】 CE

【解析】 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防护带中一般可以布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停留时间不长的建筑,如消防车库、仓库、停车场、市政工程构筑物等,不得将体育设施、学校、儿童机构和医院等布置在防护带内。

4.某城市的风玫瑰如下图所示,其规划工业用地应尽可能在城市的( )布局。[2012-34]

A.东侧或西侧 B.南侧或北侧

C.东南侧或西北侧 D.东北侧或西南侧

【答案】 D

【解析】 为了避免污染,工业用地尽可能布置在风向频率最小的方位,该图风向频率最小的方位在东北和西南侧。

5.关于工业用地布局的表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2010-39]

A.受地价的影响,工业区适合安排在城市边缘

B.为方便企业生产协作,可设立工业园区

C.为减少工业的环境污染,可降低工业区建筑密度

D.为减少上下班交通,可以将工业与居住适当结合布置

【答案】 C

【解析】 原国土资源部发文已经明确了工业园区不能低密度建设,工业的环境污染与工业生产本身有关,与建筑密度关系不大。降低工业区的建筑密度会造成土地浪费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